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理论与汉语教学

“空白”理论与汉语教学

一、“空白”论与语文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曹灿[1](2021)在《“留白”技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唐雪[2](2021)在《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审美素养是核心素养涵盖的一个要点,在倡导全民美育、提升民族精神境界的当下,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重要内容之一的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特殊媒介,被提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也在不断挖掘古诗词与审美素养之间的紧密联系,探究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的审美素养价值。但是在现有的相关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以及审美素养视域下古诗词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实践策略的研究,并且其中只有少量的研究是将关注点放在小学阶段,整体上来看,所研究的内容实践价值丰富而理论价值匮乏。本研究拟对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展开探究,尝试建构起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三个学段古诗词教学目标体系,以期对审美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和实践途径提供标准和参照,对相关领域的现有研究进行完善和提升。正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价值,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及核心概念;第二章分别对小学语文古诗词和小学生审美素养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建构的理论依据进行论述,结合审美素养的概念界定,剖析出小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五个要素,为后面章节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融合的可能性,对指向审美素养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编情况进行分析,并挖掘出古诗词蕴含的审美因素;第四章着重研究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及优秀名师的古诗词教学课例,从审美素养的视角对其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等进行观察、整理并分析,试图发现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因出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没有设计出合理、系统、明确的指向审美素养的教学目标;第五章首先对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的维度框架进行建构,由此对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三个学段的古诗词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细化并形成层次梯度,再辅之以对应学段古诗词审美教学目标的案例分析,最后提出教学目标的设计建议,旨在为一线教师设计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目标时,提供一些标准参考和实践指导。

袁睿[3](2021)在《“三维结构”理论视野下的高中古诗词文本解读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进行语言文字教学和人文教育的重要资源。随着2017年版新课标的推出与实行,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断提高,古诗词阅读教学愈发受到重视。然而,如今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尽人意。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自然难逃其咎。经调查发现,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不足是导致古诗词阅读教学难见成效的主要原因。面对教师解读能力低下的现状,孙绍振的文本解读理论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古诗词解读的方法和路径,打开了解读新的视角。本论文总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在此阐释了选题的缘由,对核心概念做了界定。同时详细梳理了与文本解读相关的研究情况,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第一章,首先对孙绍振“三维结构”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其次,从方法指导、理念更新、达成目标三个方面论述了该理论的应用意义。第二章,针对当前的古诗词文本解读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古诗词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第三章,针对当前古诗词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从意象、意脉、情感逻辑、形式及意境五个方面提出了古诗词文本解读的应用策略。第四章,提出了古诗词文本解读的三项原则并做出了文本解读价值转化为教学价值的思考。总之,孙绍振的“三维结构”理论是一种中国式的微观解密诗学,将该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古诗词文本解读实践中来将会为我们打开新的视角。

唐梓玮[4](2021)在《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老王》课例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它是一种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凝练的文章。优秀的散文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人生经验,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散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在中小学的教学中,散文成为了阅读教学中的主导文类。但是当下散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很多教师还不能够准确把握散文的体式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对于散文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有着很大的困惑,因此他们教学设计上大多是按照“整体感知”和“特点鉴赏”这两个思路进行设计,散文教学千篇一律,没有将“这一篇”和“那一篇”的散文教学价值体现出来。近年来,对于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的课例研究日益丰富,也得到了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肯定。语文特级教师是语文教育领域的先进者,他们有着先进的教学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散文教学中,这些语文特级教师不仅能够对文本有着个性化的解读,并且会在这个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将文本中所要体现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他们的课堂有着很高的专业性和研究价值,通过对这些语文特级教师的课例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教学智慧,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因此,笔者选取了余映潮、黄厚江、肖培东、王君四位语文特级教师执教的《老王》作为研究的对象,旨在通过对这四位教师的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进行深入地探讨研究,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概括总结他们在散文教学上的共性和个性,并从中得出散文教学的启示。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以下是这几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这是绪论部分,主要是论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的《老王》课例比较的选题缘由和意义,并且对课例比较研究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明确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主要是论述对四位语文特级教师执教《老王》的课例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包括对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简介和课例的基本流程和内容进行阐述;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切入点、主问题设计、文本细读方法这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教学特点,再总结他们在课例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共性和个性。第三部分,主要是从四位语文特级教师《老王》的课例比较研究中总结出叙事散文教学的启示,即文本解读的启示、教师教学的启示和培养学生的启示三个方面。

