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分子共混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分子,载流子,粒子,纳米,胶束,性能,聚碳酸酯。
高分子共混物论文文献综述
齐天一,潘映佟,王标兵[1](2019)在《PET/PC/含溴高分子阻燃剂共混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挤出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溴化聚苯乙烯(PET/PC/BPS)阻燃共混物。利用极限氧指数(LOI)测定仪,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共混物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和炭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BPS的含量从0逐渐增加至7.5份时,LOI从21%逐步增加到26%,阻燃等级也从UL94 V–2级逐步上升到V–0级。热重–红外联用与SEM结果表明,BPS的加入会促使基体瞬间放出大量CO2,起到了较好的气相阻燃作用。(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王娜,吴学邦,刘长松[2](2018)在《PMMA/PVDF高分子共混物链段弛豫行为的力学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MMA/PVDF高分子共混物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热释电性与压电性而被广泛用于传感器、锂离子电池等领域。PMMA/PVDF共混物的分子链运动和弛豫行为近年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是由于不同链段间相互作用与缠结、PVDF的结晶性以及中间相的形成使得共混物的动力学行为非常复杂,其链段弛豫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利用低频力学谱、结合DSC和FTIR技术,研究了不同组分(100/0,70/30,60/40,50/50,30/70和0/100)PMMA/PVDF的力学弛豫行为以及分子链间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对于PMMA-rich混合物,柔性PVDF链段的加入使得混合物α弛豫峰向低温移动,且弛豫加快,所需激活能降低。但是对于较高温度下的整链运动(α'弛豫),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其弛豫过程较为复杂。即对于70/30组分的PMMA/PVDF,其α'弛豫峰温度向高温移动,弛豫变慢,这是由于不同链段相互缠结引起的;而对于60/40组分的PMMA/PVDF,其α'弛豫峰温度向低温移动,弛豫加快,这是由于混合物中存在特殊的中间相(由PVDF结晶相与非晶相组成,PMMA被排斥在外)造成的。该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PMMA/PVDF的复杂弛豫动力学机制的理解与认识。(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固体内耗与力学谱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7-27)
李勇进[3](2017)在《不相容高分子共混物反应性增容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反应性增容剂提高不相容共混物的相容性是高分子成型加工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传统线形增容剂分子原位反应后形成接枝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在熔体加工的剪切作用下接枝分子极易被"拉进"或"拉出",增容效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我们利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结构的反应性梳形分子,研究了梳形分子结构与增容效率的相互关系。进一步,通过改变梳型分子主链和侧链的结构,发现胶束也可以在界面上增容共混物,从而提出了"界面胶束增容"高分子共混物的新方法。并将"界面胶束增容"的思想拓展到无机纳米粒子,设计合成了表面兼有长侧链和反应性基团的无机纳米粒子,该纳米颗粒加工时原位生成两面无机纳米粒子,稳定地处在两组分的界面上,起到高效增容的效果。此外,为克服反应性梳型分子的合成步骤较多的难题,我们提出利用熔融共混时"原位"双接枝的新模式,实现梳形分子的"就地"生成和"原位"增容的复合。(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期刊2017-10-10)
宋泽华,高龙成[4](2017)在《利用AIE荧光探针区分嵌段共聚物与高分子共混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s)和高分子共混物(polymer blends)都被大量研究与使用。尽管二者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区分嵌段共聚物和高分子共混物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此,我们第一次通过简单掺杂少量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AIE)的荧光分子,提供一种可视化将二者区分的技术。将四苯基乙烯(TPE)掺杂进入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乳酸(PS-b-PLA)与高分子共混物聚苯乙烯/聚乳酸(PS/PLA)中,TPE将选择性地进入PS微区,TPE的外围苯环的运动将会受到PS分子链运动的影响。在嵌段共聚物PS-b-PLA中PS与PLA链段通过化学键连接,PLA链段的运动会影响PS的运动,因此TPE的荧光会受到PS与PLA的影响。然而在高分子共混物PS/PLA中,PS与PLA的分子链之间没有关联,故只有PS分子链可以影响TPE的荧光。这种可视化的方法将会为监测更复杂的大分子结构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D:高分子物理化学》期刊2017-10-10)
