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式潜流人工湿地论文_陈福坤,张丽微,陈雷,邓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式潜流人工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潜流,湿地,基质,水体,水力,植物,污水处理。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论文文献综述

陈福坤,张丽微,陈雷,邓利[1](2018)在《柊叶和象草波式潜流人工湿地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柊叶和象草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及其净化机理,该研究以柊叶和象草为人工湿地植物分别构建了波式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分析了柊叶和象草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OD_(cr)、TN和TP的净化效果,观察了柊叶和象草两种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经过15个月的连续运行,在表面水力负荷约0.3 m·d~(-1)的条件下,柊叶和象草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是COD_(cr)分别为66.1%和70.1%,TN分别为60.4%和63.7%,TP分别为74.1%和75.1%。两种植物生长良好,根系发达,象草的地上生物量是柊叶的2.1倍,地下生物量相当;冬季象草生长缓慢,柊叶部分叶片的四周干枯,但二者都不会枯亡。这说明两个人工湿地对COD_(cr)、TN和TP都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无显着性差异,柊叶和象草能明显提高潜流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8年06期)

程龙,李怀,阎百兴,祝惠,周卿伟[2](2016)在《无植物水平折流式潜流人工湿地对氮和磷的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炉渣、木块、砾石和木块、炉渣、砾石两组基质配置方式,构建无植物水平折流式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2 d、3 d和5 d)条件下,比较两组湿地系统(HB1和HB2)对模拟生活污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分析优化的基质配置方式和水力停留时间。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时,人工湿地系统的总氮去除率为71%~77%,当水力停留时间增加到5 d时,其去除率为79%~80%,提高不明显;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d时,其总磷去除率达到最高值50%,继续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其去除率反而下降。因此,无植物水平折流式潜流人工湿地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3 d。在进水端的前1/3基质区,HB1炉渣区和HB2木块区的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13~17 mg/L和18~19 mg/L,硝态氮质量浓度为5.9~9.1 mg/L和0.4~2.8 mg/L。可见,炉渣能提高氨氮的去除率,木块有利于硝态氮的去除。HB1对氮污染物(尤其是氨氮)去除效果好于HB2,其基质配置方式为炉渣、木块和砾石;对磷的去除效果两种基质组合方式差别不大,木块、炉渣和砾石组合效果略好。(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郭玉章,赵楠,王晓欧,赵新华[3](2013)在《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碳氮比(COD/N)条件下,研究了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SFCW)试验装置对水体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通过检测W-SFCW沿程各形态氮的含量,探讨了其对氮的去除原理。结果表明,HRT、温度、COD/N分别为5d,26.8℃,5条件下总氮去除率较高,可达74.92%;此外,研究发现氨氮主要在浅水区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所得的NO3—N通过深水区的反硝化作用转化为N2而得以去除。(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3年06期)

赵楠,刘志强,李园芳,靳雪姣,葛学伟[4](2013)在《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景观水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华北某市开发区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SFCW)中试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处理环卫河景观水体的效果。在4个多月的连续运行期中,对COD,TN和TP等指标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W-SFCW对化学需氧量(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2.45%,43.35%和39.24%,其中TN和TP的平均出水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标准。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了春、夏、秋3个季节下W-SFCW处理景观水体的效果,发现季节的变化对TN和COD的去除影响显着,对TP的去除影响不明显。提出了保障W-SFCW稳定运行的措施,为W-SFCW在修复景观水体水质上的应用以及实际工程中的维护管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3年02期)

