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温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温度,不育系,临界,基因,特性,敏感。
反温敏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1](2016)在《水稻Sa座位控制反温敏不育机理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光温生态现象,其发现能为更广泛地利用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创造条件。研究表明,在水稻籼粳雄性杂种不育Sa座位的杂交分离群里中存在一个纯合重组体G392S,其具有单座位隐性遗传控制的反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特性,即低温条件下小穗不育,在高温条件下小穗可育。该特性是由SaF、SaM、ORF13叁个基因相互作用引起的。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水稻Sa座位控制的反温敏不育的分子机制进一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在人工气候箱中设计自然条件下天气温度,明确G392S的转育温度。结果发现,当平均温度为30.6℃时,G392S的花粉育性得到恢复,当平均温度为31.83℃时,G392S的花粉育性得到明显恢复。2构建了叁个基因的CRISPR/Cas9载体,并分别遗传转化G392S,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3通过测序分析,获得了叁个基因的纯合突变体,并在低温条件下观察了这些突变体的花粉和小穗育性,发现均恢复全可育,这些结果进一步完善了叁基因/四元件控制的反温敏不育分子机制。4通过回交,将控制G392S反温敏特性的叁个基因导入至多个优良籼稻品种的背景,获得了多个优良籼稻背景的反温敏不育系。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敲除技术进一步证实了Sa座位控制的反温敏不育的叁基因/四元件遗传模型,并通过回交构建了多个籼型反温敏不育系。(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蔡义东[2](2005)在《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人工气候室和分期播种研究了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值为29.5~30℃;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雌雄蕊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即抽穗前18~13 d;同时讨论了该不育系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05年10期)
蔡义东,周清明,何强,唐文邦,陈立云[3](2004)在《反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育性敏感部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反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敏感部位,以反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为材料,在其育性敏感期,用9种不同深度的冷水串灌,对Go543S育性敏感部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尖距泥面3~21 cm的发育中的幼穗是真正感受温度变化而使育性发生改变的敏感部位.(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蔡义东[4](2003)在《水稻反温敏两用核不育系go543s的应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o543s是一种具有“低温不育、高温可育”育性转换特性的新种质,属于反(向)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值较高,其应用前景丝毫不逊色于当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正向光温敏核不育系。本研究对go543s的育性转换光温特性、遗传基础、育性敏感部位、生理生化指标及go543s制种地的选择等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 go543s的感光级别为Ⅱ级,感光性弱,而感温级别为Ⅲ级,感温性中等。 2 go543s 2002年在长沙地区的育性转换总趋势是:不育期→可育期→育性波动期→可育期→育性波动期→可育期→不育期,育性波动明显地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go543s在长沙地区制种和繁殖都存在风险。 3 人工气候室的光温试验表明,go543s的育性转换主要受温度的控制,与光照长短关系不大。 4 go543s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值是29.5℃,而其可靠应用临界温度,即可育起点温度为29.0℃。温度诱导g543s育性转换的敏感期是从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其中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是最敏感时期。 5 go543s的不育性属于隐性遗传,受细胞核基因控制,不表现明显的细胞质效应,符合2对独立主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但涉及到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同时,go543s不育基因的表达可能与杂交父本的遗传背景有关。 6 研究表明,穗尖距泥面3~21cm的发育中的幼穗是真正感受温度变化而使育性发生改变的敏感部位。 7 低温处理下,go543s叶片内还原糖和蔗糖的含量始终高于高温处理下还原糖和蔗糖的含量,go543s败育过程中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表明,花粉发育不能及时得到叶内碳水化合物的供应,营养缺乏导致了小孢子的败育。 8 低温处理下go543s各时期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始终显着高于高温处理下POD活性,而低温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大部分时期高于高温处理的,表明低温下POD活性增强及SOD活性的变化与花粉小孢子不育密切相关。 9 低温处理诱导go543s不育花药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显着低于高温诱导的可育花药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不同温度处理下脯氨酸(Pro)含量差异最为显着。因此,低温处理下游离氨基酸总量缺乏,尤其是脯氨酸含量的严重匾乏,导致了gO543S ’J’抱子败育。 10 gO543S幼穗中吼噪乙酸(IAAL赤霉素(GA3\玉米素(ZT)在低温下匾乏或严重匾乏,脱落酸(ABA)在低温下有积累现象;而叶片中IAA、ABA、ZT在低温下存在积累现象,GA3在低温下匾乏,表明低温下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从而改变了花粉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引起了花粉小拖子败育。 11 研究表明,gO543S在湖南桂东、汝城两县高海拔地区制种绝对安全、可靠,没有任何风险,同时把在上述两地制种的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5日至7月30日,可以提高gO543S制种的产量和纯度。(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3-05-20)
反温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人工气候室和分期播种研究了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值为29.5~30℃;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雌雄蕊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即抽穗前18~13 d;同时讨论了该不育系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温敏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伟.水稻Sa座位控制反温敏不育机理的研究及应用[D].华南农业大学.2016
[2].蔡义东.反温敏核不育系go543s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的研究[J].种子.2005
[3].蔡义东,周清明,何强,唐文邦,陈立云.反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育性敏感部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4].蔡义东.水稻反温敏两用核不育系go543s的应用基础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