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1]2008年在《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关于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Chinese Finance Assets Management Corporation,以下简称AMC)商业化转型的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爆发了金融危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尽管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很多,但金融危机的最一般表现形式,仍然是金融体系内不良资产的大量累积以及由此产生的支付危机。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数额巨大。我国政府更强烈地认识到银行健康与经济安全的内在联系。为剥离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国家于1999年成立了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最大限度的回收和保全国有资产为目的的政策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家AMC。到2006年末政策性不良资产基本处置完成,之后不良资产将逐渐以商业化的模式进行处置,四家AMC因此必须转换自己的经营手段,在商业化转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AMC在其作为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7年内为我国金融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其特殊身份,也阻碍了AMC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AMC在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机构设置不完善。体现在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能形成具有坏账重组能力的核心机构,无法吸引称职的工作人员,并建立起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些是制约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效率高低的先决条件。而经营目标的多重性导致严重的短期行为。无法有效的实现回收资产的长期目的。二缺乏现代化的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无法有效调动公司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方面,又无法吸收到新鲜的血液,不利于AMC整体运行水平的提高。叁相关法律体系配套不完善。国家法律法规上出台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但是这仅仅是一部行政法规,并没有在法律的高度,赋予其特殊的权力,因此AMC在实际的运行过程,常常出现债务人千方百计隐匿和转移资产,逃废AMC债务。有的借剥离收购之机,搞重组兼并、分立、甚至以破产来逃债;有的隐匿、转移、压价出售资产;有的自动放弃债权甚至摧毁原始凭证;有的心存侥幸,干脆把AMC当成“核销公司”、“逃债公司”,企图无限期地拖延债务。笔者通过对AMC信用风险的研究认为切实完善资本市场,建立起完善的征信体制和权威的信用评级制度对AMC的风险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投资银行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与母体银行组建集团模式叁种主要的转型路径,笔者认为与母体银行组建集团的模式相比其他两种两种模式是最符合我国AMC转型的模式。最后给出政策建议:第一:完善AMC人才管理体制。AMC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投资银行人才是最主要也是极为关键的成功因素。日常管理中要杜绝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注意将个人业绩与处置不良资产的业绩以及个人在AMC商业化进程中的所作的贡献挂钩。同时注重将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公司的发展进行密切捆绑,利用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将员工和公司的发展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落实员工的业务培训,选派优秀员工到国外成功的资产管理公司学习,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的空间。第二:完善AMC的奖励约束机制围绕效益目标制定详细的年度预算,且层层分解考核,实行绩效与分配挂钩。实行公司服务社会化,分配货币化。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全新的管理模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实行全员合同制、干部竞聘制、项目负责人实行招投标制。第叁: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弥补在法律,法规方面的缺陷。通过政府的和司法部门的引导作用,规范企业的行为。另外一方面要降低企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的费用,使AMC可以有效的运用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和国家的财产。第四:完善市场信用和监管机制。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换,实行政企分离,消除政府对经济的直接行政干预,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运做企业;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加快征信机制的建设。第五: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没有一个发达的资产市场作平台,AMC的很多业务手段将难以展开,而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将推动AMC的成功转型。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与规范运作同样需要AMC的推动与促进。改革扶持与文件规定只是资产市场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基本保证,要想真正走上规范化运营、市场化运作的发展之路,资本市场有赖于投资银行业务手段的广泛参与。第六:推动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政府积极对各有关部门的利益主体进行组织协调,切实降低AMC运行成本。积极引入外资和吸引民间资本的相结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创造条件。
金鲜峰[2]2004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鉴别标准以及对商业银行资产进行分类的不同方法,然后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界定;接着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实状况,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对金融体系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危害性,指出消化不良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为了全面、深入地把握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内涵,文章接着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经济学解释;进而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进行了国际比较,主要比较了美国和日本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在与美国及日本的比较中得到一些有益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启示,特别是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推进我国债转股的进行。然后通过大量案例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具体方法,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可以分为内部处置方法和外部处置方法,其中,不良资产的内部处置方法有以法律诉讼手段清收、贷款核销、银政合作整体处置不良资产等;不良资产的外部处置方法有债权转股权、多样化的资产出售方式、资产证券化、引进外资、债务重组、股权重组等。最后探讨了其他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提出了不良资产处置的四方合作方式以及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为现代投资银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周正平[3]2002年在《银行不良资产重组与债传股》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现实经济中存在着两大“并发症”,即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高比例的资产负债率,其能否妥善地解决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根据国外不良资产重组的经验,本文提出债转股这样一种全新的制度设计以期彻底了断我国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全文主要内容和观点为:(1)系统地阐释了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历史形成原因,即是经济转轨时期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的结果。(2)总结了国外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3)客观地评析了我国以往处置银企间债权债务的经验,提出债转股这一全新的制度设计。(4)将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引入到债转股,阐释了债转股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相机干预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5)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债转股的运行机制以及对其运行效应的分析与评价。