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莓快繁技术研究

美国黑莓快繁技术研究

一、美国黑莓快繁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微[1](2018)在《黑莓‘Arapaho’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建立及叶片原生质体制备》文中认为黑莓作为第三代新兴小浆果,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经济价值高。近年来,中国黑莓产业不断发展,无论栽培面积还是产量都不断增长。伴随着真菌及病毒病等蔓延,以及范围日益扩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使黑莓育种效率进一步提高,推动其育种进程,当代许多研究者加速了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目前,我国黑莓优良苗木的缺乏对黑莓种植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基于组织培养具有育苗周期短,苗木整齐性统一,不受自然环境生长季节的限制等特点,本试验对组织培养进行黑莓快速繁殖的技术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尤其是对黑莓外植体消毒、外植体的建立、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及移栽等生产环节进行了试验,同时结合育种工作需求,对叶片不定芽诱导及愈伤组织诱导几个环节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利用黑莓组培苗叶片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纯化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建立了黑莓‘Arapaho’基于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1)适宜黑莓‘Arapaho’茎尖及茎段消毒的方法:用70%酒精消毒10 sec,在无菌水中清洗3次,用0.1%的Hg Cl2消毒10 min,然后无菌水中清洗6次。(2)最适增殖培养基:以组织培养30 d左右的壮苗为材料,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蔗糖20 g/L+琼脂6 g/L,增值系数为4.98。(3)最适生根培养基:黑莓‘Arapaho’极易生根。在添加1 g/L的活性炭的1/2MS培养基中,黑莓‘Arapaho’的生根率达到93.33%;当IBA浓度达到5 mg/L时,黑莓‘Arapaho’的生根率可达到100%,而且会有侧根长出。(4)炼苗及移栽:选取生根良好,植株健壮的组培苗为材料,开盖炼苗一周左右进行移栽。移栽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与原土比例为6:3:1,成活率达100%。(5)最适叶片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30 d左右组培苗茎尖的幼嫩叶片为材料,叶片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使用MS+TDZ 1.5 mg/L+IBA 0.4 mg/L+蔗糖20g/L+琼脂6 g/L时不定芽再生率最高。低浓度TDZ仍然能诱导叶片不定芽再生,但TDZ浓度为0.01、0.02、0.04、0.08和0.16 mg/L对叶片不定芽的再生率无显着差异。(6)最适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继代培养30 d左右组培苗茎尖的幼嫩叶片为材料,细胞分裂素TDZ与低浓度生长素NAA组合能够诱导黑莓‘Arapaho’愈伤组织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其中NAA 0.1 mg/L,TDZ 1 mg/L时愈伤组织多为疏松型,浅绿色愈伤或黄绿色愈伤,而且生长速度快。(7)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使用市售白砂糖为碳源替代物,自来水为蒸馏水替代物,与使用实验室分析纯蔗糖碳源与蒸馏水并无显着差异。2、建立了黑莓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体系,获得了产量高,活力高的原生质体。以最优的体系获得的原生质体得率可达8.64×107个/g﹒FW,活力可达94.44%。(1)最佳酶解液组合是:2.5%的纤维素酶(Cellulase R-10)+0.03%的果胶酶(Pectolyase Y-23)+1%的离析酶(Macerozyme R-10)。(2)原生质体分离中在低速(80r/min左右)的恒温摇床上酶解9 h,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和活力的原生质体。(3)当甘露醇作为渗透压调节剂时,适宜浓度为12%。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4)在原生质体分离前,将材料暗处理7d,能够提高原生质体产量。

文光琴,张群英,廖优江,聂飞[2](2016)在《美国黑莓组织培养一次成苗研究》文中认为以美国黑莓纳瓦好(Navaho)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一次成苗的最佳程序。结果表明,在不添加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初代培养可使外植体萌发、伸长(生长)形成嫩枝,将嫩枝剪成带12枚叶片的茎段(以下简称插条),再扦插到MS培养基上,如此多次继代后,在MS培养基上会有部分生根,将生根的完整植株移栽。未生根的无根苗如上述再扦插到MS培养基上,完成一次成苗。也可以把一部份插条扦插到1/2MS+6-BA 0.01mg/L+IBA 0.3mg/L的生根培养基上同时完成继代、伸长,生根,生根率可达100%,另一部份出瓶移栽,也可将无根嫩茎用IBA 0.1%快浸处理后扦插在苔藓中,生根率达90%以上。将生根植株移栽到森林腐植土上,成苗率达100%。

