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杂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峰值,纤维,材料,纳米,损伤,有限元。
混杂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龙飞,贾淑果,国秀花,宋克兴,冯江[1](2019)在《碳纳米管和TiB_2混杂增强铜复合材料的电弧侵蚀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出不同混杂比例碳纳米管(CNTs)和TiB_2混杂增强铜(CNTsTiB_2/Cu)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致密度、硬度、导电率、导热率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同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电接触试验,研究了不同电流条件下CNTs与TiB_2混杂比例对CNTs-TiB_2/Cu复合材料电弧侵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Ts与TiB_2混杂比例的增加,CNTs-TiB_2/Cu复合材料的密度、硬度、导电率和导热率逐渐降低,铜基体晶界分离现象越来越明显;在特定电流条件下,合适的CNTs-TiB_2混杂比例可提高CNTsTiB_2/Cu复合材料的抗电弧侵蚀性能;当电流为5A和10A时,CNTs与TiB_2混杂比例为4∶1的平均燃弧能量、平均燃弧时间和材料转移量达到最低,而电流为15A时,CNTs与TiB_2混杂比例为1∶4的平均燃弧能量、平均燃弧时间和材料转移量达到最低。电弧侵蚀后阴极出现熔池、气孔及熔融金属铺展等特征,且随着CNTs与TiB_2混杂比的增加,CNTs-TiB_2/Cu复合材料熔池面积减小,气孔数量变少,熔融金属铺展的特征减弱。(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苏波,张抟,于国军,葛晶,陈家乐[2](2019)在《平纹织物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3种平纹纤维织物和乙烯基酯树脂,通过真空导入工艺制备了4种不同混杂组合的平纹织物纤维增强层合板,并对其进行了摆锤冲击试验;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对试验过程进行仿真建模,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低速冲击荷载下,纯玻璃纤维试样所受冲击力最大,吸能效果最差;碳纤维/芳纶纤维加入混杂后,冲击力、吸能效果均得到提升。其中:G2/A4/G2试样缓冲效果最好,冲击力减少54. 4%; C2/G4/C2试样吸能效果最好,吸能提高了34. 1%。Abaqus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可较好地反映复合材料的损伤过程。(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肖文莹,李想,郭万涛,马武伟[3](2019)在《Kevlar/UHMWPE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抗弹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简称"UHMWPE")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对防弹性能的影响,采用LS-DYNA非线性动态显式有限元软件对不同迎弹面及不同混杂比的复合材料进行理论分析,模拟弹头侵彻层间混杂复合材料靶板的过程,得出复合材料的应力和变形演化图。通过实验验证迎弹面以及混杂比对防弹性能的影响,研究纤维的断裂形貌,进一步分析靶板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以芳纶纤维作迎弹面时混杂复合材料防弹性能较好,且混杂比为1∶2时复合材料整体防弹性能可进一步提升。(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尹冬松,陈客举,宋良,王艳琪[4](2019)在《石墨烯碳纳米管混杂增强铝轴承材料微观组织与减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基轴承合金(成分:Al-20Sn-1Cu-0.5Mg),摩擦系数降低,在干摩擦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利用化学镀制备镀铜石墨烯及碳纳米管,采用球磨分散、热压烧结的方法来制备镀铜石墨烯及碳纳米管混杂铝基轴承材料;采用金相显微(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分析,通过摩擦试验测试摩擦系数变化,结果表明:通过高能球磨技术能够将石墨烯及碳纳米管分散到铝锡复合粉体中,利用热压烧结工艺可以得到石墨烯及碳纳米管增强铝锡基轴承材料。在干摩擦的条件下,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铝基复合材料摩擦系数显着降低,波动范围也明显减小,当石墨烯含量为1.0wt.%时,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平均值降低至0.12。(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高红霞,王蒙,樊江磊,王艳,李莹[5](2019)在《微/纳米双尺度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粉末真空热压烧结机,将微米尺度的SiC颗粒、Al-Si合金基体粉末与反应剂CuO粉末混合后加热到一定温度,使CuO与Al发生原位反应,生成纳米尺度的Al2O3颗粒,然后冷却、热压,制得(微米SiC+纳米Al2O3)/Al-Si双尺度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强化。研究了不同的原位反应加热温度、热压温度、热压压力对复合材料组织、硬度及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米SiC及纳米Al2O3混杂颗粒强化、热压强化、热处理强化等强化后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及耐磨性。原位反应加热温度为620℃、热压温度510℃、热压压力3MPa时,复合材料试样组织细小致密,硬度及耐磨性最好,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崔涛,何浩祥,闫维明,钱增志,周大兴[6](2019)在《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受压损伤本构模型及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HFRCC)的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模型及损伤演化规律,采用统计方法和能量法对掺有PVA-PP混杂纤维和PP-钢纤维的HFRCC材料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推导。通过引入损伤变量修正系数优化了统计损伤模型,采用能量法分别基于SIR模型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推导了HFRCC材料损伤本构模型及各参数的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其物理意义,同时设计了单轴受压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统计方法得到的本构曲线在应变较大时与试验结果偏差较大,引入损伤修正系数后计算结果更准确;基于SIR模型的能量法的计算简便,结果精确度高且在应变较大时仍能反映试件的残余应力。本研究采用的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该种材料受压损伤的发展规律,可在工程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0期)
