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花木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凋落叶分解,木质素单体,微生物,主场优势
小花木荷论文文献综述
贺美,田秋香,赵汝东,王兴刚,刘峰[1](2018)在《凋落叶中木质素的降解特征及其微生物影响机制——以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植物小花木荷和亮叶水青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芳香族化合物,是决定凋落物质量好坏及分解快慢的关键指标。凋落物质量及土壤微生物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因森林群落植被组成差异而变化,明确它们对凋落叶木质素单体降解的影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代谢与循环有重要意义。选取湖南省八大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的主要优势群落亮叶水青冈(F.lucida)和小花木荷(S.parviflora),设置F.lucida和S.parviflora凋落叶(初始木质素含量差异显着)分别接种F.lucida和S.parviflora群落表层土壤微生物的4个处理,利用CuO氧化-气相色谱法追踪木质素酚单体香草基(V)、丁香基(S)和肉桂基(C)的变化,磷脂脂肪酸法(PLFAs)分析微生物群落动态。结果表明,经过半年的分解,F.lucida和S.parviflora凋落叶质量平均损失率分别为15.4%和27.9%,无论接种哪个群落微生物,S.parviflora凋落物降解率均显着高于F.lucida(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凋落物分解受凋落物质量(P<0.0001)和培养时间(P<0.0001)及它们交互的显着影响(P<0.05),土壤微生物对其无显着影响。经过半年降解,F.lucida和S.parviflora木质素平均损失率为22.2%和18.5%;无论接种哪个群落微生物,F.lucida S单体损失率均显着高于S.parviflora(P<0.05),C单体损失率均显着低于S.parviflora(P<0.05);S.parviflora木质素和C单体降解均表现出主场优势效应;木质素及S单体浓度均仅受凋落物质量显着影响(P<0.0001),C单体浓度受凋落物质量(P<0.0001),时间(P<0.0001),凋落物质量与微生物(P<0.0001)及与时间交互(P<0.05)的共同影响。接种S.parviflora群落土壤微生物后,S.parviflora V单体损失率显着高于F.lucida (P<0.05),接种F.lucida群落土壤微生物,二者则无显着差异;与主场优势相反,F.lucida V单体损失率接种外源微生物显着高于接种本土微生物3.8%(P<0.05);V单体浓度受凋落物质量(P<0.0001)和时间(P<0.01)的显着影响。综合各分解时期PCA分析,G+/G-与木质素及各单体含量始终显着相关,真菌,真菌细菌比和真菌放线菌比与S单体和V单体酸醛比均显着相关,表明真菌在木质素单体降解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互换凋落叶和土壤接种液的实验初步了解凋落物质量和微生物在木质素降解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发现凋落物质量在决定木质素各单体初期分解速率方面比土壤微生物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期刊2018-10-10)
胡曼筠,王利宝,金晓玲[2](2016)在《小花木荷的生长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花木荷(Schima parviflora Cheng et H.T.Chang.)属山茶科木荷属植物,为荒山造林先锋树种之一,其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和林带防火效益显着。为了开发利用好这一优良乡土造林树种,本论文采用标准样地调查结合样木解析方法,对湖南省桑植县五道水小花木荷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自然条件下,小花木荷的平均胸径为15.5cm、平均树高为18.0m、材积为6.58m~3·hm~(-2)、林分蓄积高达202.3m~3·hm~(-2),生长状况良好。树高快速生长期主要集中在0~5a和15~20a两个时期;20~30a主要是小花木荷胸径生长的旺盛期;15a后材积生长速度加快,而且30a后仍处于速生期。参考木荷成熟年龄,结合小花木荷的生长趋势,初步推测小花木荷的成熟年龄约在50~60a。小花木荷现正处于稳定、旺盛的生长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期刊2016-07-19)
周安会,王元海,王传强,姚斌[3](2012)在《小花木荷选育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购买的木荷种子为材料,经引种、筛选、试验。培育出小花木荷新品种,并对其各项生长指标、抗逆性指标和引种成活率等适应性指标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花木荷幼苗根系发达程度高,生长快,抗干旱瘠薄力、耐火力强,抗病虫害、抗高温、冰冻,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2年22期)
张娜,朱凡,刘扬晶,吴后建[4](2011)在《武陵山地小花木荷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武陵山地小花木荷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自然条件下,小花木荷群落物种多样性高,种群分布均匀,群落表现稳定;群落的总体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Margalef指数F为4.0411、Simpson多样性指数D为0.789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1571、均匀度指数JS为0.3245、均匀度指数JSW为0.7715;层次间物种多样性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1年01期)
