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链霉菌论文_贺祖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昌链霉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南昌,霉菌,霉素,梅岭,基因,放线菌,噬菌体。

南昌链霉菌论文文献综述

贺祖宏[1](2012)在《冰城链霉菌属间接转移体系及南昌霉素中断菌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冰城链霉菌(Streptomyces bingchenggensis)是从中国哈尔滨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产多种化合物的吸水链霉菌,主要产物有聚醚类化合物南昌霉素(nanchangmycin)和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米尔贝霉素(milbemycin)。米尔贝霉素是一种十六元环大环内酯混合物,具有广谱、高效的抗寄生虫活性,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南昌霉素是一种聚醚类混合物,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可被用于鸡球虫病的防治中。冰城链霉菌是米尔贝霉素的高产菌株,但由于其发酵产物多、成分复杂,这就为米尔贝霉素的纯化带来了困难,所以对其他抗生素的合成进行中断,构建米尔贝霉素单一表达的工程菌株是冰城链霉菌工业化生产的前提条件。外源遗传物质导入链霉菌的方法主要有电转化和接合转移。由于大肠杆菌-链霉菌属间结合转移操作简单,不要求宿主菌具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技术,并且能有效的避免宿主菌的限制性系统障碍,所以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前期对冰城链霉菌属间接和转移条件的的探索中,采用整合质粒pIJ8600作为转移质粒在孢子萌发的温度影响、接合转移培养基的选择、接合转移培养基中MgCl2浓度的选择、孢子萌发时间的选择、供体和受体比例的选择及抗生素覆盖时间的选择等方面做出了探索,最后确定冰城链霉菌接合转移效率最高时的条件为:冰城链霉菌孢子在接合转移操作前需要28℃孵育30min;接合转移选择在含有30mM MgC12的MS培养基上进行;大肠杆菌与冰城链霉菌孢子的供受比为1/10;抗生素覆盖时间为20小时。南昌霉素是一种具有杀虫活性的聚醚类化合物,其完整的PKS基因簇已于2003年从南昌链霉菌(Streptomyces nanchangensis)扣克隆得到。本实验室于2010年完成冰城链霉菌的测序工作,得到的南昌霉素PKS基因序列与南昌链霉菌中的序列相似性极高。所以可在南昌链霉菌的南昌霉素PKS相关研究基础上,设计实验实现冰城链霉菌中南昌霉素的中断表达。通过对冰城链霉菌基因组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南昌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起始模块的位置。设计引物nanloading-L1和nanloading-L2,以冰城链霉菌226541的总DNA为模板,扩增出loading模块的左翼序列,与pMD19-T Vector连接构建出质粒pBC2325;然后在质粒中插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eo)构建出质粒pBC1066;再设计引物nanloading-R1和nanloading-R2,扩增出loading模块的右翼序列并与pBC1066连接,构建出质粒pBC1797;用HindⅢ和EcoRI酶切并回收连接有neo的长片段,与同样经HindⅢ和EcoRI酶切的pKC1139进行连接,构建出质粒pBC5188,最后对中断质粒进行PCR鉴定。将质粒pBC5188从大肠杆菌DH5a中提出并转入ET12567(pUZ8002),构建出用于接合转移的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pBC5188)。利用接合转移方法将质粒pBC5188导入冰城链霉菌226541,筛选阳性接合子并进行鉴定。综上,本实验为冰城链霉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及下一步遗传改造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2-05-04)

