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神经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神经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杨小丽[1]2003年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神经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1)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视网膜中的表达及细胞定位;(2)了解玻璃体内、眼球后及皮下注射时,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SD大鼠重要器官及眼内的分布情况,确定最佳及最易接受的眼部给药方式;(3)探讨眼球后注射外源性CNTF是否对实验性的视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4)探讨CNTF对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胶质细胞及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5)了解CNTF在眼局部应用的眼部及全身毒副作用。 方法 (1)采用钳夹视神经的方法建立神经损伤的模型,在损伤后1天、7天、14天、28天获取视网膜,用RT-PCR测定视网膜中CNTFmRNA及其受体CNTFRαmRNA的表达,用West Blotting方法了解CNTF及其受体蛋白水平的表达,用免疫荧光的方法了解CNTF在视网膜各层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2)采用Iodogen法对rhCNTF进行放射性~(125)I标记,SD大鼠分为皮下注射组、眼球后注射组及玻璃体内注射,分别于注射后30分、1小时、2小时、3小时、24小时检测视网膜、玻璃体、视神经、肾、肝、脑、脾等组织单位质量放射性摄取百分数(%ID/g)。(3)建立钳夹伤视神经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及CNTF实验组,通过电镜、光镜观察视网膜各层及视神经形态,并计数视网膜各层细胞和测量视网膜各层厚度,通过电生理F-VEP检查来了解视功能。(4)体外培养人RPE、RGC细胞,分离纯化并鉴定,取第4代细胞接种于96孔板,加入不同浓度的CNTF或bFGF,MTT法检测对视网膜两种细胞生长的影响;LEC培养液中加入CNTF,光镜观察形态。(5)选用正常成年兔,实验分为3组,玻璃体内注射不同剂量的CNTF,注射后每天直接检眼镜观察眼底,光镜、电镜观察视网膜及角膜,电生理了解视网膜功能;光镜观察肝肾重要脏器的改变。(6)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损伤后1天、7天大鼠视网膜内CNTF-mRNA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而在损伤后14天,表达水平开始下降,到28天时,表达量非常小(P<0.001);而在正常大鼠视网膜内无CNTFRαmRNA表达,在损伤后的1天、7天、14天、28天均有一定水平的CNTFRαmRNA的表达(P<0.001);损伤后各时间均有CNTF及CNTFRα蛋白的表达,但CNTFRα蛋白的表达较弱;CNTF表达有时间及层面特异性。(2)叁种注射方式时体内相对分布以肾脏、肝脏等较高,其次是脾、肺、肌肉;皮下注射组在眼内仅有少量分布,而眼球后注射在眼内组织及脑组织内有较高分布,眼内组织分布以玻璃体内注射最高。(3)CNTF实验组神经节细胞数明显多于单纯损伤组(P<0.001);视网膜各层也无明显变薄;视神经无脱髓鞘改变,轴突内微管、微丝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多;P1波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Pl波的振幅值比对照组高(P(0.001)。(4)CNTF组RGC明显比对照组细胞密集,且细胞密度随CNTF组浓度增大而增大,吸光度值也比对照组高(P<0.001),而RPE细胞各组间无明显差异,CNTF对LEC的生长无影响。(5)玻璃体腔内注射CNTF后2天,直接眼底镜均发现玻璃体有少量白色混浊物质,未见晶状体混浊,视网膜也未见出血等改变: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亦未发现视网膜各层有明显的异常改变如变性或坏死;角膜的电镜及光镜亦未见明显的改变;电生理检查各组ERG振幅变化无差异(P>0 .05);各实验组的肝肾组织均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肝脏淤血、浊肿、空泡变性等改变。结论(l)神经损伤后CNTF一mRNA的表达先短暂升高以后持续下调,而CNTFRa一mRNA在损伤后4周内均有一定量的表达,提示补充外源性CNTF可能改善神经再生的微环境而发挥保护效应。(2)眼球后注射rhCNTF可被眼内组织吸收,高于玻璃体内注射剂量注射时眼内组织可获得相当的浓度。(3)视神经损伤后注射外源性CNTF能减少视网膜各层细胞的死亡,促进视神经修复及恢复视功能。 (4)CNTF对人RGC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RPE细胞及LEC的生长无促进作用。(5)此剂量下玻璃体内注射CNTF于兔眼是安全的,无明显毒副作用。

