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辉郭元路郭建新火东旭方成军朵建汉
(甘肃省兰州市窑街煤电集团总医院730080)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收治的68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处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疗效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097-02
引言
开放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性骨折中的一种,发生率较高。特别是近年来交通事故或机械致伤的频繁发生,开放性骨折的病发率也不断上升。我院对四肢开放性损伤复杂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治的68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4例。6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18~70岁,平均年龄36.5±2.3岁;25例上肢骨折,43例下肢骨折,32例合并四肢骨折。致伤原因:45例交通事故伤、12例机械绞轧伤、7例砸伤、4例其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参照组
患者入院后,迅速为其处理复合伤,然后对其行常规换药方法治疗:取凡士林油纱、无菌纱布对其创伤面进行包扎,并给予抗感染、抗破伤风治疗,等到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即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术,接着封闭创面。
1.2.2观察组
患者入院后,同样方法为其处理复合伤,若患者病情稳定,上肢损伤者给予臂丛麻醉阻滞,下肢损伤者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此基础上,给予清创、骨折复位、固定(如合并开放性骨折,一般用外固定架固定),一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封闭创面。具体操作如下:结合创面面积进行VSD敷料的裁剪,让VSD引流管端口与全部测孔处于VSD材料内;清创后,使用VSD敷料将创面覆盖,并保证VSD材料和需引流创面不留空隙的接触。对创面周围皮肤实施脱碘与去污处理,并在敷料外贴上生物半透薄膜,与负压吸引连接起来。引流管接负压吸引,负压值调至125~220mmHg的范围内,24小时持续吸引。随时保持对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观察,并做到一天一换引流瓶,做好相关记录。7至10天后,可将敷料拆除,若创面周围未见红肿、渗出等炎症反应,且肉芽组织新鲜,即可对其行植皮术或皮瓣转移术,修复创面。
1.3观察项目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创面面积变化、愈合、感染及并发症等情况,比较其治疗效果。
1.4疗效评定
对行植皮术或皮瓣转移术后的疗效采用4个等级进行评定,分别为优、良、可、差。优:移植皮或皮瓣全部存活,未见明显创面渗出物或炎症反应;良:移植皮或皮瓣基本存活,创面渗出物较少,无明显炎症反应;可:移植皮或皮瓣存活一半,创面分泌物较多,有轻度炎症反应;差:移植皮或皮瓣基本坏死,创面渗出物较多或发生感染。其中,总有效率=(优+良)/总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的创面面积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与参照组的创面面积分别为(25.42±10.15)cm2,(43.75±14.35)cm2,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移植皮术后的临床疗效对比[n(%)]
注:组间比较,P<0.05。
2.3并发症
术后,参照组11例出现并发症,4例皮肤瘙痒、5例骨与肌腱外露变性坏死、2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2.4%;观察组中,5例出现并发症,3例皮肤瘙痒、2例骨与肌腱外露变性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14.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未见创面大面积出血、感染扩散等并发症。
3.讨论
四肢开发性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科创伤,若损伤严重且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处理难度则较大。在以往的治疗中,主要通过长时间清理创面、频繁换药、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待炎症反应稍微好转后,再行皮片或皮瓣移植术对创面进行修复。该方法的缺点是:换药次数多、创面水肿、重要组织外露、坏死及感染率高,且创面愈合时间长,不利于后续治疗。
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逐渐应用于医疗中,许多医生及患者广泛接受。该技术使用高分子泡沫材料制作而成的引流管,并借助高负压将负压引流至引流区各个点,实现全创面引流。该技术使患者创面处于一个全密封负压状态下,有效避免了传统开放式换药可能导致的接触性感染或交叉感染。同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采用的是医用泡沫敷料,组织相容性较好、且无细胞毒性及免疫原性,对皮肤伤害小。此外,将敷料置于创面内,创面均匀性较好,且能保持良好的持续负压吸力,从而有利于坏死液化组织及渗液的流出,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加快肉芽的生长速度。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给予了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参照组则给予了常规换药处理。从结果中可看出,治疗后观察组的创面面积要明显小于参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参照组。由此可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疗效较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四肢创伤复杂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孝政.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11,18(02):306-308.
[2]顾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04):1632.
[3]侯力强,李建军,汪立平,范立北,胡杰挺,冷燕奎,金宪政.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05):104-105.
[4]邹泽良,吴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01):94-95.
[5]任鹏,陈刚,阿不来提?阿不拉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下肢毁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4(8):1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