刘扬晶,张娜[5](2010)在《武陵山地小花木荷群落种间联结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花木荷种群作为种间联结分析研究对象,采用了方差比率法对乔木层16个主要种群进行总体相关性测定,测定结果:VR=1.1206>1,表现出净的正关联。采用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测定乔木层16个主要种群间,以及小花木荷与20个主要灌木种群之间的相关性,并用2χ检验法检验显著性。测定结果均说明目前群落处于稳定阶段。(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刘扬晶[6](2007)在《武陵山地小花木荷群落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花木荷Schima parviflora Cheng et H. T. Chang.系山茶科木荷属植物,分布于湖南、四川、贵州及西藏东部的墨脱一带。目前,国内对其的研究仅处形态描述阶段,系统研究很少见。本文首次对其进行群落学方面的系统研究,以期在理论上探讨其种群动态、群落区系、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种间联结、生态位等内容,在实践上为小花木荷的合理利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武陵山地的植物保护、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4000m2调查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105科,216属,323种。群落植物的科属组成不集中,、科属系数较大。群落植物区系属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区,区系成分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群落植被组成以热带亚洲植物、北温带植物、东亚植物以及东亚—北美植物为主要成分,群落植物属热带性起源。2.群落属于典型的常绿阔叶林,浓郁苍翠,林相整齐。群落分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群落植物的生活型分布格局反映了该地具有温暖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采用3个聚集度指标分析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的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分布,符合自然种群分布的特点。3.从种群年龄结构、高度级结构、重要值等方面分析小花木荷种群。分析表明其年龄、高度级结构均完整合理,密度大,在群落正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小花木荷重要值高,是群落的优势种,其重要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减小的趋势。4.用TWIN SPAN软件对群落进行分类,可将小花木荷群落分为3组4个类型。5.采用5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经计算群落的总体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是:Margalef指数F=4.0411, Simpson指数D=0.7896, Shannon-Wiener指数H=2.1571,均匀度指数JS=0.3245,均匀度指数JSW=0.7715。层次间物种多样性比较: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说明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种群分布均匀,在该自然条件下群落表现稳定。6.用方差比率法VR对乔木层16个主要种群进行总体相关性测定,测定结果:VR=1.1206>1,表现出净的正关联,说明群落正处于稳定阶段。检验统计量W=44.824,说明关联度小,各种群趋于独立出现。采用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测定乔木层主要种群间,以及小花木荷与20个灌木层主要种群之间的相关性,并用χ2检验法检验显着性。乔木层16个主要种群组成120个种对,其中呈正联结的有66对负联结的有50对,物种间完全独立的4对,只有一个种对呈极显着正联结,.其它种对均未达显着水平。灌木层20个主要种群中有18种与小花木荷呈正相关,只有2种呈负相关,但均未达显着水平。测定结果均说明目前群落处于稳定阶段。7.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迭两项指标对乔木层主要种群进行生态位分析,小花木荷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其它物种,高达2.0601,说明其对资源利用最充分,竞争能力最强,并处在其最适合的生境中。种群间生态位重迭值很小,说明种间竞争少,能共存地利用生态资源,群落处于稳定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07-04-01)
小花木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花木荷(Schima parviflora Cheng et H.T.Chang.)属山茶科木荷属植物,为荒山造林先锋树种之一,其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和林带防火效益显着。为了开发利用好这一优良乡土造林树种,本论文采用标准样地调查结合样木解析方法,对湖南省桑植县五道水小花木荷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自然条件下,小花木荷的平均胸径为15.5cm、平均树高为18.0m、材积为6.58m~3·hm~(-2)、林分蓄积高达202.3m~3·hm~(-2),生长状况良好。树高快速生长期主要集中在0~5a和15~20a两个时期;20~30a主要是小花木荷胸径生长的旺盛期;15a后材积生长速度加快,而且30a后仍处于速生期。参考木荷成熟年龄,结合小花木荷的生长趋势,初步推测小花木荷的成熟年龄约在50~60a。小花木荷现正处于稳定、旺盛的生长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花木荷论文参考文献
[1].贺美,田秋香,赵汝东,王兴刚,刘峰.凋落叶中木质素的降解特征及其微生物影响机制——以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植物小花木荷和亮叶水青冈为例[C].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2018
[2].胡曼筠,王利宝,金晓玲.小花木荷的生长规律研究[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2016
[3].周安会,王元海,王传强,姚斌.小花木荷选育报告[J].现代园艺.2012
[4].张娜,朱凡,刘扬晶,吴后建.武陵山地小花木荷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
[5].刘扬晶,张娜.武陵山地小花木荷群落种间联结分析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
[6].刘扬晶.武陵山地小花木荷群落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