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散文论文-王贵禄

西部散文论文-王贵禄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部散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创作模式,精神还乡,文化乡愁,心灵栖所

西部散文论文文献综述

王贵禄[1](2019)在《论西部散文的“追寻——精神还乡式”创作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部散文"追寻—精神还乡式"创作模式的形成,既是对现代还乡书写的承续,又是对古代还乡书写的回应,同时也基于时代与文学的双重诉求,即受"归家"与"寻根"思潮的策动。西部散文对这种创作模式的运作,更倾向于对"家"的确认、对自我的确认和对西部的确认。因为这样,西部散文便远离了喧嚣与骚动,告别了文坛盛行的那种精雕细琢的小散文格局。西部散文对文化乡愁与精神寻根的持续书写,使其彰显了别样的意义深度。(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白晓霞[2](2019)在《西部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王贵禄《高地情韵与绝域之音——中国当代西部散文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散文一词始用于宋代。宋王应麟《词学指南》第一次将古文一分为二,一为‘四六’,一为散文。"~([1])中国散文创作有史可寻,佳作迭出,"我们从来就是一个散文发达的国家,……那些异彩独放的记、叙、说、题、跋、书、札等,不仅数量上居其他类文章之前,且历代有许多篇章为读者传诵(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史小溪[3](2019)在《构建闳美的西部散文大厦——西部和西部散文》一文中研究指出1中国西部散文,雄浑大气,粗犷凝沉,始自上世纪80年代末受到文坛关注起,像一条大河在奔荡不息地拓宽着自己的流域。"在当今沿海地带和都市经济圈被后现代思潮和物欲商流扫荡时,西部散文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昂扬的生命激情、独具的精神特质和超凡脱俗的纯净,而傲然独立。"(着名评论家范培松语)今天,更有许多西部散文正力图跨越地域,探(本文来源于《朔方》期刊2019年02期)

王贵禄[4](2017)在《一个文学神话的诞生:再议1990年代的西部散文》一文中研究指出1990年代西部散文空前繁荣,不仅代表了西部文学的创作成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当代散文的应有高度,可以说西部作家创造了一个令人追念的文学神话。追踪1990年代西部散文之所以繁荣的成因,我们发现,西部作家在叁大题材领域做出了重大突破,这就是乡村题材、边地题材和荒原题材。西部作家紧扣地域文化的特征,而在叁大题材的书写中渗透了其对时代、人性和人生的思考,这也使西部散文具有了极大的示范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7年06期)

刘军[5](2017)在《牛放散文:西部风物、人文视野与文化混融》一文中研究指出拥有"高原诗人"称号的牛放一手写诗歌,一手写散文。他的散文延续了文化散文的路数,取材上以西部风物为主,在艺术处理上,采用历史的视点与自我的视点相融汇的方式,并因为鲜明的"若尔盖"印记,彰显出特有的文化混融性。(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7年06期)

王克楠[6](2017)在《展示西部散文的神性,文风思骨的天人合一——关于《雪莲》“西部散文擂台”的综合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雪莲》是中国西部的重要的文学阵地,它远离一切媚俗和低级趣味,崇尚高雅高贵,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长期以来,吸引着全国散文写作者的目光,尤其是《雪莲》推出"西部散文擂台"栏目,使广大读者感受到了西部优秀散文的魅力。笔者在阅读《雪莲》这个栏目散文的过程中,和作者一起享受着西部的独特天地,西部的元素,西部的经典,西部的粗犷和淳厚,西部的刚烈和温柔……不由从心底里发出了赞叹。一、西部地理中的文化命脉(本文来源于《雪莲》期刊2017年15期)

