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点火论文_李元绪

导读:本文包含了火花点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火花,发动机,汽油,汽油机,直喷,丁醇,甲醇。

火花点火论文文献综述

李元绪[1](2019)在《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用ABE/汽油混合燃料燃烧与排放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丙酮-丁醇-乙醇(Acetone-Butanol-Ethanol,ABE)是一种新型潜在的发动机生物质代用燃料;与已有的传统生物质替代燃料相比,因其低成本可再生性质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对ABE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ABE是否适合作为发动机的生物质代用燃料,还需要从燃用ABE混合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特性以及循环变动特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论文以不同组分比例ABE的ABE/汽油混合燃料以及ABE与汽油不同掺混比例的ABE/汽油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对ABE/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排放特性、循环变动特性以及ABE/汽油混合燃料化学反应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工作对于ABE作为火花点火发动机代用燃料的可行性评估以及ABE/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根据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用ABE/汽油混合燃料燃烧及排放特性试验研究的需要,搭建了 ABE/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试验台架;确定了以气相色谱法作为发动机非常规污染物测试与分析的方法,以及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质谱仪作为发动机非常规污染物成分识别和污染物浓度检测的方法;对气相色谱仪输出结果进行了标定,得到了发动机非常规污染物成分的标定曲线及标定方程;确定并配制了试验用ABE/汽油混合燃料并制定了试验方案。通过试验研究方法,进行了 ABE组分比例和ABE/汽油掺混比例对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循环变动特性、常规和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了发动机不同负荷及不同混合气当量比时,发动机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循环变动特性以及常规污染物和醛类、烯烃类、芳香烃类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性随ABE组分比例及ABE/汽油掺混比例的变化规律。采用DRGEP-SA与CSP-QSSA相结合的多级机理简化方法及简化机理构建方法,得到了包含78种组分和312步反应的ABE/汽油混合燃料简化化学反应机理并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简化机理可以比较准确预测ABE/汽油混合燃料燃烧过程中丙酮、丁醇、乙醇、正庚烷、异辛烷、甲苯、正庚烷及异辛烷等组分的燃烧滞燃期、层流火焰速度以及这些组分氧化过程中反应物、生成物和中间产物的浓度变化。利用构建的ABE/汽油混合燃料简化化学反应机理,分析了ABE/汽油混合燃料化学反应时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化学反应中间产物的生成和消耗路径。根据ABE燃料的性质及其在火花点火发动机中的燃烧特点,修正了 G方程燃烧模型中的层流火焰速度模型和湍流火焰速度模型;根据ABE/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数值仿真研究的需要,建立了针对ABE/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缸内燃烧及循环变动研究的发动机燃烧大涡模拟数值仿真模型。验证分析表明,ABE/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大涡模拟数值仿真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对ABE/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及污染物排放进行预测。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利用建立的ABE/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大涡模拟数值仿真模型,进行了 ABE/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缸内燃烧、污染物生成以及燃烧循环变动的研究,以及掺混ABE对火花点火发动机缸内燃烧、污染物生成、燃烧循环变动作用机理的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了对ABE/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影响最大的活性自由基及其对缸内燃烧的作用机理,得到了对ABE/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污染物生成影响最大的中间产物及其对缸内污染物生成的作用机理,得到了对ABE/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循环变动影响最大的活性自由基及其对缸内燃烧循环变动的作用机理。图118幅,表14个,参考文献234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9-01)

