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淄博市某批发市场直接入口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论文文献综述)
吴佳逸[1](2020)在《某市市售水产品几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研究报告》文中指出水产品因其体内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和人体必须氨基酸而具有相当丰富的营养价值,且肉质鲜美,口感极佳,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但是由于其长期生长于水域环境,因此极易受水域环境的影响而遭受污染,进而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为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在水产品出售以前均会对其进行卫生检测,其中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近年来微生物污染引发的水产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引起人们对微生物食品安全影响的不断关注,这使得水产品的微生物控制变得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以辽宁省某市为研究区域,针对市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研究成果如下:(1)市售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调查情况:检测生食水产品共717份。其中有74份检出病原微生物,病源微生物总检出率为10.3%,菌落总数合格样本643份,合格率为89.7%,大肠菌群合格数为592份,合格率82.6%。四种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从高到低为:沙门氏菌合格率为97.1%,单增李斯特菌合格率为96.7%,副溶血性弧菌合格率为93.1%,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格率为92.8%。从不同来源角度分析,超市采样合格率(94.1%)及酒店采集样品合格率(94.7%)均高于市场采集样品合格率(92.8%)。不同处理方式角度分析,经过消毒低温处理的样品合格率(92.8%)高于未处理过的样品合格率(91.2%)。不同区域划分角度分析,中心城区样品采集合格率(94.2%)高于周边地区样品合格率(90.2%)。(2)居民对生食水产品危害知晓率问卷调查情况:从全市8个区选取400名居民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知道生食水产品危害的比率仅为46.75%。根据统计分析得知,了解水产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的比率与人们的性别和职业、身份有一定关系,但是与年龄和文化程度无关。(3)市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根源及解决策略分析研究:通过对污染水产品的病原微生物来源分析,主要污染途径是养殖水产品的水源、加工及运输过程中环境及设备、清洗用水及操作人员个人卫生、销售过程中储放环境和销售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等方面。针对不同的来源和途径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对水产品养殖环境水源使用灭菌剂进行灭菌处理,对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环境及设备进行消毒杀菌处理,运输过程采用低温抑菌装置,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以及建议相关职能监管部门建立责任明确的监管体系等措施来解决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问题。
闫晶晶[2](2014)在《吉林省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但蔬菜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得蔬菜安全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蔬菜生产中引入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不仅可以提高蔬菜质量,保证蔬菜安全,也已经成为蔬菜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依托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研究在吉林省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方法。在研究吉林省蔬菜质量安全情况及我国蔬菜生产质量管理和追溯系统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的关键要素,总结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组织形式、标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提出吉林省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案及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保障措施。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吉林省蔬菜质量安全研究结合网络资料和吉林省蔬菜生产调研情况分析吉林省蔬菜质量安全现状。根据HACCP原理,以蔬菜的生产流通过程为线索,从蔬菜产前生产环境、产中农业投入品及产后加工、储运3方面分析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因素,确定了产地环境、水分管理、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包装和储藏6个关键要素。以无公害蔬菜为标准,确定了蔬菜产地环境中土壤、空气、灌溉水的质量标准和主要的农药残留指标。(2)我国蔬菜生产质量管理和追溯系统应用情况分析通过对北京、山东寿光、淄博等部分蔬菜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调研,分析调研地蔬菜生产模式、管理控制措施、蔬菜质量安全追溯软硬件平台及蔬菜追溯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产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是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重点。目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不仅实施范围小、消费者认可度低,而且还存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3)吉林省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基于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信息储存查询、蔬菜召回和责任追究的功能,对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软件系统进行总体框架设计。该软件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3个模块。其中,信息服务模块包括短信、电话、网络、触摸屏等操作平台。确定了蔬菜基地、加工企业、批次及最终产品的编码原则,提出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解决异构数据库的数据同步问题。(4)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保障措施研究从生产标准化、社会化信息服务、农业保险和安全法规及监管体系4个方面对发达国家及我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保障措施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提出吉林省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保障措施:①逐步完善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并将蔬菜标准化体系引入到蔬菜生产中;②加强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逐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③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和金融服务;④完善蔬菜生产法律法规,同时建立行政等级严密、职责明确的蔬菜监管体系,避免执法空白。
