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压液相色谱测定新疆库尔勒香梨中赤霉素(GA_3)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甜元[1](2020)在《套袋苹果梨果实着色期花色苷、内源激素及CaM的含量变化》文中研究指明苹果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Pingguoli’)是少数能着红色的大果品种。以套袋苹果梨为试材,探究其解袋后花色苷组分变化、内源激素变化和Ca2+/CaM系统变化,结果如下:(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一套测量苹果梨果皮花色苷的方法:成功测出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氯化芍药素-3-O-半乳糖苷三种花色苷。检测出苹果梨果皮中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是苹果梨花色苷的主要组成部分,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氯化芍药素-3-O-半乳糖苷是次要组分。套袋会影响花色苷积累,不同组分影响程度不同:解袋后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含量变化最为明显,升高了 18倍;对芍药素-3-O-半乳糖苷有一定影响;对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影响较小。(2)通过对实验方法的优化,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苹果梨果皮中的玉米素(ZT)、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四种内源激素的方法。苹果梨果实解袋后,内源激素变化趋势不同,这与它们分工不同有关。解袋后内源激素ABA逐渐增加可能与调控花色苷合成有关。对果实中内源激素与花色苷的相关性分析,发现ABA与花色苷存在正相关,与ZT、IAA、GA3存在负相关。(3)用ELISA检测法测得解袋后CaM、Ca2+-ATPase和NADK含量变化,套袋抑制了 Ca2+/CaM系统表达,解袋后CaM系统开始活跃。但是解袋后第十三天仍是未套袋果CaM系统表达活跃,具体机制有待研究。(4)解袋后花色苷迅速合成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缓慢合成形成对比,说明套袋改变花色苷/(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的比值,促进苹果梨表面着红色。套袋果实在解袋后果实着色过程中L*和h值下降a*和b*升高表现为:随着花色苷的合成,果实表皮光泽度降低,红色逐渐覆盖原来的黄绿色。
金敏[2](2020)在《生长调节剂对‘库尔勒香梨’萼片发育过程内源激素及PIN基因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受遗传特性、环境等一些因素的影响,梨果实萼片存在脱落或宿存的现象,而萼片宿存影响梨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降低其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研究证明,植物器官脱落与内源激素种类和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内源激素全面调控着梨果实生长发育,而有关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与萼片脱落机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分析了生长素和生长素抑制剂对‘库尔勒香梨’果实萼片发育的影响;探讨了脱萼果与宿萼果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及其幼果维管束发育的异同;开展了脱宿萼果中相关IAA运输载体PIN基因的表达特性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以‘库尔勒香梨’(简称香梨)为试材,对‘香梨’短果枝进行喷施IAA、TIBA处理和清水,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香梨’第1、4序位果实萼片脱落期花或幼果萼筒、胴部和果柄部位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含量,分析了果实萼片脱落关键时期内源激素变化及其与萼片脱落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处理,香梨幼果第4序位果实脱萼率明显高于第1序位果实脱萼率;同一序位,TIBA处理的果实脱萼率>清水处理>IAA处理。‘库尔勒香梨’果实萼片脱落与内源激素密切相关,不同处理的脱宿萼幼果中内源激素的分布存在显着性差异,较低的内源IAA和GA3水平以及较高的内源ABA水平,有利于果实萼片脱落。同时,发现IAA和TIBA处理影响‘香梨’胴部和果柄部位IAA、GA3和ABA的含量变化,而IAA、GA3和ABA的含量变化对梨萼筒的脱落又有一定的影响。(2)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qRT-PCR技术,进行PIN基因家族分析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从梨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鉴定出15个PIN基因,构成PIN基因家族,以PbPINs的方式命名,分为5个亚组,在11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地分布,含有1-13个外显子,0-12个内含子,保守基序数量在4-18个,且在进化过程中主要受纯化选择作用。本研究中PbPIN02、PbPIN05、PbPIN09、PbPIN10、PbPIN11、PbPIN12和PbPIN14这7个基因在‘香梨’第1、4序位花或幼果萼筒中均有表达,表明这7个基因在梨萼片脱落过程中对生长素的转运起着一定的作用。清水处理和IAA处理,PbPIN02、PbPIN09和PbPIN11的表达量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萼筒脱落关键时期4月11日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它基因的表达量,表明PbPIN02、PbPIN09和PbPIN11可能在‘香梨’萼筒脱落过程生长素的转运起着较大的作用。