刘天罡[2](2008)在《南昌链霉菌中聚醚抗生素释放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昌链霉菌(Streptomyces nanchangensis NS3226)是从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链霉菌新种。前期研究发现该菌株至少产生两种抗生素,聚醚类抗生素南昌霉素(nanchangmycin)和十六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梅岭霉素(meilingmycin)。南昌霉素具有抗鸡球虫病和革兰氏阳性菌活性,近期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有抗疟原虫的活性,以及抗HIV病毒的活性。南昌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已被成功克隆并测序,这些序列带给我们很多信息来认识聚醚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理。从多个聚醚类抗生素基因簇序列分析上可以看出,聚醚抗生素的骨架是由模块化的I型聚酮合酶合成的,但是该基因簇不含有I型聚酮合酶所含有的起到释放产物作用的I型硫脂酶。分别对南昌霉素基因簇中两个可能的候选对象CR结构域以及nanE基因进行同框缺失及互补,并且用来自于红霉素和阿维菌素基因簇的I型硫脂酶对CR结构域在染色体上进行替换。体内实验证明CR结构域以及nanE基因都与南昌霉素合成相关,并且I型硫脂酶在南昌链霉菌中不能起到释放产物的作用。随后CR结构域,ACP14-CR双结构域,NanE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得以异源表达,并纯化得到可溶性蛋白。作为对照,MonAX (聚醚类抗生素莫能霉素基因簇中可能负责产物释放的因子)和红霉素I型硫脂酶DEBS TE也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得以异源表达,并纯化得到可溶性蛋白。模拟南昌霉素硫脂酶底物nanchangmycin- SNAC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并用底物di-ketide-SNAC作为对照,与CR结构域,ACP14-CR双结构域,NanE,MonAX和DEBS TE进行酶促反应。虽然NanE,MonAX和DEBS TE都对底物di-ketide-SNAC有水解活性,NanE活性最弱,MonAX活性最强,但是结果只有NanE可以水解聚醚类硫脂酶底物nanchangmycin -SNAC产生nanchangmycin,而CR结构域,ACP14-CR双结构域没有表现出任何硫脂酶活性。所以,体外结果清晰证明在南昌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NanE负责聚醚产物的最终释放。通过对NanE蛋白序列与其他硫脂酶比对分析以及对其叁维结构的Modeling,推测氨基酸Ser96,Asp120,His261是聚醚硫脂酶NanE的活性中心。将Ser96突变为Ala,Asp120突变为Asn,His261突变为Gln,这叁个突变蛋白都失去了对nanchangmycin-SNAC的水解活性,说明Ser96,Asp120,His261是聚醚硫脂酶NanE的活性中心。与其他硫脂酶相比较,聚醚类硫脂酶活性位点丝氨酸相邻的总是Trp,而其他硫脂酶是Ala,所以将Trp97突变为Ala。这个突变蛋白虽然丧失了对nanchangmycin-SNAC的水解活性,但是仍然保留着对di-ketide-SNAC的水解活性。通过动力学研究,与野生型相比,突变蛋白NanE W97A表现出不同的di-ketide-SNAC底物偏向性。这说明对于NanE来说W97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氨基酸,它帮助NanE选择底物,以及调节反应速度。通过对糖基转移酶nanG5的基因敲除,分离到脱糖基南昌霉素,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认,但其产量只为野生型南昌霉素的百分之一。为了研究NanE对底物的特异选择性,聚醚类底物salinomycin(盐霉素)-SNAC,monensin(莫能霉素)-SANC,nanchangmycin(南昌霉素)-SNAC以及nanchangmycin aglycone(脱糖基南昌霉素)-SNAC被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并与NanE进行体外反应,结果除salinomycin-SNAC外,其他聚醚类SNAC底物都能被NanE水解为相应的聚醚。但是NanE既不能水解也不能环化聚酮类底物,seco-10-deoxymethynolide-SNAC和seco-7-dihydro-10-deoxy- methylnolide -SNAC。通过对酶的动力学研究,nanchangmycin-SNAC是NanE蛋白的最适底物,其kcat/Km值为最大,而其Km最小,仅为24±2μM,比底物nanchangmycin aglycone-SNAC小9倍,比di-ketide-SNAC小接近1000倍。这个体外结果也间接说明4-O-methyl-L-rhodinose是先由糖基转移酶NanG5加载到聚醚骨架上,然后才被NanE识别所释放的。本论文中还对NanE的蛋白结晶进行了探索,由于在其他硫脂酶的结晶中His-tag的去除常常有利于蛋白的结晶,但是发现常用来去除His-tag凝血酶,会将NanE切成两段,后来发现蛋白酶HRV 3C可以非常高效并且特异的切除NanE的His-tag。初步实验显示NanE蛋白与ACP13和ACP14-CR结构域之间没有很强的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为了研究南昌霉素由聚酮转化聚醚的机制,对NanO以及NanI的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索,并且发现以NanO保守序列设计简拼引物来寻找新的聚醚类抗生素于传统的用PKS探针异源杂交相比是一条快速方便的途径。而且为了研究南昌霉素前体聚酮链上的双键构型是E,E构型还是Z,Z构型,NANS Module 3 + TE,Module 7 + TE基因被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并表达为可溶性蛋白,通过与相应的SNAC底物反应,这两个巨型蛋白(超过200KDa)都变现出一定活性,其产物的结构正在鉴定之中。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南昌霉素的合成机理,NANS Module 2 + TE基因被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并表达为可溶性蛋白(超过250KDa),module 2为一个完整模块,它含有聚酮合酶的所有结构域,KS,AT,DH,ER,KR,ACP,该巨型蛋白是研究DH,ER,KR结构域以及完整module活性的非常理想的材料。原有梅岭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左侧包括PKS基因的一大段区域(柯斯质粒14A1编码)被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证明该区域没有参与梅岭霉素的合成。通过建立7-9 kb SacI片段的亚克隆文库,向基因簇右侧步移,得到4个阳性克隆,其中亚克隆4H1被测序,对该测序区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该区域基因可能编码梅岭霉素的侧链的合成。进一步以4H1右侧序列设计探针,继续向右侧进行染色体步移,得到阳性柯斯质粒9B8,对9B8的测序补全了梅岭霉素侧链的合成的基因簇,但是梅岭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仍然缺少包括loading module,module 1和module 2等PKS基因。以milbemycin生物合成基因簇module 2中的ER结构域的核酸序列设计引物PCR,在南昌链霉菌中调到一段序列,与已知序列高度同源。同样通过PCR的方法在基因文库中找到阳性柯斯质粒8B3,对其编码区域在染色体上进行大片段缺失,得到突变株的发酵产物经HPLC-MS检测,已经不再产生梅岭霉素,从而意味着这段序列与梅岭霉素基因簇合成相关,很有可能就是我们一直要寻找的PKS基因。(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02-01)

