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创伤患者院前救治体会

浅议创伤患者院前救治体会

王庆玮

(江苏省淮安市急救中心急救科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目的:旨对急性创伤患者院前救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救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120院前救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市120出诊急救急性创伤患者200例的救治资料,并就急性创伤患者年龄、性别、创伤部位、致伤原因等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急性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2.0%,女性38.0%;其中21~35岁发生急性创伤患者居首。本组患者存活195例(97.5%),死亡5例(2.5%),其中1例在到达现场已死亡,4例在途中死亡;其急性创伤死亡原因主要为重度颅脑外伤、交通伤、多发伤以及刀伤。结论:急性创伤是院前急救第一病因,以颅脑伤、肢体伤最为常见,而颅脑伤也是主要致死因素。同时,在全面控制救治反应时间的基础上,院前急救医师还须全面掌握基本颅脑伤、骨科检查等技能,有效提升现场急救技术水平是降低各类创伤漏诊率,避免或降低致死率、致残率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院前救治;创伤;致死率;致伤原因

【中图分类号】R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379-02

急性创伤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急性创伤所致的死亡率也在发展中国家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对急性创伤患者的救治工作也逐渐成为院前急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1]。按急性创伤患者受伤部位,可分为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以及肢体伤。在急性创伤发生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致伤动力作用,所导致的伤害也不同,对患者所造成的各组织器官破坏程度也随之不同。因此,对急性创伤患者进行院前救治时,也必须依据患者不同的伤情而予以不同的现场急救措施,为院内后期治疗赢得宝贵的时机与时间[2-3]。笔者通过对淮安市120出诊急救急性创伤患者200例的救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进一步探讨院前救治措施对急性创伤患者伤情转归的影响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急性创伤患者一般资料

本中资料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市120出诊急救急性创伤患者200例的救治资料。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患者一般情况构成

1.2呼救至到达现场时间及出诊半径

我市急救中心已经建立、完善120急救卫星定位指挥系统以及急救网络,并相继投入运行;并具备了实施院前急救服务的通信、急救运输以及急救医疗三大要素。目前,我市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已形成,一个中心,八个急救分站科学分布,平均急救半径2~3Km,平均急救反应时间5~7min。并确保1min调度,2min出车。本组出诊急救的200例急性创伤患者中,出诊范围在10km以内的169例,占84.5%,11~20km的23例,占11.5%,大于20km的8例,占4.0%;且一线出诊154例,占77.0%,二线出诊46例,占23.0%。

1.3伤因分类

本组200例急性创伤患者中,交通事故伤116例,占58.0%;斗殴伤54例,占28.0%;工伤12例,占6.0%;坠落伤10例,5.0%;其他8例,占4.0%。其中交通事故伤居首,斗殴伤其次,工作第三。

1.4伤情分类

依据创伤指数(TI)对本组200例急性创伤患者进行分类。轻伤:TI≤9分者88例,占44.0%;中度伤:10~16分者69例,占34.5%;重伤:≥17分者42例,占21.0%。另有1例伤者在到达现场时已经死亡,未参与评分,占0.5%。

2.结果

2.1急救技术运用

在本组急性创伤患者院前救治过程中,急救技术运用的顺序依次为鼻导管或面罩吸氧200例(100%)、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153例(76.5%)、静脉输液112例(56.0%)、止血、包扎、固定108例(54.0%)、电动吸痰19例(9.5%)、气管插管及呼吸机16例(8.0%)、心肺复苏术7例(3.5%)、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3例(1.5%)。

2.2救治成功率

院前急救200例急性创伤患者,存活195例(97.5%),死亡5例(2.5%),其中1例在到达现场已死亡,4例在途中死亡。急性创伤死亡原因,详见表2。

表2急性创伤患者死亡原因

2.3心肺复苏成功率

本组急性创伤患者中共有7例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表现为颈动脉搏动消失、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其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静止、心电机械分离、室颤。经心肺复苏后,3例患者可自主呼吸,其脉搏、血压接近正常,心电图为窦性心律;该3例患者成功转运回本院急诊科救治,心肺复苏成功率为42.9%。

