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型制备液相色谱柱的研究

锥型制备液相色谱柱的研究

马继平[1]2003年在《锥型制备液相色谱柱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制备液相色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色谱技术。随着制药工业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样品分离纯度的需求,要求制备液相色谱具有高的分离效能。对制备色谱柱的研究是提高分离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锥型制备液相色谱柱(入口内径大于出口内径)与具有相同长度、相同容积的圆柱型柱相比,具有更大的样品容量,在制备液相色谱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本文设计制作了一套锥型色谱柱内谱带流型可视化研究装置,用有机玻璃制作锥型液相色谱制备柱,采用无毒溶剂丙叁醇作为折射率补偿溶剂,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色谱柱内谱带流型和动态过程。 首次对不同角度(7°,10°,15°)的锥型色谱柱内样品谱带的流型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容积相同、柱长相同的圆柱型色谱柱比较。发现在圆柱型柱与7°锥型柱中样品谱带呈现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流型,而在15°锥型柱中则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流型,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在10°锥型柱内获得了塞子状的流型。通过柱后紫外一可见检测器的检测,获得了各个色谱柱的柱效、峰高等色谱参数的数据,结果表明具有塞子状流型的10°锥型柱具有最高的柱效。另外,实验表明锥型制备柱比圆柱型制备柱有更大的样品容量,锥型柱对样品的稀释效应小于圆柱型柱,在制备应用中能减少挥发溶剂所消耗的能量。 研究了两组分有色样品在各锥型柱和圆柱型柱内的谱带流型。在所研究的色谱柱中,具有塞子状流型的锥型柱对两组分的分离可以获得最高的分离度。 对影响流型及柱效的一些因素,如筛板、进样方式、装柱技术、填料、柱长等进行了考察。 在具有塞子状流型的锥型柱上对实际样品进行了分离。 从流体力学及色谱学的角度对不同锥角的锥型柱产生不同流型及柱效的原因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曾国城, 梁冰[2]2013年在《逆向锥型制备液相色谱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章设计并研究了一种以毛细作用为色谱主要驱动力的新型逆向锥型液相制备色谱柱及其技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与具有相同柱长、相同负载能力的圆柱型色谱柱相比,逆向锥型柱节省填料50%以上,节省流动相60%以上,且色谱峰值比圆柱型柱高2.7%,柱效高18.6%。与相同规格的正向锥型柱相比,逆向锥型柱柱效高6.6%,色谱峰值高3.5%。逆向锥型色谱柱的应用和放大有待进一步研究。

马继平, 陈令新, 谭峰, 关亚风[3]2003年在《锥型与圆柱型液相色谱制备柱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用可视化柱上图形分析对入口内径大于出口内径的锥型液相色谱制备柱的样品谱带流型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 ,锥型柱与圆柱型柱的流动相流型曲线相反。对与锥型柱有相同长度、相同容积的圆柱型色谱柱的柱效、样品容量及峰高的比较研究表明 :锥型柱优于圆柱型柱。锥型柱的样品容量约为圆柱型柱的 2倍 ,柱效比圆柱型的高 36 % ,色谱流出曲线峰值高于圆柱型柱 12 %

卢烈娟, 陈捷, 关亚风[4]2009年在《10°锥角台锥型制备液相色谱柱的放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将10°锥角台锥型液相色谱柱放大至150mm长、入口直径54mm、出口直径27mm,容积为200mL,填料为粒径40~75μm、孔径11nm的C18球形硅胶。流动相在锥型柱内呈现塞子状流形。系统地评价了该柱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流速为6mL/min时,以萘峰计,锥型柱的折合理论塔板高度为2.11,柱效下降10%时的样品质量和体积载样量分别为2.1mg和1.7mL,与同长度同体积圆柱型柱相比,柱效提高了20%,质量载样量提高了16%以上,体积载样量提高了19%以上。当进样质量由2.4mg增加到12mg时,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峰与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峰的分离度(Rs2)由2.14降到1.71,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峰与萘峰的分离度(Rs3)由2.91降到2.52;当进样体积由3mL增加到19mL,Rs2由2.23降到1.28,Rs3由2.95降到2.30,但此时的色谱峰峰形仍然高度对称,没有拖尾,有利于从基质中制备分离微量组分。实验结果表明锥型液相色谱柱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观文娜, 谭峰, 关亚风[5]2006年在《10°锥角台锥型液相色谱柱尺寸等比例放大和柱内谱带流型的可视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改进的可视化装置,研究了10°锥角的台锥型液相色谱柱内的谱带流型与柱参数变化的关系.将有机玻璃柱管加工成内圆台外方型的一体结构,选择折射率一致的色谱固定相硅胶和流动相环己烷,使整个色谱柱成为高度清晰的透明体,能直接观察柱中彩色样品谱带的动态叁维流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流动相流速对谱带流型无影响,填料的形状和性质对塞子状流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比较了柱长为5 cm和等比例放大后柱长为10 cm锥型柱内的流型,发现放大后的锥型柱内仍然保持塞子状流型,总柱效等比例增加.表明继续按比例放大成为工业规模色谱柱后仍能保持塞子状流型.

