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石匣小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小流域,水土保持,密云县,北京,密云,效益。
石匣小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高勇[1](2018)在《石匣小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环境破坏严重和水土流失的状况之下,水土保持措施对于石匣小流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北京密云石匣小流域的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对于治理土壤侵蚀所产生的不同的效益进行研究,分析石匣小流域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差异性。从北京密云石匣小流域的实验的数据结果来看,可以隐约看见在人工草地、荒草地、水平条林地还有鱼鳞坑林地上的水土保持的措施有着显着成效,虽然这些地方的水土保持成效比较明显,但在这几者之间是没有很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8年13期)
潘欣,王云琦,高勇,宋伯岩,朱楠[2](2016)在《石匣小流域整地措施对土壤剪切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坡面整地措施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和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差异性,选取石匣小流域4个标准样地,通过测量多个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紧实度和液限),研究不同坡面整地措施的土壤临界剪切力随深度的变化,以及土壤抗剪切破坏能力的强弱关系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原状土的临界剪切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库伦公式得出的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临界剪切力的回归方程为σ=0.0123τf+0.6308。土壤物理性质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不同,紧实度、容重与含水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于不同的坡面整地措施,土壤抗剪切能力强弱顺序为梯田>水平条>裸地,其中,在水平条上种植针叶树,土壤抗剪切能力优于种植阔叶树。在北京石匣地区,布设坡面整地措施时,需因地制宜地增加田面宽度,并种植针阔混交林以增加土壤抗剪强度。(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张秋锋[3](2013)在《密云水库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0—2006年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小流域内20个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数据,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1)以裸地为对照,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保持效应为封禁荒草地>林地>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减少量分别为94.28%、66.25%、23.95%,泥沙减少量分别为99.38%、75.13%、56.82%;(2)同种耕地土地利用类型,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为梯田>坡耕地>陡坡开荒;(3)同种林地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林地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为鱼鳞坑>大水平条>小水平条;(4)同种草地土地利用类型,自然封禁形成的荒草地的水土保持效应远远大于人工草地。(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8期)
于洋,尹洁,王晓燕[4](2009)在《北京石匣小流域坡地土壤磷素吸附与解吸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磷素的吸附与解吸行为是非点源污染物磷素起动的主要过程,不同土壤性质和环境条件对吸附和解吸行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对土壤磷素吸附和解吸行为的研究对非点源污染物流失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石匣小流域及径流小区内的土壤进行吸附和解吸过程实验室模拟,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软件分析了土壤磷素吸附和解吸的动力学过程及特性,并将室内试验结果与实际坡地径流小区的降雨产流磷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吸附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吸附速率开始快,随后减慢。磷吸附能力大致为:河床>水位变幅区>标准小区>山楂>玉米坡地>林坡地>荒草坡;影响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有粘土(Clay)、铁结合态磷酸盐(Fe-P)、Al-P(铝结合态磷酸盐)、碳酸钙(CaC03)和有效磷(A.P.)。磷含量高的土壤释磷过程始终发生解吸行为,动力学方程对其解吸过程拟合效果较好;磷含量低的土壤释磷过程为解吸与吸附行为交替作用的动态过程,动力学方程无法对其解吸过程拟合。土壤磷素含量、粘粒含量和水土比条件对土样解吸量具有影响:土壤磷素含量和粘粒含量越高,其解吸量也随之越大;水土比越大,解吸量越小。土壤吸磷再解吸能力会随磷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理论EPCO和室内水土比试验的结果与野外坡面产流试验的结果较为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0-17)