穆阳[5](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运用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编写方式灵活。“助读系统”由多个要素组成,每个要素都有自身特点;作为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方面为教师有序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方法革新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为学生自学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进行研究,旨在引起师生对助读系统的重视,从而使助读系统更好的发挥其引导作用。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助读系统的多元类别为切入点,结合现阶段语文教材,探寻编者意图,着重研究助读系统的运用策略。正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助读系统”的概念与嬗变进行概述。先阐述助读系统的概念,助读系统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最终实现自学的各种形式材料的统称。再借助五个时间段所使用的不同教材,对助读系统的嬗变进行梳理。认为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转变都推动着教材的变化,助读系统的发展变化与教材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第二章,分析助读系统的编写体例与功能。教材编写离不开其内部逻辑,为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助读系统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简驭繁”的特点编写。再对助读系统的各要素进行分类,分出教学提示类、图像注解类、练习探究类和资料补充四大类别,总结出助读系统有先行组织、知识唤醒和思维引路三个功能。第三章,助读系统的运用与优化方略。力求在呈现助读系统编排特点的基础上,将编辑理念、教学设计与自主阅读相结合。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层次,探析助读系统的使用方法。并针对助读系统的设计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促使助读系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户安琪[6](2021)在《空白理论在初中小说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小说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个性化解读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适当引导学生与小说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沟通。空白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作家在文学作品中设置了大量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召唤读者进行个性化的填补,在读者使文学作品“具体化”的过程中,读者的个性化解读不断产生、阅读期待逐渐提高,读者在阅读中的中心地位得以显现。空白理论能够为当前初中小说文本解读提供理论支撑,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理论指导。本论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单篇小说为研究对象,绪论部分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小说的特点及小说教学的实际情况阐明了研究缘起,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阐述了研究意义,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汇总整理出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为本研究提出教学策略打下坚实基础。除绪论外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相关概念及意义,其中包括小说文本“空白”的概念、空白理论以及空白理论在初中小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即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空白理论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使学生从理解性阅读向思辨性阅读逐步发展。第二部分是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来自学生和教师的一手资料,并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发现在初中小说教学中存在“忽视语言意义空白、忽视文本结构空白、忽视空白的未定性”等问题。第三部分是基于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实施策略,即从语言意义空白、小说叙事空白、小说三要素的空白三个方面解读小说。策略中结合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及课堂案例阐述了具体实施策略,并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解读小说三要素的空白。

黎亚琴[7](2021)在《接受美学视野下高中阶段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 ——以《边城》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接受美学理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经译介来到中国之后,学术界掀起了研究接受美学的热潮。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研究接受美学的学术专着、学术论文等日益增加,学者们对接受美学的研究也不仅仅限于理论,还将接受美学理论的研究应用于文学、艺术等各个具体的领域。接受美学理论在文学研究方面应用尤其广泛,可以说接受美学的理论研究涉及文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比如古代文学、比较文学、现当代文学等。随着接受美学的研究越发兴盛,学者们尝试着将接受美学理论引入语文教育,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结合,运用接受美学的理论为语文教学添砖加瓦。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重视读者的主体地位,强调读者与作者、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交流,重视文学教育。本文旨在研究接受美学理论在高中阶段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应用,希望为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建议。本文以《边城》整本书阅读指导为例,绪论部分介绍了接受美学与整本书阅读指导相关研究;论文第二部分探讨了接受美学和整本书阅读相关概念,以及接受美学应用于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意义;第三部分涉及接受美学理论在《边城》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课程规划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第四部分针对接受美学在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使论文写作更具客观性以及科学性。虽然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相信在众多学科专家的努力下,接受美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定会日趋完善,更加有益。