刘霞[3](2016)在《乌头种苗快繁和植株再生的研究》文中认为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是着名传统中药和川产道地药材,其原植物是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味辛、甘,性大热,具回阳救逆,补火救阳,逐风寒湿邪的功能,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药”。长期以来,附子生产均为高山繁种、平坝栽种,这种模式耗种量大、种源繁殖系数低,容易积累病虫害,而留种换种易造成种源混杂,最终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制约附子的产业化发展。组织培养是解决种苗繁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乌头的带腋芽茎段、茎段、无菌叶片和种子为外植体,通过消毒条件、芽诱导、芽增殖、生根及移栽、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等环节建立优化乌头的快速繁殖体系、种子无菌培养和再生体系,为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快繁体系的建立(1)茎段快繁体系:以乌头当年生枝条的第二个腋芽为外植体,通过消毒条件、不定芽诱导、继代增殖、生根试验探索茎段快繁的最佳无菌培养条件。乌头茎段组织培养的最佳消毒条件是70%乙醇消毒50s,0.1%升汞消毒10min,污染率仅为27.78%。MS+2mg·L-1 6-BA+0.3 mg·L-1 NAA中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86.67%。不定芽增殖条件:植物生长调节剂最佳诱导条件是MS+2 mg·L-1TDZ+0.3 mg·L-1 NAA,增殖率达100%,增殖系数达4.029;蔗糖浓度为30 g·L-1下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4.364;继代周期为40天,继代2次下的增殖下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8.1。培养基1/2MS+0.5 mg·L-1 IBA的生根效果最好,15天的生根率可达100%。(2)种子快繁体系:以乌头种子为外植体,通过消毒条件、芽诱导、芽增殖、生根和移栽试验探索种子快繁的最佳无菌培养条件。10%次氯酸钠消毒处理种子30min,消毒效果最好,外植体污染率仅为5.6%,存活率可达92.3%,因此该条件适合作为乌头种子的消毒剂,而0.1%升汞不适合作为种子的消毒剂。种子的芽诱导培养条件: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条件是MS+2 mg·L-1 6-BA+0.1 mg·L-1 NAA,种子萌芽率达75.1%;400 mg·L-1赤霉素浸种12h下乌头种子萌芽率最高,达97.5%。MS+0.5 mg·L-1 TDZ+0.1 mg·L-1 NAA中芽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2.23。组培苗在培养基1/2MS+0.1 mg·L-1 NAA上生根培养,生根率可达88.3%,生根条数可达20。移栽基质筛选试验中,基质50%营养土+50%河沙下乌头组培苗生长效果最好,成活率达100%。(3)茎段快繁中,1节茎段外植体产生7.02株苗需要120天,而种子快繁中,1粒种子外植体产生1.92株苗需要101120天,因此,相同时间下,茎段快繁能得到更多的苗。2.再生体系:(1)以乌头茎段和不定根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试验探索乌头脱分化再生途径的最佳无菌培养条件。茎段经L16(44)正交试验培养的最佳诱导条件为4 mg·L-1 2,4-D+2 mg·L-1 6-BA+0.1 mg·L-1 NAA+3 mg·L-1 KT;不定根在MS+2.5 mg·L-1 6-BA+0.1 mg·L-1 NAA下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100%。在2.5mg·L-1 6-BA+0.1 mg·L-1 NAA培养基中愈伤增殖效果最好,相对愈伤增殖量为2.5g。MS+2 mg·L-1 6-BA+0.2 mg·L-1 NAA培养基中愈伤分化效果最好,愈伤分化率为61.54%,平均芽数为2.25个。(2)以乌头无菌叶片为外植体,通过不定芽诱导试验探索乌头直接再生途径的最佳无菌培养条件。采用TDZ和NAA时,4 mg·L-1 TDZ+0.3 mg·L-1 NAA下的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达92.3%,但叶片褐化严重,大部分愈伤化,且不定芽畸形,生长速度慢,因此TDZ和NAA不适用于叶片不定芽的诱导。而采用2,4-D和6-BA时,MS+2 mg·L-1 6-BA+1 mg·L-1 2,4-D中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平均芽数达3.167个,毛状根率仅为12.50%。(3)茎段愈伤诱导不定芽途径中,一个茎段产生3.87个不定芽需要90天,不定根愈伤诱导不定芽途径中,一条不定根产生9.14个不定芽需要90天,而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途径中,一叶片产生14.55个不定芽仅需20天。因此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途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不定芽。3.乌头快繁育苗叶片产生的不定芽增殖后生根培养,再用其不定根诱导的愈伤组织增殖分化为不定芽,最后再将不定芽增殖生根得到种苗。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一叶片经过300天的组织培养可产生91615.4株种苗。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乌头带腋芽茎段快繁、种子快繁和再生体系中各培养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探索出利于乌头增殖、存活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本研究拟定的技术路线,可以显着提高乌头快繁育苗的效率及缩短育苗周期,为乌头快繁育苗的生产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并解决好目前市场上种苗繁育问题。