赵楠[5](2012)在《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景观水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景观水体在人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薄弱和外源污染物的注入,景观水体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应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修复景观水体水质的研究已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课题。本课题以波式潜流人工湿地为模型,构建了小试装置。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基础上,在内部加了几块有规则的隔板,使水在其中呈波式流态,从而有效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碳源及温度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处理景观水体的效果进行了动态监测,监测污染物去除率的动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其净化污染物的机理进行探讨,并对污染物在装置中的变化进行了沿程分析和分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d,进水流量为24.7L/d时,波式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达到最佳,TN、NH_3-N及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8.06%、63.95%及86.97%。进水碳源对小试装置脱氮效果影响较大,TN的去除率随进水COD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H_3-N的去除率随进水COD的增大而减小。温度对小试装置COD、TN及NH_3-N的去除率影响较大,对TP的去除率影响较小。在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叁个多月的动态运行期间,对其去除污染物的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波式潜流人工湿地运行稳定,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良好,COD、TN、NH_3-N及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31%、57.31%、60.05%及68.02%,其中TN、NH_3-N及TP的平均出水浓度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8-2002)中的Ⅳ类标准。最后,对波式潜流人工湿地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水中的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沿程监测和分层监测发现,水平方向上,COD的去除差别较大,大部分有机物在湿地的前半部分去除,在波式潜流人工湿地的第一格内COD的去除率达到了49.41%;T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的中下部;NH_3-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表层填料中;TP的去除主要依靠填料的吸附,植物和微生物对TP的吸收作用有限。(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12-01)

陈福坤[6](2012)在《柊叶在波式潜流人工湿地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煤渣为填料,在传统潜流人工湿地(SFCW)基础上,构建一种波式潜流人工湿地系统(W-SFCW),在构建的W-SFCW和SFCW中选择广西本土植物格叶作为湿地植物,并且以无植物的W-SFCW作为参照,观察格叶的生长情况,比较其对生活污水中的COD、氨氮和TP的去除能力,分析格叶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和格叶作为湿地植物的可行性。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相同条件下,格叶W-SFCW能较好的净化校园生活污水,对COD、氨氮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06%、64.62%和84.03%,相比无植物的W-SFCW分别高6.77%、6.66%和5.36%。(2)在相同条件下,格叶W-SFCW和格叶SFCW都能较好的净化校园生活污水,但是相比SFCW, W-SFCW对COD、氨氮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5.63%、11.65%和6.08%。(3)格叶在W-SFCW和SFCW中生长良好,长势茂盛,冬季未见明显枯萎,植株高度可达1米,根系生长旺盛,须根量与根毛数都较多,末端的根细小,数量众多,耐污能力强,对校园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较好。在北纬35度以南可以考虑作为处理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的湿地植物。(4)本研究构建的格叶波式潜流湿地,在较高水力负荷(0.3m.d-1)下,对生活污水具备较好的净化能力,格叶波式潜流湿地对进水中的COD、氨氮和TP的总去除率都在64%以上.W-SFCW在SFCW中增加导流板使污水流态变为波式流态,增加的建设成本少,且能明显的提高SFCW对校园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5)试验显示了采用廉价的煤渣和碎石作为人工湿地的吸附填料是可行的。综合以上结果说明格叶能很好的适应W-SFCW和SFCW,可以作为我国南方的人工湿地植物。(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2-11-01)

