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演化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瓦斯,金沙江,海盆,脱碳,模型,压力,过程。
演化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李楚雄,肖七林,陈奇,蒋兴超[1](2019)在《页岩纳米级孔隙在有机质熟化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是控制页岩纳米级孔隙形成演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室内含水封闭热解系统对松辽盆地长岭凹陷嫩江组二段湖相页岩开展了生烃全过程模拟实验(R_o=0.61%~4.01%),并对处于不同热演化阶段的样品进行了索氏抽提,基于抽提前后有机碳含量、N_2吸附和矿物组成等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研究了有机质成熟过程中纳米级孔隙形成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页岩在模拟实验后BJH孔体积和BET比表面积均大幅增加,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006 73~0.101 61 cm~3/g和0.60~15.75 m~2/g。成熟—高熟阶段干酪根热降解和残留烃热裂解促使纳米级孔隙快速发育,过熟阶段随着有机质生烃能力减弱,纳米级孔隙发育速率变缓;生油高峰期液态烃生成并充注在纳米级孔隙内,抑制了纳米级孔隙形成。油气生成和排出过程对纳米级孔隙发育起主导作用,固体焦沥青在不断富集的同时其本身发育纳米级有机孔隙,黏土矿物的伊利石化和石英溶蚀均有利于纳米级孔隙发育。(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白永健,王运生,葛华,倪化勇[2](2019)在《金沙江深切河谷百胜滑坡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作用和末次冰期暖湿气候的影响,金沙江深切成谷,高山峡谷区发育大量的大型滑坡,在降雨和河(库)水升降等作用下复活。为了分析降雨型深切河谷的斜坡稳定性机制,以百胜滑坡为例,采用地面调查和地质力学分析方法,对滑坡的演化过程、形成机制、地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滑坡形成及复活演化过程可分为原始斜坡、岩体卸荷劣化、挤压塑性流变、降雨诱发失稳、滑体解体压密蠕滑、局部复活等6个阶段。在深切河谷的形成过程中,斜坡岩体在卸荷拉裂、后期水弱化和泥化等多种耦合作用下由稳态逐步演化至失稳。计算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12,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及库水位涨落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0.98,失稳破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金超,王琳,盛步云,夏杰[3](2019)在《产品设计质量信息模型及其演化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机电产品设计质量信息分散和缺乏统一知识表达的问题,对设计质量信息的组织方法和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对设计质量信息进行了分类,采用产品结构树对设计质量信息进行组织;研究了元模型的建模框架,构建了设计质量信息模型,基于该设计质量信息模型对设计质量信息进行了抽象表达;分析了产品设计各个阶段设计质量信息的变化,对设计质量信息模型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描述。最后以某真空交流接触器为应用对象,对模型的建立和演化过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对设计质量信息进行组织和表达,保证信息的一致性,支持设计质量信息在设计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严欢,李树刚,丁洋,马骞[4](2019)在《煤岩材料变形过程位移场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为直观地研究煤岩材料变形破坏过程中表面位移场演化的规律,利用VIC-3D(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观测系统研究单轴压缩状态下煤岩试件破坏的全过程,得到了煤岩试件变形破坏过程中表面位移场的演化特征,直观地反应了试件表面的压缩、剥离、膨胀及剥落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VIC-3D所表现的数字图像技术在煤岩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直观地观测煤岩试件破坏过程的位移场、应变场等演化过程。通过VIC-3D分析软件得到了煤岩试件表面压缩、剥离、膨胀具体演化过程的全场位移云图及试验过程中试件表面位移场的变化曲线,并分析了不同应力阶段位移曲线的变化形式。(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1期)
许江,杨孝波,周斌,彭守建,程亮[5](2019)在《突出过程中煤层瓦斯压力与温度演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认识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机理,开展了气-固耦合条件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试验,并监测了突出过程中煤层瓦斯压力与温度.结果表明:突出过程中煤层压降区近似以突出口为中心的圆弧型向煤层深部扩展;突出口附近煤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受到拉伸破坏,瓦斯的存在加速了该破坏过程,同时使煤体内瓦斯压力下降速度最快,达1.5 MPa/s;突出过程中煤体温度下降是由瓦斯膨胀做功和解吸造成的,观察期内,煤体温度最大下降量达8.29 K;突出过程是一个热力多变过程,突出过程中瓦斯膨胀做功随着煤体内温度变化量的增加而增大,参与膨胀做功的瓦斯气体量也随之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培奇,李悦昕[6](2019)在《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演化过程与驱动力研究——以常州动漫产业集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集群网络具有动态演化的特点,在动态演化的过程中,产业集群会经历从起步到成熟的生命发展历程。创意产业集群既具有一般产业集群的演化生命周期,又呈现出自身独特的演化过程和特点。本文以常州动漫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动漫产业集群在起步、初始、发展和基本成熟四个阶段中集群网络的形成、结构的演化过程及其特点,提出政府政策的推动作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及研发支撑与创新导向是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和结构完善过程中的重要驱动力因素。(本文来源于《治理现代化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侯超群,席瑶,高可可,孙志彬,周楠[7](2019)在《不同固结压力下膨胀土微观结构的演化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不同固结应力下膨胀土试样进行微观成像,基于ArcGIS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原状土、重塑土、石灰改良土在不同固结应力下的孔隙比、叁维分形维数、圆形度及形状系数的演化规律。