于婷乔[4](2014)在《蓝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L.)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组培工作者多次对单一品系的蓝果忍冬进行了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本试验于2012年11月底从东北农业大学设施工程中心蓝果忍冬资源圃采集选取了4个不同的蓝果忍冬品系进行研究,分别是来自俄罗斯的“蓓蕾”、“蓝鸟”(L.Kamtschatica Pojark.)和来自中国的“长白山1号”(L.caerulea var.edulis)、“阿尔泰1号”(L.caerulea var.altaica)。取冬萌芽为试验材料,筛选合适的外植体;采用不同的75%酒精、2%NaClO和0.1%HgCl2消毒剂组合和灭菌时间获得无菌材料:在WPM、MS、H、B5、N6、White常用培养基中筛选最适基础培养基:通过对6-BA.ZT.GA3不同激素组合配比,筛选生长培养基的有利激素;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有效的生根培养基;探索不同温度、相对空气湿度条件和基质对驯化和移栽的影响,研究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品系,蓝果忍冬组培快繁技术的异同点,建立单个品系的组培快繁体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外植体的筛选:不同地理区域的品系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品系的蓝果忍冬适合做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部位,基本相同,均可采用茎尖(1.OOcm左右)、茎段为外植体。其中,茎段可产生丛生芽,茎段(个):丛生芽(个)=1:3或4,茎尖(个):丛生芽(个)=1:1,茎段可通过丛生芽切割方式继续培养;其中“蓝鸟”(L.Kamtschatica Pojark.)茎段的培养效果的成活率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品系,污染率较高,所以“蓝鸟”(L.Kamtschatica Pojark.)最好取茎尖为外植体。(2)灭菌条件的筛选:不同地理区域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品系的蓝果忍冬同种外植体,所需要的灭菌条件并不完全相同,总体来说,蓝果忍冬茎尖外植体的最佳处理方法为:75%酒精(30s)→3次无菌水冲洗→0.1%氯化汞(6min)→6次无菌水冲洗(每次不少于1min)。(3)基础培养基的选择:4个品系都可用WPM和MS做基础培养基,成活率明显高于其它培养基,“蓓蕾”、“蓝鸟”、“阿尔泰1号”WPM成活率较高于MS,所以选用WPM为基础培养基。其中“长白山1号”也可用MS培养基,与WPM培养基培养效果无显着差异。(4)生长培养基的选择:1.Omg·L-16-BA对4个品系组培苗的增长均有显着影响,可有效的促进组培苗的生长,所以对于4个不同品系的蓝果忍冬来说,最佳的生长培养基为:WPM+1.0mg·L-6-BA。(5)生根培养基的选择:IBA在生根环节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不同品系之间存在浓度差异。6-BA促进组培苗的生长,1.0mg/L为最适浓度,GA3对生根率的影响不是很大,因品系不同有差异。除“蓝鸟”外,其他三个品系1/2WPM的生根率高于1/4WPM。“蓓蕾”的生根培养基为:1/2WPM+1.0mg·L-16-BA+0.5mg·L-6IBA:“蓝鸟”的生根培养基:1/4WPM+1.0mg·L-16-BA+0.5mg·L-1IBA+1.0mg·L-1GA3;“长白山1号”的生根培养基:1/2WPM+1.0mg·L-16-BA+1.0mg·L-1IBA:“阿尔泰1号”的生根培养基:1/2WPM+1.0mg.L-16-BA+0.5mg·L-1IBA+0.5mg·L-1GA3。(6)驯化移栽条件的摸索:不同地域间的蓝果忍冬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品系的驯化和移栽条件基本相同。“蓓蕾”、“阿尔泰1号”驯化的相对空气湿度为70%-80%,室温20℃:“蓝鸟”、“长白山1号”要求相对空气湿度80%,室温20℃。严格的控制温度和相对湿度是驯化和移栽过程中的首要条件,其次移栽时要注意冲洗培养基,以免遭致有害微生物的入侵,最后将已生根的组培苗移栽到草炭土:沙=1:1基质中,温度20℃,湿度为80%培养25d,可形成正常植株。

