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选择表面论文-刘俊兵

频率选择表面论文-刘俊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频率选择表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频率选择表面,天线,强电磁脉冲

频率选择表面论文文献综述

刘俊兵[1](2019)在《频率选择表面在天线抗强电磁脉冲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天线抗强电磁脉冲毁伤的防护需求,分析了典型强电磁脉冲辐射特性,设计了一种安装于天线前端用于衰减强电磁脉冲的频率选择表面,提高了天线抑制工作频带外强电磁脉冲毁伤的能力,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频率选择表面对天线抗强电磁脉冲的可行性,为天线的强电磁脉冲防护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机械》期刊2019年05期)

张厚,尹卫阳[2](2019)在《频率选择表面在天线及微波技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磁波传播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频率选择表面(FSS)凭借其独特的空间滤波特性正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目前,FSS已经在电磁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文中首先阐述了FSS的发展现状,然后论述了FSS在天线及微波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FSS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强宇,周东方,刘起坤,姚振宁[3](2019)在《一种新型宽带吸收频率选择表面》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频率选择表面,该结构具有良好的高频透射性能和较低频带的宽带吸收性能。吸收频率选择表面结构由有损层和带通层组成。通过等效电路法的分析,有损层应该在通带内产生并联谐振,因此给出了具体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在ADS中进行了验证。在有损层的设计中,在金属交叉贴片中加载两个电阻使其分为两部分实现了并联谐振。带通层利用无损耗槽型频率选择表面实现。仿真结果表明,在12.75GHz时只有0.7dB的插入损耗,并且实现了4.8GHz到11.2GHz的宽带吸收。最后,制作了实物并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得很好。(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10期)

唐旭英,唐金元,王翠珍[4](2019)在《具有带外陡降特性的双通带频率选择表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通带频率选择表面带外选择性能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带外陡降特性的双通带频率选择表面(dual-passband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DPFSS)。该设计由两层相同的栅格方环单元和一层方环贴片单元组成,可以通过调整单元几何参数,实现对传输零点频率的独立控制。同时,按照物理结构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并采用CST对本文提出的FSS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以在C、X频段内形成两个传输通带,位于通带两侧的零点形成了陡峭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缩短了过渡带,同时高频零点形成了宽传输阻带,进一步提升了带外选择性能,在垂直入射的情况下,可以实现5.48~6.54GHz和8.73~10.04GHz的通带范围(-1dB)及10.32~17.55GHz的阻带范围(-10dB),具有良好的极化稳定性和角度稳定性。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03期)

邢校菖,姜开宇,赵骥,方家萌[5](2019)在《激光加工参数对球形频率选择表面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运用激光加工的方法在叁维半球壳表面加工孔径十字环形频率选择单元,探讨激光加工相比其他加工手段的优势和不同激光加工工艺参数对十字环形频率选择单元加工质量的影响。对球形曲面频率选择单元加工工艺方法进行分析,介绍激光加工中出现的加工缺陷,并根据缺陷的特点提出参数化表征量;对实验件进行单因素参数试验,分析标刻单元加工质量变化规律并找到合理参数范围;最后,根据合理参数范围做参数化试验,探讨加工质量的改进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振镜式激光加工速度相较于普通数控加工系统提高了15倍左右,加工缺陷占比可控制在5%以内。(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江涛,侯沁芳,斯扬,俞笔奇,阎鲁滨[6](2019)在《全金属频率选择表面设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星体资源有限导致天线安装数量受限问题,针对K/Ka/EHF叁频共用反射面天线的关键部组件――基于频率选择表面(FSS)的副反射器进行研究。概述了叁频共用反射面天线系统的基本架构,选择双曲面型带通全金属FSS作为天线系统的副反射器;采用Floquet原理与有限元分析结合的方法,利用Ansys HFSS15作为分析工具进行仿真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通带插损小于0.3 dB,2个模式的幅度差小于0.2 dB,相位差小于2.5°,带外抑制大于25.9 dB。最后对加工生产的副反射器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一致,为星载反射面天线叁频共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许留留,闫丽萍,赵翔[7](2019)在《适用于5G电磁屏蔽的介质开孔型频率选择表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5G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产业化进程给电子设备的电磁屏蔽设计带来了严峻挑战。5G通信中24GHz以上的电磁波极易通过电子设备屏蔽外壳上的各种孔缝耦合进入电子设备内部,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针对常规散热孔设计难于适应5G通信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介质开孔型频率选择表面(FSS)结构。该结构在不影响设备通风散热的条件下,实现对28GHz频段信号的电磁屏蔽。经过全波分析方法仿真,所设计的FSS结构在28 GHz频段电磁屏蔽效能(SE)达30 dB以上,带宽大于2 GHz。无论是TE还是TM极化电磁波,在0°~60°入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薛凤至,伍瑞新,徐成,陈平,楼群[8](2019)在《利用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实现宽带电磁透明》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微波宽带高透明性材料,采用了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的方法,设计了一种由一层容性贴片和一层S形感性网栅构成的电磁透明材料,结果表明,这种电磁透明材料-1 dB相对带宽可达99.4%,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同时,斜入射实验结果显示,该结构在横电波和横磁波偏振入射波40°角入射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角度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4期)

