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明(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44)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摘要:教育事业就是党的事业,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领导者,塑造校园和谐的氛围与和谐关系,关键在党的作风建设上。
关键词:高校党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一、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党的作风建设主要任务是: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阵地,加强党风建设是实现持续发展和维护政治稳定的迫切需要,是从严治教、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抓好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是在高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关系培养什么人的大问题,关系党扎根于知识分子中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高校的党风建设,是以思想作风建设为统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学风建设为基础,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干部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为载体,把党风建设的成果具体化在党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之中,体现在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中。党风表现为“信念坚定、勤政廉政、执政为民模范带头”,在高校的校园中党风建设贯穿于“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精通业务励德践行”为基本要求的“教风”,贯穿于“刻苦钻研、求真创新、励学笃行诚信修身”为基本要求的“学风”,贯穿于“团结和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自强不息”为基本要求的“校风”,贯穿于“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要求的思想道德修养风气。
二、党风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旋律。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开展党风建设,对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风建设是新时期和谐校园建设的主旋律。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决定了自己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又决定和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高校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党的作风上,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巩固,党的历史任务才能完成,党的先进性才能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作风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扬。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当前高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也是高校工作的龙头和重要内容。
首先,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在高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关系培养什么人的大问题,关系党扎根于知识分子中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其次,党风直接关乎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和行业之风。党的工作通过学校各项事业表现出来,党风通过校风体现出来。
再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是高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最后,搞好党的作风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好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高等学校是创造和传播科技知识的殿堂,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孵化基地,也是发展和弘扬先进文化的场所。因此,能否在高等学校贯彻落实好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任务,对我们党至关重要。同时和谐校园建设与党的作风建设是一种互动关系,不仅党风建设是和谐校园创建的前提条件和保证,而且和谐校园创建能促进党的作风建设,为高校的党风建设实践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三、搞好高校党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发扬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针对高校特点,找准党风建设的切入点,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现状和特点的党风建设新路,使党风建设卓有成效。以下几点;
(一)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密切联系师生是加强高校党风建设的关键
“三个代表”思想中最为根本的要求是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此相适应,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高校党风建设是否有效的基本依据必然是广大师生对于党组织的评价。因此,探索党的领导干部密切联系师生的机制和方法是改进党风的紧迫要求。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当前改善高校党员干部的作风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必须通过有效的学习增强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联系师生的基本功;②必须通过观念的转变增强党员干部联系师生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③必须通过不断的创新拓展党员干部联系师生的制度、机制和方法。
(二)抓好师德建设是改进高校党风建设的重要任务
高校党风建设必须围绕师德师风建设来进行,离开良好的师德师风,党风建设就是一句空话,针对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①要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养工作,发挥党员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模范作用。②强化党委在人事管理改革中的导向作用,把教师的兴趣和精力凝聚到学校事业发展上来。高校应该强化政策导向,增强教师职业向心力。要对教师收入构成和精力投入比例进行调研,在制定对那些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投入精力收入倾斜,通过引入适度竞争、采取多种激励、建立动态机制、重视培养提高等手段,把改革的负面效应降到最小。这样的改革才会锻造出成熟、自信的教育者,才会有优良的教风。③要持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关注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近年来,高校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教师的继续学习和在岗培养工作普遍得到重视。相对来说,学校在丰富教师业余文化生活、组织教师开展交流活动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因此学校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帮助教师以完善的人格感染和塑造学生。
(三)创建优良学风是增强高校党风建设实效性的根本保证
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任务繁重,易于形成重业务学习,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现象。对此,高校要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着力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带动教师的理论学习,并用制度加以保证。学校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轮训制度等。校中心组带头学习、研究、宣讲理论,边学习,边实践。把长线学习与每一特定时期有重点的学习结合起来,在每年度的学习计划中,对党员、干部、教师的学习都有明确的要求,对学习的主题、内容、进度等方面都作出明确安排。每一时期根据中央的精神,突出重点,及时组织主题学习。党委利用党校阵地举办干部、党员、学生骨干各个层次的学习研讨班,并采取请理论专家做报告等多种方式深化学习。党委及时编印各种学习材料,为党员、干部、教师订阅党报党刊,在学校思想宣传网站上登载理论学习材料,为党员干部和师生精选学习内容。部门中心组严格学习纪律。各院级党委、基层党支部认真组织本单位的学习,使校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增强了党员的理论素养,提高了师生员工的认识水平,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高校党风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归根结底要通过学生的学风来体现和检验。无论是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还是教师的良好教风,如果没有落脚到学生的良好学风,就只是一句空话。在当前的学风建设中,迫切需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学生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与基础教育对象相比,高等教育对象的独立性、主动性、选择性更加明显,大学生的参与要求更为强烈。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发展成为规模最大、成果最突出的社团;大学生中兴起的“三个代表”思想学习、实践热潮;大学生积极参加党课学习小组、业余党校学习班的行为等,进一步说明了一个道理:有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高校党风建设才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