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酵母工程菌论文_孙珂

导读:本文包含了啤酒酵母工程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酵母,啤酒,菌株,乙醇,絮凝,工程,谷胱甘肽。

啤酒酵母工程菌论文文献综述

孙珂[1](2016)在《产β-葡聚糖酶啤酒酵母工程菌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啤酒酿造过程中,β-葡聚糖会增加溶液粘度,给过滤带来困难。目前啤酒工业生产中主要通过添加酶制剂来加以改善,因此增加了生产环节及成本。本研究是通过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学构建能够产β-葡聚糖酶且其他性能不变的啤酒酵母工程菌株,为啤酒酿造节省生产成本及简化生产步骤。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筛选产β-葡聚糖酶的出发菌株根据β-葡聚糖酶的特性,即对大麦β-葡聚糖有底物专一性,设计了初筛、复筛路线。确定了一株在较高温度下仍具有较高酶活的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菌种的初步鉴定确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SK-1。2.β-葡聚糖酶基因在啤酒酵母菌中的克隆与表达从啤酒酵母基因组中PCR扩增3-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启动子PGK1、信息素α-因子分泌信号序列MPa2以及乙醇脱氢酶基因终止子的序列ADH4为调控元件,以大肠杆菌-酵母菌穿梭质粒YEp352为载体,构建了以β-葡聚糖酶基因BGL3的酵母表达质粒,转化酵母,通过筛选获得了能够表达且能够有效分泌β-葡聚糖酶的重组酵母工程菌株。对该菌株分泌的β-葡聚糖酶的酶活性进行初步测定,结果显示,在培养60h时酶活最高。3.β-葡聚糖酶的酶活性能测定通过DNS法对出发菌株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SK-1以及重组酵母工程菌株产β-葡聚糖酶进行酶活性能测定,并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其最适温度都是50℃,但重组酶的较高酶活在50~60℃范围。同时其酶的热稳定性发生改变,重组酶与出发酶相比较,在50℃后残留酶活迅速降低。与出发酶相比,重组酶的最适pH以及pH稳定性都发生了改变,出发酶的最适pH以及pH稳定性都在pH7.0左右。而重组酶最适pH以及pH稳定性都在pH5.0~6.0。4.发酵性能的测定对构建的啤酒酵母工程菌株的发酵性能进行了测定,主要包括凝聚性、死灭温度、外观发酵度、真实发酵度、发酵速度、双乙酰以及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重组酵母菌株的各项生理特性与出发菌株相差不大。(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6-05-26)

李静怡[2](2010)在《构建flo8缺陷型啤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改良絮凝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啤酒酵母是啤酒生产的灵魂,在啤酒酿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酵母细胞从介质中由悬浮状态聚集成团并快速沉降的这种现象被称为絮凝。絮凝性是酵母的一个重要特性,因其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而备受关注。絮凝性能良好的啤酒酵母,发酵结束时能迅速沉淀,这不但减少了分离酵母所耗的能源,也可以避免酵母长时间悬浮于发酵液中发生自溶现象。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絮凝现象:酵母提前絮凝(premature yeast flocculation,PYF)。由于发酵还未达到合适的发酵度,因此这种不正常的絮凝对于啤酒生产极为不利,应当尽力避免。本文利用PCR介导的基因中断技术,以穿梭质粒pUG6为模板,设计含有与.flo8基因两侧序列同源的长引物,构建了带有卡那抗性基因(KanMX)的中断盒,成功转化工业啤酒酵母G-03,获得一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转化菌G-03/f8。对转化菌G-03/f8和原菌G-03进行生理生化性能和锥形瓶发酵性能的比较。着重考察它们在絮凝性能方面变化,以及使用高PYF麦芽所制的麦汁进行发酵时,它们发酵性能的变化。对转化菌G-03/f8和原菌G-03进行生理生化性能和摇瓶发酵性能的比较。该菌株在实验室常规发酵中,生理性能、发酵性能基本上与出发菌株保持一致。当用酵母提前絮凝(PYF,premature yeast flocculation)值高的麦芽糖化后的麦汁接种发酵时,G-03/f8的絮凝性能与常规发酵下的絮凝性能基本一致,此时明显优于出发菌株G-03。G-03/f8的酒精度、发酵度等低温发酵指标与常规发酵相比有小幅度的下降,但明显高于此时G-03的各项发酵指标。较出发菌而言,G-03/f8对高PYF值的麦汁不敏感,能够保持较好的发酵性能,因此在高PYF值麦芽的利用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麦汁中葡萄糖、麦芽糖、Ca2+浓度、pH值、温度、乙醇是几个重要且可调控的指标,本文考察了当这些因素的初始浓度改变时,转化菌及原始出发菌絮凝性能及相应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转化菌flo8基因的缺失,其絮凝能力下降,在各种条件下的絮凝性能均比原始出发菌株有所减弱。其中糖浓度、Ca2+浓度的增加在会增强酵母的絮凝性能;pH在4.0-5.0之间,酵母的絮凝能力最强;低温情况下,温度的改变对于酵母的絮凝能力的改变不大;乙醇浓度的增加会削弱酵母的絮凝能力。(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0-12-01)

