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机作动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升机,折迭机翼,折迭机构,仿真
电机作动器论文文献综述
彭若晨,丁帅,窦满峰[1](2018)在《直升机翼折迭用无刷直流电机作动器机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折迭式直升机由于折迭后体积小,便于地面或舰艇上停放、运输,展开后又具备飞行器的飞行功能,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折迭式直升机一项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对机翼折迭展开作动器机构的设计。本文针对某单位提出的某型折迭翼作动器机构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新的折迭翼作动器机构,后经有限元软件仿真,并对制造出来的实物进行了试验验证,其性能均满足技术协议要求。(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8年03期)
史中权,叶文华[2](2016)在《基于音圈电机作动器的主轴振动LQG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克服被动动力吸振器偏离最优状态时抑振效果严重降低的不足,针对动刚度较低的铣削加工机床的主轴振动控制,设计了一种混合动力吸振器的主动振动控制系统。该吸振器以音圈电机为作动器,以位移和速度作为状态反馈信号,直接对铣削刀具施加控制力,从而达到抑制主轴振动的目的。在分析音圈电机驱动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两自由度的铣刀与主轴振动力学模型,推导出系统的状态方程,并采用线性二次高斯控制(LQG)最优控制方法对振动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最后在实际的数控雕铣机床上进行了相关的铣削主轴振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主轴切削振动,基于振动位移反馈的抑振效果优于基于振动速度反馈的抑振效果,但基于振动速度反馈能更有效地抑制高频的共振峰值,实际系统应根据振动反馈信号实时调整主动控制参数。(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6年10期)
肖平,高洪,时培成[3](2013)在《萤火虫PID算法在电机作动器悬架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汽车悬架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萤火虫PID算法。首先在分析萤火虫PID算法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合于电机作动器悬架的萤火虫PID算法,给出了算法实现的步骤与流程;然后,对传统电机作动器进行改进设计并建立四自由度电机作动器悬架数学模型与仿真模型,以dSPACE为该仿真模型运行载体,设计主动悬架半实物仿真算法测试系统;最后,利用该测试系统,采用不同车型与路面输入对萤火虫PID算法进行了仿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萤火虫PID算法可以有效降低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轮胎动位移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3年06期)
张国光[4](2013)在《基于电机作动器的主动悬架鲁棒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硕士论文于2010年至2013年间完成于上海交通大学。文章以基于电机作动器的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在考虑电机作动器特性的基础上,将鲁棒控制算法应用到此悬架的主动控制之中,同时分析了鲁棒控制算法对主动悬架性能的提升作用。首先,依据已经试制的电机作动器样机,建立了电机作动器的数学模型,包括电机模型和滚珠丝杠机构模型。在此基础之上,采用了基于电流滞环控制的电机控制系统,使得电机作动器能够对参考力矩进行跟踪。其次,将电机作动器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包含电机作动器的车辆四分之一主动悬架模型。针对主动悬架系统中的多个可能的不确定参数和电机输出的高阶未建模不确定性,设计了主动悬架的μ综合控制器。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很好地提升悬架乘坐舒适性。并且,鲁棒性能分析表明μ综合控制器能够满足系统鲁棒性能的要求。再次,应用主/内环控制结构进行主动悬架的整车控制:主环用于计算主动控制力矩;内环包含电机控制系统,用于对主环求得的主动控制力矩进行快速和准确地跟踪执行。基于整车主动悬架模型,设计了主动悬架H∞主环控制器。通过仿真,将采用此控制器的车辆主动悬架与传统被动悬架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H∞控制器能够提升悬架的乘坐舒适性,对车辆的垂向、侧倾和俯仰运动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最后,基于主/内环控制结构下混合H_2/H∞控制策略,将车辆质心加速度、悬架动行程、轮胎动位移和控制力矩选为H_2性能范数来度量,悬架动行程和控制力矩同时利用H∞范数作为性能度量。求解混合H_2/H∞控制器时,在H_2/H∞范数的折衷曲线上,选择合理的γ值,得到了同时满足乘坐舒适性与鲁棒性能指标的混合H_2/H∞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主动悬架控制器在随机路面和凸块路面下都能够较好地提升悬架系统的乘坐舒适性,并且能够保持架动行程不超过最大可用悬架空间。(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3-01-01)
