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预设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设,非预设性生成,思维活动,教学策略
非预设性论文文献综述
金怡[1](2019)在《尴尬或精彩——例谈高中数学“非预设性生成”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处理好"非预设性生成"是对教师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考验。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应努力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在促进预设生成的同时,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型生成、方法补充型生成、思维能力生成这些"非预设性资源"的智慧火花,深入挖掘其内在知识、方法、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价值,让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2期)
侯芳芳[2](2019)在《小学数学课堂非预设性错误资源有效转化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错"其实是课堂学习必然的产物。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的错误往往是具有特殊教育教学价值的财富,因为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往往反射出一定的智慧光芒。因此,关注并有效利用好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错误,让"错误"转化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应成为数学教师的专业自觉。敏锐"猎错",找到思维开发的切入点;用心"赏错",守护思维的生长点;同时要深入"辨错",剖析思维的转折点;在关键时刻进行巧妙"焐错",助力思维爆发;在错误资源的转化中要耐心"完错",绽放思维的闪烁点。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9年15期)
戴燕妮[3](2019)在《非预设性回答:铸造语文课堂的别样精彩》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教学课前预设与动态生成是一组客观存在的矛盾体。预设旨在夯实认知、指明方向;生成则是凸显学情、展现状态。因此,很多的动态生成,尤其是学生的回答并不会一如教师课前预设的那样精准,这正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动态性。(本文来源于《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期刊2019年02期)
刘良和[4](2018)在《谈谈语文教师的“为”与“不为”——“非预设性教学”中教师角色地位的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水平"等项目。新版课标在设计理念、组织架构、实施要求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修改,强调了"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关。新版课标对"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定义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本文来源于《求学》期刊2018年40期)
徐爱勇[5](2018)在《例谈数学解题教学中“非预设性生成”的调控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问题背景当下,不少教师在"教"的动态课堂中只注重预设和预设生成的资源,潜意识里排斥非预设性生成,或对学生的疑惑置之不理,或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甚至对学生的创新漠然处之,缺少把握学生非预设性生成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丢失了课堂的许多亮点,而且浪费了宝贵的动态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无疑是极其不利的.数学解题教学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典型数学题的学习,去探究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规律,学会像(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月刊》期刊2018年10期)
何丽芬[6](2018)在《“巧用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化学兴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化学这门极富魅力的自然学科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探究兴趣的激发。为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教师要巧妙利用教学中出现的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捕捉"非预设生成"的疑惑;捕捉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捕捉学生迸现的思维火花,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冲动,从而让课堂变得更富有活力,更富有开放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富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8年09期)
钟卫平[7](2018)在《巧用技艺 生成精彩——非预设性精彩生成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所以,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多鼓励。(本文来源于《江西教育》期刊2018年21期)