雷德强[2]2009年在《视神经损伤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神经保护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视神经不全损伤后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保护效应的研究目的研究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rhCNTF)不同给药途径对猫视神经不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效应。方法完成猫视神经不全损伤模型的制作;实验组分别给予rhCNTF静脉、前房、玻璃体内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术后15天双侧上丘、外侧膝状体显微注射DiI逆行神经示踪;不同时间点行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测;术后30天原位心脏灌注;视网膜铺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取术侧视神经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视神经形态变化;视神经完成GAP-4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对照组术侧眼P-VEP P-100较实验各组振幅明显减低,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显着(P<0.01);与对照组相较,实验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数明显增加(P<0.01),神经结构更加完整。结论视神经不全损伤后rhCNTF不同途径给药均具有视神经保护效应,但效应存在差异,以玻璃体注射疗效最佳。第二部分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坐骨神经移植促进视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rhCNTF)联合坐骨神经移植对猫视神经不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效应。方法完成猫视神经不全损伤模型,并行视网膜坐骨神经移植;CNTF组给予rhCNTF玻璃体内注射,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术后15天双侧上丘、外侧膝状体显微注射DiI逆行神经示踪,坐骨神经残端Fluoro-Gold逆行神经示踪;不同时间点行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测;术后30天原位心脏灌注;视网膜铺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取术侧视神经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视神经形态变化;视神经完成GAP-4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空白对照组术侧眼P-VEP P-100较CNTF组振幅明显减低,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显着(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较,CNTF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数明显增加(P<0.01),神经结构更加完整。结论视神经不全损伤后CNTF联合坐骨神经移植具有协同视神经保护效应。第叁部分绿色荧光蛋白、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子双标CNT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目的1.完成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传代及鉴定;2.构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COS-7细胞内的表达;3.建立超顺磁氧化铁(SPIO)、绿色荧光蛋白(EGFP)双标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NSCs)。方法1.显微解剖分离E14d胚胎大鼠脑组织,用机械吹打法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及N2的DMEM/F12(1:1)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克隆球形成后进行传代培养。取第叁代培养的细胞分别进行Nest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诱导分化后GFAP、CNPase、β-Ⅲ-tubul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2.应用RT-PCR从U-251细胞总RNA中扩增出CNTF CDS,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CNTF,经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后,转染COS-7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CNTF在细胞内的表达。3.重组质粒pEGFPN1-CNTF采用核转染技术转入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G418筛选建立CNT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SPIO标记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CNTF在基因修饰NSCs中的表达;普鲁士蓝染色、透射电镜鉴定SPIO标记率;诱导分化后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其分化能力。结果1.E14d胚胎大鼠脑组织细胞培养72h后可形成悬浮生长的神经球,6-7d后即可传代;经传代扩增后得到大量同源的Nestin免疫阳性的细胞克隆球,经诱导分化后细胞呈GFAP、CNPase和β-Ⅲ-tubulin免疫阳性。2.RT-PCR产物为622bp的特异片段,重组质粒pEGFPN1-CNTF经双酶切产生618bp和4.7kb的片段,测序分析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其转染COS-7细胞后,免疫细胞化学、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CNTF蛋白能在COS-7细胞中正确表达。3.重组质粒pEGFPN1-CNTF转染NSCs12h后EGFP开始表达;免疫细胞化学、RT-PCR和western blot表明CNTF能正确表达;普鲁士蓝染色示标记细胞内可见大量蓝染颗粒,透射电镜示SPIO颗粒位于吞饮小泡和胞浆内;体外诱导分化研究表明SPIO、EGFP双标记不影响其分化。结论成功建立了CNTF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CNTF和SPIO、EGFP双标CNT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第四部分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联合坐骨神经移植对猫视神经不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效应。方法完成猫视神经不全损伤模型,并行视网膜坐骨神经移植;联合移植组给予CNT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玻璃体内注射,神经移植组给予rhCNTF玻璃体内注射;术后165天双侧上丘、外侧膝状体显微注射DiI逆行神经示踪,坐骨神经残端Fluoro-Gold逆行神经示踪;不同时间点行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测;术后180天原位心脏灌注;视网膜铺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取术侧视神经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视神经形态变化;视神经完成GAP-4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神经移植组术侧眼P-VEP P-100较联合移植组振幅明显减低,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显着(P<0.01);与神经移植组相较,联合移植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数明显增加(P<0.01),神经结构更加完整。结论视神经不全损伤后CNT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联合坐骨神经移植具有协同视神经保护效应。