曹博书[5](2012)在《永磁同步电机作动器驱动器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的机电作动器是全电飞机控制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核心是用高效可靠的电机及控制系统代替传统的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系统。机电作动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作动器的功率密度与可靠性。永磁同步电动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高,因此很适用于机电作动器。但是由于永磁同步电机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磁饱和因素影响了电机的控制性能和精度。本文考虑了永磁同步电机磁饱和效应,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作动器的驱动特性,并设计了一种饱和补偿控制策略,提高了机电作动器的转矩输出准确性和动态响应性能。首先,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电机进行电磁分析,提取考虑磁饱和效应下的电机电流、磁链及电磁转矩曲线,在Matlab仿真平台下建立了考虑交叉不对称磁饱和的电机数学模型,并对考虑磁饱和及线性电机数模进行仿真对比,通过对比可以得出考虑交叉不对称磁饱和的电机数模更接近实际情况。其次,本文研究了重载情况下,永磁同步电机作动器驱动器在驱动线性电机数模与考虑磁饱和电机数模情况下的电流转矩特性差异。最后,为了提高电机重载情况下的驱动特性,本文设计了一种饱和补偿控制策略,用来补偿重载时电机磁饱和效应造成的驱动器控制性能下降,提高了作动器在重载情况下的转矩输出准确性和动态响应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大学》期刊2012-12-24)
罗虹,陈星,邓兆祥,来飞,马英[6](2012)在《主动悬架的直线电机作动器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直线电机的直接推力控制方法运用于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分别设计了主动悬架最优控制器和直线电机直接推力控制器,两个控制器结合成为主动悬架的电磁作动器控制系统。建立了1/4汽车主动悬架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直线电机作动器能根据车身的振动主动输出相应的电磁力,因此直线电机直接推力控制运用于主动悬架控制系统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孟德军[7](2011)在《开关磁阻电机作动器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功率电传作动器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即为机电作动器,目前采用的主要是无刷直流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的小功率机电作动器。在机电作动器的研究中,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如何增大系统的功率密度。开关磁阻电机启动转矩大、容错能力强、效率高等突出优点,正可以应用于机电作动器,但由于开关磁阻电机的磁链特性,产生的转矩脉动限制它更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减小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的控制策略出发,设计了一套开关磁阻电机的多余度机电作动器。首先,建立开关磁阻电机模型。对电机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电机的磁链特性曲线,根据曲线数据,建立开关磁阻电机仿真模型的。本文参考相关文献所测得的互感磁链值,在Matlab下建立了考虑互感的开关磁阻电机模型,并对考虑互感和没有考虑互感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可知考虑互感下电机模型的仿真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其次,电机控制策略比较研究。作动器的控制精度是衡量作动器系统的重要指标,这就需要控制电机能够实现精确定位,因此,开关磁阻电机的转矩脉动必须严格限制。研究表明:实现开关磁阻电机的恒转矩控制,只有通过控制瞬时转矩来减小转矩脉动,而不是传统的平均转矩控制。文中对几种电机的控制算法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应用转矩分配函数法可以有效减小转矩脉动。最后,实现电机对位置的跟踪输出。仿真验证了开关磁阻电机作动器对输入信号的跟踪情况,并结合开关磁阻电机的强容错性,采用2台开关磁阻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大学》期刊2011-03-11)
曹民,刘为,喻凡[8](2008)在《车辆主动悬架用电机作动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车用液力式主动悬架作动器普遍存在的响应慢、能耗大、蓄能效率低和结构复杂等不足,提出采用滚珠螺旋传动式无刷电机作动器的电机蓄能式主动悬架,并对该主动悬架的结构原理和电机作动器的创新设计方案。并以某中级轿车半独立后悬架作为试验对象,对电动机作动器的弹性元件、滚珠丝杠和无刷电动机等重要部件进行结构设计以及对输出特性进行分析推导。试制出电机作动器的功能样机,并对电气特性和被动响应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初步验证了该电机作动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还阐述在有待进一步改进的设计缺陷,以及尚须进一步测试的主动控制响应和电磁蓄能特性等性能指标。(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11期)