张龙龙,陈韬,谢辉,牛健,赵华[2](2019)在《辅助火花点火对DME微引燃汽油稀释复合燃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DME(dimethylether,二甲醚)微引燃汽油稀释复合燃烧模式,可以实现汽油机高效低温燃烧.但是在DME总热值比受限条件下,废气稀释存在极限条件,限制了经济性的进一步提升.为提高稀释燃烧经济性,采用火花点火可以提升集聚型DME微引燃相对燃烧速度,可以提高离散型DME微引燃绝对燃烧速度.研究结果表明:火花点火对两种微火源引燃都具有促进作用,在离散型微火源策略中采用火花点火对经济性提升更明显,相对于火花点火辅助集聚型微引燃可提高3.88%.(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赵海平[3](2019)在《汽油机火花点火激发均质压燃燃烧过程及排放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花点火激发均质压燃(SICI)燃烧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汽油机新型的燃烧方式,它可以有效拓展HCCI燃烧的负荷范围,还可以有效衔接SI燃烧和HCCI燃烧,实现两种燃烧方式的平稳过渡。本研究将一台四冲程单缸柴油机改装成了可以控制点火和喷油的进气道燃油喷射的电控汽油机。然后搭建了发动机的实验平台,包括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设计加工搭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加工搭建、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设计调试搭建以及其他的相关台架搭建工作。本文主要对SICI燃烧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空气加热器加热进气的方法分别实现了空气稀释下的SICI燃烧和EGR稀释下的理论空燃比SICI燃烧。实验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SICI燃烧的判据:压升率曲线出现双峰、放热率曲线左侧内凹。进气温度升高、转速降低、负荷增大都会使空气稀释SICI燃烧的点火提前角边界后移,SICI燃烧更容易实现。(2)点火提前角增大,空气稀释SICI燃烧相位提前、燃烧速度加快、燃烧压燃比例增大。存在一个最佳点火提前角使得SICI燃烧的IMEP最大。点火提前角增大,SICI燃烧的CO排放几乎不变、HC排放升高、NOx排放升高。(3)负荷增大,实现空气稀释SICI燃烧的点火提前角减小、燃烧相位提前、SICI燃烧最大缸压增加、压升率峰值增加、燃烧持续期减小、平均指示压力增加。负荷增大,SICI燃烧的CO和HC排放减少、NOx排放增加。(4)空燃比变大,实现空气稀释SICI燃烧的点火提前角增大、燃烧相位提前;除λ=1.3外,SICI燃烧的缸压峰值、压升率峰值和放热率峰值先增大后减小;SICI燃烧的平均指示压力随着空燃比的变大而增大。空燃比变大,SICI燃烧的CO排放呈无规律变化,但是一直保持在0.08%-0.10%体积分数范围内,HC排放先减小后增大,NOx排放先增大后减小。(5)空气稀释的SICI燃烧比SI燃烧来说,燃烧速度快、燃烧相位提前,负荷能达到和SI燃烧相近的水平。而且空气稀释SICI燃烧的燃油经济性要比SI燃烧好。SICI燃烧的CO、HC排放也好过于SI燃烧,但是NOx排放比SI燃烧高。(6)负荷增大、EGR率减小和转速降低都会使EGR稀释理论空燃比SICI燃烧的点火提前角边界后移,SICI燃烧更容易实现。(7)点火提前角增大,EGR稀释SICI燃烧相位提前、缸压峰值增大、压燃比例升高、放热率峰值增大、燃烧持续期减小、IMEP增大。点火提前角增大,EGR稀释SICI燃烧CO、HC和NOx排放增大。(8)EGR率增大,EGR稀释SICI燃烧相位提前、缸压峰值增大、压升率峰值减小、放热量增加、放热率峰值减小。EGR率增大,EGR稀释SICI燃烧的燃烧持续期呈无规律变化、平均指示压力增大。EGR率增大,EGR稀释SICI燃烧的CO和HC排放先增加后减小,NOx排放显着减少。(9)EGR稀释理论空燃比SICI燃烧与空气稀释SICI燃烧的负荷都可以达到接近SI燃烧的水平,可以拓展HCCI燃烧的负荷。EGR稀释理论空燃比SICI燃烧的CO和HC排放相比于空气稀释SICI燃烧有略微升高,但是NOx排放比空气稀释SICI燃烧降低很多。而且EGR稀释理论空燃比SICI燃烧方便使用叁效催化器进行排气后处理,燃烧更加清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田冬[4](2019)在《美国EPA非道路小型火花点火发动机排放法规PLT要求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EPA非道路小型火花点火发动机(文中简称"发动机")排放法规对HC+NOX和CO排放污染物规定了排放限值要求,同时要求经过认证的发动机系族要进行生产线排放测试(即Production Line Testing,PLT)。本文对美国EPA非道路小型火花点火发动机排放法规中生产线排放测试的要求进行介绍。(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0期)