母茜,蔡勇,王肇悦,张博润,任正隆[3](2009)在《采用自克隆技术构建高SOD、低双乙酰的啤酒酵母工程菌》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来源于啤酒酵母自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1、铜抗性基因CUP1、3-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1启动子和α-factor基因取代α-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ILV2内部约1.1kb的片段,得到重组质粒pMC572,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用内切酶酶切质粒pMC572得到的含有SOD1、CUP1、PGK1和α-factor以及ILV2两端序列的片段转化啤酒酵母工业菌株YSF31,并通过铜抗性、PCR和AHAS酶活测定筛选得到转化子。结果表明啤酒酵母工程菌胞内的SOD能够分泌到胞外,乙偶姻的含量也只有受体菌的50%,而其他发酵指标并没有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9年19期)

王敏[4](2009)在《构建fks1缺陷型啤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改良自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酵母自溶是啤酒生产中一个无法避免的现象,如果发生自溶的酵母细胞数超过细胞总数的5 %啤酒质量将发生严重恶化。酵母死亡自溶使胞内物质发生水解,由渗透作用运向胞外,造成双乙酰反弹,醛类物质增加提高啤酒老化几率,同时由于大量胞内物质的泄露造成啤酒浑浊,非生物稳定性下降严重影响啤酒的外观质量和口感。以前文献报道酵母自溶只与细胞膜和胞内有关,细胞壁不发生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对酵母自溶进行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壁的代谢作用与酵母自溶有密切的联系。酵母自溶时细胞壁多聚糖也发生明显的水解作用,水解产物与胞内物质协同影响啤酒质量,这些多聚糖主要是β-葡聚糖和甘露糖。fks1基因为酵母细胞壁的β-葡聚糖合成酶基因,控制着细胞壁葡聚糖合成。经研究发现fks1缺陷的酵母会启动一种补偿机制诱导同功能基因fks2表达,缺陷株细胞壁葡聚糖量与fks1缺失量有直接的相关性。根据同源重组的原理,将来源于啤酒酵母工业菌株G-03的铜离子抗性基因(cup1)取代质粒pTK中的fks1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KC。限制性酶切重组质粒pKC,得到以fks1为整合位点包括cup1的基因片段fks1::cup1。用此片段转化啤酒酵母G-03,通过硫酸铜抗性实验得到一株基因工程菌G-03/C,遗传性能良好。碱法提取工程菌和原菌细胞壁的β-葡聚糖,工程菌细胞壁的β-葡聚糖含量为3.773 mg/g比原菌下降39 %。对实验室内保存的几株酵母菌和啤酒厂的酵母进行自溶实验,测定酵母自溶过程中与氮关联的指标。实验发现不同菌株自溶产物中的含氮物质量不尽相同,但是△非α-氨基氮/△α-氨基氮的值都在7.91-2.24的范围内波动。随着自溶时间延长,△非α-氨基氮/△α-氨基氮的值皆逐渐减小。对工程菌和出发菌进行自溶实验,结果现实工程菌的自溶性能得到改善,比出发菌下降13.71 %。对工程菌进行生理性能测试和实验室规模的酿造实验,工程菌的生理性能发生变化,常规发酵指标无较严重变化。主酵结束后工程菌的TBA下降72.8 %,SI系数提高264 %。成品啤酒中工程菌的TBA降低65.6 %,SI系数提高192.7 %,风味保鲜预测值RSV提高26.6 %。(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9-05-01)

邱并生[5](2008)在《乙醇脱氢酶Ⅱ活性低谷胱甘肽含量高的啤酒酵母工程菌》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代谢工程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食品、能源、环境等领域,通过遗传修饰改变微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流向以获得期望产物的研究已广泛地开展。乙醛是啤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之一,过高的乙醛含量已成为国内啤酒风味改良的瓶颈,一直难有突破。(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08年08期)

