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通瘀法论文_金妙文

凉血通瘀法论文_金妙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凉血通瘀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性,急性期,脑出血,注射液,药疗法,方药,缺血性。

凉血通瘀法论文文献综述

金妙文[1](2012)在《凉血通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8-01)

周仲瑛[2](2011)在《凉血通瘀法治疗出血/缺血两类中风的浅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多年临床实践,对中风的病理基础及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指出瘀热阻窍是中风急性期的病理基础;风、火、痰、瘀、虚皆由瘀热所衍生;并通过具体病例,客观表明应用凉血通瘀法治疗出血/缺血两种不同类型的中风的瘀热阻窍证,疗效均佳。体现了中医以证候为中心、异病同治的特色以及方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王云洁,过伟峰[3](2010)在《凉血通瘀法治疗中风急性期风阳上扰证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风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属中医四大难症之首。从古至今,临床上对于中风急性期风阳上扰证多采用清肝息风、育阴潜阳的治法。本文根据周仲瑛教授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中心病理说,探讨中风急性期风阳上扰证用凉血通瘀法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旨在为拓展治疗思路提供参考,为中医药治疗中风急性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0年06期)

王云洁[4](2010)在《凉血通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阳上扰证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凉血通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阳上扰证临床疗效的观察,从疗效反证“瘀热阻窍”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心病理环节,凉血通瘀法不仅适用于瘀热阻窍证,对风阳上扰证也有较好疗效。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临床收集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阳上扰证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脱水降颅压等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方,疗程均为21天。以治疗前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脑出血量、脑水肿程度、实验室指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格拉斯哥预后结果评分、修正RANKIN标准评分等作为主要观测指标,评价凉血通瘀方的临床疗效。【结果】1.中风病类诊断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由治疗前的27.21±16.00分下降至治疗后的10.79±11.52分,P<0.01;对照组由治疗前的25.15±14.71分下降至15.45±13.94分,P<0.05。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为16.41±14.23分,对照组为9.70±9.01分,两组比较,P<0.05。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均有显着下降,尤以治疗组下降为明显。2.两组综合疗效经秩和检验,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34例,显效23例(67.6%),有效9例(26.5%),无效2例(5.9%),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33例,分别为12例(36.4%)、16例(48.5%)、5例(15.2%),总有效率为84.8%。两组显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风阳上扰证量化诊断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4例,治疗前14.04±3.60分;治疗后11天11.37±3.40分,与治疗前比较,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为7.02±3.49分,与治疗后11天比较评分进一步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33例,治疗前14.50±3.84分;治疗后11天12.73±4.46分,评分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治疗后21天9.04±4.67分,与治疗后11天比较评分进一步下降(P<0.05)。4.预后评分,包括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格拉斯哥预后结果评分、修正RANKIN标准评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着下降(P<0.05),尤以治疗组下降明显。5.头颅CT结果提示,两组治疗后脑出血量均明显减少、血肿明显吸收,治疗组脑出血量由18.18±20.77ml降至5.03±5.75ml(P<0.01),对照组由20.45±17.02ml降至7.45±11.08ml(P<0.01)。治疗后脑水肿改善程度比较,治疗组34例,加重3例,无变化15例,有效4例,显效9例;对照组32例,加重6例,无变化8例,有效14例,显效4例。两组间经秩和检验Z=-0.429,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P<0.05。6.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脂、凝血功能等指标,提示未见凉血通瘀方有明显的改善作用。7.两组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等部分指标(PLT、ALT)前后出现差异(P<0.05),但基本波动在正常范围,且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治疗组34例患者在服用凉血通瘀方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凉血通瘀方可以有效改善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阳上扰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在降低病死率、改善神志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优势。2.凉血通瘀方能够促进血肿的吸收并减轻脑水肿程度。3.凉血通瘀方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无明显毒副反应。4.从临床疗效反证“瘀热阻窍”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心病理环节,凉血通瘀法不仅适用于瘀热阻窍证,对风阳上扰证也有较好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开拓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4-15)

顾宁[5](2001)在《凉血通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及抗脑水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医学中风病理论及导师周仲瑛教授的学术观点,本文提出了瘀 热阻窍是脑出血急性期的核心病机,凉血通瘀法是脑出血急性期的主要治 疗大法,该法具有清热、凉血止血、活血祛瘀、通腑泻热等诸多作用。 通过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凉血通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63例 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 上合用凉血通瘀注射液,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观 察结果显示:凉血通瘀注射液能显着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促进颅内 血肿的吸收、减轻继发性脑水肿,能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出现,能改善 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等等。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显效率 46.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19%和16.13%(P<0.05,P<0.01)。 动物实验表明,凉血通瘀注射液能显着降低实验性脑水肿模型大鼠的 脑指数与脑组织含水量,能较好地调节伴随脑水肿出现的脑组织离子 (钾、钠、钙)含量改变,能升高大鼠脑组织SOD和 GSH-PX、降低 MDA水平,能降低大鼠血浆ET、升高CGRP与ANP水平,并有一定程度 保护模型大鼠血脑屏障(BBB)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凉血通瘀注射液 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优于清开灵注射液。(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1-05-01)

樊蓥,周仲瑛[6](1999)在《凉血通瘀法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重要法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风”一证,历来受到众多医家的关注;10余年来“中风”——急性脑血管病一直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二位的死亡原因;脑出血是“中风”病中之重笃者,而其凶险则主要表现在脑出血急性期。因此,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法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1 肝肾亏虚,络热血瘀是脑出血的发病基础1.1 病因——内伤积损,气血失调脑出血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1999年11期)

凉血通瘀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总结多年临床实践,对中风的病理基础及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指出瘀热阻窍是中风急性期的病理基础;风、火、痰、瘀、虚皆由瘀热所衍生;并通过具体病例,客观表明应用凉血通瘀法治疗出血/缺血两种不同类型的中风的瘀热阻窍证,疗效均佳。体现了中医以证候为中心、异病同治的特色以及方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凉血通瘀法论文参考文献

[1].金妙文.凉血通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探讨[C].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2].周仲瑛.凉血通瘀法治疗出血/缺血两类中风的浅识[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3].王云洁,过伟峰.凉血通瘀法治疗中风急性期风阳上扰证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0

[4].王云洁.凉血通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阳上扰证的理论及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5].顾宁.凉血通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及抗脑水肿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

[6].樊蓥,周仲瑛.凉血通瘀法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重要法则[J].中医杂志.1999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凉血通瘀法论文_金妙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