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涡底部一次弓状强飑线的演变和机理

冷涡底部一次弓状强飑线的演变和机理

论文摘要

综合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和NCEP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30日发生在冷涡南部暖区的一次长生命史弓状飑线(以下简称飑线)的环境条件、触发、演变和维持机制以及预报难点。其发生环境条件为超过4000 J·kg-1以上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中等强度0~6 km垂直风切变,是超级单体形成和维持的有利条件;湿球温度0℃高度3. 6 km是有利大冰雹形成的融化层高度;整层相对干(对流层中层达28℃温度露点差)、大的垂直减温率和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都是形成弓状回波和地面强风的有利条件。前期较大对流抑制能量(CIN)抑制了对流初生;随着地面温湿度增加CAPE显著增大、CIN减小,加之边界层辐合显著增强因而触发了对流。老的对流出流气流,环境低空西南气流增强为急流和上游的低空西北偏西气流增强了边界层辐合。飑线发展过程表现出以下特征:TBB演变表明飑线是由线状积云发展成为一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以正闪为主的闪电和地面大风主要分布于TBB低值处;可见光云图显示具有粗糙的纹理、显著的上冲云顶和旋转等特征;雷达反射率因子显示其由一个β中尺度线状对流系统发展成为一个α中尺度弓状飑线系统;成熟阶段具有显著的回波悬垂、有界弱回波区、中气旋、强中层后侧入流、后侧入流缺口、前侧入流缺口和中层径向速度辐合等特征,异常的垂直液态水含量值是产生大冰雹和雷暴大风的典型雷达回波特征;由于高层分流气流和其西侧不断有新生对流使其组织成非对称尖锥状。对流层中层大的温度露点差和强的后侧入流导致的强下沉辐散气流是形成弓状回波结构的主要原因。位于飑线前沿辐合区后侧的强前侧入流是飑线和弓状回波维持的主要原因。500 hPa风速初期偏弱后期增强、前期较大的CIN及后续迅速减小和抬升触发条件相对弱是该飑线的短期时效预报难点。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公衍铎,郑永光,罗琪

关键词: 弓状飑线,演变,触发,机理,冷涡

来源: 气象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黑龙江省气象台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7504和2017YFC150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5051)共同资助

分类号: P458.2

页码: 483-495

总页数: 13

文件大小: 2030K

下载量: 114

相关论文文献

  • [1].自动气象站资料在模拟苏北一次飑线过程中的应用[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06)
  • [2].江淮灾害性大风飑线的特征分析[J]. 气象 2019(02)
  • [3].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4].相同季节和相似区域华南两次飑线过程比较分析[J]. 暴雨灾害 2016(05)
  • [5].一次华南强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J]. 气象 2009(09)
  • [6].低层暖平流强迫背景下湖南两次飑线过程对比分析[J]. 暴雨灾害 2019(02)
  • [7].广东“4.21”飑线过程的中尺度分析[J]. 广东气象 2019(03)
  • [8].川北飑线成熟阶段灾害性大风成因个例分析[J]. 暴雨灾害 2018(02)
  • [9].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一次飑线过程模拟的影响[J]. 气象科学 2017(02)
  • [10].东北冷涡影响下江淮地区一次飑线过程的模拟分析[J]. 气象 2020(03)
  • [11].2014年一次飑线的发展维持原因分析[J]. 气象 2017(11)
  • [12].江淮地区一次强飑线系统结构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03)
  • [13].一次强飑线过程的分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10)
  • [14].冷涡背景下飑线过程统计分析[J]. 气象 2016(09)
  • [15].浙江一次强飑线系统结构特征的数值研究[J]. 海洋气象学报 2019(03)
  • [16].福建沿岸一次飑线过程发生发展机理分析[J]. 气象科技 2019(05)
  • [17].一次华南海岸带台前飑线的结构特征与环境条件的观测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7(06)
  • [18].地表通量输送对飑线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01)
  • [19].一次飑线过程的全闪活动特征分析[J]. 灾害学 2015(01)
  • [20].广东一次强飑线的地面中尺度结构特征分析[J]. 广东气象 2019(02)
  • [21].浙江省春季至夏初飑线分型及对比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04)
  • [22].广西“4·20”暖区飑线的形成及结构[J]. 高原气象 2018(02)
  • [23].华东地区一次飑线过程的地闪演变特征[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5)
  • [24].初值水汽场对华南春季一次强飑线触发和维持影响的数值试验[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01)
  • [25].湖南不同季节飑线过程的对比[J]. 干旱气象 2018(05)
  • [26].广东两次飑线过程的微物理特征分析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06)
  • [27].一次飑线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1)
  • [28].漳州一次台前飑线过程诊断分析及预报服务思考[J]. 福建热作科技 2020(01)
  • [29].2014年5月31日华东地区一次暖区飑线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J]. 气象科学 2018(02)
  • [30].贵州一次暖区飑线过程的环境条件和结构特征[J]. 干旱气象 2020(05)

标签:;  ;  ;  ;  ;  

冷涡底部一次弓状强飑线的演变和机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