徐仪[5](2018)在《非道路小型火花点火发动机油箱与油箱盖的EPA蒸发排放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发动机油箱与油箱盖排放时,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本文通过分类排放、渗透性测试两方面对非道路小型火花点火发动机油箱的排放要求进行了分析,并从本体结构、设计安装结构、确定蒸发排放指标3个方面对非道路小型火花点火发动机油箱盖的EPA蒸发排放要求进行了整理,供相关人士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8年21期)

石玲,卫海桥,吴国兴,范钱旺[6](2018)在《火花点火发动机Pre-ignition形成机理及控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分析直喷汽油机早燃(Pre-ignition)现象。综合分析了不同参数(混合气浓度、点火时刻、润滑油、冷却液温度、进气压力等)对非正常燃烧-早燃(Pre-ignition)的影响;总结了早燃(preignition)的生成机理-缸内局部温度超过约800℃,易引起pre-ignition发生。结合早燃(pre-ignition)特性,分析和提出了早燃检测和控制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尹涛[7](2017)在《应用于火花点火发动机工作循环仿真的爆震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爆震的发生及其强度的大小具有高度随机的特征。然而,当前爆震模型研究大多聚焦于爆震起始时刻的预测,综合考虑爆震随机统计特征的爆震模型研究极少,因此当前爆震预测模型大多不能再现发动机临界爆震点时的实际工作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一款1.5升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进行了宽范围爆震工况实验,对爆震起始时刻与爆震强度的统计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爆震起始时刻预测与具有统计学分布特征的爆震强度预测的现象学爆震模型。爆震起始时刻的预测基于自着火延迟期积分法,同时考虑缸内压力、热点温度、EGR及过量空气系数λ的影响。最终标定得到的爆震起始角模型有着较好的预测性能,各工况预测值与实验提取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都小于1.2度曲轴转角。爆震强度建模方面,热点能量密度E和放热速率S是影响爆震强度的关键因素。S与爆震起始时刻的末端混合气温度、压力、EGR率、过量空气系数λ相关,E与缸内新鲜进气量、爆震起始时刻缸内容积相关,由整理后的放热速率因子α和能量密度因子β可得到Y_(KI)双因子爆震强度模型。Y_(KI)模型在研究范围内的所有爆震工况都有着较好的预测性能,其中,爆震临界点的判断标准Y_(KI_Critical)随转速升高而小幅增大。在改制后的GCR10上的爆震扫描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变几何压缩比后的爆震强度情况,适合用于预测性仿真。(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2-01)