苏颖[3]2005年在《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NgR~(DN)基因促进视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与周围神经系统不同,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后不能成功再生,造成的功能缺失也是不可逆的。视神经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高眼压、炎性病变、创伤、缺血及肿瘤压迫等均能严重损伤视神经,造成视力严重丧失,预后不良。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世界性难题。在神经科学领域,使受损的视神经修复再生,牵涉到中枢神经再生以及神经活动基本过程和神经损伤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加强视神经损伤后修复的研究,对于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乃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鼻、眼由于解剖的相关性,在外伤、炎症、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紧密联系,形成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鼻眼相关外科学。国内学者卜国铉、韩德民、王继群等对该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鼻腔、鼻窦与眼眶在解剖结构上有着细微而复杂的毗邻关系。在构成上眼眶包括在额骨、颧骨、筛骨、蝶骨等颅面骨,而且骨壁相对较薄如纸板样。额骨、筛骨、蝶骨同时又是构成鼻腔和鼻窦的主要颅面骨,如筛窦外侧壁约80%为眼眶的内侧壁,后筛及蝶窦又与眶尖及视神经关系密切。此部位病变如筛、蝶窦骨折、炎症、囊肿及肿瘤等极易累及到视神

申永刚[4]2003年在《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神经不全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建立实验性大鼠视神经不同程度不全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神经不全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同一把大号无创血管夹在球后1.5mm处分别钳夹成年大鼠视神经5秒、10秒、20秒、40秒,7天后取材观察不同致伤量对视神经病理、超微结构的影响;钳夹前及钳夹后即时、3天、7天、14天、28天时观察F-VEP变化情况,并以轴突占视神经横截面积的比例和F-VEP恢复程度作为划分损伤程度的标准。以大鼠视神经中度损伤为模型,实验组伤后即时、7天、14天、28天时玻璃体腔内注射rhCNTF 溶液2μl (1μg/μl),对照组注射等量蒸馏水(rhCNTF溶剂)。伤后7天、14天、28天、56天取材检测。1.取材前48小时每组部分大鼠用粒蓝逆行标记RGCs,48小时后取视网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RGCs密度。2.用RT-PCR方法检测、观察rhCNTF对视网膜组织表达GAP-43mRNA 影响。3.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观察rhCNTF对视网膜组织GAP-43、GFA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以大号无创血管夹钳夹视神经不同时间,可以造成视神经轻,中,重度不全损伤。2、轻度损伤(5秒)后7天轴突占视神经横截面积比例为74.11%,F-VEP潜伏期恢复正常,伤后28天时振幅恢复至正常的70.00%;中度损伤(10秒)后7天轴突所占面积比例约等于54.71%, F-VEP潜伏期恢复正常,伤后28天时振幅恢复到正常的33.99%;重度损伤(20秒、40秒)后7天轴突占面积比例为30.80%-15.14%,伤后28天F-VEP潜伏期仍未恢复正常,振幅只恢复到正常的31.04%-22.58%。3、rhCNTF可以促进中度视神经不全损伤后RGCs的存活。实验组伤后7天、14天、28天、56天时RGCs存活率分别为70.18%、53.09%、37.30%、23.97%;对照组分别为42.25%、31.61%、14.92%、8.51%。伤后7天、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伤后28天、56天两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伤后7天两组间GAP-43表达差异不明显,伤后14天、28天、56天实验组GAP-43表达呈强阳性,对照组表达呈弱阳性。伤后7天、14天、28天、56天实验组GFAP蛋白表达强于对照组。<WP=7>5、RT-PCR结果显示,伤后7天两组GAP-43mRNA表达都较弱,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伤后14天、28天GAP-43mRNA在视网膜组织表达呈强阳性,对照组表达呈弱阳性,两组间表达差异明显。伤后56天实验组GAP-43mRNA仍较高,对照组表达微弱。结论:1、用大号无创血管夹于球后1.5mm处钳夹视神经5秒,可以造成视神经轻度不全损伤;钳夹10秒造成中度不全损伤;钳夹大于20秒造成视神经重度不全损伤。其中视神经中度不全损伤比较适合用于研究各种干预因素对视神经损伤后神经保护与修复的作用。2、rhCNTF玻璃体腔内重复注射可以促进视神经中度不全损伤后RGCs的长期存活,对RGCs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可以促进视神经中度不全损伤后视网膜组织GAP-43mRNA、GAP-43蛋白的表达,可能在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中起重要作用。3、rhCNTF玻璃体腔内重复注射可以促进视网膜组织GFAP蛋白的表达,提示rhCNTF可能也通过间接的途径对RGCs起保护作用