(6)通过对债转股与资本市场关系的分析,提出完善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选择。(7)提出债转股的核心问题——其退出机制的设想以期赋予本文研究的时代意义。(8)分析了债转股运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张薇[4]2003年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保全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信贷资产保全,是指商业银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防范和减少贷款损失、维护商业银行合法权益的一种行为,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是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全面树立银行信誉的一项有效措施。 本文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保全这一管理工作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化解叁个阶段。由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累积了巨额的不良资产,1999年,又陆续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便对不良贷款实施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本论文拟从法律的视角对信贷资产保全的事后化解的理论与实践作一番系统地梳理,并试图从制度设计的层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见解,期望能够对信贷资产事后化解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言,指出研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保全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界定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保全的概述,主要包括信贷资产“保全”与法律上“保全”的比较;将信贷资产保全划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化解叁个阶段。 第二章研究信贷资产事后化解的法律规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风险分类技术是研究不良资产保全的基础问题;(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状况与成因;(叁)考察了美国、东欧各国、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重组,得出了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方式与启示;(四)我国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传统方法:包括财政补贴法、通过豁免或变相豁免贷款的方法、企业破产法;(五)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法律规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必要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法律环境;债转股的运作;对现行制度的评价与反思;(六)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制:资产证券化概述;资产证券化的优势;资产证券化操作程序;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法律环境分析;我国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第叁章构造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环境培育国;培育信贷资产保全的法律环境;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权管理制度和风险补偿机制;重建我国的银企关系。 第五部分为结束语指出了商业银行信贷保全任重道远,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改进,而且是促使一种制度的转变。
樊桂枝[5]2017年在《民生银行CD分行不良资产处置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实体经济亦遭到重创,传统制造业面临艰难转型。作为经济晴雨表的金融行业遭遇史上最大资产荒,同时存量贷款风险频发、不良资产指标加速恶化,资产质量受到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化解能力日益成为影响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故对我国商业问题及不良资产的处置化解策略研究是必要的且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银行传统不良贷款即狭义的不良贷款的研究为出发点,采用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民生银行CD分行的不良资产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与处置措施进行了研究。借鉴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家各个主要时期的不良资产的处置策略,总结经验教训,从内因、外因、宏观、微观等多个角度来分析民生银行CD分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得出结论:银行不良资产一方面由于自身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国家行政干预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相关信贷、风险管理人员职业操守缺乏、无视国家、行业及银行内部的法律法规制度,甚至恶意串通谋取个人私利亦造成了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一方面与整体经济不景气、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未建立、企业及个人信用意识不强、监管乏力、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宏观环境相关,另一方面与具体银行内部的风险偏好、政策倾向、客户群体的行业集中度、奖惩制度等息息相关。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次提出了广义不良资产和狭义不良资产的概念,将关注类贷款定义为问题贷款,纳入广义不良资产的范畴。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阐明问题资产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紧迫性。提出如何有效管理问题资产是预防和减少实质不良资产产生的重要关卡,降低问题资产的下迁率是提高不良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总结了问题资产管理的有效方法,提出了操作性强的具体对策,从而为同行在不良资产处置的漫漫长路上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王兰[6]2002年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其化解策略》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不断爆发金融危机。清理金融体系内产生的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一个逐渐扩大的世界潮流。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立即意识到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是潜在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它们开始着手于清理金融体系内的不良资产,并研究最佳的化解策略。我国虽然不存在金融危机,但不是不存在金融风险。同样,金融体系内的大量不良资产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增大,由此会破坏我国银行的信用体系,危害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加之我国已经加入WTO,开放金融业是势在必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会影响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面对国际银行业的竞争,我国不得不重新构建银行体系,使之具有新的活力。诸多的因素使如何化解不良资产的问题成为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篇论文着力于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它产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负面效应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 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并得出结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由银行资金财政化所造成,不良资产具有典型的政策性。同时,我国还存在一部分少量的商业性不良资产。(2) 分析化解政策性不良资产的方法。本文认为,建立AMC的确是处置不良资产的最佳机构,但是,现有的AMC购买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方法有一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信托”关系。(3) 提出化解不良资产的新设想。例如,将不良资产的化解与养老金改革结合,建立私募企业基金。同时对不良资产的评估定价提出自己的设想。(4) 分析现有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吴景然[7]2004年在《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银行业作为一个资金融通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银行业的良好运行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然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深刻认识到金融风险的危害。