导读:本文包含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型钢,梁柱,静力,有限元。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论文文献综述
杨辉,郭正兴,许傲逸,管东芝,封剑森[1](2019)在《局部后张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抗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现场装配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干湿混合式局部后张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在施工阶段,采用梁端局部后张预应力的干式连接形成无楼板的可承力框架结构,从而实现逐跨和立体交叉装配施工.在使用阶段,通过预制梁和预制板顶部后浇混凝土面层的湿式连接,形成干湿混合式连接的有楼板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开展了4个预制和1个现浇足尺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新型节点及可能影响节点性能的相关构造包括弧形预应力筋类型、预应力筋和迭合层纵筋的黏结方式、迭合层纵筋预留孔道内灌浆料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节点为梁端塑性铰破坏,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试验强度与理论值相符,具有较好的安全储备;与现浇节点相比,其极限变形能力较强,延性相当,因钢筋滑移的影响耗能较弱.(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段阳萍[2](2019)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大跨度框架结构因其施工方便、经济合理被广泛地应用。主要研究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并以太原市迎泽区叁十六中学改扩建工程中风雨操场屋面梁结构设计为例,探讨大跨度结构预应力梁的优点及应用。结果显示,采用大跨度结构预应力梁的设计,不仅有利于施工,还有更好的经济效果。(本文来源于《建材发展导向》期刊2019年16期)
黄飞,曲秀姝[3](2019)在《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就是将预应力与预制构件相结合,发挥预应力的特点,使结构具备较强的变形恢复能力,产生较小的残余变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包括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试验研究、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以及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有限元分析;对国内外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对该结构体系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7-19)
吴一峰[4](2019)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及注意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增加建筑结构跨度、结构性能好等优点,从而倍受建筑企业及相关设计人员的重视,也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分类和原理、预应力结构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并阐述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和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姚刚峰,熊学玉[5](2019)在《无黏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静力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无黏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UPSRC)框架梁的静力性能,对4榀UPSRC框架梁试件进行了竖向静载试验,主要的变化参数为框架梁中普通钢筋用量、型钢用量以及框架柱尺寸。对其裂缝发展、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普通钢筋及型钢应变、无黏结筋应力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UPSRC框架梁整体呈"梁铰"破坏机制,梁端及跨中出现塑性铰,截面转动能力强;达到极限荷载时,跨中及梁端受拉钢筋均屈服,部分受压钢筋屈服,型钢受拉翼缘基本屈服,受压翼缘则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极限荷载后,UPSRC框架梁仍有较高的承载能力;无黏结筋应力增量与跨中挠度呈良好线性关系,且已有规范计算方法低估了UPSRC构件达到极限状态时无黏结筋的应力增量值;与型钢用量及框架柱截面尺寸相比,改变普通钢筋直径对UPSRC框架梁的极限荷载以及裂缝宽度的影响最为显着。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经分析发现,该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竖向荷载作用下UPSRC框架梁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海滨[6](2019)在《预应力锚索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在避险车道加固修复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加筋土挡土墙紧急避险车道加固修复工程的介绍,提出了采用设置横向对拉预应力锚索+C30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进行加固、采用上部现浇挡墙+液态粉煤灰进行修复的施工方案,并通过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同类紧急避险车道病害治理积累了经验。(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9年16期)
彭一帆[7](2019)在《体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68年英国Ronan Point公寓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导致结构发生连续性倒塌以来,建筑结构如何有效防止连续的破坏性倒塌一直是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结构抗倒塌的研究愈发深入,其中采用预应力技术加固结构的做法已得到广泛认可,运用预应力来加强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有着良好的前景。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308556)的资助下开展了体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模拟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课题组进行的五榀体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试验结果,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模型参数设置合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2、基于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框架梁高、体内纵筋配筋率、体外预应力筋面积和体外预应力筋初始张拉应力比四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梁高将明显提高梁机制阶段倒塌极限承载力;增大框架梁体内纵筋配筋率会滞后梁机制-悬链机制转换点,并降低体外预应力筋对框架结构承载力的贡献率;体外预应力筋面积与悬链机制阶段的倒塌承载力呈正相关;而随着体外预应力筋初始张拉应力比取值的增大,悬链机制阶段的倒塌承载力明显增大,梁机制-悬链机制转换点延后,同时悬链机制阶段体外预应力筋对框架倒塌承载力的贡献占比越大。3、提出了基于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和变形协调公式的梁机制阶段倒塌极限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基于悬链线数学表达式提出了悬链机制阶段倒塌极限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并利用试验结果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靠性。4、利用理论计算公式对四组参数进行了组合分析,探究了参数两两组合考虑情况下对框架倒塌的影响。5、分别对多层体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及单层体外预应力空间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对其倒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评估,验证了课题组所提体外预应力装置的加固效果。6、在试验结果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给出了几点抗连续倒塌的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王超颖[8](2019)在《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压拱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框架梁为折线形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结构形式在建筑耐久性、保温等方面优于轻型结构,抗风荷载、抗雪压的能力较强,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中。但压拱型混凝土框架梁在受竖向力时会在框架梁底部产生向外的推力作用于框架柱,受建筑层高、使用要求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在框架梁根部设置拉梁,故水平推力传给了框架柱,增加了柱的受力,梁柱截面再按照常规设计很难满足承载力和使用性能的要求,因此采用预应力技术及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解决此问题。