付学琴,魏赛金,黄文新,涂国全[3](2007)在《南昌链霉菌发酵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单因子及正交实验对南昌链霉菌“116-5.8-64”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比较理想的发酵条件为起始pH8.0,培养温度30℃,装液量30 mL/250 mL锥形瓶,培养时间为8 d。在此条件下,南昌链霉菌“116-5.8-64”的产素单位比原始发酵条件下提高了25.32%。(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孙宇辉,周秀芬,涂国全,邓子新[4](2005)在《南昌链霉菌代谢产物与代谢工程研究现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昌链霉菌是从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链霉菌新种,它至少可以产生两种具有重要应用和基础研究价值的抗生素——南昌霉素和梅岭霉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上海市科委的资助下,对这一链霉菌新种进行了多年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2005年03期)

郭峰,程新,陈其亮,涂国全[5](2004)在《南昌链霉菌的微波诱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波对南昌链霉菌进行了微波育种 ,获得梅岭霉素杀虫剂生产能力高于出发菌株 73%的W4 311。该菌株经多次传代 ,遗传性状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04年04期)

颜日明,郑华淦,庄英萍,郭美锦,储炬[6](2004)在《剪切环境对南昌链霉菌形态和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摇瓶和发酵罐上考察不同剪切环境对南昌链霉菌的代谢过程和菌丝形态的影响 ,并对某些菌丝形态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 ,发现南昌链霉菌对剪切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发酵罐上搅拌桨叶类型促进了前期菌体生长 ,并使最终发酵效价提高了 5 2(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4年09期)

