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心支撑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框架,中心,塑性,性能,剪力,节点,烈度。
中心支撑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孙国华,刘文渊,刘撼[1](2019)在《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弹塑性状态的层剪力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Self-centering con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me,简称SC-CBF)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剪力分布,基于现行抗震规范设计了5个具有理想失效模式的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考虑层数、烈度、近场地震速度脉冲效应和远场地震加速度循环效应的影响,采用动力弹塑性时程方法研究了SC-CBF结构在罕遇地震水准下的响应,提出了与我国抗震规范一致的弹塑性层剪力分布模式,并同已有的层剪力分布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议的层剪力分布模式与Chao&Geol建议的层剪力分布模式、孙国华等建议的层剪力分布模式相近,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相比误差最小,可为完善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9年04期)
王琪[2](2019)在《近断层地震下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近断层区域的地震动带有明显的高能量速度脉冲特性,这种特性会使结构震后出现较大的塑性残余变形,修复难度显着增加,甚至有些结构因无法修复而不得不拆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抗震设计规范按照小震弹性方法进行设计,期望所设计的结构在设防地震或罕遇地震作用下进入弹塑性状态,但已有抗震设计方法无法保证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后出现理想的破坏模式。因此,近断层地震下结构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密切关注。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能量平衡准则,通过引入了最大有效滞回耗能(MECE)的概念来考虑近断层地震动的瞬时能量输入,建立了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SC-CBSF)结构最大有效滞回耗能的简化计算表达式,提出了近断层地震下SC-CBSF结构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并通过弹塑性时程方法对SC-CBSF结构基于MECE谱的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明确SC-CBSF结构在弹塑性状态下层间剪力分布模式和理想屈服机构,建立了SC-CBSF结构主要构件的能量计算表达式,根据已有的MECE谱,结合能量平衡原则提出近断层地震下SC-CBSF结构基于MECE谱的抗震设计方法;(2)考虑目标延性系数、结构层数的影响,按MECE谱的抗震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了5层(μ_t=2)、5层(μ_t=4)、10层(μ_t=2)、10层(μ_t=4)共计4个SC-CBSF算例,并对其进行了滞回性能分析,并评估了SC-CBSF算例的滞回性能和复位效果,验证了基于MECE谱的能量抗震方法设计SC-CBSF结构的可行性;(3)合理选择了4组共40条近场速度脉冲地震波,对4个SC-CBSF算例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评估了SC-CBSF算例在近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楼层剪力分布、楼层位移、残余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及残余层间位移角,证实了基于MECE谱的能量抗震方法设计SC-CBSF结构的可靠性;(4)采用能力谱法对4个SC-CBSF算例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进一步证实了基于MECE谱抗震设计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胡彪彪[3](2019)在《基于摩擦耗能的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中心支撑钢框架(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CBF)结构体系在结构损坏前侧移能力有限,在强震作用下中心支撑会发生屈曲而使结构产生较大残余侧移。而近年来发展的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self-centering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SC-CBF)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侧移能力,同时在强震作用下残余侧移较小。SC-CBF结构与传统CBF结构的显着差异在于:SC-CBF柱在侧向载荷作用下能够从基础上抬起,从而使框架产生刚体旋转,且垂直布置的预应力筋可提供恢复力使SC-CBF柱返回到初始位置,SC-CBF柱与重力柱之间布置的摩擦元件在水平惯性力的作用下可产生摩擦力来阻止SC-CBF柱的抬升,同时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可作为耗能元件消耗地震能量。本文讨论了SC-CBF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基本力学性能,根据结构性能水平以及性能目标,给出了SC-CBF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其次,利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SC-CBF原型结构进行了设计计算,先前研究已经确定出框架的几何形状和摩擦系数是SC-CBF结构的关键设计参数,本文设计了叁个不同跨度和叁个具有不同摩擦耗能元件的SC-CBF结构,以探讨框架跨度以及摩擦力的变化对SC-CBF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运用OpenSee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SC-CBF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对五个不同的SC-CBF结构模型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研究了框架跨度和摩擦力的变化对结构刚度、构件截面尺寸、耗能能力、侧移能力以及柱消压时和预应力筋屈服时倾覆力矩的影响;同时,对这五个SC-CBF结构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研究了框架跨度和摩擦力的变化对结构顶点侧移、预应力筋轴力、SC-CBF柱开口间隙以及摇摆响应等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框架跨度和摩擦力对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有显着的影响。