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通信系统论文_王小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干扰通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干扰,通信,频谱,通信系统,外差,误码率,报务。

抗干扰通信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青[1](2018)在《认知抗干扰通信系统的智能决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信环境日益复杂,无论是民用通信还是军事通信,对抗干扰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实现抗干扰的更智能化、实时化,本文对认知抗干扰通信系统智能决策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了认知抗干扰智能决策引擎,该引擎包括不同功能的叁个单元:搜索决策单元、快速决策单元、修正决策单元。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ABC)和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ragation,BP)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NN)的认知抗干扰快速决策引擎,并在几种典型环境中进行了抗干扰性能的仿真分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首先就认知抗干扰智能决策课题介绍了选题背景,并对其研究意义作了分析,同时阐明了认知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智能决策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提出认知抗干扰通信系统智能决策引擎。在介绍现有认知环(Cognitive Cycle,CC)和认知引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认知抗干扰通信系统智能决策引擎,对该模型进行了设计并对知识的表达进行了定义。由于搜索决策单元并不是本文研究重点,在这里进行了简单设计。最后,本部分重点研究了快速决策单元以及修正决策单元相关算法,介绍了各算法原理并进行了理论的对比和选择。第叁部分研究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认知抗干扰快速决策引擎。首先为该引擎设计决策框架以及应用模型,接着针对该算法涉及的参数(初始化方式、初始种群数、邻域搜索方式、侦查蜂数和淘汰门限)进行仿真调整,选择适合本文的最佳参数,最后针对无干扰和不同干扰环境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引擎在不同干扰类型、不同干扰功率、不同信道时都能进行有效的抗干扰通信。第四部分研究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认知抗干扰快速决策引擎。首先介绍了BP神经网络的原理——梯度下降法和反向传播法,并对该引擎的模型进行了设计。由于神经网络不同应用场景参数设置区别很大,本文通过仿真说明了网络大小、初始化方式、小批量数据量、学习率这些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出最适用的参数。最后针对不同情况验证本文设计的网络性能,分析其抗干扰能力,同时比较了人工蜂群算法与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人工蜂群算法每次决策需要搜索过程,耗时多,而BP神经网络能实现线上的实时通信且具有一定容错能力和泛化能力,但是训练样本误差不能过大。第五部分研究了认知抗干扰通信系统智能决策引擎的总体性能。首先介绍了基于规则推理的认知抗干扰修正决策模块,研究了该模块中使用的智能决策算法。然后将决策引擎的叁个模块组合形成闭环的智能决策通信系统,针对可能遇到的不同场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在面对各种情况时都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唐磊[2](2017)在《超短波抗干扰通信系统射频前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接收机处于整个通信系统的最前端,对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结构起着重要作用。超短波接收机作为通信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系统和民用通信系统中。而且,随着高性能集成芯片的不断发展,又促进了高性能超短波接收机的出现,使其朝着高线性度、高灵敏度以及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超短波射频接收机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参考大量关于射频接收机设计文献的基础上,首先,研究分析了接收机设计的有关方案结构,对每种接收机结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结构之间的优缺点,并分析接收机的关键技术指标,从系统性能和集成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本课题的超外差二次变频设计方案,主要由LNA、混频及中频放大等电路模块组成。其次,通过系统仿真对接收机的总体方案以及增益分配、噪声系数、频率选择性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论证分析。根据技术指标的要求分别设计了LNA模块、混频及中频放大模块、频率源模块电路,并对各模块电路分别进行测试,从而实现了对225-512MHz信号的滤波、混频、放大,输出中心频率为72MHz的中频信号。