王小敏,吴文龙,张春红,胡淑英,闾连飞,李维林[5](2012)在《黑莓杂交F1代初选优株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选择黑莓优良单株以进一步培育其优良品系和品种,对20株黑莓杂交F1代优选植株的生长与结实性状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各植株除了叶绿素SPAD值的差异较小外,其他性状指标之间的差异都较大,其中单株结果数量、平均单果质量和株产量的变异系数都在40%左右。文中还以枝蔓刺性状、果实大小和株产量为主要考察指标,优选出了候选优良品系单株6个,它们分别是:无刺、果大、丰产、中熟类型的6-6-3,无刺、早熟类型的5-8-2、6-8-1、7-10-6,有刺、果特大、生长势强、早熟类型的1-11-1,有刺、果大、叶色较深、晚熟的3-6-1。

李维林,吴文龙,张春红,闾连飞,王小敏,束怀瑞[6](2012)在《世界黑莓产业发展和研究现状及前景》文中研究表明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黑莓(Rubus spp.)产业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国黑莓产业的发展优势和产业化前景。目前黑莓在全世界的种植面积约为20 035 hm2,年产量1.5×105~2.0×105 t,栽培区域遍及各大洲,其中塞尔维亚的黑莓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美国的黑莓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亚洲仅中国种植黑莓;近几年来,罗马尼亚、波兰、墨西哥、智利、匈牙利、中国以及美国的黑莓种植面积增长较快;因黑莓极不易贮存,绝大多数鲜果用于加工。国外以常规育种技术为主、分子技术为辅培育出许多黑莓品种,栽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成功实现了机械化采收,并逐步推广黑莓的有机生产体系和大棚栽培技术。国外黑莓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冻害和病虫害等。黑莓于1986年引入中国,从1994年开始推广,至2010年种植面积约4 500 hm2,主要集中在江苏省的溧水县、赣榆县和溧阳市,90%以上鲜果加工成速冻果出口。在国外引种和国内野生种质资源收集的基础上,中国的研究者开展了黑莓的选种和育种研究,并培育和筛选出适宜于本地种植的黑莓优良品种;黑莓的栽培、加工技术研究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并研制出一些加工产品。当前中国黑莓产业主要面临主栽品种单一、农药残留量超标、栽培条件差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黑莓产业的发展。由于黑莓适于低山丘陵栽培,具有结果早、见效快、营养价值高等优势,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李海燕,王小敏,李维林,吴文龙[7](2011)在《黑莓品种‘Triple Crown’快繁技术体系建立和叶片植株再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黑莓品种‘Triple Crown’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取材时间对外植体培养的影响,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不同光照度对‘Triple Crown’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筛选出‘Triple Crown’组织培养各阶段适宜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结果表明,黑莓品种‘Triple Crown’最佳取材时间为每年的5月和9月,初代培养时只需添加6-BA即可满足外植体萌发和生长的需要;最佳继代培养条件为以MS作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5mg/L 6-BA、0.1 mg/L NAA,光照度2 000~3 000 lx;试管苗叶片再生不定芽的最佳条件为MS+0.1 mg/L TDZ;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 NAA;生根苗在V泥炭土∶V珍珠岩∶V沙=4∶3∶2的移栽基质中生长50天后,成活率为73.33%。

