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中医医院四川南充637300
【摘要】目的:观察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肠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将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54例肠痉挛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均为27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开塞露灌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硝苯吡啶,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即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肠痉挛患儿,在开塞露灌肠治疗基础上,给予硝苯吡啶口服治疗,能够改善患儿腹痛症状,增强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硝苯吡啶;开塞露;灌肠治疗;肠痉挛;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sofnifedipinecombinedwithglycerineenemainthetreatmentofintestinalspasmofclinicalcurativeeffect.Methods:ourhospitalwillbein2013years6monthsto2015Julyinourhospitalnamely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eachgroupofpatientswere27cases,observationgrouppatientsP<0.05;theobservationgroupwithbowelsoundsrecoverytime,analexhaustTimedefecationtimetoshor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forchildrenwithintestinalspasm,inglycerineenematherapy,givingoralnifedipinetreatment,canimprovethesymptomsofchildrenwithabdominalpain,toenhancethetreatmenteffect,isworthusingforreference.
Keywords:nifedipine;EnemaGlycerini;enema;intestinalspasm;curativeeffect
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肠痉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探讨硝苯吡啶与开塞露灌肠联合方案在肠痉挛治疗中的效果,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所有研究对象(肠痉挛患儿)均为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符合诊断标准的共有54例,根据入院时间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儿有27例。对照组患儿中,性别分布为: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3例,年龄范围:3-11岁,平均(7.2±3.5)岁;观察组中,性别组成中男性有15例,12例为女性患儿,患儿年龄在4-12岁范围内,平均年龄(7.7±3.4)岁。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具有均衡性,P>0.05,可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出现腹痛症状时,医护人员将开塞露注入肛门内,一次注入剂量为10ml,灌肠治疗后,医护人员需观察20分钟。若患儿大便检查显示正常,医护人员需要让患儿服用培菲康口服液、符合维生素B;若患儿灌肠后腹痛症状无明显变化,医护人员需要深入检查。
观察组:观察组患儿实施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其中开塞通灌肠治疗方法与对照组完全一致。同时,医护人员让患者服用硝苯吡啶片,一次用药10mg。如果患儿用药30分钟后,腹痛症状无明显变化,需要再次服用10mg硝苯吡啶片。再次用药半小时后,腹痛症状仍未缓解,需要对患儿进行深入检查。
1.3效果判断标准
显效:患儿治疗后腹痛症状消失,临床症状总积分减少幅度大于80%,而且患儿病情未复发;有效:患儿治疗后腹痛症状好转,症状总积分减少幅度在50%-80%范围内,病情有复发;无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者患儿病情加重[1]。显效患儿所占比例+有效患儿所占比例总和表示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的方法
我院统计的临床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处理,其中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表现形式,检验方法为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为“率(%)”,检验方法为卡方检验。统计值小于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情况
对照组27例患儿中有21例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为77.78%,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6.30%比较,值为4.103,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
对照组患儿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3.88±1.26)小时,肛门排气时间为(16.95±1.42)小时,排便时间为(26.37±1.33)小时;观察组患儿上述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分别为(9.16±1.51)小时、(10.56±1.76)小时、(19.55±1.18)小时。两组数据比较,P值均小于0.05,具有可比性。
3讨论
肠痉挛属于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消化不良、毒素感染、饮食不当等均有可能引发该病。患儿发病后下腹部会出现阵发性疼痛症状[2]。一般而言,患儿持续腹痛时间较短、发作频率低,表示病情较轻,可以不给予药物治疗,临床症状能够自然缓解;如果患儿长时间腹痛,且频繁发作,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儿药物治疗[3-4]。缓解患儿平滑肌痉挛是治疗肠痉挛的关键。
本次研究将54例肠痉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照组患儿采用开塞通灌肠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儿在开塞通广场治疗基础上,服用硝苯吡啶片,总有效率为96.30%。组间比较,P<0.05,这提示联合方案能够改善患儿腹痛症状,缓解患儿痛苦。在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恢复所用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具有可比性,这表明联合方案能够促进患儿恢复胃肠功能,缩短患儿痊愈时间。综上所述,硝苯吡啶与开塞通灌肠联合方案在肠痉挛治疗中临床作用显著,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孙翠薇.开塞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肠痉挛的临床观察[J].工企医刊,2012,25(3):22-23.
[2]汪敏.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肠痉挛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9):954-957.
[3]雷大海.儿科急诊开塞露治疗小儿肠痉挛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3):176-176.
[4]劳金泉,潘强.开塞露在诊治儿童腹痛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3,41(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