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在叁维空间基于灰度值法可以较好地分析不同固结应力下土体孔隙比的变化规律;在一定固结应力范围内,随着压力的增加,土体微观结构单元体的分形维数与固结应力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随着固结应力的增加,单元体的熵、圆形度、形状系数先增加再减小。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土体微观结构与宏观固结应力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同时通过不同的土体试样微观结构参数演化过程,说明了石灰对膨胀土改良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张臻,李叁忠[8](2019)在《雅浦沟-弧体系构造演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雅浦沟-弧体系具有十分独特的地质特征,雅浦岛弧以变质岩为主,岛弧岩浆作用较为缺乏,同时雅浦沟-弧距离异常短,增生楔缺失。在总结雅浦沟-弧系统及其邻区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构造特征等证据的基础上,探讨了雅浦沟-弧系统的构造演化过程。雅浦岛上的变质基底具有相对较高的K_2O含量、高Ti含量以及较低的~(87)Sr/~(86)Sr比值,表明雅浦岛上的变质基底为帕里西维拉海盆洋壳的一部分。雅浦海沟东侧存在一块水深较深的叁角形区域将雅浦岛弧与加罗林海岭间隔开来,地球物理特征显示该区域并没有受到加罗林热点的影响,说明加罗林海岭并没有与雅浦岛弧直接碰撞。结合帕里西维拉海盆在20~15 Ma的NE-SW向扩张以及与之相关的海盆东西两侧洋壳发生的左旋相对移动,推测雅浦海沟很可能是雅浦岛弧东侧的扩张中心暴露转变成的俯冲带,而雅浦海沟东侧的叁角形区域则为俯冲板片重新暴露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杨卫东,李铁军,梁苏莹,李琳[9](2019)在《帘线钢轧制过程中脱碳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帘线钢轧制过程中飞剪样品和成品盘条的表面脱碳情况,研究其轧制过程中脱碳的演化。结果表明:随着轧制的进行,脱碳层深度减小,脱碳层深度和样品的直径呈线性关系。利用该线性关系反算铸坯的脱碳深度,进而确定铸坯的加热工艺。连铸坯在加热炉受热不均,上下表面存在温差,造成了连铸坯上下表面脱碳不同,遗传到盘条表面,最终导致盘条表面脱碳不均匀。(本文来源于《金属制品》期刊2019年05期)
陈振宁,耿晓倩,陈晓春,雍兴跃[10](2019)在《微弧氧化膜层在失效过程中的电化学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因其质轻、散热性好、强度高、电磁屏蔽性能优良等特点,在航空航天与机车制造行业中应用广泛。镁合金材料极易发生腐蚀的特点严重制约了其优质性能的发挥。微弧氧化技术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但膜层表面的孔隙缺陷成为诱发微弧氧化镁合金腐蚀的隐患。因此,对膜层在失效过程中的电化学演化特征进行探究,揭示膜层缺陷在腐蚀发展过程中的电化学状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膜层缺陷的定量表征,初步判定腐蚀介质在膜层中的传输过程。并通过SEM测试,研究膜层表面的状态演变。然后结合开路电位的监测结果,捕捉微弧氧化镁合金腐蚀过程中的特征点。最后结合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探究腐蚀介质在膜层中接触、渗入及传递过程中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及相应电化学参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电化学阻抗谱图由两个时间常数变为叁个时间常数,容抗弧半径急剧减小。结合膜层吸水量变化和自腐蚀电位演化特征,将微弧氧化镁合金的失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因化学反应引起的膜层溶解过程。在这个阶段,微弧氧化膜层因毛细作用迅速吸水,溶液通过微弧氧化膜的微孔和微裂纹逐渐渗透到膜中,膜层因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而逐渐溶解。第二阶段为因膜层破裂而引发的电化学腐蚀阶段。在此阶段,溶液到达基体表面,并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镁合金发生迅速溶解,试样重量随时间显着降低。此时,膜层已完全失去其防护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演化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受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作用和末次冰期暖湿气候的影响,金沙江深切成谷,高山峡谷区发育大量的大型滑坡,在降雨和河(库)水升降等作用下复活。为了分析降雨型深切河谷的斜坡稳定性机制,以百胜滑坡为例,采用地面调查和地质力学分析方法,对滑坡的演化过程、形成机制、地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滑坡形成及复活演化过程可分为原始斜坡、岩体卸荷劣化、挤压塑性流变、降雨诱发失稳、滑体解体压密蠕滑、局部复活等6个阶段。在深切河谷的形成过程中,斜坡岩体在卸荷拉裂、后期水弱化和泥化等多种耦合作用下由稳态逐步演化至失稳。计算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12,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及库水位涨落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0.98,失稳破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演化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楚雄,肖七林,陈奇,蒋兴超.页岩纳米级孔隙在有机质熟化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2019
[2].白永健,王运生,葛华,倪化勇.金沙江深切河谷百胜滑坡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3].金超,王琳,盛步云,夏杰.产品设计质量信息模型及其演化过程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4].严欢,李树刚,丁洋,马骞.煤岩材料变形过程位移场演化研究[J].煤矿安全.2019
[5].许江,杨孝波,周斌,彭守建,程亮.突出过程中煤层瓦斯压力与温度演化规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
[6].张培奇,李悦昕.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演化过程与驱动力研究——以常州动漫产业集群为例[J].治理现代化研究.2019
[7].侯超群,席瑶,高可可,孙志彬,周楠.不同固结压力下膨胀土微观结构的演化过程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张臻,李叁忠.雅浦沟-弧体系构造演化过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9].杨卫东,李铁军,梁苏莹,李琳.帘线钢轧制过程中脱碳的演化[J].金属制品.2019
[10].陈振宁,耿晓倩,陈晓春,雍兴跃.微弧氧化膜层在失效过程中的电化学演化特征[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