李维林,李海燕,王小敏,吴文龙[8](2009)在《黑莓和树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从无菌繁殖体系的建立、继代快速繁殖、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及其移栽驯化等方面综述了黑莓和树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并论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在黑莓和树莓脱毒快繁、基因工程育种和诱变育种方面的应用状况。

闾连飞,黄钢,吴文龙,李维林,王小敏,屈乐文[9](2008)在《不同品种黑莓在南京地区的生长表现》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给黑莓品种的鉴定和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11个黑莓品种在南京地区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黑莓功能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平均为(40.87±4.84)spad,同一品种在不同生长期其叶绿素含量比较稳定,而不同品种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复叶大小平均为(1.51±0.25)dm2,品种间差异显着,其中Chester品种的最大,Triple Crown的最小,前者是后者的1.65倍。小叶数量和单株叶面积分别平均为(4 815±3 880)片和(7.65±5.94)m2,品种间差异极显着,其中Kiowa品种的叶片数量最多,其单株叶面积最大,单株叶面积平均为(22.92±6.72)m2,远远高于其它品种。枝蔓数量和年生长量分别平均为(26.32±10.92)支和(2.14±1.52)dm3,品种间差异也达到了极显着水平,枝蔓发生数量最多的品种也是Kiowa,最少的品种是Young,后者数量不到前者的1/4;Kiowa和Triple Crown这2个品种的枝蔓年生长量最大,Young品种的年生长量最小,前者是后者的10余倍。

张杨[10](2008)在《树莓再生体系建立及不同基因型综合性状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8.91%,顺K2总酸含量最低为7.60%。总酸测定结果表明:撒尼黑的总酸含量最高为2.31%,托乐米次之为2.24%,无刺黑总酸含量最低为1.75%。5.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树莓在茎、、叶等器官在解剖结构上存在差异。树莓解剖结构中叶等器官中细胞密集度、维管束数目以及栅栏组织排列的疏松程度与树莓的抗旱能力有一定关系。综合以上指标评价,撒尼黑和顺K2品种营养成分较丰富,抗旱能力强,适于合肥地区栽培,其中撒尼黑为深红色,大型果、丰产,较早熟的品种,根蘖萌发力强,抗逆性强;顺K2为深红色、大果型、果实硬、丰产品种,挂果时间较长,根蘖萌发力强,抗逆性强。

二、美国黑莓快繁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黑莓快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黑莓‘Arapaho’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建立及叶片原生质体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黑莓生产的意义
    1.2 黑莓的生产及育种现状
        1.2.1 世界黑莓生产育种现状
        1.2.2 国内黑莓生产育种现状
    1.3 黑莓的繁殖方式
        1.3.1 压条繁殖
        1.3.2 扦插繁殖
        1.3.3 根蘖苗
        1.3.4 黑莓组织培养
        1.3.4.1 基因型
        1.3.4.2 基本培养基
        1.3.4.3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
        1.3.4.4 植物生长调节剂
        1.3.4.5 暗培养
        1.3.4.6 放置方式
    1.4 黑莓及其它果树原生质体研究进展
        1.4.1 原生质体的制备
        1.4.1.1 材料种类
        1.4.1.2 材料预处理
        1.4.1.3 酶解条件
        1.4.1.4 酶解液渗透压
        1.4.1.5 膜质稳定剂
        1.4.2 原生质体纯化
        1.4.2.1 离心纯化法
        1.4.2.2 流式细胞纯化法
        1.4.3 原生质体活力检测
    1.5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黑莓‘Arapaho’组织培养
        2.2.1.1 外植体的表面消毒
        2.2.1.2 外植体的建立
        2.2.1.3 增殖培养
        2.2.1.4 生根培养
        2.2.1.5 炼苗
        2.2.1.6 移栽
        2.2.1.7 简化培养方式探索
        2.2.1.8 叶片不定芽诱导
        2.2.1.9 愈伤组织诱导
        2.2.2 原生质体的制备
        2.2.2.1 原生质体的分离
        2.2.2.2 不同酶种类配比的筛选
        2.2.2.3 酶解时间的筛选
        2.2.2.4 甘露醇浓度的筛选
        2.2.2.5 材料暗处理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2.2.2.6 原生质体的纯化
    2.3 数据统计
        2.3.1 外植体的建立
        2.3.2 增殖培养
        2.3.3 生根培养
        2.3.4 移栽成活率
        2.3.5 叶片不定芽诱导
        2.3.6 愈伤组织诱导
        2.3.7 原生质体制备与纯化
3.结果与分析
    3.1 组织培养
        3.1.1 不同消毒时间对黑莓外植体建立的影响
        3.1.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增殖培养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3.1.4 炼苗及移栽
        3.1.5 简化培养对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的影响
        3.1.6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1.6.1 TDZ与IBA组合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1.6.2 低浓度TDZ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1.7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 原生质体分离和纯化
        3.2.1 不同酶组合对黑莓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3.2.2 不同的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3.2.3 不同的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3.2.4 暗处理对黑莓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4.讨论
    4.1 黑莓组织培养
        4.1.1 不同消毒时间对黑莓外植体建立的影响
        4.1.2 生长调节剂对增殖培养的影响
        4.1.3 生长素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4.1.4 简化培养
        4.1.5 生长调节剂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4.1.6 生长调节剂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1.7 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
    4.2 黑莓原生质体分离纯化
        4.2.1 不同酶组合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4.2.2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4.2.3 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4.2.4 暗处理对黑莓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5.结论
6.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图
项目资助
致谢
作者简历