刘加海[8](2017)在《非预设性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非预设性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期刊2017年10期)
张津亚[9](2017)在《漆工艺的非预设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漆艺从河姆渡时期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从最为辉煌的汉代时期,到明代黄成所着《髹饰录》的出现,成为以便供后世无限的学习和钻研的标本,无不体现漆工艺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厂化程序化的漆器生产虽有政府力量的支持,但无法摆脱濒临危机状况这一现实。不得不承认,把工业文明的现代社会环境,于早已习惯了自然的和有机的农业文明的传统手工艺作为其生存土壤,已不太适合了,更别说以现在的传统漆工艺规模要超越以往任何一个繁盛时期的工艺景象,也是不太可能了。随着五四以来文化主流化进程的迅猛变化和现代艺术观念的易变,曾经灿烂一时的漆艺在当代面临着形式与内涵、语言与观念的缺失和异化。特别是在当代语境下,漆工艺日渐受到当代艺术认知和思维的冲击,已逐渐脱离拘束的程序化工艺制造,而是转向对材料、新配置、当代观念等的结合、运用、探索当中。大漆是一种特殊材料,会根据不同时间、地点、操作方式,而呈现不同的效果,我们很难去完全掌控也不可能完全掌控这一漆性。然而,传统漆工艺总是刻意避免一些不被掌控的现象,特别是在被权贵阶级统治时期,工匠们更是只能循规蹈矩地制作漆器,每道工序每个流程都是在精心策划中循序进行,以至于最终成品效果几乎是在最初的预想当中。某一技艺的出现和某一工具的开发,在古代的当时也属于“当代性”的创举,我们应该延续挖掘漆性的更多可能性,关注新配置介入的创新性,加强人作为个体于创作中的主导性。我们应该不再拘泥于程序化的漆工艺,借鉴日本多元化漆工艺的同时,多挖掘和研究母国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当代艺术创作语境。打破自身的思维定势,跨越驾轻就熟的格局是对非预设性漆工艺研究和发掘的重要的切入点,所以相对的陌生化和原创性是其基本特征。从传统的手工制作到架上绘画直到当代意义上的实验艺术的转变。我们并没有摒弃传统,而是想在掌控一定漆性的同时,更多的结合当下的创作习惯和语境,对漆艺进行工艺上和材料上的自由配置。不存在能被预先设计好的方案,也不存在能被事先设计好的漆器。制作工艺本身就有非预设性,在当下制作环境过程中会有更多非预设性漆工艺的出现,我们可以适当地遵从人们在体力运作中的游离遐想,遵循一些无意识的指引,也许会使其制作神秘,效果神秘。我们沉醉于制作当中,在漆工艺中失控,又使作品在失控中得以重生。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漆工艺的非预设性,第一部分是对漆工艺非预设性的概述,提出观念对漆工艺的重要性,阐述非预设性这一具体观念,并且浅析这一观念性漆工艺与规范漆工艺的差异,同时从中日漆艺发展现状来表明非预设性漆工艺运作的必要性和方向。第二部分作者则从人即观念、不可控的漆性、配置的多元化这叁个影响漆工艺非预设性生成的主要因素进行阐释;浅析非预设性这一观念与漆工艺的关系。最后作者在之前的基础研究之上,深刻探求非预设性于创作中的作用及启示。(本文来源于《四川美术学院》期刊2017-02-21)
宁九娣[10](2016)在《非预设性生成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前精心的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基础,而非预设性生成有的会使课堂更加精彩,有的却会让课堂出现"尴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和谐氛围,及时捕捉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巧妙选择,及时调整,灵活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促进非预设性生成,使非预设性生成为有效的资源,让数学课堂因非预设性生成而变得更加美丽。(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非预设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错"其实是课堂学习必然的产物。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的错误往往是具有特殊教育教学价值的财富,因为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往往反射出一定的智慧光芒。因此,关注并有效利用好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错误,让"错误"转化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应成为数学教师的专业自觉。敏锐"猎错",找到思维开发的切入点;用心"赏错",守护思维的生长点;同时要深入"辨错",剖析思维的转折点;在关键时刻进行巧妙"焐错",助力思维爆发;在错误资源的转化中要耐心"完错",绽放思维的闪烁点。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预设性论文参考文献
[1].金怡.尴尬或精彩——例谈高中数学“非预设性生成”教学策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
[2].侯芳芳.小学数学课堂非预设性错误资源有效转化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
[3].戴燕妮.非预设性回答:铸造语文课堂的别样精彩[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
[4].刘良和.谈谈语文教师的“为”与“不为”——“非预设性教学”中教师角色地位的定位[J].求学.2018
[5].徐爱勇.例谈数学解题教学中“非预设性生成”的调控艺术[J].中学数学月刊.2018
[6].何丽芬.“巧用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化学兴趣[J].新课程(中学).2018
[7].钟卫平.巧用技艺生成精彩——非预设性精彩生成初探[J].江西教育.2018
[8].刘加海.非预设性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
[9].张津亚.漆工艺的非预设性[D].四川美术学院.2017
[10].宁九娣.非预设性生成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