目前,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工程研究和应用,但对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山东某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楼为参考对象,开展了对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力学性能研究。完成了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和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设计制作与竖向静力试验;然后研究了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此外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压拱型框架弯矩调幅系数的影响;最后基于声发射监测设备收集到的数据,研究了内部损伤发展规律,建立了基于声发射参数的损伤指数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和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设计与竖向静力试验。研究了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和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破坏形态、裂缝开展与分布、位移延性系数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竖向静力荷载作用下,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和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梁均发生类似于钢筋混凝土适筋梁的延性破坏;两榀框架均能充分实现内力重分布,形成叁铰破坏机制;位移延性系数分别为2.53和2.63,表现出较好的延性;弯矩调幅系数分别为28%和37.66%,高于规范10%-20%的限值;预应力筋和型钢的共同作用可以延缓框架梁的开裂。(2)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次内力计算、压拱效应计算,采用迭加法计算了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抗弯承载力。结果表明: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和压拱型混凝土框架的极限荷载与试验结果的比值分别为0.94和0.85,说明该方法能够计算压拱型框架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相对保守和安全。(3)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和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有限元分析及弯矩调幅系数影响参数分析。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和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模型,基于有限元模型考察了相对受压区高度、梁起坡角度、预应力度等参数对弯矩调幅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模拟试验受压力过程;相对受压区高度、梁起坡角度、预应力度、有效预应力及含钢率等因素对压拱型框架梁端弯矩调幅系数有明显影响,相比其他参数,梁起坡角度对其影响最大;含钢率、相对受压区高度、预应力度与弯矩调幅系数成反比。(4)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基于声发射参数的损伤演化分析。通过声发射监测仪器采集的声发射信号分析了框架梁内部损伤演化规律,建立了基于声发射参数建立的累积撞击率和累积能量率的损伤模型,并与Park-Ang损伤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损伤发展可分为轻微损伤阶段、裂缝稳定扩展阶段、失稳阶段叁个阶段;基于声发射参数累积撞击率和累积能量率确立的损伤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性。(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郭江培[9](2019)在《预应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制装配式结构以其优越的环保优势、高效的施工速度,成为工程实践中一种重要的工程结构,然而其受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点的连接形式。因此在研究该类结构时,如果能对节点形式、关键参数进行合理设计,将会大幅提升预制结构的受力性能。本文制作了两榀框架,一榀为预应力预制装配式框架,一榀为对比用装配整体式框架。通过对两榀框架制作过程和后续拟静力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新型预应力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不仅在生产时能减少现场湿作业,缩短施工周期,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研究获得如下有益结论:1、预应力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梁柱采用预应力干性连接,能有效减少现场湿作业量与模板作业量,施工速度快,顺应环保、产业化生产的趋势。2、对两榀框架开展了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构造合理、参数选择合适的情况下,预应力预制框架具有不弱于装配整体式框架的结构性能,是目前装配式框架可选的一种结构形式,发展前景广阔。两榀框架试验结果及分析如下:(1)预应力预制框架结构梁柱构件裂缝细而密、结构损伤小、残余变形小且具有良好的可恢复性。结构损伤主要集中在梁柱连接件部位,通过合理设计可更换连接件,可大幅降低了结构震后修复的技术难度和成本。(2)拟静力试验得到的两榀试件的滞回曲线均比较饱满,表明两类框架均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但预应力预制装配式框架的耗能能力要略低于装配整体式框架,主要原因是装配整体式框架的耗能通过较大的残余变形获得较高的耗能。在实际工程中应全面评估结构的残余变形与可修复性。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参数化选择,预应力预制框架结构将会得到良好的抗震性能。(3)两榀框架的骨架曲线整体发展趋势类似,都经历了弹性、屈服、强化3个阶段,且两者的承载力相当。本次试验中,预应力预制框架刚度略高于装配整体式框架,主要由于预应力预制框架结构整体损伤小。3、使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预应力预制框架抗震性能的因素:预应力筋面积、预应力筋张拉应力、角钢尺寸。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力筋面积及张拉应力的增加,结构对应的荷载增大,残余变形减小,结构的恢复力增强,而滞回环面积基本保持不变。随着角钢厚度的增大,结构对应的荷载增大,残余变形增大,滞回环面积增大,耗能能力增强,但总体增大幅度有限。(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马延忠[10](2019)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经历了自诞生、成长发展和日趋成熟的历程,已经成为一种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普遍和广泛应用的常规的、高效的和先进的实用结构形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由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而来的,预应力混凝土必须采用高强钢材和高强混凝土,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大跨度框架结构因其施工方便、经济合理被广泛地应用。主要研究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并以太原市迎泽区叁十六中学改扩建工程中风雨操场屋面梁结构设计为例,探讨大跨度结构预应力梁的优点及应用。结果显示,采用大跨度结构预应力梁的设计,不仅有利于施工,还有更好的经济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论文参考文献
[1].杨辉,郭正兴,许傲逸,管东芝,封剑森.局部后张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抗震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段阳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9
[3].黄飞,曲秀姝.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研究与应用[C].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4].吴一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及注意要点[J].建筑技术开发.2019
[5].姚刚峰,熊学玉.无黏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静力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模拟[J].建筑结构学报.2019
[6].李海滨.预应力锚索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在避险车道加固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2019
[7].彭一帆.体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8].王超颖.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济南大学.2019
[9].郭江培.预应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10].马延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J].甘肃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