陈斌,庄英萍,郭美锦,储炬,张嗣良[7](2003)在《南昌链霉菌生物合成梅岭霉素种子制备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参数相关理论为指导,优化南昌链霉菌生物合成梅岭霉素种子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培养20~35h后,pH7.30~7.50,总糖<0.35%,pmv>10%,溶磷<100μg/ml,菌丝分化启动有利于提高梅岭霉素的发酵效价。(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3年11期)

刘隽[8](2001)在《南昌链霉菌NS3226属间接合转移系统的建立及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的初步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索了将外源质粒pHZ1358和pSET152通过属间接合转移导入野生型南昌链霉菌NS3226的方法。 将克隆在整合型载体pSET152上的变铅青链霉菌1326的dnd基因簇通过接合转移导入野生型南昌链霉菌NS3226中进行异源表达,观察到接合转移子的DNA获得了在含Fe~(2+)的电泳缓冲液中电泳时降解的表型。将利用pHZ1358构建的基因置换结构(孙宇晖,未发表)导入南昌链霉菌NS3226中进行了基因置换实验,协助完成了南昌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但对另一潜在PKS基因簇的基因置换实验目前还未能完成。 本研究还对南昌链霉菌NS3226染色体的结构进行了探索,初步揭示野生型南昌链霉菌NS3226的染色体为线性DNA分子,末端具有共价结合的末端蛋白,染色体的末端可能处于染色体中最大的两条AseⅠ片段上。 此外,还开展了南昌链霉菌NS3226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的前期研究工作:基本克隆到了南昌链霉菌NS3226染色体上全套的AseⅠ-BamHⅠ片段,以它们为探针从南昌链霉菌NS3226的基因文库中钓到164个阳性克隆,并从中筛选到34个AseⅠ linking cosmids,用BamHⅠ进行初步的酶谱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有20个cosmids的BamHⅠ酶谱相互间没有明显的重迭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1-05-24)

张桂敏,周秀芬,Tobias,Kieser,邓子新[9](2001)在《南昌链霉菌与放线菌噬菌体ΦC31相互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点滴法和平板法检测 ,放线菌噬菌体ΦC31及大部分衍生噬菌体能感染南昌链霉菌 ,但这些噬菌体的DNA却不能转染南昌链霉菌 .通过比较来自不同宿主的KC5 15噬菌体悬液对变铅青链霉菌和南昌链霉菌的侵染效率 ,发现南昌链霉菌对ΦC31及衍生噬菌体具有很强的限制性 .Southern杂交实验表明 ,ΦC31衍生噬菌体KC30 1(C+ attP+ )可以整合到南昌链霉菌NS - 32 - 2 6的染色体上形成溶源 ,其溶源菌自发释放KC30 1,但热激诱导后并没有提高释放频率 .通过脉冲电泳技术和Southern杂交的方法定位了KC30 1在南昌链霉菌NS - 32 - 2 6染色体上形成溶源的附着位点 (attB) .这些结果均有利于利用以ΦC31为基础的载体对南昌链霉菌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1期)

孙宇晖,刘隽,涂国全,周秀芬,邓子新[10](2000)在《南昌链霉菌中南昌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分析及其药物创新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昌链霉菌 (Streptomycesnanchangensisn .sp .Yanet.Ouyang)是江西农业大学微生物研究室 1 978年从校园油茶根际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链霉菌新种 ,它至少可产生两种杀虫抗生素 ,一种为南昌霉素 (Nanchang(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毒学》期刊2000年S1期)