黎秀丽[6]2007年在《芦竹根中双吲哚生物碱arundamine的分离鉴定、药效考察及其药材和制剂中含量测定》文中研究表明芦竹根为禾本科植物芦竹(Arundo donax L.)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具有清热泻火、止呕生津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症,疗效确切。为中药制剂芦黄冲剂和去感热注射液的主要原料药材。有文献报道芦竹根含有N,N-二甲基色胺,蟾毒色胺和蟾蜍特尼定等生物碱成分,我国产芦竹根的化学成分未见文献报道。在本实验室已经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一种新型双吲哚生物碱芦竹辛(donasine)的基础上,对国产芦竹根中的其它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以二氯甲烷-甲醇-氨水系统进行洗脱,从芦竹根水煮醇沉氯仿萃取的浸膏中分离得到一种纯度达99.9%的单体。通过高分辨质谱得到该单体的分子式为C_(23)H_(28)N_4O,分子量为376.49,并用多种光谱分析手段,包括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谱等协同鉴定了其结构。经文献检索,证实该单体为一种双吲哚生物碱,名为arundamine(芦竹胺)。芦竹胺为首次从我国产芦竹根中分离得到。为考察该化合物是否能为芦竹根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相关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芦竹胺在0.5 h内对2,4-二硝基酚所致发热大鼠有显着的解热作用,在1 h~6 h内对角叉菜致炎大鼠足跖肿胀有较显着的消炎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芦竹胺在各地芦竹根药材和制剂中的含量,本课题建立了同时测定药材和制剂中芦竹胺含量的RP-HPLC方法,并用于其在各地芦竹根药材和制剂去感热注射液中含量研究。实验中深入研究了芦竹根药材的预处理方法,考察了提取溶剂种类、是否碱化或酸化提取、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芦竹根药材的预处理方法,即加甲醇和氨水浸泡12 h(过夜),超声15 min,放至室温,滤过,药渣用提取溶剂30 ml洗涤,并入滤液中,50℃挥干,分别加乙醇-水-冰醋酸(50:50:1)混合溶剂溶解,完全转移至25 ml容量瓶中,定容,滤过,取续滤液进样分析。对于芦竹根制剂中芦竹胺的含量测定,主要考察了去感热注射液,样品预处理方法确定为直接进样。色谱条件的研究最后确定色谱条件为:Eclipse C_8(4.6×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30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3.0)(43:57),SDS 3.5 mmol/L:柱温: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μl。在此色谱条件下,芦竹胺峰与前后组分峰分离良好,各组分间分离度符合要求。采用上述预处理方法和色谱条件对芦竹根药材和去感热注射液样品中芦竹胺进行了测定,并对分析方法(线性、回收率、日内及日间精密度、专属性)进行了系统验证,表明该方法专属、准确、精密度较高。应用建立的分析方法研究了7个不同产地芦竹根药材和5个不同批号去感热注射液中芦竹胺的含量。此外,对芦竹根及其混淆品芦根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利用HPLC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两者的化学成分相差显着。本课题进一步丰富了国内对芦竹根药材的研究,为去感热注射液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了另一个指标性成分,也为其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国内芦竹根中双吲哚生物碱芦竹胺的首次发现和药效学考察,为芦竹根中其它组分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赵可星[7]2007年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并半制备党参化学成分的方法学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探索性的研究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并半制备党参化学成分的方法,除了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外,还制备得到了两个组分段和两种怀疑为单体的成分。全文包含六个实验,实验一是对仪器性能及操作稳定性的评价,包括精密度和重复性两个方面的测定,结果二者均小于5%,表明实验条件能满足需要;实验二是对党参乙醇提取物的初步分析,采用党参75%乙醇提取物为样品,乙腈-水梯度洗脱,仅是有紫外吸收的色谱峰就有叁百五十九个,结果说明中药党参中还有许多传统分离提纯方法难以获得的未知成分;实验叁是用大孔树脂对党参7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段制备,装好大孔树脂柱后上样,先用水洗脱除去其中强极性的多糖等成分,然后根据梯度洗脱的结果将其分别用30%、50%、80%乙醇洗脱分段,实验四则是对以上叁段的HPLC分析;实验五是对其中大孔树脂80%乙醇洗脱这一分段中四个成分段的制备及制备后此几个成分段的峰纯度分析,根据实验四的分析结果,大孔树脂80%乙醇洗脱这一分段中的四个成分易于制备,用HPLC在线制备这四个组分,并用制备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有二个成分可能是单体;实验六是对制备出的成分进行初步的定量,通过定量计算,用此种方法制备出的成分完全可以满足实验室需要,经过二十到叁十次进样,所得成分可以满足细胞药效学实验。通过对以上各个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确认:分离、提纯单体的传统方法在一步步的分离、提取过程中造成了许多成分的遗漏;本论文中所采用的大孔树脂分段后直接用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半制备的方法可以尽量减少分离过程中成分的遗漏,并且也可得到高纯度成分。本文所探索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并半制备党参化学成分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并且可以为我们探明中药效应物质基础提供方法学的支持,也为我们探索中药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但是,由于本实验只是一个方法学的探索,因而对其中一些定量问题没有深入涉及,另外,对于制备出的成分没有作质谱、核磁等鉴定,所得成分究竟是否为单体、是什么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冯治宽, 余细勇[8]2010年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一种高效分离纯化技术,现在HPLC己成为中药研究领域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之一[1]。HPLC按操作方式和目的可分为分析型和制备

