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公路建设环境对策研究

甘肃公路建设环境对策研究

贺海萍[1]2007年在《甘肃省公路发展中的环境与生态对策》文中提出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努力寻求一条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互相协调发展的道路,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同样与环境密不可分。公路工程具有规模大、点线长、周期长、永久占地等特点,公路交通对环境的影响贯穿于公路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成就巨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也得到交通部门自身的高度重视。中国环境保护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对“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的误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从论述生态破坏超过环境“承载阈值”会带来无法估量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出发,以天水至宝鸡高速公路工程坚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指导思想对公路顺利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的实例,说明正确认识“库兹涅夫环境曲线”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性,强调公路发展必须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思想,坚持“环境保护也是发展”的科学观,树立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交通整体规划,提出在公路立项、设计、施工、运营的各阶段采取的环保措施,并通过建立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促进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左勇翔[2]2004年在《甘肃公路建设环境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深入研究了甘肃省公路建设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阐明了公路建设环境内涵、特征,客观公正的评价了优化公路建设环境的作用和意义,认真分析了甘肃省公路建设环境的现状,全面系统的归纳了在加快公路建设过程中,建设环境方面存在的“四难两多”的问题。按照“界定内涵、分析评价和提出优化思路”的模式,对影响公路建设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施工环境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整理总结,提出了公路建设“投资——受益——分配”的理论观点,描述了按系统因素矩阵评价公路建设环境的思路和步骤,使对公路建设环境的研究和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立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战略高度,从完善体制和改革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优化公路建设环境的内在基础、构建优化公路建设环境的政治基础和完善优化公路建设环境的利益机制等叁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陈雪珍[3]2007年在《涉及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环境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涉及到自然保护区的公路建设与日俱增,一些国家重大公路建设项目不断与自然保护区发生冲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和严重,必须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采用实地调查与资料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涉及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环境问题及管理对策进行研究,它有利于减轻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环境的危害,协调自然保护区与公路建设之间的矛盾,将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维持生物多样性,使我国公路建设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对于促进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协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首先,在汲取国内外研究成果并总结现有公路环境保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涉及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阐述。其次,全面分析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及生态系统、景观及美学环境、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环境影响,并从工程保护措施、生物保护措施及环境管理措施叁个方面提出最大限度降低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的保护措施,实现公路建设与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再次,通过实地调查,充分分析濮开高速公路对河南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河南柳园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通过调整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分区和制定相应的补偿和保护措施,减轻公路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第四,探讨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涉及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涉及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实例分析,这一研究结果在我国涉及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环境影响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总结出一套涉及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管理对策。目前涉及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管理存在相应的法规不健全、环境影响评价不严谨、环境管理与监控不到位、公众参与不足、环境影响后评估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应地提出加强法制建设、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估制度、建立可靠的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公众参与等对策,使公路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最大的发挥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

侯巴迪[4]2005年在《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公路路基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通过对中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公路路基关系的研究,分析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公路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了西北地区的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西北地区公路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等过程中一般路基病害防治原则与处置对策,并对沙漠、黄土和盐渍土叁种特殊土地区的路基病害的防治对策进行了系统论述;对西北地区路基病害的分区必要性进行了论证,给出了分区的原则和方法的建议,分析了地质地貌、气候和土质叁种主要的路基病害分区的影响因素,提炼出了划分路基病害区的标志体系。 研究的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西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的认识,对西北地区的公路研究、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使西北地区公路建设更适应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公路建设,减少路基病害,改善公路生态环境,减少道路安全隐患,节约工程资金,造福子孙后代。

陈旭升[5]2000年在《新形势下甘肃省公路网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根据我国现行《公路法》和有关公路建设与管理的政策规定,针对甘肃省公路网建设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公路网规划、公路建设、公路养护、收费公路和路政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并参照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对新形势下甘肃省公路网建设与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设想。