南昌链霉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昌链霉菌(Streptomyces nanchangensis NS3226)是从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链霉菌新种。前期研究发现该菌株至少产生两种抗生素,聚醚类抗生素南昌霉素(nanchangmycin)和十六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梅岭霉素(meilingmycin)。南昌霉素具有抗鸡球虫病和革兰氏阳性菌活性,近期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有抗疟原虫的活性,以及抗HIV病毒的活性。南昌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已被成功克隆并测序,这些序列带给我们很多信息来认识聚醚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理。从多个聚醚类抗生素基因簇序列分析上可以看出,聚醚抗生素的骨架是由模块化的I型聚酮合酶合成的,但是该基因簇不含有I型聚酮合酶所含有的起到释放产物作用的I型硫脂酶。分别对南昌霉素基因簇中两个可能的候选对象CR结构域以及nanE基因进行同框缺失及互补,并且用来自于红霉素和阿维菌素基因簇的I型硫脂酶对CR结构域在染色体上进行替换。体内实验证明CR结构域以及nanE基因都与南昌霉素合成相关,并且I型硫脂酶在南昌链霉菌中不能起到释放产物的作用。随后CR结构域,ACP14-CR双结构域,NanE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得以异源表达,并纯化得到可溶性蛋白。作为对照,MonAX (聚醚类抗生素莫能霉素基因簇中可能负责产物释放的因子)和红霉素I型硫脂酶DEBS TE也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得以异源表达,并纯化得到可溶性蛋白。模拟南昌霉素硫脂酶底物nanchangmycin- SNAC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并用底物di-ketide-SNAC作为对照,与CR结构域,ACP14-CR双结构域,NanE,MonAX和DEBS TE进行酶促反应。虽然NanE,MonAX和DEBS TE都对底物di-ketide-SNAC有水解活性,NanE活性最弱,MonAX活性最强,但是结果只有NanE可以水解聚醚类硫脂酶底物nanchangmycin -SNAC产生nanchangmycin,而CR结构域,ACP14-CR双结构域没有表现出任何硫脂酶活性。所以,体外结果清晰证明在南昌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NanE负责聚醚产物的最终释放。通过对NanE蛋白序列与其他硫脂酶比对分析以及对其叁维结构的Modeling,推测氨基酸Ser96,Asp120,His261是聚醚硫脂酶NanE的活性中心。将Ser96突变为Ala,Asp120突变为Asn,His261突变为Gln,这叁个突变蛋白都失去了对nanchangmycin-SNAC的水解活性,说明Ser96,Asp120,His261是聚醚硫脂酶NanE的活性中心。与其他硫脂酶相比较,聚醚类硫脂酶活性位点丝氨酸相邻的总是Trp,而其他硫脂酶是Ala,所以将Trp97突变为Ala。这个突变蛋白虽然丧失了对nanchangmycin-SNAC的水解活性,但是仍然保留着对di-ketide-SNAC的水解活性。通过动力学研究,与野生型相比,突变蛋白NanE W97A表现出不同的di-ketide-SNAC底物偏向性。这说明对于NanE来说W97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氨基酸,它帮助NanE选择底物,以及调节反应速度。通过对糖基转移酶nanG5的基因敲除,分离到脱糖基南昌霉素,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认,但其产量只为野生型南昌霉素的百分之一。为了研究NanE对底物的特异选择性,聚醚类底物salinomycin(盐霉素)-SNAC,monensin(莫能霉素)-SANC,nanchangmycin(南昌霉素)-SNAC以及nanchangmycin aglycone(脱糖基南昌霉素)-SNAC被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并与NanE进行体外反应,结果除salinomycin-SNAC外,其他聚醚类SNAC底物都能被NanE水解为相应的聚醚。但是NanE既不能水解也不能环化聚酮类底物,seco-10-deoxymethynolide-SNAC和seco-7-dihydro-10-deoxy- methylnolide -SNAC。通过对酶的动力学研究,nanchangmycin-SNAC是NanE蛋白的最适底物,其kcat/Km值为最大,而其Km最小,仅为24±2μM,比底物nanchangmycin aglycone-SNAC小9倍,比di-ketide-SNAC小接近1000倍。这个体外结果也间接说明4-O-methyl-L-rhodinose是先由糖基转移酶NanG5加载到聚醚骨架上,然后才被NanE识别所释放的。本论文中还对NanE的蛋白结晶进行了探索,由于在其他硫脂酶的结晶中His-tag的去除常常有利于蛋白的结晶,但是发现常用来去除His-tag凝血酶,会将NanE切成两段,后来发现蛋白酶HRV 3C可以非常高效并且特异的切除NanE的His-tag。初步实验显示NanE蛋白与ACP13和ACP14-CR结构域之间没有很强的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为了研究南昌霉素由聚酮转化聚醚的机制,对NanO以及NanI的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索,并且发现以NanO保守序列设计简拼引物来寻找新的聚醚类抗生素于传统的用PKS探针异源杂交相比是一条快速方便的途径。而且为了研究南昌霉素前体聚酮链上的双键构型是E,E构型还是Z,Z构型,NANS Module 3 + TE,Module 7 + TE基因被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并表达为可溶性蛋白,通过与相应的SNAC底物反应,这两个巨型蛋白(超过200KDa)都变现出一定活性,其产物的结构正在鉴定之中。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南昌霉素的合成机理,NANS Module 2 + TE基因被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并表达为可溶性蛋白(超过250KDa),module 2为一个完整模块,它含有聚酮合酶的所有结构域,KS,AT,DH,ER,KR,ACP,该巨型蛋白是研究DH,ER,KR结构域以及完整module活性的非常理想的材料。原有梅岭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左侧包括PKS基因的一大段区域(柯斯质粒14A1编码)被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证明该区域没有参与梅岭霉素的合成。通过建立7-9 kb SacI片段的亚克隆文库,向基因簇右侧步移,得到4个阳性克隆,其中亚克隆4H1被测序,对该测序区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该区域基因可能编码梅岭霉素的侧链的合成。进一步以4H1右侧序列设计探针,继续向右侧进行染色体步移,得到阳性柯斯质粒9B8,对9B8的测序补全了梅岭霉素侧链的合成的基因簇,但是梅岭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仍然缺少包括loading module,module 1和module 2等PKS基因。以milbemycin生物合成基因簇module 2中的ER结构域的核酸序列设计引物PCR,在南昌链霉菌中调到一段序列,与已知序列高度同源。同样通过PCR的方法在基因文库中找到阳性柯斯质粒8B3,对其编码区域在染色体上进行大片段缺失,得到突变株的发酵产物经HPLC-MS检测,已经不再产生梅岭霉素,从而意味着这段序列与梅岭霉素基因簇合成相关,很有可能就是我们一直要寻找的PKS基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昌链霉菌论文参考文献