赵越[8](2021)在《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散文教学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策略研究 ——以高中部编本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文中指出2017年颁布的新课标将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即在语文课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要建立在对语言的把握上。只有语言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言实践,掌握语言规律,发展个体体验与经验。通过各种文体的分析比较,笔者发现散文这种文体的语言艺术极高,语言被公认为是散文最突出的灵魂,是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在散文表层的语言文字中建构与运用出深层的内涵,从而促进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为语文教师们关注。新课标颁布以来,我们更加重视通过散文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然而语文课堂仍然存在轻视“散文味”的问题,笼统的教授语言,没有针对性地找到适合散文的教学方式。基于散文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作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访谈法、问卷法对语文教师教授散文和学生学习散文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了在散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尝试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建议。论文内容分为以下几个章节:首先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意义、研究的创新点、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方法,之后是正文,共三章。第一章分析了高中必修上册教材中散文的选编情况与语言特点。第二章是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现状及分析,包括现状调查、问题分析、原因分析。第三章是散文教学中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策略,分别从重视群体性语言的建构、培养个体性言语的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突破这三个角度出发,研究提升学生散文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最后是结语,总结散文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作用,以求得到足够重视,继而论证整个论文的写作思路,寻求一线教师的建议。笔者希冀本课题能够给散文教学献上绵薄之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促进整个核心素养的提升。

岳阳[9](2021)在《文本细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文中认为中国古典诗词都是经过岁月积淀的经典之作,它们承载着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蕴含着华夏民族的勤劳智慧,无论是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还是陶冶学生人格方面,都是绝佳的精神盛宴,近几年来“国学热”的兴起,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古诗词的关注。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学好古诗词是从四个层面进行考量,一是提高语文知识技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二是陶冶情操,增长智慧,三是提升学生的品味情趣,四是完善学生人格的自由发展。但是当前中学生并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文本细读”法与初中古诗词教学相结合,试图能够拓展古诗词教学实践的视野,探寻一些适用于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解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以期帮助他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建立优质而又高效的语文课堂。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依据、文献综述,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以及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初中古诗词文本细读法教学现状的调查,再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当前文本细读法应用于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二部分论述文本细读法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原则。首先,古诗词语言的凝练性、情感的含蓄性以及丰富的艺术手法适合应用文本细读法进行分析解读;其次,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应遵循整体性、多元性、人文性的原则。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文本细读法应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首先要提升教师对文本细读法的应用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对该方法的使用,其次师生在课前都要进行素读,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师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包括研读语言,研读表达技巧,研读助读系统,最后,文本的解读是个性化的,在悟读文本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诵读吟咏,体味情感,二是还原原型,探寻内涵,三是联想想象,填充空白,四是比较分析,深悟用意。

