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效应论文_潘祥辉,刘国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播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戏剧,符号学,媒体,虚拟现实,昆曲,正负。

传播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潘祥辉,刘国庆[1](2019)在《媒体对高校舆论监督的“了望效应”及传播失灵——基于2014年以来澎湃新闻对高校学术不端报道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体是社会环境的了望者。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等方面的事件经常见诸公众视野,媒体将舆论监督延伸至"象牙塔",充当了"学术督察"的角色,这无疑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媒介—社会"现象。澎湃新闻2014年上线以来涉及的高校舆论监督报道,学术不端问题是其中的重心所在;学术监督的对象以研究生为主;北京高校被报道的次数最多,上海高校甚少;"985"和"211"高校备受媒体关注,名校效应突出。澎湃对高校舆论监督的新闻生产呈现鲜明的偏向性和策略性。舆论环境、技术手段以及记者的学科背景等因素都影响着其新闻生产。澎湃新闻对高校的舆论监督具有较强的效力,呈现了鲜明的"了望效应",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及学术共同体内部治理机制的失灵,但其舆论监督报道同样存在明显的传播失灵特征,这种舆论监督只能是一种有限监督。(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艳[2](2019)在《浅析B站中传统文化类视频的传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B站作为一个网络视频分享网站,向来是以二次元与弹幕文化闻名。大众对于B站视频的印象更多停留在亚文化领域。但是传统文化类视频突然蹿红,出现在了B站首页与排行榜前列。传统文化类视频已经成为了B站视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成为B站特色。本文重点研究了B站中传统文化类视频的传播效应,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讨论了B站传统文化类视频在年轻受众中成功传播的原因,并从符号学和使用与满足视角看传播效应,最后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类视频传播策略。(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贾学鸿[3](2019)在《《庄子》“德和连言”命题的历史阐释及其传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书中出现的"德和连言"命题主要有叁则,分别见于《德充符》和《缮性》。这叁个命题依次是:不知耳目之所宜的德之和;与物为春,接而生时的成和之德;德、和的蒙而不冒。其中出现的宜、兑、蒙、冒、恬等词,都有其特殊意蕴,需要从音、形、义切入进行追本溯源。上述叁个命题中德统辖和,和隶属德。而《庄子·庚桑楚》中以婴儿为喻的段落,德与和是平列关系。《庄子》中"德和连言"命题在历史传播过程中,后代所做的阐释,有的立足于宋代理学,有的则援佛解《庄》,还有的因为命题中同源字的运用而出现多种不同的解说。(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贾洪伟[4](2019)在《中国文化外译作品的出版与传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真正制约中国文化传播久远的是出版环节和传播指向。历史经验证明,国内出版的优秀外译作品并未取得预期的传播效应,故当前应该借鉴历史经验,将单一的国内出版、发行和传播的模式转向海外出版为重心的多元互补模式,并以中国文化受众的分布和流动规律为切入点,参考国内出版社定点定额馆配模式,向所在国政府机构、州立大学、社区、儿童图书馆,以及华人华商机构、驻华机构、中国驻外领事馆、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等派送各类外译作品,发动来华学习者宣传中国文化,鼓励汉学家写作中国题材作品,建设中国主导性多元化高端文化传播平台等。从出版、传播指向和传播效应3方面探讨中国文化外译作品的出版与传播效应最大化和最佳化问题,以期为中国文化外译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喻国明,王佳鑫,马子越[5](2019)在《5G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对传播与社会场景的全新构建——从场景效应、场景升维到场景的叁维扩容》一文中研究指出5G的发展为VR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的产品和服务也将成为未来网络发展中的一个"爆品"。与此同时,场景作为VR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其价值也得到凸显,场景应用使得VR在"景观化"呈现和沉浸式体验方面进一步迈进。本文的探讨重点集中在VR产业将如何构建未来的传播场景,又将如何变革现有的传播场景。未来的时代将是场景的时代,场景将决定技术的使用方式,也将使我们体验到更加丰富与多元的人生。(本文来源于《媒体融合新观察》期刊2019年05期)