外源IAA和TIBA对PIN表达存在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喷施IAA会抑制PbPIN基因的表达,喷施TIBA会促进脱萼果中PbPIN02、PbPIN09基因的表达。(3)在花期对香梨短果枝第4序位花进行喷施清水、IAA和TIBA处理,比较其果柄、胴部和萼筒维管束数目和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个处理的维管束数目均在8-12个不等,对照处理和IAA处理的果柄、胴部和萼筒部位的维管束数目均大于TIBA处理的,而对照的萼筒维管束数目与IAA处理的两者差异不大。对照的果柄和胴部的维管束面积>IAA处理>TIBA处理,而对照的萼筒维管束面积与IAA处理的两者差异不大,但均较高于TIBA处理的。脱萼率与果柄维管束数目、胴部维管束数目、萼筒维管束数目和萼筒维管束面积均呈极显着性负相关,与果柄维管束数目和萼筒维管束面积均呈显着性负相关。综合比较,TIBA处理会抑制萼筒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从而增加香梨的萼筒脱萼率。
潘军[3](2019)在《若干栽培措施对柿果实糖酸和单宁组分及含量变化的影响》文中提出试验以’太秋’及’南通小方柿’为供试材料,分析了柿果实糖、酸及单宁组分和含量变化的特点,探讨了外源赤霉素、人工授粉和果实套袋对太秋’果实生长、糖酸和丹宁组分及含量变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南通小方柿,及’太秋’果实糖组分由麦芽六糖、棉子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及甘露醇组成,为葡萄糖积累型果实;’南通小方柿’与’太秋’果实有机酸组分由草酸、酒石酸、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及琥珀酸组成,’南通小方柿’果实为柠檬酸优势型,而’太秋’果实为苹果酸优势型;’南通小方柿’及’太秋’果实可溶性单宁组分均由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A)3种酚类化合物组成,’南通小方柿’可溶性单宁组分为没食子儿茶素优势型,而’太秋’果实为没食子酸优势型;’南通小方柿’可溶性单宁含量显着高于’太秋’,但没食子儿茶素是果实涩味的关键酚类化合物;2、4℃干燥保存是柿花粉适宜贮存条件,果实糖酸组分和单宁含量变化与供试授粉品种或株系密切相关;’高邮2号’可作为扬州地区’太秋’栽培专用授粉品种的优选株系之一;3、GA3和GA4+7外源处理均能显着促进果实可溶性总糖累积,抑制蔗糖与棉子糖生物合成,影响葡萄糖、果糖及甘露醇含量的积累;增加果实苹果酸及奎宁酸含量,降低柠檬酸、草酸及琥珀酸的含量;GA3处理可显着提高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对果实鲜重生长无显着影响,而GA4+7处理不仅显着降低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且能显着促进果实鲜重生长,综合比较两种赤霉素对果实生长及品质形成的影响,生产上可推荐应用1.0%GA4+7萼片处理和1.5%GA4+7果柄处理;4、供试果实袋对’太秋’果实果重生长无显着影响,采用红色果袋可显着增加’太秋’果实可溶性总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降低总有机酸含量及可溶性单宁含量。
李洁[4](2019)在《生长调节剂对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Hupingzao’)果实转色调控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壶瓶枣裂果多发生在果实转色期,调控壶瓶枣果实发育过程使其转色期避开多雨季节是防控枣裂果的一条新途径。本试验以壶瓶枣为试材,在确定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和多效唑(PP333)可有效调控壶瓶枣果实转色期的基础上,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重点研究了赤霉素和多效唑处理在调控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对果实色素物质、内源激素和糖类代谢的影响,以探究壶瓶枣果实转色调控机制,为枣果实生长发育调控以及在生产上更加有效的防治枣裂果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赤霉素减缓了壶瓶枣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的降低,在成熟期显着降低了果皮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果实转色期间,赤霉素处理降低了壶瓶枣果实内源GAs、IAA和ZR含量,提高了ABA含量;在果实发育后期显着提高了壶瓶枣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代谢酶净酶活性在壶瓶枣果实糖积累中起着重要作用。赤霉素处理的壶瓶枣果实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1565个,其中上调860个,下调705个,KEGG通路注释到的261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淀粉和糖代谢通路(19个,占7.28%)、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13个,4.98%)以及与色素合成密切相关的苯丙素类生物合成通路(6个,2.3%)。赤霉素处理对花青素、黄酮等色素物质合成通路的关键基因均表现为下调作用。2.多效唑分别在果实转色前期和末期显着提高了壶瓶枣果皮类胡萝卜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了内源IAA、GA、ABA含量始终,处理浓度不同对内源ZR含量影响效果不同;显着提高了壶瓶枣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多效唑处理条件下,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以及中性转化酶对壶瓶枣果实可溶性糖积累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多效唑处理的壶瓶枣果实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2,169个,其中上调820个,下调1,349个。注释到KEGG代谢通路的362个差异表达基因,首先集中在淀粉和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均为19个,占5.25%),其次是苯丙素类(17个,4.70%)、类黄酮(13个,3.59%)及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通路(10个,2.76%)。多效唑处理对花青素、黄酮等色素物质合成的关键基因均表现为上调作用。3.比较多效唑与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期的调节过程,发现多效唑调控壶瓶枣果实提前转色的作用途径主要体现在类黄酮等色素物质生物合成通路,而赤霉素处理在延迟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对壶瓶枣果实淀粉和糖代谢通路的影响最大。