[1].贺祖宏.冰城链霉菌属间接转移体系及南昌霉素中断菌株的构建[D].东北农业大学.2012

[2].刘天罡.南昌链霉菌中聚醚抗生素释放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3].付学琴,魏赛金,黄文新,涂国全.南昌链霉菌发酵条件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

[4].孙宇辉,周秀芬,涂国全,邓子新.南昌链霉菌代谢产物与代谢工程研究现状的回顾与展望[J].生命科学.2005

[5].郭峰,程新,陈其亮,涂国全.南昌链霉菌的微波诱变[J].生物加工过程.2004

[6].颜日明,郑华淦,庄英萍,郭美锦,储炬.剪切环境对南昌链霉菌形态和代谢的影响[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

[7].陈斌,庄英萍,郭美锦,储炬,张嗣良.南昌链霉菌生物合成梅岭霉素种子制备优化[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

[8].刘隽.南昌链霉菌NS3226属间接合转移系统的建立及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的初步尝试[D].华中农业大学.2001

[9].张桂敏,周秀芬,Tobias,Kieser,邓子新.南昌链霉菌与放线菌噬菌体ΦC31相互关系的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10].孙宇晖,刘隽,涂国全,周秀芬,邓子新.南昌链霉菌中南昌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分析及其药物创新潜力[J].中国病毒学.2000

论文知识图

南昌霉素化学结构突变株HYL5的验证Fig7-2Confirmation...南昌链霉菌孢子在扫描电镜下放...南昌链霉菌nanR3R4双基因置换示...基因在南昌链霉菌NS3226中...南昌链霉菌NS3226中南昌霉素生...

标签:;  ;  ;  ;  ;  ;  ;  

南昌链霉菌论文_贺祖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