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梭杆菌论文_梁国刚,王群先,韩方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梭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杆菌,结直肠癌,碳源,肿瘤,免疫,脑膜炎,淋巴细胞。

核梭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梁国刚,王群先,韩方海[1](2019)在《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定植情况及诊断价值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具核梭杆菌(Fn)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定植情况,及其定植丰度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普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癌的1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RT-qPCR技术检测其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Fn定植情况并进行比较,并分析不同临床分期CRC患者中Fn定植率的差异,Fn阳性率与CEA和(或) CA19-9阳性率的差异,并应用ROC分析Fn定植丰度在CRC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29例患者中84例(65.1%)癌组织标本检测到Fn定植,73例(56.5%)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检测到Fn定植,两者定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癌组织Fn定植丰度均值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TNM分期的CRC患者Fn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RC患者中Fn阳性率与CEA和(或) CA19-9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OC分析结果显示Fn定植丰度诊断CRC的界值为7.335,AUC为0.911,此时敏感度为88.1%,特异度为84.5%,诊断符合率为86.3%。结论初步研究显示CR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Fn定植率没有明显差异,但在癌组织中定植丰度更高,这可能提示Fn在CRC的诊断等临床研究中可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其应用价值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本文来源于《结直肠肛门外科》期刊2019年05期)

毛旭虎,童亚楠[2](2019)在《具核梭杆菌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是口腔微生物群中常驻成员,并且可以与其宿主产生共生关系。具核梭杆菌能够引起多种机会性感染。最近的研究发现其感染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就具核梭杆菌与宿主的共生关系、作为感染因子在疾病中的角色,以及促进肿瘤进程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评述,并深入探讨目前对该菌的一些新见解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些新观点希望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认识具核梭杆菌及其促进结直肠癌作用的新机制,为寻找具核梭杆菌诊断与治疗的新方法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顿国栋,童亚楠,卢晓雪,冯宇阳,叶新力[3](2019)在《粪便具核梭杆菌的免疫磁珠捕获联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定量检测粪便中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 nucleatum)的免疫磁珠捕获联合实时荧光定量PCR(IMBs-qPCR)技术方法。方法 5×10~8CFU F. nucleatum(0.4%甲醛灭活)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和Hi Trap Protein G HP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优化MS 300免疫磁珠偶联多克隆抗体和捕获F. nucleatum的反应条件。根据F. nucleatum特异性基因NusG设计引物和构建含目的基因的载体质粒,建立qPCR反应体系并绘制qPCR标准曲线。最后,在不同浓度(50 CFU/200 mg~10~5CFU/200 mg)F. nucleatum的人粪便标本中,评价该方法的检测效能。结果成功制备F. nucleatum多克隆抗体,抗体ELISA效价>320 000,盐析和亲和层析纯化抗体纯度分别为60%和85%;多克隆抗体偶联免疫磁珠时偶联缓冲液最佳pH值为5.0,最佳温度为25℃,最佳偶联时间为2.5 h,加入抗体最适量为10μg/mg,免疫磁珠最佳捕获温度为37℃,时间为40 min;成功建立qPCR反应体系;IMBs-qPCR和粪便全基因组DNA提取法直接检测模拟粪便标本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0 CFU/200 mg和400 CFU/200 mg,ROC曲线中AUC分别为0.948和0.878。结论成功建立了IMBs-qPCR检测粪便中F.nucleatum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卫利民,谷变利,原翔[4](2019)在《具核梭杆菌感染对结肠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感染对结肠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影响。方法 qPCR和IHC检测结肠癌组织Fn表达和TGF-β1与FoxP3表达;ELISA、qPCR、流式细胞术检测Fn感染对结肠癌细胞TGF-β1表达、TIL、及FoxP3 mRNA的影响。结果 25例癌组织表达Fn,其Fn丰度高于癌旁组织,且TGF-β1与FoxP3表达正相关(P <0.05)。Fn感染使结肠癌细胞TGF-β1分泌升高及mRNA上调。活化CD4+T细胞与Fn感染的HCT116细胞共培养,CD4+T细胞增殖较对照组降低,加入TGF-β1抗体结果逆转;初始CD4+T细胞与Fn感染的HCT116共培养,FoxP3+Treg增加,FoxP3 mRNA上调,加入TGF-β1抗体结果逆转(P <0.05)。结论具核梭杆菌可能通过上调结肠癌细胞TGF-β1表达,产生局部免疫抑制效应,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张树伟,李琛,潘亚萍[5](2019)在《具核梭杆菌通过MIR4435-2HG/miR-296-5p信号通路促进口腔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是重要的牙周致病菌,可引起宿主细胞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的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是指上皮性细胞获得间充质性细胞特征的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实验探究F.nucleatum感染对口腔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具核梭杆菌感染HIOECs和SCC-9细胞模型,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及迁移能力改变,并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SNAI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siRNA干扰技术抑制MIR4435-2HG后检测SNAI1和miR-296-5p表达变化,并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有无结合。结果:F.nucleatum感染未影响细胞增殖及周期,但明显促进细胞凋亡及迁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F.nucleatum感染后细胞中Vimentin,N-cadherin,SN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E-cadherin的表达呈减弱趋势。MIR4435-2HG表达升高,沉默MIR4435-2HG后SNAI1表达受到抑制,miR-296-5p表达上调。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MIR4435-2HG可与miR-296-5p结合,而miR-296-5p与SNAI1无直接结合。但抑制miR-296-5p后,SNAI1表达上调。结论:具核梭杆菌感染可通过MIR4435-2HG/miR-296-5p通路间接调节SNAI1的表达从而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发生,提示牙周致病菌与口腔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牙周病与植体周病新分类·新理论·新技术高峰论坛会议手册及论文汇编》期刊2019-07-20)

