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的还原反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硝酸,流程,计算机,界面,煤油,燃料油,稀土。
的还原反萃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琴,魏迪,刘全,郝先库,张瑞祥[1](2018)在《NH_4HCO_3沉淀分离还原反萃余液中的稀土与锌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还原萃取分离铕的反萃余液中加入NH_4Cl,用固体NH_4HCO_3与稀土反应生成碳酸稀土沉淀,而Zn与NH_4Cl形成配合物存在于母液中,实现反萃余液中稀土和锌的分离。考察了料液中NH_4Cl,RECl_3,Zn Cl_2浓度、沉淀终点p H和沉淀反应温度这些因素对碳酸稀土中Zn O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料液中NH_4Cl浓度4 mol·L~(-1),RECl_3浓度0.34 mol·L~(-1),Zn Cl_2浓度不大于0.62 mol·L~(-1),反应温度50℃,沉淀终点p H为6.5条件下,得到的碳酸稀土中Zn O含量小于0.005%。(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于婷,何辉,洪哲,陈延鑫,叶国安[2](2017)在《U(Ⅳ)对Pu(Ⅳ)的单级还原反萃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U(Ⅳ)是PUREX流程铀钚分离过程的还原剂。建立了30%TBP/煤油体系中U(Ⅳ)还原反萃Pu(Ⅳ)的单级迭代计算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算法,编写了模拟连续逆流萃取器其中一级的计算机模拟程序,使用文献数据对模型和程序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良好,并与文献报道的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准确度要高于文献数学模型。(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7年06期)
于婷,叶国安,洪哲,何辉,陈延鑫[3](2017)在《硝酸羟胺对Pu(Ⅳ)的单级还原反萃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硝酸羟胺是Purex流程钚纯化过程的还原剂。本文建立了30%TBP/正十二烷体系中硝酸羟胺还原反萃Pu(Ⅳ)的单级迭代计算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算法,编写了模拟连续逆流萃取器中的一级的计算机模拟程序,使用文献数据对模型和程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文献实验值符合良好;本文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度高于文献模型。最后分析了计算时间单元长度对准确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于婷,叶国安,何辉,陈延鑫,刘金平[4](2017)在《PUREX流程钚还原反萃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PUREX流程为当前后处理工业的主流流程,其计算机模拟研究为研究热点。国外一些国家已进行全流程模拟计算,能够开展工艺条件分析和工艺优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铀钚分离工艺单元(1B)和钚反萃单元(2B)是PUREX流程的重要环节,二者计算机模拟的基础为钚的还原反萃单元模型。本文总结了国外PUREX流程计算模拟程序中的钚还原反萃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模型的建立和算法做了介绍。(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7年04期)
兰天,罗方祥,肖松涛,刘协春,杨贺[5](2016)在《硝酸羟胺还原反萃高浓度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硝酸羟胺(HAN)从30%TBP/煤油中还原反萃高浓度Pu(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长两相接触时间、降低酸度、升高温度均有利于Pu(Ⅳ)的还原反萃;增大硝酸羟胺浓度虽然也有利于Pu(Ⅳ)的还原反萃,但是当HAN浓度大于0.4mol/L后,反萃率增加不明显;增加肼的浓度也有利于Pu(Ⅳ)的还原反萃,但当肼浓度大于0.2mol/L后,Pu(Ⅳ)的反萃率随肼浓度增加而降低;溶液中硝酸根浓度对Pu(Ⅳ)反萃率的影响明显;随着钚浓度增加,反萃率降低。钚在水相和有机相的分配对HAN还原反萃高浓度钚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6年03期)
曾颜亮,廖春发,邓攀,陈静远,焦芸芬[6](2016)在《低浓度钼的亚砷酸还原终液萃取钼负载N235的反萃》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亚砷酸还原终液萃取钼负载N235的洗涤和反萃过程。在稀硫酸浓度为0.10 mol/L、相比O/A=1∶1、混合振荡时间为5 min、温度为常温的洗涤条件下,砷洗涤率为92.5%,钼损失率为0.5%。经过叁级错流洗涤,砷总洗涤率达到99.2%,钼损失率为0.9%。洗涤后液在氨水浓度为5 mol/L,相比O/A为5∶1,振荡时间7 min,温度为常温的反萃条件下,钼单级反萃率为95.2%,二级错流总反萃率为99.7%。(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6年02期)