李艳,田杰,余鹏[6](2019)在《地面效应对直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空间传播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流线路可听噪声问题是导线架设结构及参数选型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直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特性及空间传播规律,对于准确预测可听噪声的空间分布及建设满足环保要求的直流线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声波基本方程出发,根据地面上方点声源在空间上产生的声压的计算公式,将直流输电线路看成沿导线离散分布的点声源的集合,认为线路在空间产生的噪声是各个声源迭加后的综合效应,计算中考虑了地面的影响。根据这个模型分析了不同地面流阻参数对线路可听噪声的影响规律。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考虑地面的影响会增强线路在空间中产生的可听噪声声压级,地面流阻越大则这种增强作用越强;考虑地面的反射影响后,声压的幅值也会受到影响;这会导致可听噪声声压级在垂直线路方向上的分布存在一定的波动,实际现场测量时需要考虑地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魏建良,朱庆华[7](2019)在《基于信息级联的网络意见传播及扭曲效应国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信息级联作为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大量个体的模仿行为使得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影响急剧放大,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网络意见波动,意见扭曲日益频发。鉴于此,很多研究者对此展开了探讨,从最初的信息级联特征与结构分析,到基于真实数据的级联效应建模与优化,再到动态的级联预测与影响力最大化研究。尽管成果已较为丰富,但多是技术层面的分析,结合效应分析的成果较少,尤其对信息级联形成的网络意见扭曲等尚缺少代表性成果。鉴于此,本文从用户、信息及结构叁个基本视角,提出了网络意见扭曲的若干可研究主题。(本文来源于《情报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童薇菁[8](2019)在《艺术节交易会,世界名家新作展示“全球首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中外艺术家、制作人正在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平台,作为其新作展示的“全球首选”。刚刚开幕的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不仅将申城变成“戏码头”,而且成了全球艺术交易的重要平台。今年有来自47个国家与地区的代表参会,参会机构400余家,参会人(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0-20)

乔秀峰[9](2019)在《视觉媒体传播对山西旅游文化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媒体传播时代,信息传播逐渐向融合方向发展,影视与旅游的融合传播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对旅游文化的规划、创新和推广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有效地整合媒体传播渠道,规范山西旅游文化的发展途径与方式,需要发挥视觉媒体传播对旅游地的文化增值效应、文化宣传效应,展现其独特的文化营造效应。(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郭子辉[10](2019)在《媒体公众号在新闻传播中的正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媒体公众号顺势而生。原本发布在报纸、电视、网站上的新闻,开始在公众号中广泛传播。本文分析媒体公众号的传播特点,解读其在新闻传播中的正面及负面效应,提出媒体公众号应该遵循新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更新思维,创新内容,丰富叙事方法,整合优势资源,以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8期)

传播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B站作为一个网络视频分享网站,向来是以二次元与弹幕文化闻名。大众对于B站视频的印象更多停留在亚文化领域。但是传统文化类视频突然蹿红,出现在了B站首页与排行榜前列。传统文化类视频已经成为了B站视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成为B站特色。本文重点研究了B站中传统文化类视频的传播效应,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讨论了B站传统文化类视频在年轻受众中成功传播的原因,并从符号学和使用与满足视角看传播效应,最后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类视频传播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播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潘祥辉,刘国庆.媒体对高校舆论监督的“了望效应”及传播失灵——基于2014年以来澎湃新闻对高校学术不端报道的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陈艳.浅析B站中传统文化类视频的传播效应[J].传播力研究.2019

[3].贾学鸿.《庄子》“德和连言”命题的历史阐释及其传播效应[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

[4].贾洪伟.中国文化外译作品的出版与传播效应[J].外语学刊.2019

[5].喻国明,王佳鑫,马子越.5G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对传播与社会场景的全新构建——从场景效应、场景升维到场景的叁维扩容[J].媒体融合新观察.2019

[6].李艳,田杰,余鹏.地面效应对直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空间传播特性的影响[J].通信电源技术.2019

[7].魏建良,朱庆华.基于信息级联的网络意见传播及扭曲效应国外研究进展[J].情报学报.2019

[8].童薇菁.艺术节交易会,世界名家新作展示“全球首选”[N].文汇报.2019

[9].乔秀峰.视觉媒体传播对山西旅游文化的效应[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郭子辉.媒体公众号在新闻传播中的正负效应[J].新闻研究导刊.2019

论文知识图

氧化锌/超纳米晶金刚石多层膜在-2扫描...不同传播距离处的光限幅效应单光子非共振条件下,传播距离z79....利用量子热浴的方法计算IV相的均方根...信号的传播(2)大气弯曲效应=0无量纲应力随时间FoVe=0.5无量纲...

标签:;  ;  ;  ;  ;  ;  ;  

传播效应论文_潘祥辉,刘国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