框架跨度越大,预应力筋截面面积越小,预应力筋屈服时的顶点侧移能力越小,框架跨度的增加会增强结构的耗能能力;同时随着框架跨度的增加,SC-CBF柱开口间隙峰值响应增加,结构摇摆响应幅度增加,预应力筋屈服的概率增大。另外摩擦元件中摩擦力的增大也会使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减小,结构设计更加经济,摩擦力的增加会使结构的耗能能力增强,顶点侧移峰值响应和SC-CBF柱开口间隙峰值响应减小,结构的整体摇摆响应降低。(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0)
李雨航,李爱群,黄镇,曾德民,解琳琳[4](2019)在《高烈度区复杂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性能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烈度区复杂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PERFORM-3D对采用传统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方案进行性能化评估。为进一步提高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应用金属剪切型阻尼器的减震设计,并对阻尼器关键参数和沿高度布置位置的优化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金属剪切型阻尼器能有效控制高层结构地震响应,在大震下减少塑性铰尤其是柱塑性铰的数量,提升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阻尼器优化布设可以在减震效果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使经济性得到一定程度提升。研究成果可为复杂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1期)
路江龙,石志响,沈晓明,朱寻焱,李刚[5](2019)在《某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为例,介绍了塔楼结构方案的比选过程,确定了结构的性能化设计目标及抗震措施;采用YJK和ETABS两种软件对塔楼进行分析对比得出,结构各项整体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采用时程分析法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包络设计;采用PERFORM-3D软件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塑性发展程度可控,在进入弹塑性受力阶段后仍然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采用ETABS,MIDAS Gen软件对跃层斜撑抗侧刚度、穿层柱屈曲进行专项分析得出,结构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1期)
岳丽莎,魏一昌[6](2018)在《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抗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五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商业裙房为例,采用YJK、PMSAP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叁维空间分析软件分别对小震及风荷载下结构的性能、中震下的性能进行整体内力和位移分析,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了补充计算,并且采用PMSAP的Pushover模块进行罕遇地震下的静力弹塑性推覆性能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关键构件(钢桁架)抗震等级提高为叁级,按中震弹性性能目标控制。根据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对重要构件予以适当加强。(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期刊2018年10期)
崔瑶,王鑫,张薇,高晓玉[7](2018)在《梁柱节点连接形式对中心支撑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震作用下,中心支撑框架中的支撑与框架组成双重抗侧力体系共同承担侧向荷载,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节点板作为连接构件,将支撑连接到框架的梁、柱上,在支撑和框架组成的双重抗侧力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支撑框架系统的抗侧能力、滞回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点板的性能。为研究中心支撑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本文利用ABAQUS建立了4个一层一跨的中心支撑框架模型,研究了梁柱刚度比、柱截面形式、梁柱连接方式对中心支撑框架及其节点板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箱型柱时,节点板附近的柱发生局部变形,支撑轴力与框架侧向承载力均降低,建议在柱内部使用加劲肋,减小柱的局部变形;由于节点板的存在,梁柱铰接近似于半刚接,柱端产生附加弯矩,且低于梁柱刚接柱端弯矩;节点板界面应力可以等效成线性分布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6届(ISSF-2018)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5)
张薇,肖明,崔瑶,唐琦,高兴[8](2018)在《中心支撑框架中节点板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中,支撑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承受较大轴力并通过屈曲后面外变形耗能,而节点板常用于连接支撑与框架,其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与框架协同工作,并避免节点板屈曲先于支撑屈服,进而保证体系的抗震性能。基于目前的施工经验和抗震规范,以华盛顿大学的试验为标准模型,选取节点板净距模型、切角及板厚为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共建立6个模型,研究了不同参数对支撑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使用设计恰当的节点板,中心支撑框架的节点将有足够的变形能力确保支撑在跨中形成塑性铰。节点板的设计应同时考虑其受拉和受压性能。此外,节点板的设计中除考虑支撑荷载外,还应考虑框架对节点板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8年08期)