韩江雪[10](2021)在《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文中提出自2017年9月起,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该版本教科书清晰地把握了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在潜移默化中陶染人格、形塑灵魂的特征,试图将国家与民族的育人要求熔铸于课程内容之中,使学生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收获健康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在德、智、美三个层面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其具体体现之一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大幅增加了文言文阅读量,传达了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态度。然而,我们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考察发现,文言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学生失落和文本失落的双重问题,导致文言文的育人价值无从实现,即学生没有从这一饱含传统文化精神的课程中获取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美感升华的滋养。因此,对文言文的育人价值进行细致考察成为必须,这不仅有利于改进当前和未来的文言文教学实践,还能促进对语文教科书“定篇”类选文的研究,以及丰富文言文的研究视角和路径。该研究选取统编版本的初中段语文教科书中的全部文言文选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访谈与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课例研究法展开研究。研究共分为两部分,从教科书文选层面进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育人价值研究是第一步。其目的是审视与考察当前教科书编写的实际情况,这通过思考不同文选对学生学科素养培育的各方面价值和应然的文言文选文体系建构,继而对实然的文言文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文章编选的商榷意见,从而完善教科书编写和使用实践来实现。具体研究路径是,笔者首先借鉴文学、语言学、美学、伦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资源和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情况来创建教科书文选育人价值分析结构的“理想类型”,继而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实际进行量化与质性分析,考察选文在知识、思维、审美和文化方维的价值水平,衡量现实情况与理想层面的差距,提出一些自己的商榷意见。从教学层面进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育人价值研究是第二步。通过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选进行育人价值分析,我们已经充分认识了文言文本在知识积累、思维训练、审美陶冶与文化传承方面应发挥的育人价值,并且提出了完善教科书选文的一些商榷意见。这些选文育人价值继而面临着一个如何落实的问题,也即在实际教学中的转换形态与要求的问题,这需要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提出具体要求。文言文的教学属于阅读教学范畴,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寻求“理解”,不仅是对于文本的理解,更要在此基础上走向对自我的理解。因此,对文言文育人价值的转化要求应该落实为一种对理解水平的规定,教师、学生和师生双方都应该形成特定的理解状态。在对理想层面的育人价值转化形态进行明确之后,需要对当前一线教学情况进行考察,了解真实课堂中所发生的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并对此现状进行分析,总经有效经验,更多的是诊断问题,借助中西方理论资源提出应对策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已有的文言文教学效果与方法令人不甚满意,学习主体的自由受限,人与文化经典之间存在一道巨大的意义裂痕。鉴于此,我们从千百年来中西方阅读、阐释文学经典的丰富经验中寻求到了一些理论启示,从征实原旨和自由开拓两种价值取向中切入对文言选文的教学思考。就选文的主导教学价值而言,选文可以被分为知识之文、思维之文、审美之文和文化之文。知识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使学生合理积累一定数量的古汉语字音、字形、字义、语法、修辞、文学等知识,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不是机械的、单向度的,而是通过掌握古代训诂的基本方法和文学涵泳的巧妙艺术,通过训诂与涵泳的循环进行的。思维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引领学生通过形象、逻辑、辩证等积极思维来理解文言文微言背后的大义,填补文本的空白结构,并对传统价值进行批判与颠覆,促进传统价值的更新与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审美之文教学要旨在于充分给予学生审美体验的自由,通过调动期待视野、引发认知冲突最终推动学生与作者的审美视域融合。文化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尊重文本的民族历史性,重点把握文章历史语境,尊重古今时间间距,辨明历史文本的当代文化价值。当然,作为汉语言经典作品的文言文选文价值难以束于一隅,往往需要多角度价值钩沉,因而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灵活选择、调整、改良策略与方法,将前述阅读教学思路进行圆览会通。文言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经典教育,在全球化挑战日益激烈的今天,经典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文言文的育人价值探索关系到国民精神塑造和个体的自我理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包括教育研究者、教科书编写者、学校教师在内的教育人士,乃至整个国家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配合,不断地在民族经典与学生建构价值关联,致力于使其作用于实现人的发展与自由。