其中,整个设计过程中一中频采用800MHz的高中频,二中频采用低中频使镜频信号远离有用信号,提高整个系统的镜像抑制比。最后,在各个独立模块设计的基础上,综合各模块的性能,设计出整个射频前端系统,并对系统的输出进行测试,从而实现了在整个系统内信号放大、滤波、混频最终输出所需中频信号。(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周国祥,戴浩,刘兵,周亚民[3](2015)在《报务系统抗干扰通信效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估报务系统抗干扰通信效能,对于干扰环境下科学制定报务计划、优化和提升报务系统各项抗干扰通信指标等具有重要意义。报务系统抗干扰通信效能评估涉及大量难以量化的因素,且因素间存在多重相关性。建立了报务系统抗干扰通信效能评估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相关性很高的变量转化成彼此独立或不相关的变量,并对该模型的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聚集。计算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报务系统抗干扰通信效能评估是有效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杨孔哲,张邦宁,郭道省[4](2015)在《LDPC编码跳频抗干扰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升跳频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将LDPC信道编码与跳频技术相结合,建立一种基于LDPC码的跳频抗干扰通信系统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了抗干扰性能仿真分析。首先结合BPSK调制方式,建立不同码率、不同码长的LDPC码跳频抗干扰通信系统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不同码长、不同码率的LDPC码跳频抗干扰通信系统在不同干扰因子的部分频带干扰条件下进行抗干扰性能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DPC码跳频抗干扰通信系统模型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通过仿真分析,得到采用不同的编码参数在不同干扰条件下抗干扰性能的量化结果与结论,为基于LDPC码的跳频抗干扰系统设计和自适应抗干扰措施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张阳[5](2014)在《基于频谱感知的自适应跳频抗干扰通信系统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对抗技术的发展,电磁环境日益恶劣,通信系统随时会遭到敌方的干扰和破坏,因此对电磁环境的侦察技术和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成为了通信对抗技术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频谱感知技术、跳频通信技术和自适应抗干扰技术这叁方面,对自适应跳频抗干扰通信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干扰信号的频谱感知算法的研究。为了准确地认知干扰信号,针对噪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频谱感知算法——基于矩阵特征值极值与能量比值(Range of Eigenvalue-Energy Detection,RE-ED)的频谱感知算法。本文根据随机矩阵理论(Random Matrix Theory,RMT),利用一种多定向天线接收方法,对接收信号采样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极差与平均能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RE-ED算法。通过对该算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较之传统频谱感知方法,不但有效地克服了噪声不确定度对判决的影响,而且在信噪比良好的情形下检测概率收敛于1。在应用中采用ED算法与RE-ED算法结合的方法,在信噪比恶化并且噪声不确定性影响的情形下保证了整体检测概率大于0.6。跳频通信模型的建立。为自适应抗干扰系统提供仿真平台,设计一个符合指标的跳频通信系统。首先,对跳频通信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跳频系统的原理、数学模型以及主要特点。其次,对跳频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后续自适应抗干扰系统的研究对跳频通信系统的提出了相应的指标要求。最后,对跳频系统进了建模和仿真分析,达到了系统设计的4项指标。自适应跳频抗干扰通信技术的系统仿真与实现。针对复杂的干扰信号,在跳频通信系统仿真平台之上提出了叁种自适应抗干扰系统。首先,对常见的通信干扰系统进行了分类,并将干扰信号分为阻塞式干扰、宽带全频段干扰和跟踪式干扰叁种干扰类型。其次,针对这叁种干扰类型提出了对应的自适应抗干扰跳频通信系统,分别为扰隙自适应跳频抗干扰系统、功率自适应抗干扰系统和跳速自适应抗干扰系统。最后,对叁种自适应抗干扰跳频通信系统分别进行了理论研究、参数分析以及建模仿真,并分别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叁种自适应跳频干扰系统频谱避免了被干扰频谱淹没,达到了成功抗干扰的通信效果。同时均使得误码率收敛于0.05以下,收敛率均大于85%,从而也反映了自适应抗干扰系统的抗干扰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4-30)

