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邻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间距,临界,胸径,有限元,易损,基坑。
相邻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夏恩明[1](2019)在《超高层相邻结构防碰撞设计分析——以集商业办公为一体的某超高层组合建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某超高层建筑平面角部重迭不规则,设置变形缝,使之成为较为规则的两栋建筑。以某超高层组合建筑为例,运用SATWE计算软件,采用设置合理的防震缝宽度,保证中震不碰撞;采取加强措施提高大震作用下的防碰撞倒塌能力。(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周云,梁秋河,房晓俊[2](2019)在《相邻结构碰撞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引起的相邻结构碰撞会导致结构局部破坏或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文章将相邻结构碰撞模型分为经典碰撞模型、接触单元法碰撞力模型和有限元碰撞模型,并对研究现状分别进行介绍,梳理相邻结构设计参数对结构碰撞响应的影响,归纳最小防震缝宽度对相邻结构的影响及缝宽的计算方法,总结相邻结构防止碰撞的研究,分析相邻结构碰撞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范鹏鹏[3](2019)在《基于地震碰撞风险的非线性相邻结构临界间距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作用下相邻结构碰撞引起的非结构构件及结构构件破坏是常见的震害现象。设置足够的相邻结构间距是避免及减小地震碰撞破坏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各国规范的最小结构间距安全水平未知。为适应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的发展需求,亟需提出基于可靠度的临界间距计算方法,但目前相邻结构临界间距的概率计算方法仅局限于线性结构。因此,本文考虑相邻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对基于地震碰撞风险的相邻结构临界间距计算方法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碰撞风险的临界间距计算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为:相邻结构发生地震碰撞的风险求解为可靠度问题,对应的相邻结构避免发生碰撞的临界间距求解则为给定碰撞风险条件下的逆可靠度问题,即找零点问题,该方法可以使相邻结构具有一致的目标失效概率;通过引入基于子集模拟的地震碰撞易损性计算方法开展地震碰撞风险分析,使得所提方法可以考虑相邻结构的非线性特性。首先计算了线性相邻单自由度结构的临界间距,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并分析了不同周期比和不同场地危险性对临界间距的影响;其次利用所提方法对非线性相邻多自由度结构的临界间距进行分析,研究了相邻结构质量比、层间刚度比、层间屈服荷载比值对临界间距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相邻结构质量比增加,临界间距呈现先增加后波动的规律;随着刚度比增加,临界间距逐渐减小;随着层间屈服荷载比值增加,临界间距迅速增加然后保持不变。(2)利用所提方法对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相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临界间距进行了计算。分别对相邻六层和五层、相邻六层和四层、相邻六层和叁层框架结构的临界间距进行了计算,并与抗震规范最小防震缝宽、不同相邻结构相对位移组合规则得到的结构间距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临界间距与相邻结构周期比和碰撞位置同时相关;且当碰撞高度和周期比达到平衡时,即相邻六层和四层框架结构,临界间距最大,小于规范限值。(3)地震碰撞易损性计算方法是影响基于地震碰撞风险的相邻结构临界间距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单体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增量动力分析法(IDA)扩展用于相邻结构地震碰撞易损性计算。以相邻六层和五层、相邻六层和四层、相邻六层和叁层框架结构为例,利用频数统计方法(精确解)、线性回归方法、双参数回归方法、双线性回归方法、矩估计方法分别计算得到了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双线性回归方法所得易损性曲线与精确解最为接近,当所用实际地震波条数有限时,此方法拟合效果最好,且当相邻结构动力特性差异越小,峰值地面加速度越大,相邻结构间距越大时,吻合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7-19)
吴巧云,王涛,魏敏,朱宏平[4](2019)在《基于地震碰撞易损性的相邻结构临界间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解析的地震碰撞易损性确定相邻结构临界间距的方法。首先根据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将碰撞事件表示为单势垒首次超限可靠度问题;其次,通过随机振动理论得到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结构体系的条件失效概率;然后,结合相邻结构的地震碰撞易损性,将临界间距的计算表述为逆可靠性问题,求出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某一具体目标碰撞概率所对应的临界间距值,通过蒙特卡洛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的相关验证,证实了上述理论的适用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朱海鑫[5](2019)在《非线性相邻结构地震碰撞易损性与风险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相邻建筑结构广泛存在于实际工程中,世界范围内大量的震害调查结果表明相邻结构碰撞是引起结构破坏、倒塌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地震作用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为适应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和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需要发展更先进、准确和高效的基于可靠度的方法进行相邻结构地震碰撞风险评估,但目前概率地震碰撞风险评估方法仅限于多自由度线性结构,且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最小防震缝宽度安全水平未知。