二、“空白”论与语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白”论与语文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2)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的迫切需要
        1.1.2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反思
        1.1.3 完善关于审美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有研究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审美素养的相关研究
        1.3.2 古诗词审美素养的相关研究
        1.3.3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文本分析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古诗词
        1.5.2 审美素养
        1.5.3 教学目标
2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建构的合理性
    2.1 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古诗词和小学生审美素养的要求
        2.1.1 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审美素养的要求
        2.1.2 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要求
    2.2 审美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建构的理论依据
        2.2.1 接受美学理论
        2.2.2 审美教育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小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要素分析
        2.3.1 审美感知
        2.3.2 审美想象
        2.3.3 审美情感
        2.3.4 审美理解
        2.3.5 审美创造
3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融合的可能性
    3.1 指向审美素养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编情况分析
        3.1.1 指向审美素养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文情况分析
        3.1.2 指向审美素养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编排情况分析
    3.2 古诗词的审美因素分析
        3.2.1 语言美
        3.2.2 音乐美
        3.2.3 意境美
4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4.1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例研究
        4.1.1 高学段《送元二使安西》课例研究
        4.1.2 低学段《望庐山瀑布》课例研究
        4.1.3 中学段名师《清平乐·村居》课例研究
    4.2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4.2.1 忽视学生审美感知的培养
        4.2.2 学生审美想象的个性化缺失
        4.2.3 忽视学生审美情感的体验
        4.2.4 学生审美理解缺乏重视
        4.2.5 学生审美创造相对薄弱
    4.3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4.3.1 教师忽视古诗词审美教学目标
        4.3.2 教师在设计古诗词审美教学目标时面临困境
        4.3.3 古诗词审美教学目标自身特点所致
5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体系建构
    5.1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维度框架
        5.1.1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感知目标维度框架
        5.1.2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想象目标维度框架
        5.1.3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情感目标维度框架
        5.1.4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理解目标维度框架
        5.1.5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创造目标维度框架
    5.2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学段教学目标建构
        5.2.1 第一学段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建构
        5.2.2 第二学段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建构
        5.2.3 第三学段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建构
    5.3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的设计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三维结构”理论视野下的高中古诗词文本解读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一、 “三维结构”理论的阐释及其应用意义
    (一)孙绍振“三维结构”理论的阐释
    (二) “三维结构”理论的应用意义
二、高中语文教师古诗词文本解读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高中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现状调查
    (二)高中语文教师古诗词文本解读的问题分析
三、 “三维结构”理论在古诗词文本解读中的应用策略
    (一)窥意象,探究意象内涵
    (二)理意脉,深入古诗肌理
    (三)悟诗情,探寻情感逻辑
    (四)抓形式,把握语体形态
    (五)品意境,领悟诗词意蕴
四、古诗词文本解读的原则及其转化为教学价值的思考
    (一)古诗词文本解读应遵循的原则
    (二)文本解读价值转化为教学价值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中语文教师古诗词文本解读现状调查
致谢