于明礼[9](2006)在《基于超声电机作动器的二维翼段颤振主动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尝试通过超声电机驱动的控制面来实现二维翼段颤振的主动抑制。超声电机以其结构简单紧凑、转矩/质量比大、低速大扭矩、直接驱动,动态响应快、断电自锁和不产生磁场且不受外界磁场干扰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作动器,用于小型飞机的机翼颤振主动抑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与风洞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超声电机作动器建模、翼段颤振实验装置和控制系统设计、二维翼段气动弹性系统建模、颤振抑制控制律设计以及数字滤波器群时延对颤振抑制闭环系统稳定性影响等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学术贡献如下:(1)设计了以超声电机为作动器驱动控制面的二维翼段模型,并建立了作动器的传递函数模型。采用独立的控制电路来控制电机动作,此电路接收上位计算机的控制面转角指令,驱动电机来实现控制面的转角。针对该作动器和控制面建立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的二阶动力学模型,进而可大大简化控制律设计。通过扫频实验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识别,得到传递函数模型中各参数的值,并通过和风洞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2)设计了二维翼段颤振主动抑制实验装置并编制了相应的测试和控制系统软件。实验装置包含翼段模型、相关的传感器及作动器、翼段安装机构和保护装置。由于导轨滑块之间即使充分润滑也有一定的干摩擦阻尼,使得整个系统的阻尼特性比较复杂,为此,通过实验建模确定了实验模型的结构参数。(3)针对上述二维翼段颤振主动抑制系统,采用Theodorsen非定常气动力的Jones近似模型,建立了以超声电机为作动器的叁自由度二维翼段气动弹性模型,设计了二维翼段颤振的次最优控制律。数值仿真和风洞实验研究表明,以超声电机为控制面作动器可以有效地抑制翼段模型的颤振,颤振临界速度提高了13.4%,数值仿真和风洞实验结果基本吻合。(4)考虑沉浮方向、俯仰方向的阻尼不确定因素以及作动器建模误差,采用鲁棒控制,分别设计了H∞控制器和μ控制器。数值仿真和风洞实验表明,这两种控制器是有效的,可将系统的颤振临界速度提高23.4%。与H∞控制器相比,μ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更好,特别是抵抗控制回路时延的鲁棒性更强。(5)研究了颤振抑制系统中引入数字滤波器后,数字滤波器群时延对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颤振主动抑制系统中,数字滤波器群时延较大时,即使在较低的风速下,也会造成闭环系统的不稳定。在稍大于颤振临界速度的风(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6-03-01)
于明礼,胡海岩[10](2005)在《基于超声电机作动器的翼段颤振主动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超声电机作为作动器来实现含控制面的翼段颤振主动抑制。首先,通过实验获得超声电机的频率响应,经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物理参数识别,建立了超声电机作动器的传递函数模型。然后,设计了具有控制面的翼段颤振实验模型,建立了机翼-控制面的叁自由度气动弹性方程,设计了输出反馈的次最优控制律。数值仿真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以超声电机作为控制面作动器可以有效地抑制机翼颤振,并将颤振临界速度提高了13.4%。(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电机作动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克服被动动力吸振器偏离最优状态时抑振效果严重降低的不足,针对动刚度较低的铣削加工机床的主轴振动控制,设计了一种混合动力吸振器的主动振动控制系统。该吸振器以音圈电机为作动器,以位移和速度作为状态反馈信号,直接对铣削刀具施加控制力,从而达到抑制主轴振动的目的。在分析音圈电机驱动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两自由度的铣刀与主轴振动力学模型,推导出系统的状态方程,并采用线性二次高斯控制(LQG)最优控制方法对振动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最后在实际的数控雕铣机床上进行了相关的铣削主轴振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主轴切削振动,基于振动位移反馈的抑振效果优于基于振动速度反馈的抑振效果,但基于振动速度反馈能更有效地抑制高频的共振峰值,实际系统应根据振动反馈信号实时调整主动控制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机作动器论文参考文献
[1].彭若晨,丁帅,窦满峰.直升机翼折迭用无刷直流电机作动器机构设计[J].微电机.2018
[2].史中权,叶文华.基于音圈电机作动器的主轴振动LQG控制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6
[3].肖平,高洪,时培成.萤火虫PID算法在电机作动器悬架上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3
[4].张国光.基于电机作动器的主动悬架鲁棒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5].曹博书.永磁同步电机作动器驱动器的特性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2
[6].罗虹,陈星,邓兆祥,来飞,马英.主动悬架的直线电机作动器控制系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2
[7].孟德军.开关磁阻电机作动器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1
[8].曹民,刘为,喻凡.车辆主动悬架用电机作动器的研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8
[9].于明礼.基于超声电机作动器的二维翼段颤振主动抑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10].于明礼,胡海岩.基于超声电机作动器的翼段颤振主动抑制[J].振动工程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