王栋梁,张志刚,程平,杨璐,李宏,孙明森[5](2019)在《春季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杏树花期物候及坐果的影响》文中认为新疆伊犁早春开花的杏树常受倒春寒危害而减产甚至绝产,为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延迟杏树花期和提高坐果率方面的效力,从而筛选出一种安全有效解决倒春寒的调节剂,为杏树生产提供依据。以伊犁树上干杏为试验材料,于春季对整株树喷施赤霉素(GA3)、多效唑(PP333)、乙烯利(CEPA)、脱落酸(ABA)、萘乙酸(NAA)、矮壮素(CCC)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观察测定树上干杏花的物候期、完全花比率和坐果率及果实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结果表明,春季喷施500~1 000 mg/L的NAA处理的效果最好,推迟初花期4~6 d,推迟完全谢花期3~4 d,提高杏树的完全花比率与坐果率1.3%~14.3%和5.4%~6.9%;1 000~4 000 mg/L CCC和100~200 mg/L PP333均能推迟初花期2~3 d;200 mg/L ABA、100~200 mg/L PP333和1 500~2 000 mg/L CEPA均严重降低杏树的坐果率,降幅为7.7%~9.0%;春季喷施50~100 mg/L GA3虽不能推迟花期但提高完全花比率与坐果率11.6%~19.4%和8.9%~10.9%;经检测,PP333和NAA降解速率慢,在生理落果期,果实中残留质量浓度仍高于国家标准,在果实着色期后,6种调节剂在果实中的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露萼期喷施500~1 000 mg/L的NAA能有效推迟树上干杏花期,且成熟果实中无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可在生产中使用;PP333、CCC和CEPA均可应用于花期的推迟上,但高质量浓度(100~200 mg/L PP333、1 500~2 000 mg/L CEPA)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会严重降低杏树的坐果率,不建议使用。
张占畅,孙志红,郑小能,刘怀锋[6](201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库尔勒香梨幼果中的4种内源激素》文中认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同时分离和测定库尔勒香梨幼果中的玉米素(ZT)、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4种植物内源激素。【方法】经过条件筛选和优化,选用80%甲醇作为样品提取试剂。经过石油醚脱色,PVPP吸附杂质和乙酸乙酯萃取,再经Sep-Pak C18小柱纯化。采用SGE ProteCol-P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40℃,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10μL。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水(pH=3.5),流动相比例为:45%(A)与55%(B)。检测器波长为254 nm。【结果】建立了玉米素、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运用该方法测得加标回收率达80.4%91.2%,相对偏差在1.54%8.1%,分离效果理想,实验效果稳定可靠。【结论】该方法前处理方法简便,分析速度快,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和精确性。适用于香梨幼果中内源激素玉米素、赤霉素、生长素和脱落酸的测定分析。
张占畅[7](2017)在《硝化抑制剂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影响的机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实验阐述硝化抑制剂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探究硝化抑制剂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影响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为‘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试验以30年生‘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在‘库尔勒香梨’开花前,在土壤施尿素时添加施用尿素用量的0.3%的硝化抑制剂,以不添加硝化抑制剂为对照。对照与处理各选5个重复。测定施肥前1 d与施肥后第3 d土壤中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于开花初期及花后15 d测定叶片铵态氮、硝态氮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开花初期及花后15 d幼果中IAA,ABA,ZT,GA3含量。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花后15 d左右幼果中与激素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花后60 d调查果实脱萼率,在果实成熟期测定分析果实外观品质及果实内在品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施肥前1d,对照组与处理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差异不显着,在施用肥后第3 d,对照组铵态氮含量显着低于处理组,而对照组硝态氮含量显着高于处理组。