陈磊[6]2004年在《西部公路建设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对影响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标准的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生态环境、交通组成和特征等方面进行的调查分析着手,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工程实践,借鉴国内外公路建设经验和研究成果,对西部公路建设路线、路基、路面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进行了研究。 本文分析了公路建设对西部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西部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评价建议,给出可持续发展政策;在保证公路使用性能和行车安全的基础上,考虑西部的具体地理、生态环境、经济状况,给出了西部公路路线建设合理标准的采用建议,对部分平面和纵坡设计参数提出了修改建议;针对西部地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解决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因地制宜的优化西部地区公路设计,改善公路生态环境,减少道路安全隐患,节约工程资金,具有重要意义,为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及国家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杨泓[7]2008年在《甘肃省高等级公路绿地植被恢复技术》文中提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之不懈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发展相协调,否则将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生态破坏,进一步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速公路的跨越式发展,必然会增加生态系统的压力。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规模大、项目多、涉及面广,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裸露边坡,破坏了既有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高速公路路线长,环境复杂,养护管理难度大,从事绿化的人员相对较少,绿化难度较大。因此,公路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甘肃省地处内陆,公路建设大多处于湿陷性黄土高原沟壑区,决定了公路路域环境恢复和建设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简单照搬其它地区的模式和经验,需要从甘肃的实际出发,进行严密的科学试验,逐渐摸索和掌握路域植被生长发育以及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和调控机理,提出恢复和建设路域生态环境的技术和方法,为全面推进甘肃公路环境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本论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公路绿化方面的资料,借鉴有益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与依托绿化工程相结合,选取不同依托类型;对甘肃省高等级公路生态恢复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选择已完工工程的不同路段,根据不同植物、不同化学材料、不同立地类型和不同技术措施,对实施效果开展了研究调查:1、制定了甘肃省公路路域分区及其高等级公路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甘肃省公路绿地的分类为: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陇南地区、甘南高原区、河西地区五个分区。按绿地位置、功能制定绿化模式,科学地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高绿化水平。2、确定了高速公路绿化模式,根据甘肃省高速公路迅猛发展的需要,对公路绿地进行了统一的分类,按公路绿地的位置、功能分为中央分隔带、两侧绿化带、边坡绿化、立交区和服务区绿化、取、弃土场绿化等5个绿化区,提出主要功能以及绿化的模式和要求,并筛选出19种适宜公路绿化的植物品种,并从分布、形态和生态特性、生产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评价,为公路绿化树种的选择、配置提供科学依据。3、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生态环境建设关键技术,路基边坡生物防护以灌草为主。对灌草的承雨效果、枯枝落叶层的吸水作用、灌草根系固结边坡作用、植被固化等作用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4、确定了新生态技术-植生袋应用效果研究,抗剪力提99提高123 kg/cm~2。大大提升了公路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5总结了甘肃省高等级公路绿化生态恢复技术,从整地、施肥、土壤改良、栽植方法、养护管理等环节出发,提出主要技术关键点,制定了技术标准,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高绿化成活率,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刘英[8]2016年在《甘肃省农村公路安全状况分析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公路是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其发展取得巨大的成绩的同时,农村公路的重大交通事故屡屡发生,本论文针对这一现状,对甘肃省2011-2016年共5年的农村公路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并分析,对发生的事故时间、事故形态、事故车型、事故路段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对事故起因、交通违法行为、事故严重程度进行了分析。并从人、车辆、道路、自然环境、交通安全管理等因素分析了与交通安全事故的关系。以第叁章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和第四章的影响因素分析相结合,将调查数据和理论相结合,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来提出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对策,在人的方面强调了提高农村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提高乡镇村地区的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在车辆方面提出加强对农用机动车和农村客运发展的管理,从道路方面提出在公路设计中包含安全理念,加强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农村公路道护理,规范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标准,建立农村公路建设督查工作机制,从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对农村公路安全提出建立统一的交通管理机构,合理安排公路的交警执法人员,建立交通安全数据综合信息平台,加强监督考核机制等对策建议。

高炳军[9]2008年在《甘肃高速公路环保和绿化对策》文中认为文章针对甘肃省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和绿化问题,从甘肃省特有的地质地貌、气候特点,着重分析了甘肃高速公路建设如何从设计、施工、运营养护过程提高公路沿线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环境,构建和谐交通。

王瑞[10]2013年在《甘肃高等级公路路域生态建设思路与对策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甘肃高等级公路路域生态建设发展的论述、分析、总结,结合目前甘肃高等级公路生态环境建设现状,提出了甘肃高等级公路路域生态建设思路与对策及建议,以提高人们对高等级公路生态环境建设认识和重视,转变观念,做好甘肃高等级公路路与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公路发展中的环境与生态对策[D]. 贺海萍. 长安大学. 2007

[2]. 甘肃公路建设环境对策研究[D]. 左勇翔. 长安大学. 2004

[3]. 涉及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环境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D]. 陈雪珍. 南京林业大学. 2007

[4].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公路路基关系研究[D]. 侯巴迪. 长安大学. 2005

[5]. 新形势下甘肃省公路网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D]. 陈旭升. 长安大学. 2000

[6]. 西部公路建设标准研究[D]. 陈磊. 长安大学. 2004

[7]. 甘肃省高等级公路绿地植被恢复技术[D]. 杨泓. 兰州大学. 2008

[8]. 甘肃省农村公路安全状况分析以及对策研究[D]. 刘英. 长安大学. 2016

[9]. 甘肃高速公路环保和绿化对策[J]. 高炳军. 甘肃科技. 2008

[10]. 甘肃高等级公路路域生态建设思路与对策探讨[C]. 王瑞. 中国西部地区公路学会2013年科技论文集. 2013

标签:;  ;  ;  ;  ;  

甘肃公路建设环境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