姜玉莹[5]2013年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复光颗粒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联合中药复光颗粒对白兔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治疗的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视觉电生理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复光颗粒对TON可能的保护机制,为临床治疗TON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首先建立了轻、中、重不同程度的钳夹伤白兔视神经损伤模型,观察不同程度损伤后不同时间视神经视网膜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应用蚊式血管钳可制作白兔不同程度的视神经钳夹损伤模型,模型重复性好,致伤程度稳定,可用于临床研究。轻度损伤组视网膜及视神经损伤后病理形态改变不显着,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cell,RGC)数量变化不明显,视神经结构和功能可大部分自行修复。中度损伤组视网膜及视神经病理形态改变明显,损伤时间越长,病理变化越明显。重度损伤组视网膜及视神经病理形态不可逆性改变,正常结构几乎完全消失,视网膜及视神经功能丧失。证明白兔中度损伤视神经模型可以作为TON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效果研究的良好的动物模型。在确定致伤程度稳定、重复性好的白兔TON中度钳夹伤模型后,建立正常对照组、损伤组、CNTF治疗组、复光颗粒治疗组、CNTF和复光颗粒联合治疗组。通过实验观察中度视神经钳夹伤白兔模型的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视觉电生理学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视神经损伤后病理形态学改变包括RGC和神经纤维数目不断减少,出现RGC肿胀,核固缩、染色加深,染色质边聚、空化、变性,细胞核碎裂等细胞凋亡现象。视神经纤维水肿,胶质细胞肿胀,神经纤维断裂、结构模糊,坏死灶增多、扩大,各层神经组织明显变薄、萎缩。视神经损伤超微结构改变主要包括视神经和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层线粒体肿胀、嵴变宽甚至空泡化,微丝和微管数目减少、结构异常,轴突数目减少,RGC细胞凋亡等结构的改变,损伤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视神经损伤后闪光刺激诱发电位变化包括P1波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传导能力减弱。损伤后视神经生物力学改变包括抗拉伸承载能力减弱,拉伸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限度载荷、弹性限度应变、弹性限度应力明显小于正常神经。CNTF和复光颗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RGC和神经纤维的凋亡时间和数量,促进RGC和神经纤维的再生,阻止轴突的变性坏死,从而阻断RGC的死亡,保护视神经超微结构,为轴浆运输功能的恢复提供物质基础和载体,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缩短视神经P1波的潜伏期,增加振幅,增强传导能力,增强视神经抗拉伸承载能力,促进视神经的修复,CNTF和复光颗粒联合应用效果更佳。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从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视觉电生理学及生物力学多角度观察兔视神经损伤模型的视神经及视网膜的改变。2、建立了不同程度的钳夹伤兔视神经损伤模型,根据病理形态学变化筛选出可作为TON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效果研究的有效动物模型。3、采用纵向拉伸实验,分别获取正常对照组、损伤组、CNTF治疗组、复光颗粒治疗组、CNTF和复光颗粒联合治疗组兔视神经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限度载荷、弹性限度应变、弹性限度应力等,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视神经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进行定量分析。4、从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视觉电生理学及生物力学角度分别观察CNTF、复光颗粒以及CNTF和复光颗粒联合对兔视神经损伤的修复程度,结果证明CNTF和复光颗粒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谷新怡[6]2016年在《黄芪视神经保护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建立稳定、可靠的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从分子、基因角度观察黄芪对视网膜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调节作用,探讨黄芪视神经保护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采用横向定量牵拉法构建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并利用荧光金立体定位注射法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逆行标记,检测RGCs的存活率,以评价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黄芪治疗组共计3组,假手术组不予任何药物治疗,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治疗14天后取新鲜视网膜组织,采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ELISA及EMSA等实验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1)模型评价结果:通过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RGCs形态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细胞外无明显荧光染料渗漏,部分可见明显细胞突起;而视神经牵拉伤后RGCs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减少,细胞分布不均匀,并可见大量荧光渗漏及小胶质细胞。