刘道建[8](2016)在《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对火花点火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和推广高效清洁的可再生生物燃料作为汽车的替代燃料已成为提高能源安全、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生物丁醇(即正丁醇)比甲醇、乙醇等热值更高,容易与汽柴油互溶,使用安全且便于存储和运输。因此,将正丁醇作为未来车用化石燃料的替代或部分替代燃料对于节约石油资源、降低发动机有害物排放有积极意义。为此,本文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正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对火花点火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本文首先分析了正丁醇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0%和30%的正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理化特性,并在四缸汽油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对汽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发动机未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汽油机燃用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后动力性有所下降,有效燃油消耗率随丁醇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但有效热效率并不随丁醇掺混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汽油掺混丁醇能降低HC和NOx排放,但对CO排放影响不大。然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用丁醇/汽油混合燃料进行了能量平衡和可用能分析。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阶段模拟采用双区燃烧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燃油组分及运行工况对火焰传播及燃烧放热率的影响。通过C语言编程对发动机压缩、燃烧和膨胀阶段基本方程进行求解,模拟研究了正丁醇掺混比、点火时刻、负荷及EGR率对发动机能量分布及可用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工况下,汽油掺混丁醇后热力学第一定律效率升高,但有效燃油消耗率随丁醇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升高;随丁醇掺混比例的增加,不可逆损失份额增加,热力学第二定律效率降低;但汽油掺混丁醇,配以适当的废气再循环,能降低传热和排气转移的能量及可用能份额,因而热力学第一定律效率和第二定律效率能均随丁醇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上述研究表明,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用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后不可逆损失份额相对纯汽油有所增加。因此,本文将异辛烷作为汽油的替代燃料,利用CHEMKIN软件建立定容绝热燃烧模型,并基于燃料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进一步对正丁醇和异辛烷的燃烧过程进行熵产和?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正丁醇绝热定容燃烧时不可逆损失系数始终高于异辛烷;燃烧过程中燃料分子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热能是不可逆性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且小分子中间产物的反应对产生不可逆损失的贡献最大。为更充分理解正丁醇的燃烧化学动力学过程,本文利用CHEMKIN软件,采用DRGEP、敏感性分析、反应路径分析、熵产分析及反应速率参数优化等方法对正丁醇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进行简化,得到一个包含75种组分和285个基元反应的新的正丁醇简化机理,并利用激波管内滞燃期、预混火焰组分浓度和层流火焰速度等试验数据在宽广的工况范围内对其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5-01)

向守智,刘辉,王志,龙岩,王建昕[9](2017)在《甲醇-汽油双燃料火花点火发动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台由缸内直喷汽油机改装而成的高压缩比双燃料汽油机,研究了甲醇-汽油双燃料喷射方式(M-G,是指进气道喷射甲醇,缸内直喷汽油)和汽油-甲醇双燃料喷射方式(G-M,是指进气道喷汽油,缸内直接喷甲醇)两种双燃料双喷方式对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排放特性、热效率和爆震抑制的影响。在试验过程中甲醇的喷射比例范围为0~100%。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汽油单燃料发动机,两种双燃料喷射方式(M-G和G-M)都能够显着提高经济性、抑制爆震同时降低微粒排放;G-M双燃料喷射方式相比M-G双燃料喷射方式在抑制爆震、降低微粒排放上效果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尹海[10](2015)在《火花点火式汽油发动机的燃空比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花点火式汽油发动机的燃空比(Fuel-Air Ratio,FAR)控制要求是根据进气量调整喷油量,使缸内FAR在理论化学计量比附近很窄的范围内变化,最大化叁元催化转换器的净化作用,达到低排放的目的。由于其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长期以来FAR控制的研究始终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紧密结合工程应用背景,以提高火花点火式汽油发动机FAR控制性能为目的,对火花点火式汽油发动机的FAR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本文综述了FAR控制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火花点火式汽油发动机FAR控制性能的因素,设计了一种时滞依赖增益调度FAR控制器,以解决传输时滞对FAR控制的影响问题;针对进气流量快速变化等瞬态工况下湿壁效应影响无法忽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湿壁效应估计器和时滞依赖FAR控制器联合设计的方法;针对氧传感器老化等不确定性和可变传输时滞问题,探讨了一种FAR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本文第二章按照FAR系统工质流动顺序讨论了火花点火式汽油发动机FAR建模问题。针对火花点火式汽油发动机存在的湿壁效应,给出了油膜质量变化率的数学描述。在此基础上,考虑了蒸发排放和进气流量估计误差对FAR的影响,讨论了混合气在缸内滞留以及排气歧管中传输时滞等原因和描述方式,给出了一种反映湿壁效应、蒸发排放及可变传输时滞特征的火花点火式汽油发动机FAR状态方程描述。为了分析本章给出的模型精度以及影响精度的因素,本章描述了基于TESIS公司发动机仿真软件en DYNA的高精度FAR仿真系统构建方法,并在多种工况下应用仿真方法分析了蒸发排放、进气估计误差和湿壁效应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排放对FAR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蒸发排放气体中燃油的影响;进气流量估计误差直接影响火花点火式汽油发动机FAR;湿壁效应对FAR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迅速打开或关闭节气门等瞬态工况。火花点火式汽油发动机FAR系统中的传输时滞随工况发生变化,使得FAR控制具有可变时滞特征。本文第叁章研究了具有时滞变化的FAR控制器设计问题。为了提高控制精度,减小保守性,在FAR控制器设计过程中保留被控对象中的可变传输时滞信息,并考虑到传输时滞与进入气缸的空气流量和发动机转速有关,且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的特点,给出一种根据时滞大小改变控制器增益的时滞依赖记忆控制器设计方法。本章给出的方法可提高FAR的控制精度,并减小时滞变化范围较大带来的控制器保守性。仿真结果表明,本章设计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扰动抑制性能和期望FAR跟踪性能。但湿壁现象增加时,会导致控制性能的下降。节气门迅速打开或关闭等瞬态工况将引起进气压力和进气流量的剧烈变化。此时,湿壁效应的影响会增加。对此,本文第四章研究了考虑湿壁效应和传输时滞变化的FAR控制器设计方法。针对湿壁效应无法通过传感器测量的问题,第四章建立了湿壁效应估计方程,给出了一种具有变化时滞的湿壁效应估计方法,导出了保证估计器收敛的线性矩阵不等式,获得一种参数依赖的观测器增益求取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补偿湿壁效应和根据时滞大小改变控制器增益的时滞依赖记忆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本章给出的FAR控制器在稳态工况和瞬态工况下均具有较好的期望FAR跟踪性能和扰动抑制性能。氧传感器老化将引起FAR模型参数的变化,导致FAR控制性能下降。本文第五章对此进行了研究。为了便于分析研究,第五章采用基于输入输出响应特性辨识得到的实验模型,将FAR控制问题转化为具有有界未知时滞和参数不确定的一阶时滞系统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参数和时滞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本章给出的方法充分考虑了被控对象的有界未知输入时滞和参数不确定这一特性,能够根据实际工况调整控制器增益,提高了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氧传感器老化时,本章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好的FAR跟踪性能及扰动抑制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12-01)

