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及其解决策略

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及其解决策略

王娟

摘要:本文分析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时容易陷入的误区,给出了走出误区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认知规律;情感交流

作者简介:王娟,任教于江苏省江都市仙城中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呈现出高涨的热情,许多学校、教师都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人们普遍认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教学效果一定会大大提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许多课件因在制作过程中陷入误区,产生了负面效应,削弱了多媒体的优势,有些教学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一、多媒体教学误区

1.喧宾夺主,违反学生认知规律

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初,所谓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插件过于单调呆板,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制作者的共识。而目前,一些课件制作者矫枉过正,往往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比如,太强的背景,太多显眼的按钮,不合适的背景音乐等,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些课件为了所谓的漂亮,尽力往课件安插一些不合适的媒体信息,反而事倍功半、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例如,板书能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回溯前面教师所教的内容,而一些教师在课件制作时把屏幕当作黑板的替代品,可是屏幕上的内容在不停替换,不能起到黑板的作用。

我在一次数学课堂教学大赛做评委时,一个教师请一位电脑教师为她制作了课件,中间做了一个超链接带有循环播放音乐的插件,当进行到下一个幻灯片之前时,没有关闭超链接插件,导致界面位于幻灯片底层。她不知如何关闭,造成整节课音乐不断,急得她汗流满面,十分尴尬。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师形象。

2.以电脑为中心,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想用多媒体教学,但又怕操作失误,就让计算机老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师则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程序上来,这样的课便成了“流水课”。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甚至是一些事前难以预料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再说,教师恰当的、精要的讲解,有条理的、必要的板书,及时的操作示范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

因此,那种流水线式的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不能跟着课件跑,上课时不能围着屏幕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主导作用。

3.注重人机对话,阻碍师生情感交流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达到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机械、单纯地操纵键盘,一刻不离开电脑,不能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缺乏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而仅考虑知识的表现和媒体能否顺利运行,没能考虑学生的感受。

例如,一位数学教师设计“数角的个数”的课件时,当学生答错时,屏幕上出现的不是满怀期待的“请你再试一试”,而是幸灾乐祸的“你错了”。这种设计就缺乏人性味,阻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缺乏情感交流一定会阻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重视课件特效,忽视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一些教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忽略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也是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所决定的。

此外,目前的课件制作还存在缺乏通用性、信息量大、路径复杂、科技含量低、重效应轻效果等误区。

那么如何走出多媒体制作的误区,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肤见如下。

二、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的策略

1.加强学习,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可以肯定,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课件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同行间多交流,使我们制作的课件符合学生的实际和需要。

2.确定原则,一切服务于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作为教学内容的全部。因此,在课件制作时,要给计算机正确定位。计算机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媒体在教学中应发挥什么作用呢?我们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认知思维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基于此,课件制作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琐为简单,突出事物变化的过程,更好地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例如,对图形的旋转和对称、正方体的各种平面展开图进行教学时,要向学生多次重复演示变化过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师难以用语言所能表达的内容。

3.选择教学方式,使课件和教具有机地融为一体

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因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介入而被忽视。因为通过动手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能体现新教材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征。例如,在教长方体、正方体、角等几何图形时,要让学生动手触摸、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和物体的角。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再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这样教学,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位优秀教师的课件,他在上“点、线、面、体”这节课时,既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又让学生上黑板用粉笔亲自去体会,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这样既有视听效果又有直观印象,对知识的掌握大有裨益。

4.掌握发展方向,课件制作应该向积件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固定化的多媒体课件不能鼓励学生的思维多元化,也难以发挥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经过不断实践和反思,现在课件制作开始向积件方向发展。积件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组合开发的教学资源库和教学软件平台。建立积件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

例如,在画函数图像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设置不同组待定系数,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像,让学生真正感受不同系数对函数图像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数学“建模”思想。这样做还能节约大量的时间,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市场上的“几何画板”就是初具雏形的积件,它的出现已给广大数学教师制作课件带来了很大方便,也为提高课件质量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它们虽然还不完善,但已受到很多爱好制作课件的数学教师的欢迎。

最后,笔者衷心希望广大数学教师尝试一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那样才会留下清晰的脚印!”

参考文献:

[1]马忠林.数学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标签:;  ;  ;  

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及其解决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