因此本文对考虑非线性的相邻结构地震碰撞易损性与风险分析方法展开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相邻结构发生地震碰撞的失效概率进行定义,引入非线性结构小失效概率高效算法—子集模拟法,提出了相邻结构地震碰撞易损性与风险分析方法。利用所提方法对相邻线性单自由度结构地震碰撞易损性与碰撞风险进行计算,与已有方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并将该方法用于动力特性差异显着的非线性多自由度相邻结构的地震碰撞易损性与风险评估,分析了不同结构间距、考虑结构非线性与否对其地震碰撞易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非线性的相邻结构地震碰撞易损性曲线总体呈增大趋势,但会有微小波动,且当结构间距大于一定值后,即使峰值地面加速度增大,失效概率也不会达到1;结构间距越大,仅考虑线性和考虑非线性的易损性计算结果差别越大。(2)利用所提方法对设弹性连接单元的多自由度相邻结构的地震碰撞易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结构进入非线性阶段,峰值地面加速度大于一定值时,连接单元刚度不够大时会增大结构发生碰撞的失效概率。利用所提方法对考虑碰撞力的单体多自由度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结构间距较小时,单体结构考虑碰撞力的地震易损性大于不考虑碰撞作用时的地震易损性。(3)将所提基于子集模拟的相邻结构地震碰撞易损性及风险评估方法用于6层和5层以及6层和4层相邻框架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中,利用Matlab和OpenSees交互访问,计算得到了两种相邻框架结构在不同结构间距下的地震碰撞易损性曲线和失效风险。并提出将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增量动力分析法扩展用于相邻结构地震碰撞易损性计算,与子集模拟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根据计算结果建议实际应用时可取两种方法的不利值。最后评价了相邻框架结构按规范设最小结构间距时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失效概率,相邻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发生碰撞的概率较高,且相邻结构动力差异越大,发生地震碰撞的概率越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28)
张聪[6](2019)在《人行地通道施工对相邻地铁通道结构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临近已有地铁出入口通道进行人行地通道施工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开挖过程会导致周围重要基础设施和建筑物产生不同方向的附加位移及塑性变形区域,可能对结构的功能和安全造成危害。城市地下交通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控制是地下施工的重大技术难关。本文以重庆渝北区府广场某人行地通道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GTS软件,通过典型剖面二维数值计算及考虑空间效应叁维数值计算,分析拟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引起轨道结构变形情况,评定轨道交通结构的安全性。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6期)
周超凡,张会儒,徐奇刚,雷相东[7](2019)在《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层间结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林层是林分空间结构垂直尺度上的一种结构,也是当前林分空间结构的研究热点。对于林层的研究多集中于林层划分的方法以及各林层内的结构分析,而对林层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细致的林分结构分析是森林精准经营的前提,探讨林层结构的分布及其与生长量的关系可以丰富结构化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对竞争指数的构建也有一定指导价值。【方法】基于相邻木关系,区分对象木和相邻木在上、中、下林层中的分布,将林层比(L)的5种情形细化为45种"林层结构类型",结合林层比对蒙古栎林分的林层结构的株数分布进行深度解析,并探讨与林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规律。【结果】(1)蒙古栎林分林层结构较复杂:对象木结构单元中4株相邻木都与对象木同层的情况较少,而2株或3株相邻木与对象木不同层的情况较多;对象木结构单元中5株林木在3个林层都有分布的情况是最多的,其次5株林木倾向于分布在相邻的两个林层中,且中层分布有较多林木的林层结构类型的数量较多。(2)蒙古栎林分林层比类型间生长量的差异显着度为:下层>上层>中层;当对象木同层的相邻木从4株到0株时,下层对象木生长量有显着下降趋势,上层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中层的相邻木的作用复杂,导致生长量没有显着变化趋势。(3)影响蒙古栎林上层对象木生长的林层因素较为单一,主要为上层相邻木的侧向挤压作用;而林层因素影响蒙古栎林中、下林层生长的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中层对象木主要受上层的遮盖影响较大,其次是中层的侧向挤压;下层对象木主要受中层的遮盖影响较大,其次是下层的侧向挤压或上层的遮盖影响。