火花点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DME(dimethylether,二甲醚)微引燃汽油稀释复合燃烧模式,可以实现汽油机高效低温燃烧.但是在DME总热值比受限条件下,废气稀释存在极限条件,限制了经济性的进一步提升.为提高稀释燃烧经济性,采用火花点火可以提升集聚型DME微引燃相对燃烧速度,可以提高离散型DME微引燃绝对燃烧速度.研究结果表明:火花点火对两种微火源引燃都具有促进作用,在离散型微火源策略中采用火花点火对经济性提升更明显,相对于火花点火辅助集聚型微引燃可提高3.8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火花点火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元绪.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用ABE/汽油混合燃料燃烧与排放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张龙龙,陈韬,谢辉,牛健,赵华.辅助火花点火对DME微引燃汽油稀释复合燃烧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3].赵海平.汽油机火花点火激发均质压燃燃烧过程及排放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田冬.美国EPA非道路小型火花点火发动机排放法规PLT要求介绍[J].内燃机与配件.2019

[5].徐仪.非道路小型火花点火发动机油箱与油箱盖的EPA蒸发排放要求[J].南方农机.2018

[6].石玲,卫海桥,吴国兴,范钱旺.火花点火发动机Pre-ignition形成机理及控制综述[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8

[7].尹涛.应用于火花点火发动机工作循环仿真的爆震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8].刘道建.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对火花点火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9].向守智,刘辉,王志,龙岩,王建昕.甲醇-汽油双燃料火花点火发动机试验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7

[10].尹海.火花点火式汽油发动机的燃空比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脉冲爆震发动机基本工作循环过程不同曲轴转角下的煤油组分质量浓度有无火花点火对HCCI燃烧排放性能...单火花点火线圈点火系统火花点火对HCCI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固体激光器汽油机诱导火花点火示...

标签:;  ;  ;  ;  ;  ;  ;  

火花点火论文_李元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