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性与形成机理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性与形成机理

论文摘要

中国复杂的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控形成了当前中国不均衡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厘清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对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以往研究缺乏对中国县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性及形成机理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基于1995—2015年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尝试采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方法测度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并且综合运用重心分析、热点分析工具(Getis-Ord Gi*)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1995—2015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如下:①东部季风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高于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生态环境质量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和经济集聚的城市群以及省会城市周边地区。研究期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迁移;②1995—2015年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区、新疆、重庆、贵州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省份(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以及河南)境内,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省份以及东南部沿海地区省份;③土地利用程度对于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力显著强于其他因子,东部季风区的社会经济和交通区位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力强于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生态大区过渡带;④影响因子之间相互作用主要包括非线性增强作用和双因子增强作用两种类型,以非线性增强作用为主。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2 数据来源
  • 3 研究方法
  •   3.1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测度
  •   3.2 生态环境质量重心分析
  •   3.3 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热点分析
  •   3.4 地理探测器模型
  • 4 结果与分析
  •   4.1 1995—2015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布
  •   4.2 1995—2015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轨迹
  •   4.3 1995—2015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冷热点格局演化特征
  •   4.4 1995—2015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性成因探测
  •     4.4.1 影响因子探测及其分析
  •     4.4.2 演化机制分析
  • 5 结论与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陈万旭,李江风,曾杰,冉端,杨斌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性,重心分析,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形成机理,中国

    来源: 地理研究 2019年0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162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160819),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CUGFP-1704,CUGFP-1811)

    分类号: X24

    页码: 2173-2187

    总页数: 15

    文件大小: 2698K

    下载量: 1870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性与形成机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