李思蓉,郭琳茹,高永胜,周德重,王文新[5](2017)在《单链超内环化聚合物与线性高分子共混物的黏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多乙烯基单体聚合存在过程不可控,凝胶点低等问题,提出了利用动力学控制的零价铜调控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来可控均聚双乙烯基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研究其聚合动力学发现在聚合前期呈线性增长,且分散性指数小于1.35,而其对应的侧乙烯基单元转化率却高达28%,说明该聚合物具有新型的单链超内环化结构.将该产物作为单链聚合物纳米颗粒与线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后,研究发现其黏度随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下降,并非Einstein模型预测的随添加颗粒的浓度增加而增加.该单链超内环化聚合物纳米颗粒具有原料方便易得,聚合过程简单高效,聚合物结构(如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成环数目等)可控等优点.(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唐群,何亮,邹志明[6](2016)在《无机粒子对不相容高分子共混物相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发现无机粒子可代替传统"分子增容剂"来调控与稳定不相容高分子共混物的相结构,在制备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主要探讨了无机粒子对不相容高分子共混物相结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6年04期)
解肖鹏,汪鹏,黄嘉荣,张水洞[7](2015)在《天然高分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是一种热塑性脂肪族聚酯,因力学和生物降解性等性能良好而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仍存在拉伸强度和生物降解速率低,成本高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通过物理改性是提高其性能和应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天然高分子/PBS共混物制备和性能研究,并对天然高分子/PBS共混物的发展作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5年09期)
张凯[8](2015)在《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热致液晶高分子共混物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特种工程塑料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但是,PA10T在熔融加工时熔体黏度很高,导致其加工性能较差,成型加工困难,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扩大PA10T的应用范围,需要设法改善其加工性能。本文通过加入少量热致液晶高分子(TLCP)成功地改善了PA10T的加工性能,同时保持共混物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研究了不同用量的TLCP对PA10T/TLCP共混物的加工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性能的影响,从而探索出较佳配方。对比了PA10T和PA10T/TLCP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和结晶行为,深入分析了TLCP的加入对PA10T的流变行为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然后使用无机填料对具有良好加工性能的PA10T/TLCP共混物进行增强,得到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又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的PA10T复合材料。本文对比了聚苯硫醚(PPS)、TLCP对PA10T加工性能改善的效果,选择TLCP来改善PA10T的加工性能,制备了PA10T/TLCP共混物。通过对不同含量TLCP的PA10T/TLCP共混物的加工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性能的研究,发现TLCP含量为3 wt%的PA10T/TLCP的共混物综合性能较好。当TLCP含量为3 wt%时,PA10T/TLCP共混物在剪切速率为100s-1时,熔体的表观黏度为189Pa·s,较PA10T下降了近4倍;在剪切速率为1000s-1时,熔体的表观黏度为76Pa·s,较PA10T下降了近3倍。此时的PA10T/TLCP共混物的力学性性能也较好,拉伸强度为72.1MPa,弯曲强度为102.2MPa,均大于纯PA10T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同时此时PA10T/TLCP共混物的热变形温度和热稳定性与PA10T相比变化不大。本文对比了PA10T和TLCP含量为3 wt%的PA10T/TLCP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和结晶行为。对比二者的流变行为,发现PA10T和PA10T/TLCP共混物的熔体均为假塑性流体,PA10T/TLCP共混物的非牛顿指数大于PA10T的非牛顿指数,二者的黏流活化能均较大,说明PA10T和PA10T/TLCP共混物的熔体都属于温敏性流体。对比二者的结晶行为,发现PA10T/TLCP共混物的过冷度(?T)变小,半结晶时间(t1/2)变小,说明TLCP起到了类似成核剂的作用,促进了PA10T的结晶。为了进一步提高PA10T/TLC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本文使用不同的无机填料对PA10T/TLCP共混物进行增强。对比不同无机填料增强后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发现长玻纤的增强效果最好。当长玻纤含量为30 wt%时,PA10T复合材料的性能与PA10T相比,拉伸强度由70.5 MPa提高到121.0 MPa,增大了71.6%;弯曲强度由101.5 MPa提高到170.0 MPa,增大了67.5%;弯曲模量由2.35 GPa提高到8.07 GPa,增大了243.4%;热变形温度由82.5℃提高到277℃。同时发现增强后的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仍然明显优于纯PA10T的加工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4-20)
梁永日,贺志远,韩志超[9](2014)在《结晶/结晶高分子共混物的多尺度结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共混物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多尺度结构。最近,由于结晶/结晶共混物体系的多重相转变过程能提供丰富的相结构和形貌,而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1]在结晶/结晶聚合物共混体系中,多尺度的相互交叉复杂相结构及结晶形貌依赖于多重热力学和动力学相互作用。因此,理解结晶/结晶共混物的相分离和结晶关系以及结晶诱导相分离及相形貌演变机制是对调控此类体系的多尺度结构和性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利(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期刊2014-10-12)