马继平, 关亚风[9]2003年在《制备液相色谱的流型研究》文中认为总结了研究制备色谱流型的 4种方法。综述了影响制备色谱流型的各种因素 ,包括装柱技术、柱头设计、柱形、温度、样品粘度等

王丹[10]2015年在《塞隆骨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生物活性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塞隆骨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二维液相色谱法,分别从提取工艺方法的选择、不同模式的二维正交液相色谱方法的建立、主要单体化合物的纯化制备和组分化合物的活性初筛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为新药开发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通过考察影响塞隆骨提取效果的因素,如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料液比,对塞隆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佳提取工艺;醇提物一维分离制备采用正相DAISO Silica柱,水提物采用反相DAISO C18柱,分别考察不同洗脱程序对分离过程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制备方法工艺,正相制备色谱得到10个组分,反相得到5个组分,对样品进行了初步砍断分割,为后续二维分离制备提高了效率。二维建立了DAISO Silica柱和YMC Diol柱联用的新型2D-NPLC/HILIC制备色谱分离体系以及双硅胶柱联用(2D-NPLC/NPLC)的分离体系,具有良好选择性和正交性,实现了塞隆骨醇提物组分中小极性难分离物质和中等极性物质的一个高效分离制备,得到16个高纯度化合物,部分纯度达到98%以上,结合质谱和核磁数据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表明醇提组分主要物质为甾醇和有机酸类物质。对水提物运用建立的2D-RPLC/RPLC色谱体系,选择亲水高密度键合极性MP C18柱,对复杂水提组分进行了有效的分离,得到高纯度单一化合物9种,结构鉴定得到其序列,多为多肽,分子量为1kD左右,为塞隆骨进一步的药理、毒理活性研究提供新的物质基础。塞隆骨提取物对前破骨细胞(RAW264.7细胞)活性的初步筛选实验,表明醇提物中的6种组分具有明显抑制前破骨细胞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可开发为破骨细胞抑制剂。

参考文献:

[1]. 锥型制备液相色谱柱的研究[D]. 马继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3

[2]. 逆向锥型制备液相色谱技术的研究[J]. 曾国城, 梁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 锥型与圆柱型液相色谱制备柱的比较研究[J]. 马继平, 陈令新, 谭峰, 关亚风. 分析化学. 2003

[4]. 10°锥角台锥型制备液相色谱柱的放大研究[J]. 卢烈娟, 陈捷, 关亚风. 色谱. 2009

[5]. 10°锥角台锥型液相色谱柱尺寸等比例放大和柱内谱带流型的可视化研究[J]. 观文娜, 谭峰, 关亚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

[6]. 芦竹根中双吲哚生物碱arundamine的分离鉴定、药效考察及其药材和制剂中含量测定[D]. 黎秀丽. 四川大学. 2007

[7].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并半制备党参化学成分的方法学探索[D]. 赵可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8].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J]. 冯治宽, 余细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9]. 制备液相色谱的流型研究[J]. 马继平, 关亚风. 化学进展. 2003

[10]. 塞隆骨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生物活性初步研究[D]. 王丹. 天津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锥型制备液相色谱柱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