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是产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危害金融安全的重要隐患。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世界各国为了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特设的专门机构,它是一种有效的处置不良资产的模式。我国在1999年设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从四大国有银行接收不良资产,进行处置。经过几年的运行,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资产管理公司只是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存量的方式,要使国有商业银行正常运转,必须防止新增不良资产的产生,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未涉及防止银行新增不良资产问题。 本文的写作框架如下:第一章分析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及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上的优势。主要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特殊性。同时通过比较,指出资产管理公司模式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优势。第二章介绍了国际上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从中得出一些启示。第叁章分析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现状,阐述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制度安排及组建目的,目前取得的效果,并指出我国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风险、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分析了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常用的主要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指出我国应该选择的方法。第五章针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并指出,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向商业化转型,而不是在完成任务后关闭。
李建辉[8]2003年在《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文中研究指明自80年代末,美国储蓄贷款机构破产,国家成立重组信托公司接管储蓄贷款机构的不良资产开始,不良资产问题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重视。90年代,北欧的瑞典、挪威、芬兰和丹麦继美国之后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随后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拉美及法国的不良资产也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金融的稳定;亚洲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的不良资产问题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不良资产状况并不乐观。我国的银行业长期以来一直为不良资产所困,大量的不良资产沉积及不断增长,不仅严重威胁银行体系的安全,也给整体经济运行制造了障碍。因此必须尽快寻求解决途径。由于国外不良资产问题出现较早,与其它国家的不良资产情况进行比较,有利于了解中国目前不良资产与其他国家不良资产发展进程的异同,从而为寻找最适合中国的不良资产的处理措施提供前提。学习国外成功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加快处理进程;吸取国外不成功的教训,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因此作者从西方发达国家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分析与教训总结入手,加上一定的理论阐述,并结合我国不良资产的成因,处理进程及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研究,以期提出一些我国有关部门在处理不良资产时具有一定参考性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文章共分八大部分,前面的“前言”部分;后面的“结论及展望”;第一章主要对不良资产的含义、内涵与外延、分类进行规范与阐述,为后面的论述打些基础;第二章对我国不良资产的现状从规模、特征和对国民经济的危害进行描述,目的是为了指出问题的严重性;第叁章从现实和理论两个角度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以期找到根源对症下药;第四章对我国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进程、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总结,希望进一步发现问题所在,为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去寻找切实可靠的良方;第五章希望比照国外不良资产的成因和处理方式来吸取一些经验及教训,得到启示。这也是本文的重头戏。第六章提出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建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微观上给银行造成巨大威胁,宏观上给国家带来灾难。(1)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银行信贷金的周转速度和经营效益;(2)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使银行丧失了积极进取心,对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3)使商业银行出现巨大风险,面临“技术破产”的境地。几项事实清楚地显示了我国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状况,并深刻地提示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问题已经到了不能继续拖延下去的严重程度。据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直接原因有:资金体制变革的影响;投融资体制约束了银行自主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与政策性银行业务任有混同不清;会计核算处理上的弊漏;通货膨胀造成企业虚盈实税,影响资金周转;囿于财务制度的限定,使积聚的不良贷款未能及时冲销;经济转制、结构变化,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带来贷款风险;社会信用环境恶化,借机逃废银行债务;银行经<WP=7>营管理不善,风险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强,人员素质不高;利息调整,利差缩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增大;激励机制不健全;信用机制不健全引发道德风险;国家保护使银行企业都产生惰性;法制和监控制度不严。几年来,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借鉴国际一些做法和经验,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显着的成果:(1)积极执行了国家的债转股政策;(2)重视依法处置,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3)探索了通过资本市场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4)各家公司普遍重视依托国内外两个市场,吸引战略投资者。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但从中国庞大的不良资产总额来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处置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仍面临着很多困难。一些困难是因我国的特殊国情产生的,如中国财政薄弱,经济仍处于转型期,资本市场仍不发达,法律系统不完备等等。有些是与国外在此问题上带有共性的原因所致,如技术与人才缺乏,道德风险问题等等。西方发达国家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经验是:(1)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监管制度,坚决杜绝其后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2)积极解决商业银行业已产生的不良资产,化解银行业金融风险。 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们的启示包括:(1)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首先需要完成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而实行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就必须建立健全银行的内外部监管机制。(2)要明确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目的。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各种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措施实际上都是治标的办法,并不能从根源上铲除不良资产。(3) 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本出路是体制性改革与商业化经营同时并举。从国外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也可以吸取一些教训:其一,通过拍卖、重组和经营管理等各种方式来处理不良资产,可能收回一部分资产,但决不可能全部收回。因此,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估计资产损失的程度以及政府(在一定时期中)可能拿出的资源规模。由于在一定时?