蔡勇,母茜,王肇悦,张博润,晏本菊[6](2008)在《低乙醇脱氢酶Ⅱ活性的抗老化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克隆技术,破坏啤酒酵母工业菌株YSF31的ADH2基因,在ADH2基因位点插入来源于YSF31的编码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的GSH1基因和铜抗性筛选标记CUP1基因。通过铜抗性筛选转化子,经PCR和乙醇脱氢酶Ⅱ(ADHⅡ)活性测定验证,获得了1株啤酒酵母工程菌。10°P麦芽汁发酵实验显示,自克隆菌株的乙醇脱氢酶Ⅱ活性是受体菌的65%,谷胱甘肽含量比受体菌YSF31的高34%。其他发酵指标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由于DNA操作过程中没有外源基因介入,因此啤酒酵母工程菌为生物安全的自克隆菌株,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08年08期)

蔡勇[7](2008)在《低乙醇脱氢酶Ⅱ活性的抗老化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醛是啤酒中的主要风味物质之一,低浓度的乙醛使啤酒具有芳香味,高浓度则产生像青草或者苹果腐烂的味道。以国内啤酒为例,乙醛含量多在5-12 mg/L,而国外优质啤酒的乙醛含量多在3 mg/L以下。目前,国内啤酒生产中控制乙醛含量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生产工艺改良,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乙醛含量已经成为国内啤酒风味改良的瓶颈,一直难有突破。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在基因水平上对酿酒酵母进行修饰,最终实现降低乙醛含量的目的已经成为可能。本文利用自克隆技术,构建了一株新型啤酒酵母工程菌,并对其进行了小型发酵试验,检测了重要的产物含量和发酵指标。实验主要内容和结果见下:根据文献报道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乙醇脱氢酶Ⅱ(ADH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YSF31的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ADH2基因及其上游700bp序列的一段DNA片段,将该片段插入到质粒YEp352上,构建了重组克隆质粒pYA。将筛选标记基因CUP1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GSH1插入到质粒pYA的ADH2基因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ACG。用PvuⅡ酶切重组质粒pACG得到一个DNA片段:含有铜抗性基因CUP1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GSH1,两端含有ADH2基因的5'端和3'端序列。用此DNA片段转化啤酒酵母YSF31,使该片段与染色体在ADH2位点发生同源重组。通过细胞对硫酸铜的抗性筛选到转化子。经PCR验证,片段成功重组到受体菌的染色体上。由于遗传操作引入的基因片段都是来源于酵母自身,故该工程菌被称为自克隆菌株。对受体菌和自克隆菌株的铜抗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受体菌和自克隆菌株在含有5mmol/L CuSO_4YEPD培养基上都能生长,受体菌在含有6mmol/L CuSO_4的YEPD培养基上就不能生长。而自克隆菌株在含有6mmol/L,7mmol/L,8mmol/L CuSO_4的YEPD培养基上均能生长。经检测,自克隆菌株的铜抗性达到8.5mmol/L的Cu~(2+)浓度。对受体菌和自克隆菌株的GSH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酵母胞内自克隆菌株的GSH含量比受体菌高15%;在发酵液中自克隆菌株的GSH含量比受体菌高42%。铜抗性和GSH含量测定的结果说明,CUP1基因和GSH1基因被重组到受体菌的染色体上,并成功共表达。对受体菌和自克隆菌株进行的小型发酵试验结果显示,发酵液中的谷胱甘肽含量,自克隆菌株比受体菌YSF31高34%。而ADH2基因的破坏,使ADHⅡ酶活性明显降低,自克隆菌株的酶活是受体菌的65%。自克隆菌株的其它发酵指标如α-N氨基酸同化率、真正发酵度等与受体菌基本相同。由CO_2减重实验和真正发酵度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自克隆菌株的发酵速度和发酵度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遗传修饰没有影响酵母的发酵能力。本研究采用自克隆技术,首次将啤酒酵母工业菌株中的ADH2基因敲除,同时在该位点插入一个CUP1基因和GSH1基因,获得了低ADHⅡ酶活性高GSH含量的啤酒酵母工程菌,为构建低乙醛抗老化的啤酒酵母工程菌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张峰,王肇悦,刘楠,何秀萍,张博润[8](2008)在《具有α-淀粉酶分泌活性以及低双乙酰产量的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因具有较强的α-淀粉酶以及葡聚糖酶活性,使其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能够良好的生长。