谢寒冰[3](2008)在《豆芽质量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文中指出豆芽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新闻媒体曝光市场豆芽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豆芽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定程度的影响了豆芽市场的正常生产消费。为掌握豆芽质量安全关键影响因素的来源和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促进豆芽行业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上市豆芽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群众消费安全,本文对影响市场豆芽质量安全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目前,关于豆芽质量安全的全面研究还比较少。本文运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体系的思路,对豆芽生产、销售全过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潜在危害,提出了应对措施;在研究国外豆芽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豆芽生产实际,分析了我国豆芽生产与国外同类技术的差异与特点,提出了豆芽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我国尚未制定豆芽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在本文研究基础上,结合青岛市豆芽行业实际,起草发布了青岛市《豆芽生产管理技术规范》DB3702/T 090-2006地方标准,该标准是山东省内唯一的有关豆芽质量指标和生产工艺的规范性地方标准,标准对于促进青岛市豆芽生产企业进一步完善软硬件管理设施,加大生产技术攻关力度,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产业层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做了大量的实验,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得出了研究结果,一是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开展了豆芽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工作,结果表明豆芽中马拉硫磷、对硫磷、甲拌磷、久效磷、甲胺磷、氧化乐果等农残合格率100%。二是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开展了豆芽中的添加剂指标的检测分析工作,该方法采用有机溶剂盐析提取目标物和质谱负模式检测技术,有效提取目标物,去除杂质干扰,适合于市场样品实际检测,经检测6-苄基腺嘌呤与4-氯苯氧乙酸钠合格率分别为96.4%和76.7%。三是运用原子荧光和微波消解前处理技术开展了豆芽中总砷的检测分析工作,经对市场35个豆芽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表明合格率为100%,未检出总砷超标的豆芽样品。四是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分析了豆芽中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含量情况,其中亚硝酸盐合格率89.7%、亚硫酸盐合格率为53.2%,这两项指标是影响上市豆芽质量的主要因素,同时,从不同单位豆芽产品的检测结果来看,小作坊生产企业豆芽合格率整体较低,安全隐患较大,而品牌豆芽的质量相对较好。综合分析各实验数据,本文找出了影响豆芽质量安全的主要指标,为生产质量管理、市场执法监督、群众放心消费提供了数据支持。
韩其红,肖荔,叶慧敏[4](2002)在《淄博市某批发市场直接入口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文中提出
二、淄博市某批发市场直接入口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淄博市某批发市场直接入口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某市市售水产品几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水产品概述 |
1.1.2 水产品污染的种类和来源 |
1.1.3 水产品微生物污染 |
1.1.4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与危害 |
1.2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进展 |
1.2.1 国内外水产品微生物污染情况 |
1.2.2 国内外针对水产品微生物污染采取的措施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创新性 |
第二章 某市市售水产品几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 |
2.1 市售水产品抽检项目与检测标准 |
2.1.1 样品采集 |
2.1.2 检测项目与检测标准 |
2.1.2.1 检测项目 |
2.1.2.2 检测标准 |
2.1.2.3 统计学处理 |
2.2 市售水产品抽样检测结果与分析 |
2.2.1 总体检测情况 |
2.2.2 水产品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情况 |
2.2.3 水产品中各类病原菌检测情况 |
2.2.4 不同来源水产品微生物检测情况 |
2.2.5 不同处理方式水产品污染情况 |
2.2.6 不同区域生食水产品病原微生物各项目检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某市居民对生食水产品危害知晓率的调查 |
3.1 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
3.1.1 问卷调查 |
3.1.2 质量控制 |
3.1.3 统计学处理 |
3.2 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总体调查情况 |
3.2.2 被调查者对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情况与性别年龄关系 |
3.2.3 被调查者对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情况与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关系 |
3.2.4 被调查者对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情况与收入的关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市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根源及解决策略分析研究 |
4.1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途径及根源 |
4.1.1 养殖过程中污染 |
4.1.2 加工过程中污染 |
4.1.3 运输过程中污染 |
4.1.4 销售过程中污染 |
4.2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问题成因 |
4.2.1 养殖过程中污染成因 |
4.2.2 加工过程中污染成因 |
4.2.3 运输过程中污染成因 |
4.2.4 销售过程中污染成因 |
4.3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解决策略 |
4.3.1 养殖过程中的污染解决 |
4.3.1.1 消毒剂 |
4.3.1.2 抗生素 |
4.3.2 加工过程中的污染解决 |
4.3.3 运输过程中的污染解决 |
4.3.4 销售过程中的污染解决 |
4.3.5 相关监管部门发挥作用 |
4.4 本章小结 |
1.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途径 |
2.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成因 |
3.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解决策略 |
第五章结论 |
1. 水产品微生物污染抽样检测情况 |
2. 水产品微生物污染情况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分析 |
3. 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解决策略 |
参考文献 |
附录:对于生食水产品危害了解情况调查表 |
致谢 |