3.讨论

目前,创伤已经成为全国死亡第4大因素,而我国创伤发生率也随着交通、建筑业、工业发展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而迅速攀升;尤其是交通事故所致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下不。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急性创伤原因依次是交通事故伤、斗殴伤以及坠落伤;而交通事故伤则是5~44岁人群的三大死因之一;而斗殴伤与坠落伤则均为城市创伤的主要特点[4-5]。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这也进一步对120急救中心院前救治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我市急救中心现已建立、完善120急救卫星定位指挥系统以及急救网络,并相继投入运行;并具备了实施院前急救服务的通信、急救运输以及急救医疗三大要素。目前,我市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已形成,一个中心,八个急救分站科学分布,平均急救半径2~3Km,平均急救反应时间5~7min。并确保1min调度,2min出车。这也进一步突出了我市120院前急救已经符合“快速、合理、符合实际”原则;并在急性创伤患者进行院前救治时,为院内后期治疗赢得宝贵的时机与时间。另外,我市120急救网络还涵盖了出诊辖区内各大、中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作为“二级急救分站”,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交通事故易发地段二级急救分站可最大程度地缩短了急救半径,争取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予以施救,为本中心采取后续的链接救治奠定了基础,全面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本组200例急性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2.0%,女性38.0%;其中21~35岁发生急性创伤患者居首,占47.5%;其次为35~50岁患者,占33.0%;第三则是20岁以下患者,占10.5%;51岁以上患者为9.0%。本组急性创伤患者存活195例(97.5%),死亡5例(2.5%),其中1例在到达现场已死亡,4例在途中死亡;其急性创伤死亡原因主要为重度颅脑外伤、交通伤、多发伤以及刀伤。在本组急性创伤患者院前救治过程中,急救技术运用的顺序依次为鼻导管或面罩吸氧(100%)、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76.5%)、静脉输液(56.0%)、止血、包扎、固定(54.0%)、电动吸痰(9.5%)、气管插管及呼吸机(8.0%)、心肺复苏术(3.5%)、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3例(1.5%)。由于急性创伤患者中有7例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表现为颈动脉搏动消失、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其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静止、心电机械分离、室颤。经心肺复苏后,3例患者可自主呼吸,其脉搏、血压接近正常,心电图为窦性心律;该3例患者成功转运回本院急诊科救治,心肺复苏成功率为42.9%。

急性创伤患者院前救治要点:(1)迅速对急性创伤患者做出准确的创伤评价。(2)先救命后治伤;先重后轻,并使患者迅速脱离事故现场[6]。(3)对批量急性创伤患者现场救治时,应成立现场救护小组,迅速建立一条安全、快速的抢救通道,并依据第一条救治原则予以施救。(4)现场急救时,在准确判定、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的基础上,及时对出血患者进行正确的止血、包扎、固定等;窒息患者须迅速清理呼吸道,并予以人工呼吸;遇贯通伤时,躯体异物存留处理时不可现场盲目拔除,避免继发性操作发生;对于脊柱骨折、胸廓、骨盆骨折患者须予以正确固定与搬运;对于心肺骤停者,需立即予以心肺复苏术;休克患者应予以抗休克治疗等。另外,对骨折患者需对骨折部位及时予以固定,以避免损伤加重,防止断裂端刺伤神经血管和周围组织导致继发性损伤;对断肢应予以合理保护,以进一步提高断肢再植的成功率[7-8]。(5)患者转运。在现场急救完毕后,须迅速将患者转送至医院作进一步确定性救治。但在搬运过程中,必须对患者实施固定搬运;同时,对疑有胸、腰椎损伤患者应予以平板、铲式担架固定搬运,避免对患者脊椎产生任何扭曲、损伤;对疑有颈椎损伤患者须予以颈托固定[9]。同时,转运途中,必须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以及氧饱和度等进行动态监护。而对于急性创伤患者开通输液通道的时间、液体种类等问题尚存在较多争议,但对于因严重急性创伤,如重型颅脑损伤、失血等因素而威胁到患者生命时,开通输液通道进行抗休克治疗、降颅内压以及利尿、脱水等治疗仍是极为必要的[10]。

由此可见,急性创伤是院前急救第一病因,尤以青年为主;其中颅脑伤、肢体伤最为常见,而颅脑伤也是主要致死因素。同时,在有效控制救治反应时间的基础上,院前急救医师还须全面掌握基本颅脑伤、骨科检查等技能;并与院内做好相应的信息预警与联动,早期予以急性创伤患者确定性治疗,避免患者生理潜能出现进行性耗竭,是避免或降低急性创伤患者致死率、致残率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MackersieRC.HistoryoftraumafieldtriagedevelopmentandtheAmericanCollegeofSurgeonscriteria[J].PrehospEmergCare,2006,10(3):287-294.

[2]胡自然,马平恩,杨军红等.创伤院前急救与应急保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01):75-76.

[3]李兵,阮海林,葛文汉等.院前急救创伤1753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10):1353-1354.

[4]江长青,曾晖,肖德明,等.严重创伤323例院前早期急救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4,16(01):58,64

[5]易先斌.创伤1458例院前急救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3,14(08):392-393.

[6]郑永胜.提高院前院内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成功的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21):27-28.

[7]SasserSM,HuntRC,SulliventEE,etal.Guidelinesforfieldtriageofinjuredpatients:recommendationsofthenationalexpertpanelonHeldtriage[J].MMWRRecommRep,2009,58(RR-1):1-35.

[8]BrownWEJr.Fromfragmentationtounity:howtomakethetransitiontothenationalEMSscopeofpracticemodel[J].JEmergMedServ,2008,33(9):46-48.

[9]蔡平军,周月琴,都定元.重庆市主城区134院前创伤急救情况调查[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04):303-307.

[10]姚元章.严重创伤院前急救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04):297-299.

标签:;  ;  ;  

浅议创伤患者院前救治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