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掺杂锆铈酸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镥掺杂,铈酸锶,燃料电池
掺杂锆铈酸锶论文文献综述
张利[1](2019)在《镥掺杂铈酸锶-盐酸盐燃料电池性能研究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燃料电池的研发过程中,针对铈酸锶进行分析,找到一种合适的代替催化剂,成为盐酸盐燃料电池研发的关键。在实验室针对铈酸锶-盐酸盐燃料电池具体的性能探讨,并从反应动力学和电化学伏安特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最终发现镥掺杂对于提升性能的优势,并且试验了对不同的条件下镥掺杂电极性能进行分析。并且最终得出结论,这种燃料电池性能和普通的燃料电池相比,具有稳定性高,放电速度持久,方便储存运输等多种优势。(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张航,张文蕾,马兰,彭彩云,马梅[2](2015)在《稀土元素掺杂锆酸锶电子结构与光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计算了稀土元素(La、Ce、Sm、Eu、Gd、Yb)掺杂锆酸锶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并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与掺杂前的锆酸锶结构相比,在电子结构方面,稀土元素掺杂后,费米能级穿过导带,使材料具有n型半导体的特性,且跃迁类型都属于间接性跃迁.从态密度图中可以得出,在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主要由稀土元素贡献.光学性质方面,随着稀土元素的掺杂,静介电常数和折射率呈减小的趋势.从布居分析可得,稀土元素的掺杂,使锆酸锶体系稳定性有所提高,而La的掺入使掺杂体系的稳定性最好.(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江虹,郭瑞松,徐江海,高沿英,邓雅平[3](2012)在《氧化钇掺杂锆铈酸钡质子导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钇掺杂锆铈酸钡(BaZr0.90-xCexY0.10O3-δ,x=0.09、0.18、0.27)(即BZCY系列)前驱体粉末,研究了烧结性能和电导率.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组成范围内,x=0.27(即C3)试样为最佳.再进一步通过优化烧结助剂ZnO添加量以提高试样的烧结性能及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ZnO能够与前驱体发生固溶取代反应,有效地提高了样品烧结性能.随着ZnO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烧结致密度提高,但直流电导率先增大后减小.当ZnO添加量为2mol%(C3-Z2)时,试样具有最高的直流电导率,800℃在湿H2中电导率可达9.27 mS/cm.C3-Z2试样的XRD衍射峰与BaCeO3、BaZrO3标准衍射峰相比出现一定角度的偏移,而与BaCe0.4Zr0.6O3的标准图谱相对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宋超[4](2012)在《掺杂铈酸锶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选择高温固相法合成Sr_2CeO_4:Eu~(3+)、Sr_2CeO_4:Ho~(3+)、Sr_2CeO_4:Eu~(3+):Ho~(3+)荧光体,并对其掺杂一价离子,叁价离子和其他激活剂离子后光学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我们利用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荧光光谱(PL)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产物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发光原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结果:首先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Sr_2CeO_4:Eu~(3+)和Sr_2CeO_4:Eu~(3+):A(A为金属离子)荧光体,合成过程使用分部反应法,首先样品在500°C下煅烧了2小时,然后在1200°C条件下烧结6小时,成功合成了Eu~(3+)掺杂的Sr_2CeO_4荧光体。所制备的荧光体属叁斜晶系,对200nm-400nm波长均有很好的吸收,并且能够在480nm,616nm处均有较好的发射。实验表明通过掺杂金属离子可以有效的提高Sr_2CeO_4:Eu~(3+)荧光体的发光强度。实验结果表明Sr_2CeO_4:Eu~(3+)中Eu~(3+)最佳掺杂浓度为10%,最佳反应温度为1200°C,Sr_2CeO_4:Eu~(3+)荧光体掺杂Li+时发光强度提高最明显,Li+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制备了Sr_2CeO_4:Ho~(3+)荧光体和Sr_2CeO_4:Ho~(3+):A(A为金属离子)荧光体,通过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Sr_2CeO_4:Ho~(3+)荧光体的激发峰是200nm-400nm左右有一个宽带峰,其最强锋在280nm左右,发射峰是峰值为480nm的宽带峰。Sr_2CeO_4:Ho~(3+)荧光体在1200°C,Ho~(3+)掺杂浓度为0.1%时发光强度最高。Sr_2CeO_4:Ho~(3+)荧光体在掺杂不同金属离子之后,发射峰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掺杂Li+时发光强度最高,Li+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本文还首次合成了Sr_2CeO_4:Eu~(3+),Ho~(3+)荧光体,通过测试可以发现Sr_2CeO_4:Eu~(3+),Ho~(3+)荧光体在480nm、586nm、616nm处有叁个明显的峰,当Eu~(3+)浓度较高时(为10%),随着Ho~(3+)掺杂浓度的增大,480nm处的峰逐渐减弱,616nm处的发射峰逐渐增强,当Ho~(3+)浓度达到1%时,616nm处峰高达到最高值。当Eu~(3+)浓度较低时(为2%),随着Ho~(3+)浓度的增大,Sr_2CeO_4的宽带发射以及Eu~(3+)特征峰明显下降,这表明Ho~(3+)对Sr_2CeO_4的特征发射以及Eu~(3+)特征跃迁起猝灭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2-03-01)
掺杂锆铈酸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计算了稀土元素(La、Ce、Sm、Eu、Gd、Yb)掺杂锆酸锶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并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与掺杂前的锆酸锶结构相比,在电子结构方面,稀土元素掺杂后,费米能级穿过导带,使材料具有n型半导体的特性,且跃迁类型都属于间接性跃迁.从态密度图中可以得出,在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主要由稀土元素贡献.光学性质方面,随着稀土元素的掺杂,静介电常数和折射率呈减小的趋势.从布居分析可得,稀土元素的掺杂,使锆酸锶体系稳定性有所提高,而La的掺入使掺杂体系的稳定性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掺杂锆铈酸锶论文参考文献
[1].张利.镥掺杂铈酸锶-盐酸盐燃料电池性能研究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9
[2].张航,张文蕾,马兰,彭彩云,马梅.稀土元素掺杂锆酸锶电子结构与光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江虹,郭瑞松,徐江海,高沿英,邓雅平.氧化钇掺杂锆铈酸钡质子导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2
[4].宋超.掺杂铈酸锶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