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的临床研究

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的临床研究

赵秋霞(郑州人民医院心功能科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R5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151-02

【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fQRS波)、V2-V3R波递增不良(PRWP)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7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6个月以后复查18导联心电图,将QRS波形态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9例(33.5%)OMI患者心电图存在病理性Q波,92例(52.3%)有fQRS波,有病理性Q波和(或)fQRS波113例(64.2%),21例(30%)有PRWP。结论fQRS波诊断OMI的敏感性高于病理性Q波,而特异性低于病理性Q波,较病理性Q波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f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有明确的诊断价值;PRWP对OMI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R波递增不良

伴随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技术普及,更多的AMI患者被采取早期的介入干预治疗,使患者急性期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临床病程及预后显著改善,新模式治疗引起心肌梗死后心电图相应的特征性改变:发生Q波或非Q波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高达2/3的人经心电图异常Q波的诊断标准,不能得到OMI诊断,使病理性Q波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显著下降,为探究更多的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本文选择确诊为AMI(ST段抬高型)的患者进行跟踪研究,旨在探讨QRS波形态改变对OMI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176例患者进行跟踪研究,其中男性104例,女性72例,年龄30--86岁,平均61.5±11.4岁。其中80%的患者入选卫生部要求的临床路径,90分钟内采取冠脉介入治疗,15%的患者在12小时内完成冠脉介入治疗,另有5%的患者心肌梗死1周后尽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采取冠脉造影+18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生化标志物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冠脉支架植入+药物治疗(基本药物),并于6个月以后复查18导联心电图。

1.2心电图检查:所有入选病例进行18导联心电图描记,根据QRS波形态分为病理性Q波、fQRS波、病理性Q波和(或)fQRS波、PRWP。所有心电图描记清晰,排除伪差和干扰,并有2名经验丰富的心电图医师阅图分析。

1.3诊断标准:(1)病理性Q波标准:Q波时限大于0.03s,振幅>同导联R波1/4[1].(2)fQRS诊断标准:QRS波为三相波或多相波,多呈RSR'型,S波底部有切迹;伴或不伴有Q波,Q波可存在单个或多个切迹或顿挫,呈QR或Qr型,QRS波时限多数<120ms;除外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阻滞或室内阻滞,常出现在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对应的2个或2个以上导联[2]。(3)R波递增不良诊断标准:Rv3≤3mm、Rv2≤Rv3[3]。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性Q波、fQRS波、病理性Q波和(或)fQRS波、PRWP的检出率见表一。

表一三种心电图指标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QRS波形态病理性Q波fQRS波病理性Q波和(或)fQRSPRWP

例数59例(33.5%)92例(52.3%)113例(64.2%)21例(30%)

2.2病理性Q波、fQRS波、病理性Q波和(或)fQRS、PRWP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价值见表二。

表二三种心电图指标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QRS波形态病理性Q波fQRS波病理性Q波和(或)fQRSPRWP

敏感性31.8%46.6%58.2%85%

特异性96.4%85.4%84.7%88%

阴性预测值95.7%89.1%70.7%75%

阳性预测值35.5%38.4%44.1%33.2%

3讨论

在心肌梗死中,如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则坏死心肌呈均质性,几乎没有任何残留的心肌组织,该区域仅可缓慢传导电活动而不能产生电活动,心电图上面对坏死区域表面的导联记录到的是病理性Q波,或QS波[4],而且波形光滑而完整,没有任何顿挫或切迹,这些波形光滑的Q波或QS波,是坏死区存在没有遮挡开放窗效应结果[5]。当心肌梗死呈非透壁性或多灶性坏死时,心肌呈非均质坏死,坏死区域有岛状存活心肌,其除极活动由于缺失导致传导缓慢而延迟,可形成不规则的fQRS波[6-8],或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损伤期因人工及时干预,开通相应堵塞血管,使部分顿抑状态的心肌细胞随着血运重建而慢慢复活,故而影响了原已形成的病理性Q波,并在病理性Q波或QS波中形成振幅较低、时限较窄的正向波,结果形成S波的切迹或顿挫,形成不规整的QRS波,即fQRS波。另外病理性Q波的出现与否,与梗死心肌的面积大小,累及室壁的厚度及是否存在心室肥厚、传导阻滞有关,心电图表现R波振幅降低,而不产生Q波,或低振幅R波是既往QS形波上再现[9],即PRWP。心肌梗死后,病理性Q波的消失率从过去的6%上升到25-63%的今天,这使病理性Q波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中的敏感性下降,使得2/3的人在心肌梗死后不能经心电图诊断其梗死部位。从本研究中得出,fQRS波、PRWP在OMI的心电图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群(正常人群fQRS波检出率为国外5%,国内8.6%[10],PRWP发生率7%[11])。PRWP对OMI诊断的敏感性85.0%、特异性88.0%,f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46.6%、特异性85.4%均揭示了PRWP、fQRS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冠脉造影为有创检查,费用高,基层医院目前还未全面普及,而心电图检查在临床工作中方便、经济、无创、全国普及的特性,fQRS波、PRWP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无创指标,对及时检出和识别OMI,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措施,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fQRS波除见于心肌梗死,也见于心肌缺血,还见于心肌病,心肌炎、Brugada综合症等,fQRS波的发生机制还需进一步确认,还需更进一步发现fQRS波的潜在价值。而PRWP也可见于心肌病、左心室肥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左侧气胸及正常变异等,故心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诊断必须密切结和临床。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黄婉.临床心电图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53.

[2]马淑英,吕金兰,张媛,等.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价值的探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21(1):27-29.

[3]马向荣.临床心电学字典[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116—117.

[4]Robles.SonllevaA.Myocardialcalcificationandsubendocardialfattyreplacementoftheleftventriclefollowingmyocardialinfarction.IntJCardiovascInaging.2006,23(5):667-670.

[5]郭继鸿.碎裂QRS波[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1):60-68.

[6]CardnerPI,UrsellPCFenoglioJJJr,etal.Electrophysiologicandanatomicbasisforfractionatedelectrogramsrecordedfromhealedmyocardialinfarcts.Circulation,1985,72:596-611.

[7]FriedmanBM,DunnMI.Postinfarctionventricularaneurysms.ClinCardiol,1995,18:505-511.

[8]MichaelMA,EIMasryH,KhanBR,etal.Electrocardiographicsignsofmyocardial.ProgCardiovascDis,2007,50:198-208.

[9]曾学寨,刘德平.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的价值[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6):457--459.

[10]李宝链.碎裂QRS波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34(5):369--372.

[11]傅敏.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意义[J].心电学杂志,2006,25(4)204--205.

标签:;  ;  ;  

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