尹洁[5](2009)在《北京石匣小流域坡地土壤磷素起动过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素的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土壤是非点源污染物的“源”,起动过程是污染物磷素与土壤分离从而进入迁移的最初阶段。了解磷素的起动机理能够有效地控制磷素进入水体,减缓和预防水体富营养化。起动过程中存在两个主要过程,即土壤磷素吸附/解吸行为和土壤侵蚀。本文以密云水库上游的石匣小流域及坡面径流小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和坡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吸附和解吸模拟试验和野外坡面产流产沙监测等方法,从土壤磷素吸附/解吸行为和土壤侵蚀两个角度,探究褐土坡地土壤磷素的起动特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土壤对磷素的吸附过程表现为:吸附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吸附速率开始快,随后减慢;第一小时的速率最大。双常数方程对动力学过程的拟合效果最佳。磷含量较高(TP 0.944-1.240 mg·kg-1)的土样在吸附试验浓度范围始终发生解吸反应,其余磷含量较低(TP 0.337-0.588 mg·kg-1)的土样吸磷量均随溶液平衡浓度的增大而增加。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线性等温式对磷含量较低土样的等温吸附过程的拟合均呈现显着相关,其中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佳。2.土壤磷素吸附能力大致为:河床>水位变幅区>标准小区>山楂>玉米坡地>林坡地>荒草坡。影响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有粘土(Clay)、铁结合态磷酸盐(Fe-P)、Al-P(铝结合态磷酸盐)、碳酸钙(CaCO3)和(有效磷)A.P.。荒草坡、林坡地、玉米坡地、玉米、林地和杏树在降雨产流后的磷流失风险很大。3.磷含量高的土壤释磷过程始终发生解吸行为,动力学方程对其解吸过程拟合效果较好;磷含量低的土壤释磷过程为解吸与吸附行为交替作用的动态过程,动力学方程无法对其解吸过程拟合。土壤磷素含量、粘粒含量和水土比条件对土样解吸量具有影响。土壤磷素含量和粘粒含量越高,其解吸量也随之越大;水土比越大,解吸量越小。土壤吸磷再解吸能力会随磷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各坡面上部均发生土壤粗化。在坡度较大且无植被覆盖的坡面,土壤中粘粒和粉粒的含量均呈现:雨季前>雨季中>雨季后;土壤中砂粒的含量均呈现:雨季前<雨季中<雨季后。坡上部的粗化程度强于坡中和坡下。在坡度较小且有植被覆盖的坡面,坡下部表层土壤的机械组成未现粗化,土壤中粘粒和粉粒的含量均呈现:雨季前<雨季中<雨季后;土壤中砂粒的含量均呈现:雨季前>雨季中>雨季后。坡上部存在微弱的土壤粗化现象。5.随着降雨次数的增加,无论是与土壤分离的泥沙,还是坡面的产沙,粘粒含量均在减小,砂粒含量均在增多。降雨、坡度、坡长和植被覆盖等均对泥沙起动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和继军,蔡强国,王学强[6](2009)在《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以密云县石匣小流域近10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数据为基础,综合探讨了石匣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了水保效益及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合理布置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在北方地区,由于降雨量偏少,水分是影响植被措施的关键,研究表明阴坡的水分要好于阳坡,植被封郁度也好于阳坡,因此在实施生物措施时应该考虑阴坡、阳坡对植被的影响,在实施生物措施时必须结合工程措施;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是控制水土流失最有效的途径,石匣小流域土地利用经过十几年调整,森林覆盖度显着增加,已由治理初期的44%增加至目前的80%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已经由1992年的32.22 km2下降到1999年的0.1763 km2,土壤侵蚀模数降至422 t/(km2.a),相当于治理前的16.9%,同时收到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人均年收入已经由1991年的670元增加至2001年底的2830元左右;目前石匣小流域综合治理范式已经达到可持续发展程度,这种范式的总结为密云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乃至整个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了借鉴作用及样板。(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和继军,蔡强国,路炳军,王学强[7](2008)在《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坡面处理措施及土地利用方式是控制水土流失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合适的坡面措施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有效地抑制土壤侵蚀,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坏境。论文通过对石匣小流域不同处理的径流试验小区的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坡面综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坡耕地、开荒地相比,梯田和水平条可以有效地拦蓄地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减沙率可达64.83%~91.81%,并且阴坡上的水平条的蓄水保土作用好于阳坡,有土埂的大水平条的减水拦沙效率好于无土埂的水平条;综合水保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更高,对径流量的拦蓄率高达96.21%~99.38%,并且进行综合措施处理的坡面的土壤侵蚀模数都小于水利部发布的北方土石山区允许土壤流失量200 t/km2.a;对坡面的自然封禁能够有效地控制坡面水土流失;同时由于综合水保措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赵云杰,徐伟,朱国平,齐实,王宁[8](2005)在《北京山区石匣小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强度、土地利用率、治理度、人均收入与当地平均水平的比值等5个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计算评价指标值,根据可持续发展指标临界值所确定的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得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991年石匣小流域属于不可持续发展阶段;1999年该流域属于一般可持续发展阶段。(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05年02期)