陈蕾,姚远程,秦明伟[6](2014)在《自适应抗干扰通信系统中频谱感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抗干扰系统可根据信道的干扰情况,自动选择工作频率,充分利用信道容量,提高频谱利用率,由此如何有效、快速和准确地进行频谱空穴的检测对于通信系统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选择能量检测算法进行频谱感知,提出一种性能评估方法,根据奈曼—皮尔逊准则动态选择阈值检验门限,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显示通过动态调整阈值检验门限,提高信噪比或者增加采样点数,能有效提高频谱检测性能。(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7](2014)在《DARPA正在研发抗干扰通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以色列国家安全网2014年1月13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开展新型电子战项目"竞争激烈环境中的通信"(C2E),研制抗干扰和难以检测的通信技术,力求在各种各样的频谱作战威胁中保持战场网络功能。"敌人拦截、拒止并利用美国战术通信的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已对美国空中优势造成极大威胁。"为此,美国军事人员已在广泛提高数据无线电系统的链路容量,主要关注于单个节点的性能。然而这(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期刊2014年02期)

夏振,刘榕,崔遥[8](2009)在《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CSS抗干扰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战场电磁环境,必须寻求一种新型抗干扰通信技术体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解调的非相干CSS(Chirp Spread Spectrum)扩频抗干扰技术,构建了调制解调模型并分析了其性能。研究表明,该系统在线性调频干扰情况下性能优于DSSS约2dB;同步实现难度低于直接序列扩谱(DSSS),易于在扫频扩频的基础上加入跳频功能实现二维扩频系统。通过DSP实现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吴立鹏[9](2007)在《现代抗干扰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现代抗干扰通信系统的工作特点,初步得到了其中使用的功率放大器与传统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功率放大器之间的不同之处。针对不同的抗干扰技术,明确提出了功率放大器应该分别重点考虑的技术要求,为在实际工作中设计相应的放大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指导。(本文来源于《通信与广播电视》期刊2007年02期)

张扬,赖元东,左继章[10](2003)在《抗干扰通信/定位系统用户端机的数字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抗干扰通信 /定位系统端机中频单元的原理与实现。该端机可以同时实现数据通信和测距 ,并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通用性。文中给出了硬件框图和部分软件流程(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03年01期)

抗干扰通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射频接收机处于整个通信系统的最前端,对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结构起着重要作用。超短波接收机作为通信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系统和民用通信系统中。而且,随着高性能集成芯片的不断发展,又促进了高性能超短波接收机的出现,使其朝着高线性度、高灵敏度以及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超短波射频接收机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参考大量关于射频接收机设计文献的基础上,首先,研究分析了接收机设计的有关方案结构,对每种接收机结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结构之间的优缺点,并分析接收机的关键技术指标,从系统性能和集成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本课题的超外差二次变频设计方案,主要由LNA、混频及中频放大等电路模块组成。其次,通过系统仿真对接收机的总体方案以及增益分配、噪声系数、频率选择性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论证分析。根据技术指标的要求分别设计了LNA模块、混频及中频放大模块、频率源模块电路,并对各模块电路分别进行测试,从而实现了对225-512MHz信号的滤波、混频、放大,输出中心频率为72MHz的中频信号。其中,整个设计过程中一中频采用800MHz的高中频,二中频采用低中频使镜频信号远离有用信号,提高整个系统的镜像抑制比。最后,在各个独立模块设计的基础上,综合各模块的性能,设计出整个射频前端系统,并对系统的输出进行测试,从而实现了在整个系统内信号放大、滤波、混频最终输出所需中频信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干扰通信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青.认知抗干扰通信系统的智能决策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2].唐磊.超短波抗干扰通信系统射频前端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3].周国祥,戴浩,刘兵,周亚民.报务系统抗干扰通信效能评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杨孔哲,张邦宁,郭道省.LDPC编码跳频抗干扰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张阳.基于频谱感知的自适应跳频抗干扰通信系统的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6].陈蕾,姚远程,秦明伟.自适应抗干扰通信系统中频谱感知技术研究[J].电视技术.2014

[7]..DARPA正在研发抗干扰通信系统[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

[8].夏振,刘榕,崔遥.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CSS抗干扰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讯技术.2009

[9].吴立鹏.现代抗干扰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J].通信与广播电视.2007

[10].张扬,赖元东,左继章.抗干扰通信/定位系统用户端机的数字实现[J].电讯技术.2003

论文知识图

发4收综合抗干扰通信系统短波调制解调器功能示意图输入参数值与系统效能值变化关系CAN总线接口电路原理图星上处理的抗干扰卫星通信系统架构

标签:;  ;  ;  ;  ;  ;  ;  

抗干扰通信系统论文_王小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