(2)在开花初期,对照组与处理组的叶片中铵态氮、硝态氮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无显着差异。在花后15 d,对照与处理的叶片中铵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着差异,而对照组硝态氮的含量显着高于处理组。(3)在花后60 d,对照组‘库尔勒香梨’果实脱萼率显着低于处理组。对照组果实平均单果重、纵横径、果形指数显着均低于处理组;对照与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无显着差异。对照组果实中石细胞含量、果实硬度显着高于处理组,果实中Vc含量也显着低于处理。(4)在‘库尔勒香梨’开花初期,对照组与处理组ZT、GA3、IAA含量均无显着差异,对照组ABA含量显着高于处理组。而在花后15 d,对照组的‘库尔勒香梨’幼果中IAA和ZT含量显着高于处理组,ABA含量显着低于处理组,对照组与处理组GA3含量无显着差异。(5)对花后15 d‘库尔勒香梨’幼果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后,根据处理组幼果中差异表达基因注释信息,筛选出2条差异表达基因与脱落酸合成相关基因上调表达、筛选出1条与生长素合成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下调表达。[结论]综上所述,硝化抑制剂通过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使‘库尔勒香梨’叶片硝态氮含量下降,低硝态氮浓度影响了‘库尔勒香梨’幼果中与内源激素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了‘库尔勒香梨’花期内源激素的合成与代谢,从而提升‘库尔勒香梨’脱萼率,改善了果实品质。
李长江[8](2016)在《库尔勒香梨花、幼果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属蔷薇科,梨属。‘库尔勒香梨’是新疆的名优特水果之一,主要产自库尔勒市及周边地区,其果实皮薄肉脆、清甜多汁、营养丰富、尤其以独特的香味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自然生长状态下‘库尔勒香梨’果实果萼存在宿存和脱落两种状态,果萼宿存会导致‘库尔勒香梨’品质下降,极大降低其商品价值。因此,本试验以自然生长条件下的‘库尔勒香梨’、‘鸭梨’和‘锦丰梨’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库尔勒香梨’和‘鸭梨’花器官以及‘库尔勒香梨’、‘鸭梨’和‘锦丰梨’幼果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含量,并进行差异显着性分析,探究内源激素含量与‘库尔勒香梨’果萼脱落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探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萼脱落机制,人工干预内源激素分布,提高脱萼率提供理论基础。通过试验,结论如下:1、‘库尔勒香梨’第1花序序位的脱萼率为20.92%,第4花序序位的脱萼率71.13%,这可能与其内源激素的分布有关。‘库尔勒香梨’不同序位花器官中IAA、ZR、GA3和ABA分布不同且在花期即参与果萼脱落调控。2、上、下子房高含量的IAA、ZR和GA3会导致果萼宿存,下子房高含量的IAA和ZR对果萼宿存的影响显着,上子房高含量的GA3会协同IAA抑制果萼脱落,子房中ABA的含量积累增多有利于果萼脱落。3、‘库尔勒香梨’在果实萼片脱落临界期脱宿萼幼果中IAA、GA3、ZR和ABA的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库尔勒香梨’幼果中下部高含量的IAA和ZR有利于果萼的宿存,‘库尔勒香梨’幼果中GA3的积累有利于果实萼片脱落,‘库尔勒香梨’脱萼和‘鸭梨’幼果中ABA主要集中在幼果顶部,幼果顶部高含量的ABA有利于果萼脱落。4、‘库尔勒香梨’花期即可人工干预内源激素的积累分布,可以施用适当植物生长调节剂干扰内源激素的分布,从而达到提高‘库尔勒香梨’脱萼率的目的。
王一静[9](2015)在《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抗寒生理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以新疆巴州库尔勒香梨为研究材料,在生长期(5月至7月)及在落叶前(10月)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不同次数的外源脱落酸(ABA:50、70、90 mg/L)、赤霉素(GA3:50、75、100 mg/L)和生长素(IAA:80、100、120 mg/L)。研究不同时期下不同浓度外源激素处理后库尔勒香梨叶片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低温胁迫下库尔勒香梨一年生枝条的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及淀粉等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探讨不同外源激素喷施的抗寒效果,初步推断最佳浓度和处理时期。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在生长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不同次数外源ABA、GA3和IAA随着外源ABA的浓度和喷施次数增加,其平均隶属度逐渐降低;叶片中内源ABA含量逐渐增加,而内源GA3和IAA含量逐渐减少,导致内源ABA/GA3比值显着增加。高浓度的GA3(100 mg/L)有利于提高抗寒力,但是随着喷施次数增加而抗寒力降低。低浓度的IAA(80 mg/L)处理下,平均隶属度较高,但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浓度为100 mg/L IAA有利于抗寒力的增强。增加外源GA3和IAA的浓度和次数处理,均使叶片内源ABA含量减少,而内源GA3和IAA含量增大,使得ABA/GA3比值降低。(2)在落叶前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外源ABA、GA3和IAA外源ABA处理能有效缓解低温带来的对生理上的不利影响,增加叶片内源ABA的含量,抑制GA3的合成,增加ABA/GA3和ABA/(GA3﹢IAA)比值,提高抗寒力,最佳浓度为70 mg/L。其次是100 mg/L IAA处理,浓度过高会极度降低ABA/GA3和ABA/(GA3﹢IAA)的比值。在平均隶属度分析中,排名最末的为50 mg/L GA3处理。综合分析可知,对比生长期与落叶前外源激素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抗寒力的影响,落叶前外源激素处理对抗寒力影响效果较好,各项生理指标及内源激素差异性显着。在落叶前,最佳外源ABA浓度为70 mg/L;IAA浓度是100 mg/L;GA3浓度为75 mg/L。