游田,陈以一[9](2018)在《梁贯通式中心支撑钢框架地震剪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证梁贯通式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在大震下钢框架仍能正常工作,需要钢框架能够承担一定的水平地震力,而大震下底层框架柱所承担的地震剪力与小震下总剪力的比值取决于n和Δ_2/Δ_1,其中n为层柱刚度与层支撑刚度之比,Δ_2和Δ_1分别为大震和小震时的底层相对位移,因此本文对Δ_2/Δ_1的大小进行了研究,分别对单层、3层和6层的平面结构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最后给出建议的钢框架需要承担的地震剪力公式。(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8年04期)
倪建公,蔡茂,孙波,刘麒闻,朱伟华[10](2018)在《某大悬挑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船厂2E2-4地块项目为带大悬挑3层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最大悬挑尺寸39m,属特别不规则多层结构。采用SAP2000及MIDAS Gen分别进行弹性阶段建模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竖向荷载传力路径分析,优化了结构布置,确定了结构关键构件;针对楼板应力分析、温度应力分析中发现的薄弱部位,采取了设置施工后浇带、局部加强楼板配筋、控制钢构件设计应力等有效措施;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预估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能够达到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15期)
中心支撑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近断层区域的地震动带有明显的高能量速度脉冲特性,这种特性会使结构震后出现较大的塑性残余变形,修复难度显着增加,甚至有些结构因无法修复而不得不拆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抗震设计规范按照小震弹性方法进行设计,期望所设计的结构在设防地震或罕遇地震作用下进入弹塑性状态,但已有抗震设计方法无法保证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后出现理想的破坏模式。因此,近断层地震下结构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密切关注。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能量平衡准则,通过引入了最大有效滞回耗能(MECE)的概念来考虑近断层地震动的瞬时能量输入,建立了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SC-CBSF)结构最大有效滞回耗能的简化计算表达式,提出了近断层地震下SC-CBSF结构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并通过弹塑性时程方法对SC-CBSF结构基于MECE谱的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明确SC-CBSF结构在弹塑性状态下层间剪力分布模式和理想屈服机构,建立了SC-CBSF结构主要构件的能量计算表达式,根据已有的MECE谱,结合能量平衡原则提出近断层地震下SC-CBSF结构基于MECE谱的抗震设计方法;(2)考虑目标延性系数、结构层数的影响,按MECE谱的抗震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了5层(μ_t=2)、5层(μ_t=4)、10层(μ_t=2)、10层(μ_t=4)共计4个SC-CBSF算例,并对其进行了滞回性能分析,并评估了SC-CBSF算例的滞回性能和复位效果,验证了基于MECE谱的能量抗震方法设计SC-CBSF结构的可行性;(3)合理选择了4组共40条近场速度脉冲地震波,对4个SC-CBSF算例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评估了SC-CBSF算例在近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楼层剪力分布、楼层位移、残余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及残余层间位移角,证实了基于MECE谱的能量抗震方法设计SC-CBSF结构的可靠性;(4)采用能力谱法对4个SC-CBSF算例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进一步证实了基于MECE谱抗震设计方法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心支撑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伟,孙国华,刘文渊,刘撼.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弹塑性状态的层剪力分布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
[2].王琪.近断层地震下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D].苏州科技大学.2019
[3].胡彪彪.基于摩擦耗能的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9
[4].李雨航,李爱群,黄镇,曾德民,解琳琳.高烈度区复杂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性能化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2019
[5].路江龙,石志响,沈晓明,朱寻焱,李刚.某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分析与设计[J].建筑结构.2019
[6].岳丽莎,魏一昌.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抗震设计[J].工程建设.2018
[7].崔瑶,王鑫,张薇,高晓玉.梁柱节点连接形式对中心支撑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6届(ISSF-2018)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8
[8].张薇,肖明,崔瑶,唐琦,高兴.中心支撑框架中节点板抗震性能研究[J].钢结构.2018
[9].游田,陈以一.梁贯通式中心支撑钢框架地震剪力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
[10].倪建公,蔡茂,孙波,刘麒闻,朱伟华.某大悬挑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