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市民意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市民,意识形态,金瓶梅,意识,电视,贞洁,厄运。
市民意识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丁雄飞[1](2016)在《王安忆“90年代”的上海小说及其市民意识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考察了王安忆“90年代”以来上海小说的两个阶段和“90年代”终结的关系,在此前提下,重读王安忆“90年代”市民题材小说。通过后设的视角,分析这些小说如何是“90年代”市民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在方法上,本文运用莫雷蒂的“社会形式主义”和杰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的方法,通过对小说的形式分析,在历史与文学之间阅读王安忆,借助形式的中介逼近历史无意识。此外,针对王安忆在小说中调动的不同知识资源,本文运用如城市理论、精神分析、自然史、中国古典哲学诸领域的概念、方法来解读王安忆的小说。论文的第一章勾勒出了王安忆“90年代”小说中上海市民的大致形象,讨论了市民与其空间的关系。由于王安忆意识到,并在小说中呈现出了中国市民阶级在历史上的赢弱,中国市民阶级的历史状况便是第二章的起点,但是,通过对小说时间观的考察,本文要证明,王安忆希望在90年代的上海呼唤出新一代的市民。继而,第叁章讨论了王安忆的市民/城市乌托邦,即考察什么是王安忆的理想市民/城市状态。最后的结论章将基于前面叁章的讨论,分析为什么王安忆的乌托邦是一种“90年代”的意识形态。(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0)
黄维玲[2](2008)在《《金瓶梅》中的市民意识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瓶梅》产生的万历、嘉靖年间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中以商人、手工业者、士人以及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形成一支新兴的社会力量。《金瓶梅》敏感地抓住了晚明这个特殊转型时期市民阶层的变化,用鲜活的市井语言塑造了市民阶层的人物群像,淋漓尽致地描绘当时社会的种种变化和人们的欲望宣泄,充分展现了晚明时期市民阶层生存发展的丰富内涵。为了更全面深刻地阐释文本的意义,更充分、更系统地了解把握文本的原始语境,本文从市民的视角出发,采用中西对比的方法对《金瓶梅》进行解析,力图通过对中西方市民意识形态的比较,阐述《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市民意识形态的独特性,以求对晚明市民有较深入的认识。全文分为叁章。第一章对《金瓶梅》和涉及的市民等相关概念、文献进行综述,确定了研究的对象。第二章说明《金瓶梅》得以产生的背景,重点分析《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市民意识和西方以及日本对应的市民意识。第叁章着重分析中西方市民意识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得到《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市民意识是一种畸形的社会意识的结论。(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8-03-01)
高建为[3](2006)在《色情故事掩盖下的市民意识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瓶梅》和《贞洁的厄运》都可以归入性小说之类,两部作品充满了色情的内容,但它们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又得到众多学者的承认。在这两部作品产生前后,法国和中国都有过性文学的短暂繁荣。文章试图对这两部产生于不同世纪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做类型学的比较研究,探讨其作者的真实创作意图和小说所体现的主题及实现主题的不同手段,进一步认识在特定历史文化条件下出现的“色情作品”的美学和社会意义。(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1期)
赵秀敏[4](2005)在《基于城市形态与市民意识解析的地域环境更新设计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建筑学教育强调形态设计,在城市地域环境的层面上也突出以建筑空间塑造为核心的设计模式。发达国家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大规模市政建设的阶段之后,开始注重市民的心理需求;在城市规划以及环境整治的过程中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来把握使用者的主观需求,进而在设计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实践证明,这种将客观城市形态与市民主观意识结合起来的城市设计方法是一种值得借鉴的科学工作模式。(本文来源于《高等建筑教育》期刊2005年03期)
史原,马世顺[5](2001)在《电视文化对市民意识形态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电视文化首先要分析意识形态,研究电视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概念;电视文化与市民意识形态的矛盾多元性;电视节目对市民意识形态的影响;电视文化对市民意识形态的消费价值构建。(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薛毅,金定海,詹丹[6](1995)在《知识分子与市民意识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薛毅:九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受到了一种无形而又巨大的力量的挑战,在这种挑战面前,知识分子多少有点窘迫、慌乱和失态。如何认识和把握这种巨大的力量实际上是非常关键的。人们有时将它描述为世欲,有时描述为市场经济的冲击,有时描述为黑格尔式的历史发展中的恶的力量。这种整体性很强的描述方式一下子使知识分(本文来源于《上海文学》期刊1995年11期)
市民意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瓶梅》产生的万历、嘉靖年间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中以商人、手工业者、士人以及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形成一支新兴的社会力量。《金瓶梅》敏感地抓住了晚明这个特殊转型时期市民阶层的变化,用鲜活的市井语言塑造了市民阶层的人物群像,淋漓尽致地描绘当时社会的种种变化和人们的欲望宣泄,充分展现了晚明时期市民阶层生存发展的丰富内涵。为了更全面深刻地阐释文本的意义,更充分、更系统地了解把握文本的原始语境,本文从市民的视角出发,采用中西对比的方法对《金瓶梅》进行解析,力图通过对中西方市民意识形态的比较,阐述《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市民意识形态的独特性,以求对晚明市民有较深入的认识。全文分为叁章。第一章对《金瓶梅》和涉及的市民等相关概念、文献进行综述,确定了研究的对象。第二章说明《金瓶梅》得以产生的背景,重点分析《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市民意识和西方以及日本对应的市民意识。第叁章着重分析中西方市民意识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得到《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市民意识是一种畸形的社会意识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市民意识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丁雄飞.王安忆“90年代”的上海小说及其市民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黄维玲.《金瓶梅》中的市民意识形态[D].西南交通大学.2008
[3].高建为.色情故事掩盖下的市民意识形态[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赵秀敏.基于城市形态与市民意识解析的地域环境更新设计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05
[5].史原,马世顺.电视文化对市民意识形态的影响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1
[6].薛毅,金定海,詹丹.知识分子与市民意识形态[J].上海文学.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