郭红梅,梁雎,吴玖赟,贾清华,艾尔肯,艾尼瓦尔,热孜宛,胡西单[10](2014)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核白葡萄赤霉素残留》文中研究指明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核白葡萄果实中赤霉素含量(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冷甲醇革取,超声波提取,离心后上清液经0.45 um滤膜过滤,滤液用HPLC紫外检测器测定。色谱条件为以A(0.05%磷酸水溶液)/B(乙腈)(A/B:80%/20%)为流动相,ZORBAX Extend C18柱,柱温为30℃,紫外检测器波长210 nm。结果表明:该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精密度在0.86%3.43%范围之内,平均回收率89.83%。本方法快速、可靠、灵敏,可为测定无核白葡萄果实中赤霉素含量提供参考。
二、高压液相色谱测定新疆库尔勒香梨中赤霉素(GA_3)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液相色谱测定新疆库尔勒香梨中赤霉素(GA_3)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套袋苹果梨果实着色期花色苷、内源激素及CaM的含量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植物材料 |
1.1.2 植物处理 |
1.2 仪器与试剂 |
1.2.1 试验仪器 |
1.2.2 试验药品 |
1.3 试验方法 |
1.3.1 花色苷的检测 |
1.3.2 激素的检测 |
1.3.3 CaM、Ca~(2+)-ATPase和NADK的检测 |
1.3.4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检测 |
1.3.5 果实色泽的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花色苷测定 |
2.1.1 色谱条件的确定 |
2.1.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1.3 样品检测 |
2.1.4 稳定性检测 |
2.1.5 苹果梨花色苷含量 |
2.2 内源激素测定 |
2.2.1 样品处理的优化 |
2.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
2.2.3 标准曲线及其线性范围 |
2.2.4 稳定性试验 |
2.2.5 样品的检测 |
2.2.6 激素含量 |
2.2.7 解袋后苹果梨果实中四种激素的比值平衡 |
2.2.8 果实中内源激素与花色苷的相关性分析 |
2.3 CaM、Ca~(2+)-ATPase和NADK的测定 |
2.3.1 CaM |
2.3.2 Ca~(2+)-ATPase |
2.3.3 NADK |
2.4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测定 |
2.5 果实色泽的测定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生长调节剂对‘库尔勒香梨’萼片发育过程内源激素及PIN基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梨萼片发育的研究进展 |
1.1.1 梨果萼片发育的植物学特性 |
1.1.2 引起萼片脱落的原因 |
1.1.2.1 光照 |
1.1.2.2 温度 |
1.1.2.3 砧木类型 |
1.1.2.4 授粉 |
1.1.2.6 其他 |
1.2 植物激素对库尔勒香梨萼片发育的研究概述 |
1.2.1 生长调节剂对梨萼片脱落与宿存的影响 |
1.2.2 内源激素对梨萼片脱落与宿存的影响 |
1.2.2.1 IAA与萼片脱落的关系 |
1.2.2.2 ABA与萼片脱落的关系 |
1.2.2.3 GA与萼片脱落的关系 |
1.3 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PIN |
1.4 维管束与萼片脱落关系的研究 |
第2章 不同处理对‘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过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
2.1.2 材料采集 |
2.1.3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IAA和 TIBA处理对‘香梨’萼片脱落的影响 |
2.2.2 不同处理对‘香梨’萼片脱落过程萼筒内源激素变化分析 |
2.2.3 不同处理对‘香梨’萼片脱落过程胴部内源激素变化分析 |
2.2.4 不同处理对‘香梨’萼片脱落过程果柄内源激素变化分析 |
2.3 讨论 |
第3章 ‘库尔勒香梨’PIN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 |
3.1.2 材料采集 |
3.1.3 试验方法 |
3.2 结果分析 |
3.2.1 PIN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
3.2.2 梨PbPIN家族基因结构和蛋白基序分析 |
3.2.3 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以及共线性分析 |
3.2.4 梨PbPIN蛋白家族二级、三级结构分析预测和蛋白跨膜结构预测 |
3.2.5 基因表达分析 |
3.3 讨论 |
3.3.1 PIN基因家族分析 |
3.3.2 ‘香梨’果萼脱落过程萼筒PIN基因的表达 |
第4章 ‘库尔勒香梨’短果枝花序维管束与萼片脱落关系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
4.1.2 材料采集 |
4.1.3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处理对‘香梨’果实维管束数目的影响 |
4.2.2 不同处理对‘香梨’果实维管束面积的影响 |
4.2.3 脱萼率、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的相关性 |
4.3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5.1 内源激素与萼片生长发育的关系 |
5.2 部分PbPIN基因家族与萼片生长发育的关系 |
5.3 ‘香梨’幼果维管束发育与萼片脱落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附图A |