马沄璇[7](2017)在《论张承志散文的西部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承志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回族作家。他最初是以创作小说登上中国当代文坛的,《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等都是他小说代表作。在创作《心灵史》后不久,他转而写散文。他的散文作品题材广、范围大、包罗万象。笔者主要聚焦他的西部散文,研究他散文中所反映的“叁块陆地”——“回民的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和新疆。论文主要通过对张承志及其西部散文作品的研究,从西部的风土人情、底层人民的生存图景和张承志在西部大地上的精神探索叁个方面来挖掘张承志散文西部书写的重要意义。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通过对张承志散文研究现状的回顾梳理,确定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方法,理清研究思路。正文第一章主要围绕西部的地域特色,呈现西部奇异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张承志的散文创作以“回民的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和新疆作为自己的精神故乡,西部风情的背后也呈现着张承志的成长足迹。第二章围绕叁块陆地上的底层民众展开。提炼出苦难、困境、信仰救赎几个关键词。在对底层的拥抱和书写中,张承志深入到老百姓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真实而又贴切地呈现了底层民众的生存图景,展现了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高度赞扬了困境中高贵的精神品格。歌颂底层民众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在困境中坚守信仰实现自我救赎。第叁章主要围绕了张承志精神的探索。张承志曾长久地放浪在西部的山川高原、奇景风物之间,这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他热爱自然,他执着的背影和坚定的步伐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除了寻找的表象,他一直在执着坚定地寻找精神家园并最终皈依了伊斯兰宗教。他用自己热情的笔阐释宗教思想的精髓。同时也进行理性思考,审视反思着回族文化。西部边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多元文化共存、和谐共生,张承志在文明交汇处发言,挖掘边疆地区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卢军[8](2016)在《西部农民生存写照和乡土文化的坚守——刘亮程散文中的狗意象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中有众多意蕴丰富的动物意象。其中,狗意象的建构是基于作者生存体验和哲理思索之上的。他将狗与人的生存境遇、生存哲学两相观照,揭示了西部农民安命隐忍的人生态度,隐含着他对生命的苦难、孤独和脆弱的深刻体悟;对个体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也寄寓着他对文化乡土的守护和皈依灵魂家园的渴盼,富有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哲理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唐小祥[9](2016)在《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部散文的民间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在梳理西部散文概念史和西部散文研究史的基础上,引入民间视角,从民间视域来重新审视和读解1990年代蔚为壮观的西部散文创作,旨在摆脱以往研究中过于强调“西部地域”“西部精神”“西部情感”的陈旧话语和思维模式,为西部散文研究开拓新的学术生长点,为新世纪西部散文创作提供思维和视域上的启发。论文分为叁大部分(不包括绪论和结语),从背景、内容和表现形态等叁个方面,来逐步揭示1990年代西部散文的民间意蕴。第一部分论述1990年代西部散文民间意蕴的生成背景,认为西部散文家的民间本色、1990年代文坛“民间热”潮流的启迪和1990年代特殊的散文格局及读者市场对散文的刚性需求,构成1990年代西部散文民间意蕴的叁个文化社会背景。第二部分论述1990年代西部散文民间意蕴的表征:在创作对象上表现为写民间,具体包括写民间原始的自然生命意象、底层农牧民的苦难生活和西部民间斑斓的民俗及宗教信仰文化;在创作动机上表现在为民间而写;在创作立场上表现为“在”民间的写作,并指出这种“在”不仅标示出作家的居住坐标和写作位置,更是写作实践得以生发的母体和子宫。第叁部分论述1990年代西部散文创作民间意蕴的历史复杂性。1990年代西部散文从西部民间汲取了丰富的审美和精神资源,确立起自身的精神归属和身份认同,也有效地表征出时代的诸多症候,但由于作家文化心理的矛盾,在话语实践中又呈现出“民间的偏至”,具体表现为对民间文化形态的过度张扬、对消费市场的集体无意识媚俗和对西部城市抒写的缺失。(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6-06-16)

汪娟,陈荣军[10](2016)在《西部散文的文化地理图绘》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部散文的文化地理书写映照出西部的文化地理空间形态。从西部散文的空间背景来看,"边地"在作家笔下是现实的表现对象、是此地与彼地的比照物、是作家精神的求索地;从西部散文图绘的具体指向而言,不同的地名描写表述出不同风格的文化地理记忆;在西部散文的描述中,西部散文的文化图景是西部民俗、历史、社会、宗教等全方位的展现,潜藏于文字表象之下的正是西部散文作家对西部文化地理的内心感受与文化认同。(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6年06期)

西部散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散文一词始用于宋代。宋王应麟《词学指南》第一次将古文一分为二,一为‘四六’,一为散文。"~([1])中国散文创作有史可寻,佳作迭出,"我们从来就是一个散文发达的国家,……那些异彩独放的记、叙、说、题、跋、书、札等,不仅数量上居其他类文章之前,且历代有许多篇章为读者传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部散文论文参考文献

[1].王贵禄.论西部散文的“追寻——精神还乡式”创作模式[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

[2].白晓霞.西部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王贵禄《高地情韵与绝域之音——中国当代西部散文论》[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

[3].史小溪.构建闳美的西部散文大厦——西部和西部散文[J].朔方.2019

[4].王贵禄.一个文学神话的诞生:再议1990年代的西部散文[J].当代文坛.2017

[5].刘军.牛放散文:西部风物、人文视野与文化混融[J].当代文坛.2017

[6].王克楠.展示西部散文的神性,文风思骨的天人合一——关于《雪莲》“西部散文擂台”的综合评述[J].雪莲.2017

[7].马沄璇.论张承志散文的西部书写[D].西北师范大学.2017

[8].卢军.西部农民生存写照和乡土文化的坚守——刘亮程散文中的狗意象解读[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9].唐小祥.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部散文的民间意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10].汪娟,陈荣军.西部散文的文化地理图绘[J].社会科学家.2016

标签:;  ;  ;  ;  

西部散文论文-王贵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