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西厢》对《董西厢》主题意蕴的升华

余倩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内容摘要: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以下简称《董西厢》)是对唐传奇《莺莺传》的保留性和批判性创新,以其鲜明的“由悲转喜”的艺术成就为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月西厢记》(以下简称《王西厢》)的问世提供了条件。《董西厢》、《王西厢》两部作品内部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过它们在主题、形式、内容、人物、语言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是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如同《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重新创作而又超过了《莺莺传》一样,《王西厢》也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尤其在“主题思想”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决定作品思想意蕴层次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董西厢王西厢主题思想

《董西厢》是说唱艺术,故其唱本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演唱者可以第三者的身份插入故事,对情景和人物面貌、行动、心理进行解说和补充。而《王西厢》虽然与《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大略相同,但形式已经由说唱变成了大型杂剧,而且在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都有创新,是“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反抗封建礼教的统治和封建婚姻制度是两部《西厢》一脉相承的主题思想,而《王西厢》通过加强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化和提高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玩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客观上升华了反封建礼教的进步意义。《西厢记》里所写的矛盾冲突,既不是老鸨为贪钱财而干涉自主婚姻,也不是家长、亲友为了不误功名而制造恋人之间的短暂的分离,在元代以及后世传奇里的婚姻恋爱故事中,《西厢记》里的矛盾冲突最为尖锐,蕴涵的社会内容非常丰富。就两部《西厢》“赖婚”为例,在《董西厢》中,老夫人答应的是张生提出“便休却外人般待我”,承诺将“继子为亲”,并没有点明交代会在“除却乱兵”之后会把女儿许配给他,所以矛盾不明确,指责老夫人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似无根据。《王西厢》却不然,老夫人之前就接受了莺莺“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的建议,并在法堂上高叫:“两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又在张生出场献策时说“但有退得贼兵的,将小姐与他为妻”。如此说来,老夫人就是许了婚的,在酬宴上,摆出一副地地道道过河拆桥的模样,当着众人面,让“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极近虚伪冷酷,那么,老夫人企图“赖婚”一说也就顺理成章。可以讲,董解元笔下的老夫人只是一个维护封建道统的相国夫人,因知书识礼,所以管束女儿甚严,性格中有顽固自私的特征,却不是个刁钻古怪的老太婆。王实甫更深入地挖掘出她灵魂深处的龌龊品质,性格趋于复杂,形象趋于鲜明,使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提高了,暴露了老夫人的封建主义本质和口蜜腹剑的性格,以及封建家长阻挠和扼杀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

同时,面对同一件事情,两《西厢》的男女主人公也有不同的处理。在《董西厢》中,张生是“下泪以跪”“着衫子袖儿淹泪”的求婚,求婚不成“喏喏地告退”,“夫人请是必终席”,“张生不免放身坐地,便是醍醐甘露酒”,也无心再吃,难下咽,“不语不言,闻着酒只推瞌睡,枉了降贼见识。歪着头避着,通红了面皮,筵席上软推了半壁”。而“滴滴风流,做为娇更柔”的莺莺只能“见人无语但回眸,料得娘行不自由,眉上新愁压旧愁”。二人在此处都显得比较软弱,且文本也多次提到张生求婚不成的“愁”是愁这愁那,“愁把眉峰暗结”,“酒入愁肠闷转多”“眼底闲愁没处着”“百千般闷和愁,尽总撮在眉尖上”。这就是说,这仅仅是男女主人公内心的怨愁而已。可是《王西厢》里当张生发现“声息不好了”,对老夫人是清醒地据理力陈:“夫人跟前,欲一言以尽意,未知可否。前者,贼寇相迫,夫人所言,能退贼者,以莺莺妻之。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杜将军,庶几得免夫人之祸,今日命小生赴宴,将谓有喜庆之期;不知夫人何见,以兄妹之礼相待?小生非图哺啜而来,此事果若不谐,小生即当告退”,当老夫人摆出理由之后想“莫若多以金帛相酬,先生拣豪门贵宅之女”时,又愤然说“既然夫人不与,小生何慕金帛之色!却不道‘书中有女颜如玉’?则今日便索告辞”,言之凿凿,情之切切。莺莺的反应不仅非常迅速而且态度也相当鲜明,她直接指责“俺娘变了卦”“口不应心”,并更进一步骂出了“这即即世世老婆婆,着莺莺做妹妹拜哥哥”“老夫人谎到天来大,当日成也是恁个好母亲,今日败也是恁个萧何”等等。即便莺莺所唱的都是内心想法,就她相国千金小姐的身份也不可能直接冲着母亲讲明,但是它所显示的反抗精神却远比《董西厢》强烈。“如果说《董西厢》的主题相对于《莺莺传》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那么《王西厢》的主题相对《董西厢》则可以算是一次量的提高。”

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以同一题材写作的这两部作品,是杰出的说唱艺术家董解元和戏剧家王实甫各自谱写的一曲抨击封建礼教、讴歌美好爱情的赞歌,虽然二者在继承和发展上有所差异,但都是中国文学殿堂中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董解元著,朱平楚注译:《西厢记诸宫调注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

2、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西厢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0月;

3、孙逊著:《董西厢和王西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8月;

4、钟林斌著:《中国古典戏曲名著简论》,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79年11月;

5、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6、吴庚舜:《唐宋文学和〈董解元西厢记〉》,石家庄: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7、孙秀荣:《红娘现象与民族文化心理》,沈阳: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第11期;

8、段启明:《西厢三幻同名人物性格辨》,重庆: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

作者信息:

姓名:余倩,女,1983年8月15日

籍贯:四川宜宾

职称:助教

单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快递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金祥路15号中大君悦金沙3期2单元501号(西单商场旁)

联系电话:13880997373

标签:;  ;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