附图B |
附图C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若干栽培措施对柿果实糖酸和单宁组分及含量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果实糖酸及单宁的研究进展 |
1.2.1 果实可溶性糖研究进展 |
1.2.2 果实有机酸研究进展 |
1.2.3 果实单宁的研究进展 |
1.3 栽培措施对果实品质影响研究 |
1.3.1 授粉对果实品质影响研究 |
1.3.2 赤霉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
1.3.3 套袋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甜柿和涩柿果实糖酸及单宁组分的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果实品质测定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甜柿和涩柿果实糖组分及含量变化比较 |
2.2.2 甜柿和涩柿果实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变化比较 |
2.2.3 甜柿和涩柿果实可溶性单宁组分及含量变化的比较 |
2.3 讨论 |
2.3.1 甜柿和涩柿果实糖组分及含量变化比较 |
2.3.2 甜柿和涩柿果实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变化比较 |
2.3.3 甜柿和涩柿果实可溶性单宁组分及含量变化比较 |
2.4 小结 |
第三章 授粉对'太秋'果实糖酸组分和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柿花粉采集、保存及授粉 |
3.1.4 柿花粉离体萌发率测定 |
3.1.5 果实形态特征与糖酸单宁组分及含量测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柿花粉活力变化观察 |
3.2.2 授粉处理对'太秋'甜柿果实生长和发育的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外源赤霉素处理对甜柿果实生长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与处理方法 |
4.1.3 果重及萼片重变化测定 |
4.1.4 果实品质测定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外源赤霉素处理对萼片及果实鲜重生长的影响 |
4.2.2 外源赤霉素对成熟期'太秋'果实品质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套袋对'太秋'果实生长、糖酸组分和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果实生长与糖酸组分和单宁含量测定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套袋处理对果实及萼片的影响 |
5.2.2 套袋处理对成熟期果实糖酸组分和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4)生长调节剂对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Hupingzao’)果实转色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前言 |
1 枣生产概述 |
2 果实发育与成熟研究进展 |
2.1 果实发育成熟的生理生化研究 |
2.2 果实发育成熟的分子水平研究 |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实发育成熟调控中的应用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5 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壶瓶枣果实延迟转色机理 |
第一章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及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转色期的影响 |
2.2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
2.3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果皮色素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皮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2.2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皮总酚含量的影响 |
2.3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皮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2.4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皮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
2.5 赤霉素处理的壶瓶枣果实色素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2.2 赤霉素处理的壶瓶枣果实激素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糖代谢的影响 |
第一节 壶瓶枣果实糖积累类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糖含量的影响 |
2.2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相关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壶瓶枣果实糖积累 |
3.2 蔗糖代谢相关酶在枣果实糖积累中的作用 |
4 小结 |
第二节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糖积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
2.2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2.3 赤霉素处理条件下壶瓶枣果实糖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