正常对照组(右眼)与假手术组(仅暴露视神经的左眼)的RGCs密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0.05),说明仅暴露视神经而不予牵拉不会造成视神经损伤;而视神经牵拉伤后第1d、3d、7d及14d的RGCs数量逐渐减少,其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存活率进行性下降(78.94%、60.07%、38.32%、17.31%,P<0.01),显示了RGCs的损伤过程。(2)分子机制实验结果:在视神经损伤之后,模型组手术眼的NGF、TrkA及NFκB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眼比较明显下调(P<0.05),而JNK、P-JNK蛋白表达量及p75NTR mRNA水平明显高于非手术眼(P<0.05);然而,经过黄芪注射液治疗14天后,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增高(P<0.05),且NGF的低亲和力受体p75NTR的基因表达以及其胞内促凋亡信号JNK、P-JNK蛋白活性表达均降低(P<0.05),而抗凋亡信号NFκB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果提示黄芪注射液对视神经牵拉伤模型大鼠的视神经具有保护作用。结论:(1)横向定量牵拉法可以建立易于量化的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该模型自损伤第一天即出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随着时间推移,损伤程度逐渐加剧,RGCs数量逐渐减少,因此,可作为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进一步进行视神经损伤机制和治疗研究;(2)黄芪对视神经牵拉伤模型大鼠的视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包括:①黄芪能够促进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GF的表达,并提高NGF与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的表达,从而激发神经生长因子与TrkA受体结合后所介导的神经修复机制;②黄芪可以降低NGF的低亲和力受体p75NTR mRNA表达,从而抑制NGF与p75NTR结合后所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并通过上调NF-κB的蛋白表达而促进神经修复,提高神经元的抗损伤能力,起到视神经保护作用。目的:观察加味神效黄芪汤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NAION)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其对NAION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35例(41只眼)NAION患者进行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神效黄芪汤配方颗粒口服,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野以及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综合疗效:本研究所观察的35例患者,41只眼中,观察组显效8眼,有效11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为79.17%,对照组显效2眼,有效8眼,无效7眼,总有效率为58.82%。(2)最佳矫正视力: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由治疗前的0.43±0.35提高至治疗后的0.54±0.36(P<0.01),对照组由治疗前的0.44±0.35提高至治疗后的0.52±0.37(P<0.01);经药物治疗后,虽然观察组患者BCVA提高的程度比对照组BCVA提高的程度大,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用药对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差异不大。(3)视野:①观察组的视野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由治疗前的10.03±4.89提高至治疗后的13.68±5.03,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而对照组视野MS虽由治疗前的10.92±5.61提高至11.88±5.24,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05);②观察组的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 MD)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治疗前的16.85±5.48降至治疗后的13.13±5.67,但对照组由治疗前的15.62±5.26降至治疗后的14.47±4.67(P=0.114>0.05);③虽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视野MS、MD影响均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的视野MS和MD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4)视觉诱发电位:两组患者经治疗后P100峰潜时延迟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P100峰潜时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N75-P100振幅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后观察组N75-P100振幅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神效黄芪汤联合常规治疗的综合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视野光敏感度,并减少视野缺损范围,另外,此方案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N75-P100振幅强度和改善视觉诱发电位P100峰潜时延迟,从而提高患者视功能的质量。