(4)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老王》课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
        1. 课例比较研究综述
        2.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综述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语文核心素养
        2. 课例比较研究
    (四)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 研究的思路
        2. 研究的方法
一、《老王》课例比较背景
    (一) 《老王》的内容与地位
        1. 《老王》的内容
        2. 《老王》在教材中的编排和地位
    (二) 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价值
        1. 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
        2. 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价值
    (三) 《老王》课例概况
        1. 余映潮的课例介绍
        2. 黄厚江的课例介绍
        3. 肖培东的课例介绍
        4. 王君的课例介绍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老王》课例比较
    (一) 语文特级教师的课例特点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方法一致,各有侧重
        2. 教学内容的选取:关注细节,品味语言
        3. 教学切入点的选取:立足文本解读,独具个人特色
        4. 主问题设计:循序渐进,发展思维
        5. 文本细读方法的选择:各有侧重,独具特色
    (二) 《老王》课例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特点
        1. 《老王》课例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不同点
        2. 《老王》课例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共同点
三、语文核心素养下《老王》课例比较分析的教学的启示
    (一) 文本解读中学生语言能力提升教学的启示
    (二) 文本解读中学生思维发展教学的启示
    (三) 文本解读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教学的启示
    (四) 文本解读中情景设计教学的启示
    (五) 文本解读中课程资源利用教学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运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概念与嬗变
    第一节 “助读系统”的定义
    第二节 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嬗变
        一、明清以前
        二、清末及民国时期
        三、改革开放前(1949 年—1978 年)
        四、改革开放后(1978 年—1999 年)
        五、新世纪(2001 年起至今)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编写体例与功能
    第一节 “助读系统”的编写特色
        一、依学生认知发展,由浅入深
        二、依文体教学特性,由简驭繁
    第二节 “助读系统”的多元类别
        一、教学提示类
        二、图像注解类
        三、练习探究类
        四、资料补充类
    第三节 “助读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先行组织:呈现旧知,启迪新知
        二、知识唤醒:联结知识,形成体系
        三、思维引路:依据文类,助解提示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运用与优化
    第一节 “助读系统”的使用观
        一、教师使用观
        二、学生习用观
        三、情境资源的使用
    第二节 “助读系统”的运用方略
        一、运用图式理论,彰明编写理念
        二、借助选文系统,做好教学设计
        三、重视文道结合,探索自主阅读
    第三节 “助读系统”的优化建议
        一、引言提示注重情境创设
        二、图像插入重视兴趣激发
        三、注释补充遵循简明准确
        四、练习探究渗透启发意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空白理论在初中小说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2.案例分析
        3.问卷调查
一、相关概念及意义
    (一)空白
    (二)空白理论
        1.空白理论的渊源
        2.空白理论的内涵
    (三)空白理论在初中小说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个性自由发展
        2.推动学生深度解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3.提高学生阅读层次,逐步走向思辨阅读
二、空白理论在初中小说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概述
        1.问卷调查目的
        2.问卷调查对象
        3.问卷调查内容
    (二)问卷调查结果
        1.学生问卷结果
        2.教师问卷结果
    (三)存在问题分析
        1.语言解读缺乏个性,忽视语言意义空白
        2.过度关注情节填补,忽视小说叙事空白
        3.主旨意蕴解读单一,忽视空白的未定性
三、空白理论在初中小说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聚焦语言意义空白,深度解读小说文本
        1.捕捉暗示性语言文字,揣摩文本言外之意
        2.抓住反常的词语句式,品读文本深层含义
        3.结合特殊的标点符号,体会文本复杂情感
    (二)探究小说叙事空白,适当拓展文本内容
        1.透过空白的叙事视点,合理补充故事情节
        2.寻找被隐藏的叙事者,探究文本深刻思想
        3.通过省略的叙事时间,深度理解作者意图
    (三)挖掘三要素的空白,读整本书品味意蕴
        1.着眼笔墨未染的人物,探寻文本审美价值
        2.关注淡化隐没的情节,完善小说文本结构
        3.走进暗藏玄机的环境,领略小说艺术魅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7)接受美学视野下高中阶段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 ——以《边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三、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创新点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接受美学理论与整本书阅读相关概念阐述
    第一节 接受美学理论相关概念
        一、 “读者中心”理论
        二、 “期待视野”理论
        三、 “召唤结构”理论
        四、 “对话交流”理论
    第二节 整本书阅读相关概念
        一、整本书阅读的含义
        二、现行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第三节 接受美学应用于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第二章 接受美学视野下小说《边城》整本书阅读指导
    第一节 《边城》的文学解读与教学解读
        一、文学解读
        二、教学解读
    第二节 接受美学视野下小说《边城》整本书阅读指导设计
        一、小说《边城》整本书阅读的课程目标及课程规划
        二、小说《边城》整本书阅读实施
    第三节 接受美学视野下小说《边城》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一、全局概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
        二、走近作家,促使学生缩短与文本的距离
        三、走入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涵义
        四、走向读者,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作品
第三章 接受美学视野下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指导建议
    第一节 基于接受美学整体规划文学作品整本书的阅读
        一、明确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
        二、围绕作品主题开展教学
        三、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有效教学
        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节 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指导的实施建议
        一、处理好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与节选课文教学目标定位的关系
        二、处理好多元解读与作品主题多元有界的关系
        三、处理好教师导读与学生自主阅读的关系
        四、处理好学生审美经验有限与文学作品意义无限的关系
    第三节 接受美学应用于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指导对教师素质要求
        一、提升自我素质
        二、转变教学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致谢