2.4 赤霉素处理的壶瓶枣果实淀粉和糖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壶瓶枣果实提前转色机理 |
第一章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转色及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实转色期的影响 |
2.2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
2.3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果皮色素物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皮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2.2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皮总酚含量的影响 |
2.3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皮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2.4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皮花色苷的影响 |
2.5 多效处理的壶瓶枣果实色素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2.2 多效唑处理的壶瓶枣果实激素物质的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糖代谢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糖含量的影响 |
2.2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2.3 多效唑处理条件下壶瓶枣果实可溶性糖和相关代谢酶的关系 |
2.4 多效唑处理的壶瓶枣果实淀粉和糖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壶瓶枣果实转色调控的RNA-Seq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与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BMKCloud有参转录组分析(www.biocloud.net) |
2 结果与分析 |
2.1 RNA质检和文库质检 |
2.2 转录组数据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 |
2.3 SNP分析 |
2.4 基因结构优化分析 |
2.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2.6 关键候选基因筛选及qRT-PCR验证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结论 |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5)春季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杏树花期物候及坐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 料 |
1.1.1 试验地概况及材料 |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1.2 方 法 |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3.1 物候期的观察 |
1.3.2 完全花比率的统计 |
1.3.3 坐果率的统计 |
1.3.4 果实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检测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树上干杏花期的影响 |
2.2 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树上干杏完全花比率和坐果率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树上干杏果实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 |
3 讨 论 |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期的影响 |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完全花比率和坐果率的影响 |
(7)硝化抑制剂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影响的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库尔勒香梨’的研究进展 |
1.1.1 ‘库尔勒香梨’劣质果的发生原因 |
1.1.2‘库尔勒香梨’萼片的宿存与脱落机制 |
1.1.3 当前影响脱萼率的因素 |
1.2 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
1.2.1 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营养作用 |
1.2.2 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信号作用 |
1.3 硝化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1.3.1 硝化抑制剂的抑制机理 |
1.3.2 国内硝化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
1.3.3 国外硝化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
1.3.4 硝化抑制剂的国内外研究趋势 |
1.4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现状 |
1.4.1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 |
1.4.2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优缺点 |
1.4.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农作物转录组分析上的应用 |
第二章 硝化抑制剂对‘库尔勒香梨’氮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硝化抑制剂对土壤中NH4-N含量的影响 |
