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稻粒黑粉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黑粉病,水稻,制种,菌丝,品种,孢子,致病性。
稻粒黑粉病论文文献综述
方雅琴[1](2019)在《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稻粒黑粉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新9月12日发微信:请问稻粒黑粉病有什么好的防治方法?稻粒黑粉病是由狼尾草腥黑粉菌危害水稻谷粒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冬孢子附在种子内外和散落田间越冬,存活期1年以上。连年制种田的田间越冬菌量大,每平方米达2~4亿个。病菌主要在水稻开花至灌浆期侵(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9-25)
张宏,彭凤兴[2](2019)在《芷江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稻粒黑粉病是为害杂交水稻制种的重要病害,轻发年份损失0~10%,暴发年份损失30%~60%。近年来,随着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扩大,病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严重制约了芷江侗族自治县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根据芷江多年来杂交水稻制种黑粉病发病情况以及农民防治用药及效果情况,总结了该病的发病规律,并提出防治对策。(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周素明[3](2018)在《水稻稻粒黑粉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黑粉病已成为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介绍了稻粒黑粉病的症状,探究了其发病规律,根据发病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杂交育种过程中稻粒黑粉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植保》期刊2018年04期)
陈诚,卢代华,伏荣桃,王剑,罗曦[4](2018)在《水稻稻粒黑粉病发生与防治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粒黑粉病是水稻杂交制种的普遍性和毁灭性病害。本文通过对病害发生症状、发病影响因素和病害防治进行了阐述,为水稻稻粒黑粉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张帮华[5](2018)在《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制种穗期的主要真菌性病害,重病田病粒率高达33.5%,严重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色泽、发芽率等种子质量。本文对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的发病因素、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18年07期)
康东岭[6](2018)在《水稻稻粒黑粉病综合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粒黑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稻粒黑粉病对制种田母本产量一般损失3%~5%成,重者80%以上。据调查成都地区一般年份损失产量10%左右,重发病年份一般损失20%以上。该病严重影响水稻制种高产、稳产和种子外观品质。1.发病症状又称黑穗病、稻墨黑穗病、乌米谷等。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主要发生在水稻扬花至乳熟期,只为害谷粒,每穗受害1粒或数粒乃至数十粒,一般在水稻近成熟(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8年13期)
柯玲[7](2018)在《23%醚菌·氟环唑防治烟后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对稻粒黑粉病有良好防效,在母本幼穗分化Ⅶ期、始穗期每667m~2各施药50 mL的处理防治效果达74.1%,是防治稻粒黑粉病较为理想的新药剂。施用23%醚菌·氟环唑对水稻生长表现安全,无发现有药害现象,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福建稻麦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周莉质,宗凯,李云飞,姚剑,檀根甲[8](2017)在《稻粒黑粉病、稻曲病、恶苗病病原真菌的MALDI-TOF-MS鉴定规范化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简称MALDI-TOF-MS)技术对水稻作物的3种主要病原真菌进行分析,以获得稳定的指纹图谱。从菌物预处理方法、基质、点样方法等3个方面进行比较,对影响MALDI-TOF-MS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物预处理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最大,热处理法在细胞壁较厚的真菌样品处理中可以获得较完整的生物信息;构建稻粒黑粉病病菌(Tilletia horrida)、稻曲病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恶苗病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MALDI-TOF-MS鉴定规范化方法,扩充MALDI-TOF-MS指纹图谱数据库,可简便、快速、准确地对细胞壁加厚的真菌样品进行鉴定。(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3期)
王爱军,殷得所,富蓉,盘林秀,顾思思[9](2018)在《78个水稻不育系对稻粒黑粉病的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稻粒黑粉病主要为害水稻不育系,是限制我国南方杂交水稻制繁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因素。为挖掘抗稻粒黑粉病的水稻不育系品种,提供具有抗稻粒黑粉病育种价值的水稻不育系材料,本研究于2014—2016年,采用田间接种稻粒黑粉病菌的方法,对四川、湖北、福建的78个水稻不育系品种进行了稻粒黑粉病菌抽穗期抗性评价。连续3年接种稻粒黑粉病菌试验表明,共有4个水稻不育系品种对稻粒黑粉病表现中抗及以上抗性,大部分为感病品种,其中4766A接种稻粒黑粉病菌后未发病,对稻粒黑粉病表现稳定高抗,为我国首次报道的高抗稻粒黑粉病水稻品种。(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爱军,江波,富蓉,王娜,殷得所[10](2018)在《水稻稻粒黑粉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我国南方杂交水稻制繁种区稻粒黑粉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情况,于2015年8月从安徽、湖南、江苏、贵州、四川遂宁、四川新津、四川温江7个主要杂交稻制繁种区采集稻粒黑粉病样本,采用冬孢子悬浮液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基于形态学、菌丝细胞核荧光染色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应用柯赫氏法则对不同地区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5株病原菌菌株并无明显形态学差异,冬孢子呈球形或椭圆形,次生小孢子单细胞核,呈线状或弯曲状两种类型,与已报道的黑粉菌属Tilletia horrida形态特征相似;r DNA-ITS序列分析表明,选取的7株病原菌菌株与T.horrida DQ827699同源性达100%,说明所分离菌株为稻粒黑粉病菌;致病性试验表明,7株病原菌菌株侵染水稻稻粒均能产生稻粒黑粉病的典型症状,其中分离自江苏的菌株JS造成的单穗病粒数和产量损失最大,致病力较强,且萌芽率最高,分离自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该7株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光照对其生长没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稻粒黑粉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稻稻粒黑粉病是为害杂交水稻制种的重要病害,轻发年份损失0~10%,暴发年份损失30%~60%。近年来,随着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扩大,病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严重制约了芷江侗族自治县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根据芷江多年来杂交水稻制种黑粉病发病情况以及农民防治用药及效果情况,总结了该病的发病规律,并提出防治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稻粒黑粉病论文参考文献
[1].方雅琴.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稻粒黑粉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
[2].张宏,彭凤兴.芷江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探讨[J].种子科技.2019
[3].周素明.水稻稻粒黑粉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J].湖北植保.2018
[4].陈诚,卢代华,伏荣桃,王剑,罗曦.水稻稻粒黑粉病发生与防治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2018
[5].张帮华.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医生.2018
[6].康东岭.水稻稻粒黑粉病综合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
[7].柯玲.23%醚菌·氟环唑防治烟后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药效试验[J].福建稻麦科技.2018
[8].周莉质,宗凯,李云飞,姚剑,檀根甲.稻粒黑粉病、稻曲病、恶苗病病原真菌的MALDI-TOF-MS鉴定规范化条件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
[9].王爱军,殷得所,富蓉,盘林秀,顾思思.78个水稻不育系对稻粒黑粉病的抗性评价[J].植物病理学报.2018
[10].王爱军,江波,富蓉,王娜,殷得所.水稻稻粒黑粉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J].植物病理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