【结论】本文构建的"林层结构类型"在分析林层结构的数量分布、解释生长量的大小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系统又全面地解析林层间结构。(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曹思威,许万忠,李四全[8](2019)在《具有相邻建筑结构的基坑开挖影响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建筑物变形的影响范围,采用GTS-NX有限元软件,针对土质基坑以及土、岩二元结构基坑,分别改变开挖基坑与既有邻近建筑的水平距离、基坑开挖与邻近既有建筑物基础的相对埋深,从而得到不同工况下基坑邻近建筑结构的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土质、土、岩二元结构基坑在开挖过程中,随着基坑侧壁与既有建筑结构水平距离的增大,建筑结构的变形沉降量逐渐减小,沉降形式由最初明显的差异沉降逐渐转变成近乎均匀沉降;建筑结构的沉降量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加;同一开挖条件下,土质基坑的开挖对既有邻近建筑结构造成的影响显着大于土、岩二元结构基坑。(本文来源于《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期刊2019年01期)
刘少波,李爱群,张瑞君,古宝铖[9](2019)在《复合型泡沫铝/聚氨酯阻尼器在相邻结构减震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泡沫铝/聚氨酯复合材料(AF/PU)的摩擦性能与循环压缩变形特点,研制出一种由AF/PU抗碰撞装置和摩擦耗能装置组成的复合型AF/PU阻尼器.该阻尼器在小位移时可平稳出力,超过设计位移后输出力会随位移迅速增长.基于此特点,利用OpenSEES软件编写了该阻尼器的理论模型.以相邻8层与3层框架结构为例,研究了该阻尼器对相邻结构的减震控制,并与黏滞流体阻尼器的减震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邻结构间距较小时,采用黏滞流体阻尼器连接的相邻结构依然会发生碰撞;复合型AF/PU阻尼器的两阶段出力不仅能够为相邻结构提供耗能减震作用,还可有效解决相邻结构的地震碰撞,并且其减震效果优于黏滞流体阻尼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徐凯,许平,黄启[10](2018)在《相邻壁厚为独立变量的轴对称矩形薄壁管的参数研究和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运用于地铁车辆的轴对称带隔板薄壁吸能结构,提出了把相邻壁厚设置为独立的设计参数的方法,目的是提高该吸能结构在轴向载荷工况下的吸能特性。通过LS-DYNA建立初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由相应的试验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以相邻管壁的两个厚度和隔板厚度为设计变量,能量吸收量、比吸能和初始峰值力为响应进行以仿真为主的试验设计并建立多项式代理模型。基于代理模型实施的参数研究表明:位于长边的隔板其厚度对吸能特性的影响整体上强于位与短边的隔板厚度对吸能特性的影响;过薄和过厚的隔板厚度都不利于提升吸能特性。以最大比吸能和最小初始峰值力为目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结构进行了厚度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提升比吸能和降低初始峰值力相冲突;与初始均匀厚度的优化结果相比,相邻壁厚设置为独立设计参数的方法能够提升吸能结构的吸能特性。(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相邻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震引起的相邻结构碰撞会导致结构局部破坏或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文章将相邻结构碰撞模型分为经典碰撞模型、接触单元法碰撞力模型和有限元碰撞模型,并对研究现状分别进行介绍,梳理相邻结构设计参数对结构碰撞响应的影响,归纳最小防震缝宽度对相邻结构的影响及缝宽的计算方法,总结相邻结构防止碰撞的研究,分析相邻结构碰撞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研究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邻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夏恩明.超高层相邻结构防碰撞设计分析——以集商业办公为一体的某超高层组合建筑为例[J].福建建筑.2019
[2].周云,梁秋河,房晓俊.相邻结构碰撞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9
[3].范鹏鹏.基于地震碰撞风险的非线性相邻结构临界间距计算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吴巧云,王涛,魏敏,朱宏平.基于地震碰撞易损性的相邻结构临界间距研究[J].工程力学.2019
[5].朱海鑫.非线性相邻结构地震碰撞易损性与风险评估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9
[6].张聪.人行地通道施工对相邻地铁通道结构的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7].周超凡,张会儒,徐奇刚,雷相东.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层间结构解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8].曹思威,许万忠,李四全.具有相邻建筑结构的基坑开挖影响性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9
[9].刘少波,李爱群,张瑞君,古宝铖.复合型泡沫铝/聚氨酯阻尼器在相邻结构减震控制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徐凯,许平,黄启.相邻壁厚为独立变量的轴对称矩形薄壁管的参数研究和结构优化[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