张巍[7]2005年在《CNTF基因眼内转移治疗大鼠视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视神经(optic nerve, ON)主要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的轴突组成。视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受损后不能再生。近年的研究表明,损伤的RGCs 仍具有再生能力。补充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 NTFs)是能够促进成年哺乳动物损伤RGCs 存活和轴突再生的一种有效方法。最近Cui 等研究表明,在众多因子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是唯一能有效促进成年仓鼠RGCs 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因此,补充外源性CNTF 将可能是临床治疗视神经损伤的一个新途径。早在1991 年,Stockli 等的研究曾表明,正常视神经中CNTF mRNA 的表达水平较高,而在视网膜未见表达。2001 年,Chun 等通过免疫组化研究发现,正常视网膜CNTF 蛋白表达主要局限在神经节细胞层。而Walsh 等通过免疫组化技术,采用高分辨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CNTF 在正常大鼠视网膜的Muller 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均有少量表达,并且除了在胞体表达外,还可沿胶质细胞的突起呈颗粒样分布。在视网膜的神经元未检测到表达。国内邹倩等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发现,正常视网膜中存在CNTF mRNA 和蛋白的表达。由以上可见,目前对于CNTF mRNA 在视网膜的表达和定位,多家的研究结果尚不尽一致。玻璃体内单次注射CNTF 可以延迟由于视神经损伤所致的RGCs 变性死亡,但作用时间短暂。如果眼内重复注射,虽可延长作用时限,但会出现后囊下白内障和视网膜皱褶等并发症。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有效的转基因方法为治疗视神经损伤提供了新的选择。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 Ad)载体是目前已经应用于基因眼内转移的有效病毒载体。针对视神经横断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将Ad-CNTF 注入玻璃体内,可有效延长CNTF 的神经保护作用。但视神经钳夹伤模型更接近临床情况。Ad-CNTF眼内注射对视神经钳夹伤后损伤RGCs 保护作用的研究未见报道。