王柏臣,刘鸽,李伟,高禹[7](2019)在《纳米碳混杂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乙基-4-甲基咪唑(2-ethyl-4-methyl,2,4-EMI)为还原剂,通过水热反应将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混杂形成纳米碳混杂材料(GO/CNTs/EMI)。以不同反应时间制备的碳纳米混杂材料(GO/CNTs/EMI-2 h和GO/CNTs/EMI-10 h)作为稳定剂,分别制备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Pickering乳液。以苯乙烯(Styrene,St)为油相的W/O型Pickering乳液聚合得到纳米碳混杂聚苯乙烯(PS)多孔复合材料(GO/CNTs/PS),对其进行性能及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水热反应时间,可以形成结构和两亲性可控的纳米碳混杂稳定剂;在纳米碳混杂稳定剂中GO与CNTs质量比为6∶1时,初始GO浓度为6 mg·mL~(-1)条件下,多孔复合材料电导率最大;初始GO浓度为2 mg·mL~(-1)时,多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马李,何录菊,盘茂森,莫才颂,王海全[8](2019)在《混杂炭基复合材料的粒子侵蚀数值模拟及侵/烧蚀形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粒子侵蚀模型,考察了入射条件对材料形变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在电弧加热器上进行侵蚀(烧蚀)实验后的混杂炭基复合材料试件形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粒子入射速率的提高或者粒子入射角的减小,最大变形随之增加,而碰撞时间随之缩短;碳化钨的存在提升了非混杂炭基复合材料的抗侵蚀能力,而烧蚀过程则使得炭纤维易受高速气流剪切作用发生断裂。(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闫维明,王志超,钱增志,何浩祥,崔涛[9](2019)在《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混杂纤维总体积掺量为2%的条件下,改变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体积掺量,设计制作了两类混杂纤维水泥基试块,通过轴心受压试验,分别研究钢-聚丙烯和聚乙烯醇-聚丙烯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轴心受压应力-应变关系,并提出了不同纤维掺量变化对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影响的计算式。结果表明:钢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能提高试块的抗压强度,聚丙烯纤维能显着提高试块的峰值应变,当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大于0. 5%时,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会低于基体。(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6期)
段亚萍,李国兵,张振[10](2019)在《混杂纤维在无石棉摩擦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开发一种以矿物纤维、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预氧丝等纤维混杂为增强材料,适用于载重货汽车的无石棉制动片配方。在选择配方所用的原材料方面,特别是在增强材料纤维的选择上,选择叁种以上的纤维来混杂,保证各种纤维能做到取长补短。另外针对无石棉纤维普遍存在表面积比较小,吸附性差的特点,在纤维使用前,对纤维进行表面活性处理,使最终的产品在进入市场后有较好的性能稳定性及市场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期刊2019年02期)
混杂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3种平纹纤维织物和乙烯基酯树脂,通过真空导入工艺制备了4种不同混杂组合的平纹织物纤维增强层合板,并对其进行了摆锤冲击试验;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对试验过程进行仿真建模,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低速冲击荷载下,纯玻璃纤维试样所受冲击力最大,吸能效果最差;碳纤维/芳纶纤维加入混杂后,冲击力、吸能效果均得到提升。其中:G2/A4/G2试样缓冲效果最好,冲击力减少54. 4%; C2/G4/C2试样吸能效果最好,吸能提高了34. 1%。Abaqus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可较好地反映复合材料的损伤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杂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龙飞,贾淑果,国秀花,宋克兴,冯江.碳纳米管和TiB_2混杂增强铜复合材料的电弧侵蚀行为[J].复合材料学报.2019
[2].苏波,张抟,于国军,葛晶,陈家乐.平纹织物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试验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3].肖文莹,李想,郭万涛,马武伟.Kevlar/UHMWPE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抗弹性能[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4].尹冬松,陈客举,宋良,王艳琪.石墨烯碳纳米管混杂增强铝轴承材料微观组织与减磨性能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高红霞,王蒙,樊江磊,王艳,李莹.微/纳米双尺度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J].有色金属工程.2019
[6].崔涛,何浩祥,闫维明,钱增志,周大兴.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受压损伤本构模型及试验验证[J].材料导报.2019
[7].王柏臣,刘鸽,李伟,高禹.纳米碳混杂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8].马李,何录菊,盘茂森,莫才颂,王海全.混杂炭基复合材料的粒子侵蚀数值模拟及侵/烧蚀形貌[J].炭素技术.2019
[9].闫维明,王志超,钱增志,何浩祥,崔涛.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研究[J].工业建筑.2019
[10].段亚萍,李国兵,张振.混杂纤维在无石棉摩擦材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