蒋德祥,何辉,唐洪彬,李峰峰,朱礼洋[7](2012)在《Np(Ⅵ)和Pu(Ⅳ)分离中还原反萃剂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TBP作萃取剂从中放废液中提取镎时,为提高镎的回收率,需采用Np(Ⅵ)形式进料。为从有机相中反萃镎,还需用还原剂将Np(Ⅵ)还原至不易被TBP萃取的Np(Ⅴ),同时要求Pu仍保持为分配比较大的Pu(Ⅳ),故筛选能够还原Np(Ⅵ)到Np(Ⅴ)而不还原Pu(Ⅳ)的还原剂是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2年00期)
李传博,郑卫芳,晏太红,张宇,左臣[8](2010)在《高速搅拌法研究乙异羟肟酸(AHA)还原反萃Np(Ⅵ)的动力学(Ⅰ)高速搅拌池中液-液两相界面积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分散相粘度、搅拌速率和界面张力等条件是影响两相搅拌状况的因素,首次提出了通过在模拟体系(0.15 mol/m~3TBP/OK+1.0 mol/L HNO_3)的水相中加入极少量强表面活性剂以调节界面张力与真实体系(30%TBP/OK+1.0 mol/LHNO_3)的界面张力相同,由利用界面吸附法可测量的、含低浓度萃取剂的模拟(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8-22)
李传博,郑卫芳[9](2009)在《乙异羟肟酸还原反萃Np(Ⅵ)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推测AHA与30%TBP-煤油中的Np(Ⅵ)的反萃反应机理,并确定反萃反应的决速步,考察了Np(Ⅵ)与AHA在未稀释、含有微量水的TBP中的反应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如下。1)Np(Ⅵ)与AHA在未稀释、含有微量水的TBP中的反应速率快速,远大于在各种反应物浓度相同时的Np(Ⅵ)与AHA的反萃速率。说明在AHA与30%TBP-煤油中的Np(Ⅵ)的反萃反应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09年00期)
李传博,郑卫芳[10](2009)在《乙异羟肟酸还原反萃Np(Ⅵ)动力学的高速搅拌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行研制的高速搅拌装置及相应的取样方法,实验研究AHA/HNO3与30%TBP-煤油-Np(Ⅵ)在高速搅拌下的反萃动力学。考察了AHA与30%TBP-煤油中Np(Ⅵ)在单位界面积上的反萃速率随两相界面积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09年00期)
的还原反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U(Ⅳ)是PUREX流程铀钚分离过程的还原剂。建立了30%TBP/煤油体系中U(Ⅳ)还原反萃Pu(Ⅳ)的单级迭代计算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算法,编写了模拟连续逆流萃取器其中一级的计算机模拟程序,使用文献数据对模型和程序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良好,并与文献报道的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准确度要高于文献数学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的还原反萃论文参考文献
[1].李慧琴,魏迪,刘全,郝先库,张瑞祥.NH_4HCO_3沉淀分离还原反萃余液中的稀土与锌工艺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18
[2].于婷,何辉,洪哲,陈延鑫,叶国安.U(Ⅳ)对Pu(Ⅳ)的单级还原反萃数学模型[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7
[3].于婷,叶国安,洪哲,何辉,陈延鑫.硝酸羟胺对Pu(Ⅳ)的单级还原反萃数学模型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7
[4].于婷,叶国安,何辉,陈延鑫,刘金平.PUREX流程钚还原反萃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7
[5].兰天,罗方祥,肖松涛,刘协春,杨贺.硝酸羟胺还原反萃高浓度钚[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6
[6].曾颜亮,廖春发,邓攀,陈静远,焦芸芬.低浓度钼的亚砷酸还原终液萃取钼负载N235的反萃[J].有色金属工程.2016
[7].蒋德祥,何辉,唐洪彬,李峰峰,朱礼洋.Np(Ⅵ)和Pu(Ⅳ)分离中还原反萃剂的选择[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2
[8].李传博,郑卫芳,晏太红,张宇,左臣.高速搅拌法研究乙异羟肟酸(AHA)还原反萃Np(Ⅵ)的动力学(Ⅰ)高速搅拌池中液-液两相界面积的测定[C].第九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0
[9].李传博,郑卫芳.乙异羟肟酸还原反萃Np(Ⅵ)的机理[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9
[10].李传博,郑卫芳.乙异羟肟酸还原反萃Np(Ⅵ)动力学的高速搅拌法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