从其基因组中克隆了α-淀粉酶的编码区,构建了由酵母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1)启动子、酿酒酵母α-因子信号序列以及扣囊复膜酵母α-淀粉酶基因编码序列组成的基因表达盒。将该表达盒插入到质粒pPLZ-2的ILV2基因序列内部,使其两翼具有ILV2基因的同源区。将该表达盒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整合到啤酒酵母工业菌株YSF-5的α-乙酰乳酸合成酶(AHAS)基因ILV2内部。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进行转化子的筛选。通过多对引物PCR、α-淀粉酶活性以及AHAS活性分析对转化子进行鉴定,得到一株具有α-淀粉酶分泌表达活性、较低AHAS活性,并且发酵液中双乙酰产量也相对较低的啤酒酵母工程菌。该菌株在非选择压力条件下连续培养50代后仍然保持其遗传稳定性。还对pH、温度以及金属离子对该转化菌株的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由于所构建的菌株不含有非酵母来源的DNA,所以生物安全性相对较高,对酵母育种以及啤酒生产工业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母茜[9](2008)在《高SOD,低双乙酰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双乙酰是影响啤酒的主要风味物质之一,它在啤酒中的阈值很低,超过这一阈值就会产生一种酸馊味,因此其含量的高低是啤酒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啤酒在储存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纸板味,这主要是因为啤酒中一些挥发性的长链不饱和醛类发酵时未充分还原所致,啤酒的氧化作用是其风味稳定性变差的最初来源。因此,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势必会给改善啤酒风味的稳定性,防止啤酒老化,甚至是对饮用者的健康都会带来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选用啤酒酵母工业菌株青岛啤酒酵母菌株YSF31为材料,采用自克隆技术构建了一个新的啤酒酵母工程菌株,得到的新菌株同YSF31比较双乙酰含量有所降低,抗老化的能力增强。以青岛啤酒酵母菌株YSF31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出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1和α-信号肽基因。将PCR扩增得到的SOD1基因插入到质粒pYCUP(中科院微生物所酵母遗传育种实验室保存,以下简单称实验室,含有CUP1基因)的SphⅠ和SalⅠ位点得到一个中间质粒pMC2。再将PCR扩增得到的α-factor基因插入到质粒pMP1(实验室保存,含有3-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1)的EcoRI和SmaI位点上得到另外一个中间质粒pMC1。用BglⅡ和SphⅠ酶切质粒pMC2得到含有CUP1和SOD1的片段,再用KpnⅠ和SphⅠ酶切质粒pMC1得到含有PGK1和α-factor的片段,将上述两个基因片段插入到质粒pPILV4(实验室保存,含有ILV2基因)的KpnⅠ和BglⅡ位点,获得最终的重组质粒pMC572。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用内切酶酶切质粒pMC572得到的含有SOD1,CUP1,PGK1和α-factor以及ILV2两端序列的片段转化啤酒酵母YSF31。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细胞对硫酸铜的抗性初步筛选到转化子,转化子对硫酸铜的抗性较受体菌有很大的提高。受体菌仅能在5mmol/L的浓度上生长,转化子能在8mmol/L的浓度上生长。2.用不同的引物组合进行PCR验证,发现转化子均能得到目的条带而受体菌什么也没有。3.通过乙酰乳酸合成酶(AHAS)活性测定,经验证转化子的AHAS酶活性仅为受体菌的一半,说明SOD1,CUP1,PGK1和α-factor片段已经整合到染色体上,ILV2的一条等位基因被破坏,转化子被命名为Z-2-8。4.啤酒酵母细胞内的SOD是不能自行分泌到胞外的,由于α-factot基因的整合使转化子胞内的SOD成功分泌到胞外,而受体菌的发酵液中一直都没有SOD的活性。同时,乙偶姻的含量也只有受体菌的50%,势必会最终导致双乙酰含量的降低。5.另外在CO_2减重实验,生物量检测和其他发酵指标检测实验中发现新的啤酒酵母工业菌株同受体菌比较并没有发生显着的变化。由于本实验的DNA操作过程中并没有任何外源基因的介入,均来自啤酒酵母自身,因此该啤酒酵母菌株为生物安全的自克隆菌株,具有重要的实际运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8-05-01)

