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俊(延川县教研室陕西延川717200)
【摘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和谐社会理论应用在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在不降低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条件下,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创建和谐校园,最根本的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要认真学习实施素质教育,寻求好的教学环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巧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身潜在的能力。
【关键词】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能力;实现和谐校园
引言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和理论。这是一个普适的理论,通过具体应用实践于工厂、学校、企业、医院等社会的局部体系,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具体在校园里,在中学教育阶段,为学生减轻负担的呼声由来已久,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到教育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多次讲,学生课业负担太重。从家长到学生也深感学习任务太重,学习太苦。长期高强度的被动学习非常不利于学生成长时期的身心健康,进而对实现校园和谐产生根本上的困难。这具体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学生的厌学情绪,恶化的师生关系等等。但这一问题至今未得到改善,甚至变得更加严重。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这一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和谐校园这一目标将无法从根本上实现。
1.增加学生负担与构建和谐校园的矛盾
在中学教育阶段,由于有高考和中考,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竞争激烈,为此,一些学校从领导到教师是想方设法,力争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以此来提高学校知名度,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施中,就不同程度的给学生加重了负担,加大了学习强度。到了高三年级学校就取消了双休日,寒暑假也要占用大半的时间进行补课。初三年级也是同样的处境,高二年级也利用寒暑假提前学习高三年级的课程,为的是提前学习完课程,留有大量的时间,做系统的复习教学,搞持久战,打身体战。这种拔苗助长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所有学校之间、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竞争,在目前的选拔制度下最终都聚焦到一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虽然能够立竿见影地提高学校的声誉,但我们应当认识到,当前一切教学制度的确立,以及教学机制的改革,都应当以创建和谐社会这一理论为基础。一切背离和谐校园这一目标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都应该被终止和摈弃。
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要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就要加大教与学的劳动强度,这是不可利用的手段。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宁愿多交些补课的钱,希望学校对孩子严加管理,做到身不离校,手不离书地学习就是好样的。高考不可能取消,为检验教与学效果如何,一些必要的考试不可能没有,但要取得好的教学成绩,一味的加强教学强度并非一个有效的途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导致背离和谐校园的结果。在极高的教学强度下,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被动承受着提高学生成绩的巨大压力,而作为接受知识的学生则被动忍受着苛刻的学业要求。教学活动的这两个主体都在被动的情况下实践着高强度的教学活动,这显然无法构成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学生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进而给教师造成一个“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好好学习”的假象,使得学校和教师容易不加思索的进一步增大教学强度来苛求和管理学生。这样以来整个教学活动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个与和谐校园背离的残酷恶性循环里,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有效提高,那么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也都将陷于教育失败的境地。所以说,一味增加学生的学习强度不但违背了和谐校园这一社会基础,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并且简单的增加学生学习强度对于学校以及老师来说并非是一个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的途径。
2.教师在提高教学成绩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主导作用
前文论证了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对于建设和谐校园是有害的,不可取的。要在实现校园和谐的前提下要提高教学成绩,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在这一点上下功夫,向每位任课教师提出高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水平即教师综合素质必须得以提高。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要认真学习实施素质教育,寻求好的教学环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绩。素质教育是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总结而得出的,新的教育思想,不是一种模式,它要求不断地改进传统的常规教学,有开拓创新的教学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尝试、体会加以运用,使教师讲得好,学生学的活。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主要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程的教学结构,教学途径,教学方法,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倡精讲,用较短的时间把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述的清清楚楚,流畅的传授给学生,高质量的完成课时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课后在自习与辅导课上又连着讲,教师讲的太多,适得其反。学习好的同学听的厌烦了,会说你是个唠叨老师,学习差的同学也觉得老师越讲越难,越听越糊涂,真的是得不偿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教与学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密切配合。提倡精讲精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身潜在的能力,使教师教的应手,学生学得得手,可谓事半功倍,相得益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注重培养学生爱学、自学、会学、巧学的能力,这一点很难,要坚持不懈培养,年年如一。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安排好一天或一个星期的学习时间和科目内容。自习课和辅导课上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老师给予指导,解疑答惑。星期天、节假日除布置一些适量的假期作业外,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学习好的同学有利于自身潜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使他们在学校过程中能发现问题,找出疑难,求学于老师,老师给予传授解惑,弥补缺漏,缩小差距。这样有利于提高差生的积极性,调整心态,解除压力,同样能提高学习成绩。
现阶段初中、高中教材内容,都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专家按照教学规律,科学的教学时数制定的,学期学年教材内容,教学任务是能够完成的,不必延长教学时间,也不必把学生搞的太紧张。应在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指导协调下,同步教学时间,解决课业负担问题。但最根本的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巧学的能力,在这一点上下大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相应的减轻课业负担。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缓解学校的教学压力,使得师生关系由紧张变得紧密,同时也能促进学校实现更有效的高质量管理。所以说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有效实现和谐校园的关键环节。
3.结束语
实现和谐校园的目标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说是高度统一的。在高质量的教学环境里,学生能够自发的,有兴趣的学习,是达到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这四者关系和谐的必要条件。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因素,则在于教师。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国家。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身上的重大责任不言而喻。然而新的社会对于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实现和谐校园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早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快速进步的要求。而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饶有兴趣的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教师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来减轻学生课程负担,是必要的途径和手段。也只有这样,校园才能向和谐的方向发展,为构建整个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