徐翠莲,屈绍波,王甲富,闫明宝,庞永强[9](2019)在《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双大气窗口红外隐身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双大气窗口红外隐身,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阻带频率选择表面(FSS).该结构由叁层材料组成:金属四个多路交叉十字型谐振器、金属井字型结构、中间由介质层隔开.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垂直入射波,所提出的双阻带FSS在两个大气窗(3. 0~5. 0μm和8. 0~14. 0μm)内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并且透射率被抑制到0. 1以下.研究了入射角、周期大小及介质厚度等对反射率和透射率的影响.在φ=0°时,TE和TM波在的宽入射角θ范围内均显示出良好的传输稳定性.通过FSS在谐振频点的电场及表面电流的分析结果发现,3. 0~5. 0μm的反射是由于电谐振引起的而8. 0~14. 0μm的高反射是由于电谐振与磁谐振共同引起的.(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彭树铭,徐志浩[10](2019)在《Ka波段宽频带频率选择表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毫米波技术的发展和毫米波天线的广泛应用,提出了对毫米波雷达隐身的要求。基于耦合和谐振原理,设计了一种Ka波段带内透过的单层频率选择天线罩。利用谱域法对频选天线罩进行了分析计算。优化得到的天线罩仿真结果在Ka全波段内平均插入损耗小于1 dB,在45°扫描角内35 GHz的S_(21)>-1.7 dB,实现X波段和Ku波段内的透过率小于-11 dB。最后,对频选罩的相关参数特性进行了分析,便于针对其他电性能要求进行优化改进。(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2019年06期)

频率选择表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电磁波传播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频率选择表面(FSS)凭借其独特的空间滤波特性正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目前,FSS已经在电磁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文中首先阐述了FSS的发展现状,然后论述了FSS在天线及微波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FSS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频率选择表面论文参考文献

[1].刘俊兵.频率选择表面在天线抗强电磁脉冲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机械.2019

[2].张厚,尹卫阳.频率选择表面在天线及微波技术中的应用[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强宇,周东方,刘起坤,姚振宁.一种新型宽带吸收频率选择表面[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4].唐旭英,唐金元,王翠珍.具有带外陡降特性的双通带频率选择表面设计[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9

[5].邢校菖,姜开宇,赵骥,方家萌.激光加工参数对球形频率选择表面质量的影响[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

[6].江涛,侯沁芳,斯扬,俞笔奇,阎鲁滨.全金属频率选择表面设计与验证[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

[7].许留留,闫丽萍,赵翔.适用于5G电磁屏蔽的介质开孔型频率选择表面设计[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

[8].薛凤至,伍瑞新,徐成,陈平,楼群.利用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实现宽带电磁透明[J].压电与声光.2019

[9].徐翠莲,屈绍波,王甲富,闫明宝,庞永强.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双大气窗口红外隐身研究(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10].彭树铭,徐志浩.Ka波段宽频带频率选择表面设计[J].现代雷达.2019

标签:;  ;  ;  

频率选择表面论文-刘俊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