(8)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散文教学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策略研究 ——以高中部编本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现状
    三、选题的创新点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五、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高中必修上册教材中散文的选编情况与语言特点
    第一节 高中必修上册教材散文编选情况
        一、篇目数量增多
        二、双线单元结构
        三、现代文言结合
        四、散文作家居多
        五、助读系统更新
        六、文本类型多样
    第二节 高中必修上册教材中散文语言特点
        一、语言描写的“有味道”
        二、语言艺术的“美”
        三、语言运用的“真”
        四、语言表达的“诗化”
        五、语言描摹的“简”
第二章 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现状调查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二、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层面
        二、教师层面
    第三节 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
        二、教师层面
第三章 散文教学中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策略
    第一节 重视群体性语言的建构
        一、语感的感性建构
        二、语言品析多角度
        三、自主感受学语言
        四、学习任务群教学
    第二节 培养个体性言语的运用
        一、语言实践要丰富
        二、言语训练生活化
        三、语理的理性运用
    第三节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突破
        一、在思维发展与提升中运用语言
        二、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中品味语言
        三、在文化鉴赏与传播中体会语言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文本细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初中古诗词文本细读法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初中古诗词文本细读法教学现状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及过程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问卷及分析
    第二节 初中古诗词文本细读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文本细读法掌握不佳
        二、教师文本细读的尺度不当
    第三节 初中古诗词文本细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古诗词的文本细读表面化
        二、对古诗词细读下的审美教育功能弱化
        三、教师文本细读的方法欠缺
第二章 文本细读法应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及原则
    第一节 文本细读法应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
        一、古诗词语言的凝练性
        二、古诗词情感表现的含蓄性
        三、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的艺术手法
    第二节 文本细读法应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原则
        一、注重古诗词文本的整体性
        二、尊重古诗词解读的多元性
        三、挖掘古诗词文本的人文性
第三章 文本细读应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策略
    第一节 培养与提升师生的文本细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
        二、提升教师的文本细读能力
    第二节 初中古诗词文本细读法教学实施步骤
        一、素读---对文本进行初步感知
        二、研读---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三、悟读---对文本进行个性品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宏观研究
        (二)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价值研究
        (三)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与特色的研究
        (四)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研究
        (五)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
        (六)现有文献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创新
    三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一)语文教科书
        (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三)文言文
        (四)育人
        (五)价值研究
    四 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访谈调查法
        (三)文献研究法
        (四)课例研究法
    五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言文育人价值的基本认识
    一 文言文育人价值关注缘起
        (一)“新基础教育”对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视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二 育人价值内涵界定
        (一)智育价值:“求真”与增进理解
        (二)德育价值:“向善”与促进关怀
        (三)美育价值:“审美”与升华精神
        (四)三育的关系
    三 文言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内涵
        (一)知识积累价值
        (二)思维训练价值
        (三)审美陶冶价值
        (四)文化教诲价值
第三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育人价值探析
    一 理想类型:文言文选文的应然育人价值
        (一)知识价值
        (二)思维价值
        (三)审美价值
        (四)文化价值
    二 现状考察:统编初中语文文言文选文分析与商榷
        (一)知识现状分析与商榷
        (二)思维现状分析与商榷
        (三)审美现状分析与商榷
        (四)文化现状分析与商榷
第四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育人价值落实
    一 选文育人价值实现的教学转化思路
        (一)选文育人价值教学转化的基本路径
        (二)选文育人价值教学转化的基本要求
    二 文言文教学现状评析
        (一)现状述评
        (二)问题诊断与解决策略
    三 落实育人价值的文言文教学实施策略
        (一)知识之文:循环型阅读教学
        (二)思维之文:开放型阅读教学
        (三)审美之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四)文化之文:历史型阅读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硕博论文
    四、其他
附录
    一、教师访谈提纲
    二、学生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空白”论与语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留白”技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曹灿. 鲁东大学, 2021
  • [2]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研究[D]. 唐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三维结构”理论视野下的高中古诗词文本解读应用研究[D]. 袁睿.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4]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老王》课例比较研究[D]. 唐梓玮.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5]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运用策略研究[D]. 穆阳.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6]空白理论在初中小说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户安琪. 长春师范大学, 2021
  • [7]接受美学视野下高中阶段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 ——以《边城》为例[D]. 黎亚琴.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散文教学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策略研究 ——以高中部编本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D]. 赵越.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9]文本细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 岳阳.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10]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D]. 韩江雪.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标签:;  ;  ;  ;  ;  

“空白”理论与汉语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