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基于流-固耦合波动勒让德谱元模拟方案,通过数值算例研究了流-固界面上方震源作用下Scholte波的形成机理和特性。数值结果表明,当流体中P波波速大于固体S波速时,沿流-固界面法线方向,Scholte波的幅值在流体中的衰减速率大于固体,反之则小于固体。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流体震源到流-固界面的距离与Scholte波波长比值这一参数对Scholte波幅值的影响,Scholte波幅值随该比值增加呈指数衰减,对该比值大于1. 5的情形,流体震源激发的Scholte波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上述结果对深入分析海底地震动震相具有一定意义。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马新生,郑永路,谢志南
关键词: 流固耦合,谱元,幅值衰减
来源: 自然灾害学报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
专业: 海洋学
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539,51808516),黑龙江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省级资助资金(GX16C006)~~
分类号: P75
DOI: 10.13577/j.jnd.2019.0312
页码: 104-111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5387K
下载量: 75
相关论文文献
- [1].热-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5(01)
- [2].油气管道流-固耦合振动响应实现方法[J]. 焊管 2018(05)
- [3].页岩储层不同渗流形式下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 [4].汽轮机通流部分热-流-固耦合数值模拟计算[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3(03)
- [5].流-固耦合作用对计算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04)
- [6].锥形节流阀的三维流-固耦合非稳态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7].基于DDA方法一种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及裂隙体渗流场分析和应用[J]. 岩土力学 2015(02)
- [8].热-流-固耦合建模过程[J]. 岩土力学 2009(S2)
- [9].塑封成型过程芯片热-流-固耦合变形机理数值模拟研究[J]. 中国塑料 2016(07)
- [10].水位下降边坡的流-固耦合弹塑性分析[J]. 水力发电 2019(03)
- [11].多孔介质热流固耦合问题及研究进展[J]. 岩土力学 2009(S2)
- [12].基坑开挖降水的三维流-固耦合分析[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13].一种锥形节流阀工作过程流-固耦合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J]. 工程力学 2017(09)
- [14].油井水力压裂流-固耦合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J]. 石油学报 2009(01)
- [15].库水位波动及降雨作用下巫峡干井子滑坡流-固耦合特征及稳定性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01)
- [16].基于流-固耦合的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研究[J]. 隧道建设 2017(10)
- [17].流-固耦合问题的精细积分求解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7(06)
- [18].汽车油箱流-固耦合模态及对外辐射噪声的仿真分析[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3(06)
- [19].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三维热强度分析[J]. 推进技术 2012(05)
- [20].流-固耦合物理模拟实验及其对页岩压裂改造的启示[J]. 地球科学 2016(08)
- [21].冲击荷载作用下软土隧道结构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分析[J]. 岩土力学 2012(01)
- [22].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含液容器动力响应有限元分析方法[J]. 核动力工程 2017(02)
- [23].基于混合模型方法的大型输水隧道水锤冲击响应数值分析[J]. 工程力学 2016(02)
- [24].基于流-固耦合效应软弱围岩隧道CRD法开挖变形分析[J]. 路基工程 2016(02)
- [25].渗流和双向地震下跨海减震隧道的稳定分析[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05)
- [26].水工隧洞混凝土衬砌地震动响应过程分析[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7(02)
- [27].热-流-固耦合的群井抽灌环境效应分析[J]. 建筑节能 2017(06)
- [28].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用的新型相似材料研制及应用[J]. 岩土力学 2016(09)
- [29].热机耦合作用下发动机缸盖结构强度及疲劳研究[J]. 汽车技术 2018(07)
- [30].血管支架对颅内动脉瘤血液动力学的数值模拟[J].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