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黄芪是常用中草药之一,其对于治疗小儿盗汗、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症和肾病综合症等基本具有较好的效果。文章将结合几种常见疾病分析黄芪在中医儿科中的应用,以求更好的帮助幼儿抵抗疾病,使其更加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黄芪;中医;儿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324-02
小儿时期其脏腑比较娇嫩,形气未充,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正气易虚。实证往往可迅速转化为虚证,或者是虚实并存,黄芪是一味补气的重要中药,其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在临床上常以黄芪治疗小儿盗汗、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症和肾病综合症等,其在应用过程中作用较为显著。下面,笔者将结合相关病症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1.黄芪在小儿盗汗中的治疗应用
盗汗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患儿出现盗汗症状之后主要表现为整夜遍身出汗湿衣,需进行两次换衣。白天时有多汗,东泽更深,而且其还容易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面色枯萎等症状。小儿盗汗主要是因为脾气亏虚引起。在治疗该疾病时,使用生黄芪10g、炒白术5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麻黄根10g、炒谷芽10g进行煎服,每日一剂,两周之后停止服用相关药物,在进行复诊发现小儿变身多汗的症状基本上已经消减,食量也有所增加,而在服药一个月之后,其食欲明显改善,体重增加,面色好转,由此可见,黄芪对于治疗小儿盗汗具有较好的作用。
2.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7岁以下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其主要为小儿反复感冒,患儿平常经常流鼻涕、咳嗽,基本上每月一次,而且患儿的形体消瘦、面色枯黄、夜晚无法安睡。在体检时则发现患儿的咽部轻度充血,肺部呼吸音略粗、脉细无力等。在治疗该病的时候,使用炙黄芪12g、太子参12g、白术10g、淮山药15g、北沙参10g、炙甘草3g、陈皮3g。采用上述药方治疗3个月,患儿的各项症状明显的减轻,其基本上没有出现感冒症状、面色转润,食欲也逐渐恢复正常,体重有所增加。在《本草汇言》曾说过,黄芪具有补肺健脾的作用,在治疗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时,使用黄芪,辅以太子参、白术、山药等药物,能够有效的益气健脾,进而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抗病能力,免疫力,有助于患儿恢复健康。
3.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也是小儿易患的疾病之一,该疾病在夜间的症状比较严重,幼儿经常会出现喘促、鼻痒、喷嚏不断、痰液粘稠、大便干结等症状,患病之后,患儿的形体比较消瘦,在体检时其咽部存在有充血症状,两肺闻及哮鸣音,舌红等。针对这些症状在治疗时,采用炙黄芪12g、党参10g、补骨脂10g、天冬10g、山药15g等进行煎服,连续煎服1年左右,服药之后发现患儿虽然偶有感冒,但是并为出现哮喘症状。哮喘患儿在婴幼儿时期主要症状表现为多湿疹、喉中有痰、肌肉松弛等脾气虚弱的症象,这些症状表现时哮喘病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该疾病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在治疗该疾病时主要应当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补肾活血的方法,而黄芪在益气固本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对于幼儿的健康恢复有着较大的帮助。
4.肾病综合症
患儿出现肾病综合症以后,主要表现为全身浮肿,尿蛋白高,在治疗期间经皮质激素等治疗,水中基本上消退,全身症状有所改善,但是患儿依然存在有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眼睑微肿等症状,尿蛋白依然比较高,针对这些症状,在治疗时采用黄芪等中药治疗,尝试通过益气健脾补肾法进行治疗,使用生黄芪15g、太子参12g、生地黄10g、山药20g、茯苓12g等进行煎服,隔日服用一次,连续服用一个月之后,患儿的精神开始好转,浮肿全部消退,尿蛋白量减少,食欲改善,身体基本恢复健康。由此可见,在治疗肾病综合症时采用黄芪进行治疗,对于其健康恢复及相关疾病的治疗也有着不小的帮助。
5.川崎病的治疗
患儿在感染川崎病之后,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少食和精神萎靡。在体检时发现患者的躯干部位有少量可见丘疹,手掌、脚底出现弥漫性红斑、眼结膜充血症状明显。在患儿入院之后,基于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而在使用黄芪等中药作为主要的药物治疗该疾病时,患儿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食量增加,其健康快速恢复,由此可见该药物在治疗相关疾病时,疗效显著。
总之,黄芪在儿科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在生用时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治盗汗等病症的作用,而在炙用时则具有补中益气,治疗虚气的作用。在小儿中使用黄芪时要注意控制好用量,一般来说1岁以内小儿用量为5g左右,1~5岁则为10g左右,5岁以上则为12g左右,在治疗期间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酌情递减。黄芪在治疗儿科疾病时,药性较为温和,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比较小,治疗效果明显,对于小儿健康影响比较小。因此,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燕玉,徐丽梅,刘又宁.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7(02).
[2]冯晨,唐锁勤.黄芪药理作用及其在儿科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