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常见的归因偏差及其转化策略

高中生常见的归因偏差及其转化策略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

基于高中生常见的归因偏差,班主任要注意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归因水平,引导学生把失败归因为可以弥补或纠正的原因,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努力,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一、教会学生全面归因,对“因”下药

班主任要善于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况做全面的分析,引导他们对较易控制的不稳定因素,如个人努力等诸因素进行全面归因。然后让学生填写归因量表,并对几种主要因素所起的作用进行程度评定,最后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主要原因,采取措施,“对因下药”。如有学生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为学习不努力,则要对此做深入、全面的分析。不努力的表现是什么?上课不专心、作业没完成、没有独立思考……学会全面归因,有利于学生对“因”下药,找到失败的症结,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归因,保持积极的行为动力

所谓积极归因即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归因方式。根据成败归因理论,成功时多作稳定归因,失败时多作不稳定归因,才有利于个体保持积极的行为动力。把成功归因于能力或努力等内在原因,会使个体感到愉快、自豪并愿意继续争取成功;而失败归因于能力或努力等内在原因,则会对个体的自尊产生消极影响,并会削弱以后对成功的追求。

因而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归因,成功时多作稳定归因,失败时多作不稳定归因,从而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行为动力。同时,对学生归因进行及时强化和矫正。当学生做出积极归因时,要及时加以肯定,给予强化。当学生做出消极归因时,要帮助学生及时加以矫正,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归因倾向。

三、帮助学生克服习得无助感,增强自我效能感

习得无助感和自我效能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归因对人的成就动机和行为的作用。事实上,无助感的产生就意味着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和消失。作为班主任,应该灵活运用归因理论,积极帮助学生克服习得无助感,增强自我效能,树立自信心,不断争取更大的进步。

自我效能感的产生依赖于“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或强化,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以关心、鼓励、支持和帮助等正面强化,而少给以批评、指责等负面强化,以维护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运用“积极关注”或强化时应灵活机动,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尽量避免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比较落后、自卑、内向的学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相信他们的能力。让学生明白他们失败主要由于努力不够而不是他们的低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在循序渐进的训练和积极强化中,使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克服习得无助感。

身为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策略及能力的提高,及时纠正学生的归因偏差,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标签:;  ;  ;  

高中生常见的归因偏差及其转化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