(2)美国黑莓组织培养一次成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及处理
    1.2试验方法
        1.2.1组培室培养
        1.2.2移栽驯化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消毒剂对外植体发芽的影响
    2.2不同光照强度对出芽及褐变的影响
    2.3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对成苗时间的影响
    2.4不同基质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3)乌头种苗快繁和植株再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乌头发育特性
    1.2 乌头的栽培
        1.2.1 种子繁殖
        1.2.2 块根繁殖
        1.2.3 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植物组织培养
        1.3.1 外植体的影响
        1.3.2 基本培养基的影响
        1.3.3 激素的影响
        1.3.4 不同碳源的影响
        1.3.5 活性炭的影响
        1.3.6 培养条件的影响
    1.4 乌头组织培养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条件
        2.2.2 乌头茎段快繁和种子快繁体系的建立
        2.2.3 乌头再生体系的建立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乌头快繁体系的建立
        3.1.1 乌头茎段快繁体系的建立
        3.1.2 乌头种子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
        3.1.3 茎段快繁和种子快繁的比较
    3.2 乌头再生体系的建立
        3.2.1 茎段愈伤诱导正交试验
        3.2.2 6-BA和NAA不同浓度组合对不定根愈伤诱导的影响
        3.2.3 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增殖的影响
        3.2.4 不同激素对愈伤分化的影响
        3.2.5 TDZ和NAA不同浓度组合对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2.6 6-BA和 2,4-D不同浓度组合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试验
        3.2.7 三条再生途径的比较
    3.3 乌头快繁育苗
        3.3.1 效率的比较
        3.3.2 周期的比较
4 讨论
    4.1 关于乌头茎段快繁体系的研究
        4.1.1 关于乌头茎段取材部位的选择
        4.1.2 关于乌头茎段消毒条件的选择
        4.1.3 关于乌头茎段诱导激素及增殖激素的选择
        4.1.4 关于蔗糖浓度对乌头茎段增殖的影响
    4.2 关于乌头种子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研究
        4.2.1 关于乌头种子消毒方法的选择
        4.2.2 关于乌头种子休眠的打破
    4.3 关于乌头再生体系的研究
        4.3.1 关于激素对乌头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4.3.2 关于激素对乌头无菌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4.4 关于提高乌头快繁育苗中不定芽的质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蓝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L.)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蓝果忍冬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1.1.1 植物学特征
        1.1.2 农艺特性
    1.2 组培快繁技术
        1.2.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1.2.2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1.2.3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特性和应用
    1.3 蓝果忍冬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蓝果忍冬的研究现状
        1.3.2 我国蓝果忍冬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优化蓝果忍冬的快繁技术,确定不同品系适宜的组培条件
        1.4.2 为黑龙江省的林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试验的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采集与预处理
    2.2 外植体的筛选
    2.3 外植体灭菌方案的筛选
    2.4 基础培养基的筛选
    2.5 生长培养基的筛选
    2.6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2.7 驯化和移栽
    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外植体的比较分析
        3.1.1 “蓓蕾”组培外植体的选择
        3.1.2 “蓝鸟”外植体的筛选
        3.1.3 “长白山1号”外植体的筛选
        3.1.4 “阿尔泰1号”外植体的筛选
        3.1.5 小结
    3.2 灭菌条件的比较分析
        3.2.1 不同灭菌处理对“蓓蕾”组培苗的影响
        3.2.2 不同灭菌处理对“蓝鸟”组培苗的影响
        3.2.3 不同灭菌处理对“长白山1号”组培苗的影响
        3.2.4 不同灭菌处理对“阿尔泰1号”组培苗的影响
        3.2.5 小结
    3.3 基础培养基的比较分析
        3.3.1 “蓓蕾”基础培养基的确定
        3.3.2 “蓝鸟”基础培养基的确定
        3.3.3 “长白山1号”基础培养基的确定
        3.3.4 “阿尔泰1号”基础培养基的确定
        3.3.5 小结
    3.4 生长培养基的比较分析
        3.4.1 “蓓蕾”生长培养基的确定
        3.4.2 “蓝鸟”生长培养基的确定
        3.4.3 “长白山1号”生长培养基的确定
        3.4.4 “阿尔泰1号”生长培养基的确定
        3.4.5 小结
    3.5 生根培养基的比较分析
        3.5.1 “蓓蕾”生根培养基的确定
        3.5.2 “蓝鸟”生根培养基的确定
        3.5.3 “长白山1号”生根培养基的确定
        3.5.4 “阿尔泰1号”生根培养基的确定
        3.5.5 小结
    3.6 驯化与移栽条件的比较分析
        3.6.1 “蓓蕾”驯化与移栽
        3.6.2 “蓝鸟”驯化与移栽
        3.6.3 “长白山1号”驯化与移栽
        3.6.4 “阿尔泰1号”驯化与移栽
        3.6.5 小结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黑莓杂交F1代初选优株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苗木定植与管理
        1.2.2 生长性状的调查
        1.2.3 结实性状的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性状
    2.2 结实性状
        2.2.1 果穗数量和果实数量
        2.2.2 果实大小
        2.2.3 产量和果熟期
3 结论