蔡新广[9](2004)在《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效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石匣小流域径流试验小区的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泥沙的影响,探讨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①合适的整地造林措施能有效地拦蓄降雨,减小土壤侵蚀;自然坡的水土流失都较小; ②水平条中土埂可减少径流20%~45%,减少土壤侵蚀31 5%~71 2%; ③水平条与鱼鳞坑的水保效益相当; ④在16°左右坡地采取水保措施(水平条、鱼鳞坑造林)比开荒减少地表径流77 7%~92 1%,在4°左右坡地修梯田比坡耕地减少地表径流54 2%,减少土壤侵蚀67 95%; ⑤水保措施均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土壤氮、磷流失量,其中大水平条比开荒总氮流失量减少73 65%,总磷流失量减少42 86%;梯田比坡耕地总氮流失量减少60 98%,总磷流失量减少85 29%,说明大水平条和梯田的保水、保土、保肥效益明显。(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04年S1期)
蒋文琼,王冬梅,李永贵,侯旭峰[10](2004)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以石匣小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适宜山区小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采用灰色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对北京市密云县石匣小流域 1991— 1997年各产业年产值与流域产业总净效益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得出各产业年产值与产业总净效益的关联序为 :渔 (0 90 3) >工 (0 90 0 ) >林 (0 894 ) >牧 (0 890 ) >农 (0 882 ) >交 (0 84 8) >建(0 82 4 8) >副 (0 82 4 5 ) >商 (0 819)。据此确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改变单一农业经营 ,转变经营重点 ,以渔业、林业、工业代替农业作为经营重点 ,因地制宜地实现主次分明的综合开发(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04年02期)
石匣小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坡面整地措施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和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差异性,选取石匣小流域4个标准样地,通过测量多个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紧实度和液限),研究不同坡面整地措施的土壤临界剪切力随深度的变化,以及土壤抗剪切破坏能力的强弱关系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原状土的临界剪切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库伦公式得出的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临界剪切力的回归方程为σ=0.0123τf+0.6308。土壤物理性质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不同,紧实度、容重与含水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于不同的坡面整地措施,土壤抗剪切能力强弱顺序为梯田>水平条>裸地,其中,在水平条上种植针叶树,土壤抗剪切能力优于种植阔叶树。在北京石匣地区,布设坡面整地措施时,需因地制宜地增加田面宽度,并种植针阔混交林以增加土壤抗剪强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匣小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高勇.石匣小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影响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
[2].潘欣,王云琦,高勇,宋伯岩,朱楠.石匣小流域整地措施对土壤剪切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
[3].张秋锋.密云水库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应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
[4].于洋,尹洁,王晓燕.北京石匣小流域坡地土壤磷素吸附与解吸特征研究[C].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2009
[5].尹洁.北京石匣小流域坡地土壤磷素起动过程试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6].和继军,蔡强国,王学强.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
[7].和继军,蔡强国,路炳军,王学强.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8
[8].赵云杰,徐伟,朱国平,齐实,王宁.北京山区石匣小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5
[9].蔡新广.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效益试验研究[J].资源科学.2004
[10].蒋文琼,王冬梅,李永贵,侯旭峰.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以石匣小流域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