2.2.2 硝化抑制剂对土壤中NO3-N含量的影响 |
2.2.3 硝化抑制剂对‘库尔勒香梨’叶片中NH4-N含量的影响 |
2.2.4 硝化抑制剂对‘库尔勒香梨’叶片中NO3-N含量的影响 |
2.2.5 硝化抑制剂对‘库尔勒香梨’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
2.2.6 硝化抑制剂对‘库尔勒香梨’外观品质的影响 |
2.2.7 硝化抑制剂对‘库尔勒香梨’内在品质的影响 |
2.3 讨论 |
第三章 硝化抑制剂对‘库尔勒香梨’幼果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提取试剂的优化 |
3.2.2 色谱条件的筛选 |
3.2.3 分析方法评价 |
3.2.4 ‘库尔勒香梨’幼果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分析 |
3.3 讨论 |
第四章 ‘库尔勒香梨’幼果的转录组测序分析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库尔勒香梨’幼果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流程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RNA提取质量检测 |
4.3.2‘库尔勒香梨’幼果RNA的测序结果统计 |
4.3.3 基因表达量分析 |
4.3.4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4.3.5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 |
4.4 讨论 |
第五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关于本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审阅表 |
(8)库尔勒香梨花、幼果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对梨萼片的研究进展 |
1.3 库尔勒香梨果萼脱落和宿存研究进展 |
1.4 植物内源激素研究进展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库尔勒香梨花器官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含量差异分析 |
3.2 幼果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含量差异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花器官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含量差异分析 |
4.2 幼果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含量差异分析 |
第5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
(9)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抗寒生理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植物抗寒的生理生化基础 |
1.2 外源激素提高植物抗寒性的研究 |
1.3 本课题的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生长期外源激素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枝条中生理指标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生长期外源激素处理对香梨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落叶前外源激素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枝条中生理指标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落叶前外源激素处理对香梨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高压液相色谱测定新疆库尔勒香梨中赤霉素(GA_3)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套袋苹果梨果实着色期花色苷、内源激素及CaM的含量变化[D]. 王甜元. 延边大学, 2020(06)
- [2]生长调节剂对‘库尔勒香梨’萼片发育过程内源激素及PIN基因的影响[D]. 金敏. 塔里木大学, 2020
- [3]若干栽培措施对柿果实糖酸和单宁组分及含量变化的影响[D]. 潘军. 扬州大学, 2019(02)
- [4]生长调节剂对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Hupingzao’)果实转色调控机制研究[D]. 李洁. 山西农业大学, 2019
- [5]春季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杏树花期物候及坐果的影响[J]. 王栋梁,张志刚,程平,杨璐,李宏,孙明森. 西北农业学报, 2019(03)
- [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库尔勒香梨幼果中的4种内源激素[J]. 张占畅,孙志红,郑小能,刘怀锋. 新疆农业科学, 2017(05)
- [7]硝化抑制剂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影响的机理[D]. 张占畅.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8]库尔勒香梨花、幼果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分析[D]. 李长江.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9]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抗寒生理变化的研究[D]. 王一静.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5)
- [1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核白葡萄赤霉素残留[J]. 郭红梅,梁雎,吴玖赟,贾清华,艾尔肯,艾尼瓦尔,热孜宛,胡西单. 中国园艺文摘,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