(6)世界黑莓产业发展和研究现状及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黑莓产业发展和研究现状
    1.1 全球各大洲黑莓的生产状况
        1.1.1 欧洲
        1.1.2 北美洲
        1.1.3 中美洲
        1.1.4 南美洲
        1.1.5 亚洲
        1.1.6 大洋洲
        1.1.7 非洲
    1.2 国外的黑莓相关研究进展
        1.2.1 育种研究
        1.2.2 栽培及加工技术研究
    1.3 国外黑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3.1 经济问题
        1.3.2 冻害和病虫害问题
2 中国黑莓产业发展和研究现状
    2.1 中国的黑莓生产状况
        2.1.1 黑莓的栽培区域和面积
        2.1.2 黑莓加工业
    2.2 中国的黑莓研究现状
        2.2.1 黑莓的引种和育种研究
        2.2.2 黑莓栽培技术的研究
        2.2.3 黑莓果品加工利用研究
    2.3 中国黑莓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 中国黑莓产业发展优势和前景

(7)黑莓品种‘Triple Crown’快繁技术体系建立和叶片植株再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2.1 材料的处理
        1.2.2 接 种
        1.2.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接种时期对‘Triple Crown’初代培养的影响
    2.2 继代培养中各影响因子的筛选
        2.2.1 细胞分裂素的筛选
        2.2.2 生长素的筛选
        2.2.3 不同光照度对‘Triple Crown’生长的影响
        2.2.4 ‘Triple Crown’正交试验筛选增殖条件
    2.3 TDZ对‘Triple Crown’试管苗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4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和移栽驯化
3 结 语

(8)黑莓和树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黑莓和树莓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1.1 无菌繁殖系的建立
        1.1.1 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
        (1) 外植体的选择。
        (2) 外植体的灭菌。
        1.1.2 培养基的选择
        1.1.3 培养条件
        1.1.4 褐 变
    1.2 继代增殖培养
    1.3 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
    1.4 试管苗生根培养
    1.5 试管苗的驯化移栽
2 组织培养在黑莓和树莓上的应用及展望
    2.1 脱毒快繁
    2.2 育 种
        2.2.1 诱变育种
        2.2.2 基因工程育种
3 结 语