郑文香,丛立春,韩斌[6](2019)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具核梭杆菌诱导肠上皮细胞炎症和凋亡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具核梭杆菌(Fn)诱导肠上皮细胞炎症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建立Fn感染肠上皮细胞模型并分为3组,即Fn感染组、Fn+Sirtinol组(SIRT1抑制剂)、Fn+白藜芦醇组(SIRT1激动剂),另设未感染对照组。在Fn感染肠上皮细胞6 h后,采用qRT-PCR、ELISA、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细胞中SIRT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炎症因子的量、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Fn感染组相比,Fn+白藜芦醇组细胞中SIRT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升高,Fn+Sirtinol组细胞中SIRT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降低(P<0.01)。Fn+Sirtinol组上清液中4种炎症因子含量[IL-1β:(35.975±2.995)pg/ml,IL-6:(954.250±37.340)pg/ml,IL-8:(598.500±23.014)pg/ml,TNF-α:(398.296±20.663)pg/ml]显着高于Fn+白藜芦醇组[IL-1β:(6.925±1.053)pg/ml,IL-6:(242.009±18.850)pg/ml,IL-8:(5.375±6.067)pg/ml,TNF-α:(79.537±8.334)pg/ml]和Fn感染组[IL-1β:(11.125±1.374)pg/ml,IL-6:(525.425±21.247)pg/ml,IL-8:(262.000±14.071)pg/ml,TNF-α:(180.412±11.826)pg/ml](P<0.01)。Fn+Sirtinol组细胞中3种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量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义(P<0.01);Fn感染组细胞中3种蛋白质的表达量明显高于Fn+白藜芦醇组和对照组(P<0.01,P<0.05)。Fn+Sirtinol组细胞在Fn感染6 h后凋亡率达峰值[(27.028±3.319)%],与其余3组的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义(P<0.01);Fn感染组细胞的凋亡率[(16.864±2.213)%]明显高于Fn+白藜芦醇组[(5.584±1.148)%]和对照组[(2.510±0.763)%](P<0.01)。Fn+Sirtinol组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高表达,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义(P<0.01)。Fn+Sirtinol组细胞中Bcl-2蛋白低表达,与Fn+白藜芦醇组和对照组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义(P<0.01或P<0.05),Fn+白藜芦醇组组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Fn感染的体外模型中,SIRT1可抑制肠上皮细胞分泌炎症因子,下调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可能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细胞的凋亡。(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瑞飞,刘金晶,王玲丽,李鹏,刘兴友[7](2019)在《具核梭杆菌促结直肠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表明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对CRC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促进CRC发生的重要机制有慢性感染形成炎症环境、F.nucleatum表面特征性因子和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激活多条信号通路、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避.但F.nucleatum促进CRC发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所有已知的机制进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F.nucleatum促CRC发生的机制以及CRC的治疗提供资料.此外,F.nucleatum的特征性因子FadA,Fap2,LPS在CRC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靶向这些因子做疫苗或药物将有望治疗CRC.(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丘小慧,王进,黄燕宁,陈红常[8](2019)在《疑似具核梭杆菌和直肠弯曲菌致脑膜炎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和直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rectus)均为革兰染色阴性、无芽胞的专性厌氧菌。1893年VanLeeuwenhock从牙菌斑中分离到细长的梭状微生物,1898年Veillon和Zuber命名其为成梭杆菌(Bacillus fusiformis)。1922年Knorr将具核梭杆菌归类为梭杆菌属[1]。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不仅可引起口腔感染性疾病,还与大肠癌及脑、肝、(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连一帆,任建林,许鸿志[9](2019)在《具核梭杆菌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菌群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口腔共生菌株具核梭杆菌在多种肿瘤中显着富集并可促进疾病进展,预示患者不良预后。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可通过激活宿主细胞癌症相关信号通路、引发慢性炎症以及抑制机体免疫监视而增强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抗凋亡能力。本文就具核梭杆菌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期刊2019年02期)