蒋凯,李崎,顾国贤[10](2007)在《构建高产谷胱甘肽啤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提高啤酒抗老化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同源重组的原理,将来源于啤酒酵母工业菌株G03的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GSH1)和筛选标记Kan取代质粒pRJ-5中18S rDNA内部约340bp的DNA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RKG。以pRKG为模版,PCR得到以18S rDNA为整合位点包含GSH1和Kan的基因片段18S rDNA::(Kan-GSH1)。用此片段转化啤酒酵母工业菌株G03,通过G418抗性筛选得到啤酒酵母工程菌。实验室小试表明,工程菌的谷胱甘肽含量比受体菌株提高16.6%,啤酒的抗老化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而常规指标没有发生显着变化。连续传代5次后胞内GSH含量基本不变遗传稳定性良好。由于表达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的基因来源于受体菌株自身,是通过自克隆技术改造工业啤酒酵母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啤酒酵母工程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啤酒酵母是啤酒生产的灵魂,在啤酒酿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酵母细胞从介质中由悬浮状态聚集成团并快速沉降的这种现象被称为絮凝。絮凝性是酵母的一个重要特性,因其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而备受关注。絮凝性能良好的啤酒酵母,发酵结束时能迅速沉淀,这不但减少了分离酵母所耗的能源,也可以避免酵母长时间悬浮于发酵液中发生自溶现象。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絮凝现象:酵母提前絮凝(premature yeast flocculation,PYF)。由于发酵还未达到合适的发酵度,因此这种不正常的絮凝对于啤酒生产极为不利,应当尽力避免。本文利用PCR介导的基因中断技术,以穿梭质粒pUG6为模板,设计含有与.flo8基因两侧序列同源的长引物,构建了带有卡那抗性基因(KanMX)的中断盒,成功转化工业啤酒酵母G-03,获得一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转化菌G-03/f8。对转化菌G-03/f8和原菌G-03进行生理生化性能和锥形瓶发酵性能的比较。着重考察它们在絮凝性能方面变化,以及使用高PYF麦芽所制的麦汁进行发酵时,它们发酵性能的变化。对转化菌G-03/f8和原菌G-03进行生理生化性能和摇瓶发酵性能的比较。该菌株在实验室常规发酵中,生理性能、发酵性能基本上与出发菌株保持一致。当用酵母提前絮凝(PYF,premature yeast flocculation)值高的麦芽糖化后的麦汁接种发酵时,G-03/f8的絮凝性能与常规发酵下的絮凝性能基本一致,此时明显优于出发菌株G-03。G-03/f8的酒精度、发酵度等低温发酵指标与常规发酵相比有小幅度的下降,但明显高于此时G-03的各项发酵指标。较出发菌而言,G-03/f8对高PYF值的麦汁不敏感,能够保持较好的发酵性能,因此在高PYF值麦芽的利用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麦汁中葡萄糖、麦芽糖、Ca2+浓度、pH值、温度、乙醇是几个重要且可调控的指标,本文考察了当这些因素的初始浓度改变时,转化菌及原始出发菌絮凝性能及相应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转化菌flo8基因的缺失,其絮凝能力下降,在各种条件下的絮凝性能均比原始出发菌株有所减弱。其中糖浓度、Ca2+浓度的增加在会增强酵母的絮凝性能;pH在4.0-5.0之间,酵母的絮凝能力最强;低温情况下,温度的改变对于酵母的絮凝能力的改变不大;乙醇浓度的增加会削弱酵母的絮凝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啤酒酵母工程菌论文参考文献

[1].孙珂.产β-葡聚糖酶啤酒酵母工程菌株的构建[D].青岛大学.2016

[2].李静怡.构建flo8缺陷型啤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改良絮凝性能[D].江南大学.2010

[3].母茜,蔡勇,王肇悦,张博润,任正隆.采用自克隆技术构建高SOD、低双乙酰的啤酒酵母工程菌[J].食品科学.2009

[4].王敏.构建fks1缺陷型啤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改良自溶性能[D].江南大学.2009

[5].邱并生.乙醇脱氢酶Ⅱ活性低谷胱甘肽含量高的啤酒酵母工程菌[J].微生物学通报.2008

[6].蔡勇,母茜,王肇悦,张博润,晏本菊.低乙醇脱氢酶Ⅱ活性的抗老化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J].微生物学通报.2008

[7].蔡勇.低乙醇脱氢酶Ⅱ活性的抗老化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D].四川农业大学.2008

[8].张峰,王肇悦,刘楠,何秀萍,张博润.具有α-淀粉酶分泌活性以及低双乙酰产量的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J].生物工程学报.2008

[9].母茜.高SOD,低双乙酰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D].四川农业大学.2008

[10].蒋凯,李崎,顾国贤.构建高产谷胱甘肽啤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提高啤酒抗老化能力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7

论文知识图

啤酒酵母工程菌和受体菌的谷胱甘...啤酒酵母工程菌和受体菌胞内外...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3 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2.3 转化...2 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

标签:;  ;  ;  ;  ;  ;  ;  

啤酒酵母工程菌论文_孙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