苏晖[9]2010年在《DG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核心作用。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历次经历的银行危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爆发均与银行的不良资产有关。银行不良资产困扰和影响金融业,使各类金融手段难以发挥正常作用,进而危害经济运行。金融不良资产已成为了当今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作为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化解城市信用社累积的金融风险的副产品的城市商业银行因历史原因,整体实力本来就不强,内部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及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国有银行及其他股份制银行存在较大差距。与此同时,因为历史原因,城市商业银行集聚了大量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改制后城市商业银行又重新产生了新的不良资产。因业务发展受地域限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小,相应的抗风险能力也弱,而城市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地位也决定其在化解不良资产的过程中,难以得到国家政策及财力的支持,不良资产问题尤为严峻。目前全国各地很多的城市商业银行纷纷改制,寻求跨区域经营以实现上市。城市商业银行要稳健发展实现上市必须卸下不良资产的包袱,化解风险。本文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出发,考察其他国家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结合我国实践,研究DG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文章以银行的不良资产为主线贯穿全文始终,分叁个部分论述即(1)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国际比较,(2)DG银行的经营及不良资产的现状,(3)DG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策略研究,以期能对城市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
林丹虹[10]2001年在《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文中认为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是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而此问题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尤为突出。因此,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做法,探讨我国的化解思路,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是确保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定的当务之急。 本文第一部分运用实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状况和成因,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近年呈上升趋势,主要成因在于:国家政策调整和经济体制转轨;政府职能不规范、摊派性贷款或其他政府干预;社会信用基础较差,部分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经济效益差;金融监管不力,风险约束机制不完善;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贷款结构不合理等。 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借鉴美国、瑞典、波兰、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认为我国宜采取的处置模式是:外部成立资产管理公司、银行内部设立风险资产经营中心。 本文第叁部分重点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具体思路,而处置成效关键取决于处置手段的运用。文章指出由于我国不良贷款成因复杂、结构多样,处置中面临着不良资产规模大、资金短缺、市场规则缺位、资本市场不发达、法律体系不完备、制度不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源状况欠佳等问题。因此,在明确不良资产处置的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灵话运用推广贷款出售、积极进行不良资产出售和企业重组、合理安排债转股、大胆探索资产证券化、谨慎使用呆帐核销等处置手段,抓紧完善配套环境建设,才能真正达到化解不良资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研究[D]. 赵宇. 西南大学. 2008
[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研究[D]. 金鲜峰. 天津大学. 2004
[3]. 银行不良资产重组与债传股[D]. 周正平. 中南林学院. 2002
[4].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保全法律问题研究[D]. 张薇. 北方工业大学. 2003
[5]. 民生银行CD分行不良资产处置策略研究[D]. 樊桂枝.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6].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其化解策略[D]. 王兰. 重庆大学. 2002
[7]. 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D]. 吴景然.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8].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D]. 李建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9]. DG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研究[D]. 苏晖.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10]. 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D]. 林丹虹. 厦门大学. 2001
标签:金融论文; 银行不良资产论文; 债转股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资产管理论文; 不良资产处置平台论文; 资产保全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银行论文; 经济转型论文; 国商金融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商业论文; 城市商业银行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论文; amc论文; 法律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