(2)吉林省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意义 |
1.3 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研究发展情况 |
1.3.1 发达国家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情况 |
1.3.2 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相关技术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吉林省蔬菜质量安全研究 |
2.1 吉林省蔬菜质量安全情况 |
2.1.1 长春市绿园区合心镇新农家村蔬菜基地 |
2.1.2 四平市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蔬菜基地 |
2.1.3 吉林省蔬菜生产情况分析 |
2.2 吉林省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管理分析 |
2.3 蔬菜生产流程及其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2.3.1 蔬菜生产流程分析 |
2.3.2 蔬菜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2.4 蔬菜质量安全关键要素及其指标的确定 |
2.4.1 蔬菜质量安全关键要素分析 |
2.4.2 蔬菜质量安全关键要素的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调研分析 |
3.1 调研企业总体情况 |
3.2 蔬菜生产与管理情况分析 |
3.2.1 蔬菜生产模式分析 |
3.2.2 蔬菜管理控制措施分析 |
3.2.3 蔬菜追溯软硬件平台管理 |
3.3 国内蔬菜生产管理经验及蔬菜追溯现存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吉林省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 |
4.1 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分析 |
4.1.1 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
4.1.2 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用户及其职责 |
4.2 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设计 |
4.2.1 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设计原则及思路 |
4.2.2 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总体框架 |
4.2.3 多平台追溯结构设计 |
4.2.4 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实施 |
4.3 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中关键技术 |
4.3.1 编码技术 |
4.3.2 数据同步技术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内外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保障措施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
5.1 发达国家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保障措施 |
5.1.1 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 |
5.1.2 社会化信息服务 |
5.1.3 农业保险 |
5.1.4 蔬菜质量安全法规及监管体系 |
5.2 我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保障措施现状 |
5.2.1 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 |
5.2.2 社会化信息服务 |
5.2.3 农业保险 |
5.2.4 蔬菜质量安全法规及监管体系 |
5.3 发达国家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保障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致谢 |
(3)豆芽质量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1 综述 |
1.1 国内豆芽生产基本状况及工艺概况 |
1.1.1 工厂化豆芽生产 |
1.1.2 作坊式豆芽生产概况 |
1.1.3 小结 |
1.2 豆芽质量安全的潜在来源及危害 |
1.2.1 豆芽农药残留污染的潜在来源及危害 |
1.2.2 豆芽重金属污染的潜在来源及危害 |
1.2.3 生产引入的污染物及危害 |
1.2.4 亚硝酸盐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
1.3 市场豆芽基本质量状况 |
1.4 豆芽质量卫生评价标准 |
1.4.1 行业标准 |
1.4.2 地方标准 |
1.5 豆芽行业发展现状 |
1.5.1 国外豆芽行业发展现状 |
1.5.2 国内工厂化豆芽企业发展现状 |
1.5.3 青岛市豆芽行业发展现状 |
1.5.4 小结 |
1.6 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管理体系的应用 |
1.6.1 HACCP 的产生和发展 |
1.6.2 HACCP 与食品安全性 |
1.6.3 HACCP 建立的原则 |
1.6.4 我国HACCP 体系的应用现状 |
1.6.5 小结 |
1.7 研究背景和意义 |
2 豆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评价与质量关键点的建立 |
2.1 豆芽药物残留的分析与评价 |
2.1.1 实验部分 |
2.1.2 实验结果 |
2.1.3 小结分析 |
2.2 豆芽添加剂残留的分析与评价 |
2.2.1 6-苄基腺嘌呤残留的分析与评价 |
2.2.2 4-氯苯氧乙酸钠残留的分析与评价 |
2.2.3 小结分析 |
2.3 豆芽重金属污染的分析与评价 |
2.3.1 实验部分 |
2.3.2 实验结果 |
2.3.3 小结分析 |
2.4 豆芽中亚硝酸盐的测定与结果分析 |
2.4.1 实验部分 |
2.4.2 实验结果 |
2.4.3 小结分析 |
2.5 豆芽亚硫酸盐污染的分析与评价 |
2.5.1 实验部分 |
2.5.2 实验结果 |
2.5.3 小结分析 |
2.6 豆芽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的建立 |
2.6.1 关键点分析 |
2.6.2 关键点确立与控制措施 |
2.6.3 小结分析 |
3 保障豆芽质量安全的对策 |
3.1 强化源头治理,确保生产安全 |
3.2 严格资格准入,促进产业升级 |
3.3 加强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 |
3.4 大力宣传引导,营造社会氛围 |
3.5 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工艺水平 |
3.6 培育放心品牌,创新营销模式 |
4结论 |
4.1 药物残留隐患较多,生产管理有待加强 |
4.2 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管理有待规范 |
4.3 重金属污染控制重点在生产源头 |
4.4 货架期管理是防范亚硝酸盐超标的重点 |
4.5 亚硫酸盐超标是影响上市豆芽质量的主要因素 |
4.6 HACCP 的运用是强化豆芽生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
4.7 执法监督和行业自律是确保豆芽质量的主要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淄博市某批发市场直接入口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市市售水产品几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研究报告[D]. 吴佳逸.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4)
- [2]吉林省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研究[D]. 闫晶晶. 吉林大学, 2014(10)
- [3]豆芽质量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D]. 谢寒冰.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2)
- [4]淄博市某批发市场直接入口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J]. 韩其红,肖荔,叶慧敏.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