李彬彬[8]2011年在《CNTF/LIF在大鼠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再生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眼外伤(ocular trauma)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单眼失明的首要原因,其中常见的有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TON),导致难以治愈的继发性或原发性视力丧失,致伤原因可以是头部或眶部受伤,间接引起视神经受伤,也可以是直接的完全性横断伤。视神经损伤后经过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病理过程,诸多因素影响到受损视神经的修复再生,然而受损视神经的修复再生是最终治疗TON的唯一途径。因此,寻找有效的手段促进视神经再生及其机制成为神经生物学科的研究热点。在大鼠视神经损伤后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再生的实验研究中,损伤晶状体并形成白内障在上述过程所起的作用逐渐被认可,其机制也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做为白细胞介素6家族成员,玻璃体内注入外源性CNTF能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再生,然而内源性CNTF/LIF是否参与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再生这一过程一直鲜见报道,在此我们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进行了相关探索。目的观察晶状体的损伤能否促进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再生,检测GAP-43、CNTF及LIF在视网膜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6只成年健康无眼疾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3组:正常组(8只大鼠)、单纯损伤组(24只大鼠)和联合损伤组(24只大鼠)。正常对照组在饲养7天后摘除眼球;单纯损伤组、联合损伤组于术后7天、14天及21天摘除术眼,每组在每个时间点分别摘除8只眼球,常规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利用免疫组化及Biosens Digital Imaging System v1.6系统检测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 GAP-43)、CNTF及LIF在视网膜的表达并进行量化,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1.大鼠视网膜HE染色:正常组视网膜各层排列规律,层次清晰;单纯损伤组,视网膜厚度下降明显,神经纤维层近消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缺失较多、极其稀疏,可见大量空泡及炎性细胞,内丛状层及外丛状层疏松变薄,内颗粒层及外颗粒层细胞数量减少,排列不均匀;联合损伤组,视网膜的厚度轻度下降且神经纤维层依然存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但较单纯视神经损伤组数量增加,可见少量空泡,内颗粒层及外颗粒层稍稀疏,内丛状层及外丛状层略变薄。2.大鼠视网膜GAP-43免疫组化染色:正常组视网膜几乎没有表达,积分光密度值为59.49±0.99/鼠。单纯损伤组术后7天少量表达,积分光密度值为80.98±1.62/鼠;14天及21天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60.44±1.29/鼠、59.34±1.32/鼠。14天及21天积分光密度值均较7天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4天及21天时积分光密度值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天组与正常组相比P=0.118;21天组与正常组相比P=0.784)。联合损伤组术后7天见GAP-43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为121.70±1.99/鼠;术后14天及21天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22.94±1.19/鼠、122.20±1.09/鼠;各时间点的积分光密度值较正常对照组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各时间点积分光密度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天时,各处理组间积分光密度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4天及21天时,除正常组与单纯损伤组外,其他各比较组之间积分光密度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3.大鼠视网膜CNTF/LIF免疫组化染色:正常组有少量CNTF及LIF表达,其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70.25±1.14/鼠、68.55±0.68/鼠。单纯损伤组7天CNTF积分光密度值为84.63±0.87/鼠,高于正常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4天CNTF阳性区积分光密度值为61.33±0.66/鼠,低于7天组及正常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联合损伤组术后7天、14天CNTF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21.48±0.87/鼠、121.30±0.71/鼠,较正常对照组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2个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7天及14天时,叁个处理组的积分光密度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各处理组间积分光密度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7天时,单纯损伤组及联合损伤组LIF的表达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81.27±0.69/鼠、120.21±0.61/鼠,较正常组均有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00);LIF的表达在联合损伤组高于单纯损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1.视神经完全横断后,损伤晶状体使视网膜GAP-43稳定持续高表达,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2.晶状体的损伤显着促进视网膜内源性CNTF的表达,且持续稳定。3.内源性CNTF/LIF参与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再生的过程。

王玲, 李鹏, 姜琦[9]2017年在《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干预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神经应力松弛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视神经损伤是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还是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1])。近期视神经损伤以干细胞移植治疗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神经损伤很可能成为一条崭新的途径~([1])。关于以人脐血干细胞hUCBSC(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干预治疗视神经损伤,周丹~([3])以人脐血干细胞干预治疗大鼠外伤性视神经部分损伤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联合使用人脐血干细胞和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促进