陈福坤,喻泽斌,张丽薇,陈雷[7](2012)在《柊叶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柊叶做为湿地植物应用于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无植物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柊叶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对CODcr,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06%、64.62%和84.03%,相比无植物的1号床分别高6.77%、6.66%和5.36%,为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孔德川,丁爱中,郑蕾,程莉蓉,陈卓[8](2011)在《分层式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性数值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湿地水力学特征对其污染物去除过程有重要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的多孔介质模型对分层式潜流人工湿地内部的流场进行模拟,并分析了不同进出口位置对湿地水力学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分层式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层内部速度分布的差异较大,水流多从进口端的左半部汇入下部砾石层以大于3.69×10-4m/s的速度出流,形成快速出流通道,而出口端的右上部水流速度小于2.58×10-5m/s,出现滞留现象,整个湿地系统的水力效率未得到充分发挥;进水口位于基质层以下使得系统的水力效率进一步下降,而出水口位于基质层中上部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右半部基质层的利用率,降低了下部快速流道的速度,整个系统的水力效率也有所提高。因此,建议将进水口置于湿地基质表层,而将出水口置于基质层的中上部。(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蔡树美,王娟娟,蔡玉琪,钱晓晴,谈玲[9](2009)在《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测定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SFCW)与潜流人工湿地(SFCW)中基质、介质填料、植物在污水处理中所截留的磷含量,分析湿地各组成部分对磷的吸收作用,并对各组成部分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试验进一步明确了W-SFCW和SFCW对磷的净化机理,从而为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W-SFCW对TP的去除率比SFCW高。两种湿地系统中土壤和湿地植物截流吸附了较多的磷,石头填料对污水中的磷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其中,湿地植物芦苇比美人蕉对污水中磷的吸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何成达,王惠民,钱小青,季俊杰,陈娟[10](2006)在《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基质与污水磷素去除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测试研究了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avy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简称W-SFCW)运行期间基质的磷素沉积量,以便解析不同人工湿地基质对于污水磷素去除的关系。试验污水为经短时厌氧预处理的化粪池污水,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orizontal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简称SFCW)进行了对比分析。在近2年的人工湿地连续试验期间,分别于2003年11月、2004年5月和2004年11月测定了两种人工湿地基质的磷素沉积量。结果表明,随着人工湿地运行时间的延续,污水中的磷从以人工湿地基质吸附为主,逐渐变成以难溶性磷酸盐的沉积为主;为了人工湿地持续高效地去除TP,用释放Ca2+等金属离子的基质能够促进不溶磷酸盐的沉积;W-SFCW由于使所有水流不断与土壤层、砾石层和豆石层反复接触,生成难溶性磷酸盐的几率大大高于SFCW,能够比SFCW更加显着地促进磷沉积。(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炉渣、木块、砾石和木块、炉渣、砾石两组基质配置方式,构建无植物水平折流式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2 d、3 d和5 d)条件下,比较两组湿地系统(HB1和HB2)对模拟生活污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分析优化的基质配置方式和水力停留时间。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时,人工湿地系统的总氮去除率为71%~77%,当水力停留时间增加到5 d时,其去除率为79%~80%,提高不明显;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d时,其总磷去除率达到最高值50%,继续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其去除率反而下降。因此,无植物水平折流式潜流人工湿地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3 d。在进水端的前1/3基质区,HB1炉渣区和HB2木块区的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13~17 mg/L和18~19 mg/L,硝态氮质量浓度为5.9~9.1 mg/L和0.4~2.8 mg/L。可见,炉渣能提高氨氮的去除率,木块有利于硝态氮的去除。HB1对氮污染物(尤其是氨氮)去除效果好于HB2,其基质配置方式为炉渣、木块和砾石;对磷的去除效果两种基质组合方式差别不大,木块、炉渣和砾石组合效果略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论文参考文献

[1].陈福坤,张丽微,陈雷,邓利.柊叶和象草波式潜流人工湿地的对比研究[J].广西植物.2018

[2].程龙,李怀,阎百兴,祝惠,周卿伟.无植物水平折流式潜流人工湿地对氮和磷的净化效果[J].湿地科学.2016

[3].郭玉章,赵楠,王晓欧,赵新华.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效果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

[4].赵楠,刘志强,李园芳,靳雪姣,葛学伟.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景观水体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

[5].赵楠.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景观水体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

[6].陈福坤.柊叶在波式潜流人工湿地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2

[7].陈福坤,喻泽斌,张丽薇,陈雷.柊叶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8].孔德川,丁爱中,郑蕾,程莉蓉,陈卓.分层式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性数值模拟与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1

[9].蔡树美,王娟娟,蔡玉琪,钱晓晴,谈玲.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

[10].何成达,王惠民,钱小青,季俊杰,陈娟.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基质与污水磷素去除关系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

论文知识图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纵断面图何成达等人研究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平面图瓜洲镇建华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厂竣工W2SFW示意图脉冲示踪剂试验获得的RTD密度曲线

标签:;  ;  ;  ;  ;  ;  ;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论文_陈福坤,张丽微,陈雷,邓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