旭日[10](2014)在《相容性高分子共混物—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导电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一直是能源与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碳管含量较少的情况下,该复合材料不仅具备高分子优越的机械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到目前为止,基于导电的相容高分子共混物/CNT复合材料几乎没有报道。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将制备类嵌段共聚物的方法应用到改善不相容高分子共混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PMMA-PS)/CNT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上,并在原有的经典双渗流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双渗流概念。类嵌段共聚物PMMA-qb-PS (qb)的制备步骤为预聚-共聚两步法,其中嵌段(预聚物)分子量分布指数PDI为1.8,可以被认为是相容高分子。我们还制备了不同PMMA:PS比例的无规共聚物、共混物加以对比。其复合材料所用的表征手段主要有霍尔效应测试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霍尔效应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增强主要是载流子浓度的增加所引起的;SEM结果表明类嵌段共聚物复合材料中碳管在PMMA嵌段中环绕PS嵌段形成网络,均一且无团聚现象,分散情况较规则;FTIR和XPS都证明了碳纳米管对类嵌段共聚物复合材料的掺杂作用最强。2、在第一项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类嵌段共聚物PMMA-qb-PS/MWNT复合材料与其相容的聚氯乙烯(PVC)共混高分子相混合,在溶液条件下制备,进一步降低了导电渗流阈值,得到了超低导电渗流阈值0.071wt%。所用的表征手段主要有FESEM和XPS。提出的机理基于第一项工作中qb/CNT复合材料的导电网络框架成连续相,PVC成分散相,总体形成局部CNT导电网络框架,使得碳管网络结构不仅分散规律化,而且局部化。PVC与PMMA链段的相容性随着CNT含量的增加而略微下降。XPS结果表明网络形成的瞬间载流子浓度提高,随着碳管进一步增加,迁移率也增加。DSC结果表明玻璃化温度随着导电阈值形成急剧降低(1035℃/wt%),之后达到一个平台,在该平台中略有起伏。该体系的相容性以及动力学研究有待更多的工作来完善。3、我们用溶液共混-退火的方法制备了相容性高分子(PMMA/PVC)/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和不相容高分子(PMMA/PS)/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两者都得到了超低导电渗流阈值0.0005wt%,这个超低阈值的初步结果仍然尚未报道。(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10-09)
高分子共混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PMMA/PVDF高分子共混物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热释电性与压电性而被广泛用于传感器、锂离子电池等领域。PMMA/PVDF共混物的分子链运动和弛豫行为近年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是由于不同链段间相互作用与缠结、PVDF的结晶性以及中间相的形成使得共混物的动力学行为非常复杂,其链段弛豫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利用低频力学谱、结合DSC和FTIR技术,研究了不同组分(100/0,70/30,60/40,50/50,30/70和0/100)PMMA/PVDF的力学弛豫行为以及分子链间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对于PMMA-rich混合物,柔性PVDF链段的加入使得混合物α弛豫峰向低温移动,且弛豫加快,所需激活能降低。但是对于较高温度下的整链运动(α'弛豫),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其弛豫过程较为复杂。即对于70/30组分的PMMA/PVDF,其α'弛豫峰温度向高温移动,弛豫变慢,这是由于不同链段相互缠结引起的;而对于60/40组分的PMMA/PVDF,其α'弛豫峰温度向低温移动,弛豫加快,这是由于混合物中存在特殊的中间相(由PVDF结晶相与非晶相组成,PMMA被排斥在外)造成的。该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PMMA/PVDF的复杂弛豫动力学机制的理解与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分子共混物论文参考文献
[1].齐天一,潘映佟,王标兵.PET/PC/含溴高分子阻燃剂共混物[J].工程塑料应用.2019
[2].王娜,吴学邦,刘长松.PMMA/PVDF高分子共混物链段弛豫行为的力学谱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固体内耗与力学谱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3].李勇进.不相容高分子共混物反应性增容的研究进展[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2017
[4].宋泽华,高龙成.利用AIE荧光探针区分嵌段共聚物与高分子共混物[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D:高分子物理化学.2017
[5].李思蓉,郭琳茹,高永胜,周德重,王文新.单链超内环化聚合物与线性高分子共混物的黏弹性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7
[6].唐群,何亮,邹志明.无机粒子对不相容高分子共混物相结构的影响[J].化工设计通讯.2016
[7].解肖鹏,汪鹏,黄嘉荣,张水洞.天然高分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5
[8].张凯.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热致液晶高分子共混物制备及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
[9].梁永日,贺志远,韩志超.结晶/结晶高分子共混物的多尺度结构调控研究[C].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2014
[10].旭日.相容性高分子共混物—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导电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