刘爱伟[10]2015年在《横向定量牵拉法及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视网膜p75NTR及TrkB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是神经眼科常见病,对患者视功能损伤巨大,且预后较差。目前无论是外伤后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或者是视神经管减压术,均缺乏有效证据证实其疗法。目前动物模型也不统一。中医眼科在临床过程中,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积累了大量经验。中医理论认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属于“撞击暴盲”的范畴,运用重明益损汤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目前基础研究认为,视神经节细胞在凋亡的过程中,有些关键蛋白如Trk家族受体蛋白、p75NTR蛋白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横向定量牵拉法牵拉视神经前期研究中发现能造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为了检测分子学凋亡机制,对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视网膜中p75NTR mRNA.JNK蛋白、p75NTR蛋白和TrkB蛋白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对重明益损汤中的主药黄芪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初步探究。目的使用横向定量牵拉法造成大鼠视神经损伤后,测定视网膜内p75NTR mRNA及蛋白的变化,TrkB蛋白的变化,JNK蛋白的变化以及应用黄芪注射液对p75NTR 和 TrkB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1)JNK蛋白的半定量:随机取实验大鼠60只分组,每组30只:A组:横向张力计定量牵拉左眼视神经0.1N×15s,从术后第二日起予生理盐水0.5mL腹腔注射15天;B组:左眼为假手术眼,仅暴露视神经和圈住视神经但不进行牵拉损伤。各组的右眼均不处理。15d后取其视网膜冻存于液氮中,进行JNK蛋白的ELISA法半定量实验。2)p75NTRmRNA的RT-PCR测定:随机取实验大鼠24只分组,每组12只:A组:横向张力计定量牵拉左眼视神经0.1N x 15s,从术后第二日起予生理盐水0.5mL腹腔注射;B组:左眼为假手术眼,仅暴露视神经和圈住视神经但不进行牵拉损伤。各组的右眼均不处理,术后第十五天取左眼视网膜冻存于液氮中,进行对p75NTR的RT-PRC检测。3)随机取实验大鼠90只分组,每组30只:A组:横向张力计定量牵拉左眼视神经0.1N x 15s,从术后第二日起予生理盐水0.5mL腹腔注射;B组:左眼为假手术眼,仅暴露视神经和圈住视神经但不进行牵拉损伤;C组:横向张力计定量牵拉左眼视神经0.1N x 15s,从术后第二日起予黄芪注射液0.5mL腹腔注射。各组的右眼均不处理,作为各组的正常对照眼。15天后取双侧视网膜冻存于液氮中,进行Western Blotting对p75NTR和TrkB蛋白的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视网膜的p75NTR mRNA、JNK蛋白表达量在手术后15d时均上调(p均<0.05),TrkB蛋白的表达量下调(p<0.05)对视网膜中p75NTR的表达量的影响未知(p>0.05);黄芪注射液能轻微提高受损眼的视网膜中TrkB蛋白的表达量(p<0.05),对视网膜中p75NTR的表达量的影响未知。结论横向牵拉法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很明显,可以用其模拟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进行后续实验;黄芪注射液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能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神经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D]. 杨小丽. 复旦大学. 2003

[2]. 视神经损伤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神经保护效应的研究[D]. 雷德强.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3].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NgR~(DN)基因促进视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D]. 苏颖. 暨南大学. 2005

[4]. 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神经不全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保护作用研究[D]. 申永刚. 第叁军医大学. 2003

[5].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复光颗粒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D]. 姜玉莹. 吉林大学. 2013

[6]. 黄芪视神经保护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谷新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7]. CNTF基因眼内转移治疗大鼠视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 张巍. 第叁军医大学. 2005

[8]. CNTF/LIF在大鼠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再生中的实验研究[D]. 李彬彬. 郑州大学. 2011

[9]. 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干预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神经应力松弛特性分析[J]. 王玲, 李鹏, 姜琦.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

[10]. 横向定量牵拉法及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视网膜p75NTR及TrkB的影响[D]. 刘爱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神经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