(9)不同品种黑莓在南京地区的生长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黑莓品种与试验园
    1.2 方 法
        1.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2.2 叶片生长量的调查
        1.2.3 枝蔓生长量的调查
        1.2.4 年生长量的计算公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 片
        2.1.1 叶绿素含量
        2.1.2 复叶的数量和大小
        2.1.3 单叶的数量和大小
    2.2 枝 蔓
        2.2.1 枝蔓的数量
        2.2.2 枝蔓粗度
        2.2.3 枝蔓长度
        2.2.4 节间距
    2.3 年总生长量
        2.3.1 叶 片
        2.3.2 枝 蔓
3 讨 论

(10)树莓再生体系建立及不同基因型综合性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仪器和试药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试剂和药品
    2.3 试验方法
        2.3.1 树莓再生体系的建立
        2.3.2 树莓引种栽培研究
        2.3.3 不同基因型树莓比较解剖学研究
        2.3.4 不同基因型树莓化学成分研究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树莓再生体系的建立
        3.1.1 不同培养基对树莓腋芽诱导的影响
        3.1.2 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及浓度对树莓腋芽诱导的影响
        3.1.3 不同蔗糖浓度对树莓腋芽诱导的影响
        3.1.4 蔗糖对不同基因型树莓腋芽诱导的影响
        3.1.5 不同激素组合及浓度对树莓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3.1.6 不同基因型树莓不定芽增殖的比较
        3.1.7 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不同基因型树莓不定根分化的影响
        3.1.8 试管苗的移栽
    3.2 树莓生长性状研究
        3.2.1 物候期
        3.2.2 影响产量因素的比较分析
        3.2.3 不同基因型树莓产量比较
        3.2.4 不同基因型树莓的抗旱性研究
    3.3 不同基因型树莓的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3.3.1 茎的解剖结构
        3.3.2 叶的解剖结构
    3.4 不同基因型树莓化学成分含量比较
        3.4.1 不同基因型树莓果实中鞣花酸含量比较
        3.4.2 不同基因型树莓果实中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4 讨论
    4.1 树莓再生体系的建立
    4.2 不同基因型树莓解剖学差异
    4.3 不同基因型树莓栽培产量差异
    4.4 不同基因型树莓化学成分含量差异
        4.4.1 不同基因型鞣花酸含量差异
        4.4.2 不同基因型树莓营养成分含量差异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发表论文

四、美国黑莓快繁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黑莓‘Arapaho’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建立及叶片原生质体制备[D]. 刘晓微.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4)
  • [2]美国黑莓组织培养一次成苗研究[J]. 文光琴,张群英,廖优江,聂飞. 种子, 2016(10)
  • [3]乌头种苗快繁和植株再生的研究[D]. 刘霞. 西南科技大学, 2016(03)
  • [4]蓝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L.)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D]. 于婷乔. 东北农业大学, 2014(01)
  • [5]黑莓杂交F1代初选优株的调查与分析[J]. 王小敏,吴文龙,张春红,胡淑英,闾连飞,李维林. 经济林研究, 2012(03)
  • [6]世界黑莓产业发展和研究现状及前景[J]. 李维林,吴文龙,张春红,闾连飞,王小敏,束怀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03)
  • [7]黑莓品种‘Triple Crown’快繁技术体系建立和叶片植株再生[J]. 李海燕,王小敏,李维林,吴文龙. 林业科技开发, 2011(02)
  • [8]黑莓和树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李维林,李海燕,王小敏,吴文龙. 林业科技开发, 2009(03)
  • [9]不同品种黑莓在南京地区的生长表现[J]. 闾连飞,黄钢,吴文龙,李维林,王小敏,屈乐文. 经济林研究, 2008(03)
  • [10]树莓再生体系建立及不同基因型综合性状比较研究[D]. 张杨. 安徽农业大学, 2008(S1)

标签:;  ;  ;  ;  ;  

美国黑莓快繁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