何智妍,周薇,黄正蔚,姜葳[10](2018)在《不同碳源对变异链球菌和具核梭杆菌混合生物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碳源对变异链球菌和具核梭杆菌混合培养形成生物膜的影响。方法:将过夜培养的变异链球菌UA159和具核梭杆菌ATCC10953菌液按1:1的比例接种至含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蔗糖的牛心脑浸液培养基(BHI)37℃培养,24小时后形成的混合生物膜,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嗅盐法(MTT)法检测OD_(490 nm),确定生物膜形成的量;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混合细菌生物膜的形态结构。结果:两菌株混合培养形成生物膜的量OD_(490)值为0.572±0.010;当葡萄糖浓度为0.25%、0.5%和1.0%时,生物膜的量分别达到0.845±0.08 1、0.999±0.11 1和1.1 52±0.036;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混合细菌形成生物膜的量也随之增加,相应蔗糖浓度的生物膜OD_(490)值分别为1.075±0.011、1.368±0.010和1.712±0.019;各组间的差异均有显着性。总体而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和蔗糖的使得形成的生物膜更加密集,聚集成较大团块,其中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后形成生物膜的团块在体积上比加入葡糖糖后更大。结论:不同碳源会影响变异链球菌和具核梭杆菌混合培养形成的生物膜。(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1-06)

核梭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是口腔微生物群中常驻成员,并且可以与其宿主产生共生关系。具核梭杆菌能够引起多种机会性感染。最近的研究发现其感染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就具核梭杆菌与宿主的共生关系、作为感染因子在疾病中的角色,以及促进肿瘤进程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评述,并深入探讨目前对该菌的一些新见解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些新观点希望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认识具核梭杆菌及其促进结直肠癌作用的新机制,为寻找具核梭杆菌诊断与治疗的新方法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梭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梁国刚,王群先,韩方海.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定植情况及诊断价值的初步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9

[2].毛旭虎,童亚楠.具核梭杆菌研究进展[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3].顿国栋,童亚楠,卢晓雪,冯宇阳,叶新力.粪便具核梭杆菌的免疫磁珠捕获联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J].免疫学杂志.2019

[4].卫利民,谷变利,原翔.具核梭杆菌感染对结肠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

[5].张树伟,李琛,潘亚萍.具核梭杆菌通过MIR4435-2HG/miR-296-5p信号通路促进口腔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牙周病与植体周病新分类·新理论·新技术高峰论坛会议手册及论文汇编.2019

[6].郑文香,丛立春,韩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具核梭杆菌诱导肠上皮细胞炎症和凋亡中的作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7].王瑞飞,刘金晶,王玲丽,李鹏,刘兴友.具核梭杆菌促结直肠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丘小慧,王进,黄燕宁,陈红常.疑似具核梭杆菌和直肠弯曲菌致脑膜炎1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

[9].连一帆,任建林,许鸿志.具核梭杆菌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9

[10].何智妍,周薇,黄正蔚,姜葳.不同碳源对变异链球菌和具核梭杆菌混合生物膜的影响[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8

论文知识图

染色检测具核梭杆菌、化疗...染色检测具核梭杆菌、目的...染色检测具核梭杆菌、目的...具核梭杆菌总菌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具核梭杆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氯喹干预具核梭杆

标签:;  ;  ;  ;  ;  ;  ;  

核梭杆菌论文_梁国刚,王群先,韩方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