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
前言:城市空间研究是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城市研究的成果无法落实到城市空间上,则说明其已经超过了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范围。空间研究是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在研究对象上,空间研究从城镇的整体中选择物质空间形态为研究范畴,但多学科交叉研究乃是其特征。近年来,城市空间研究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其主要是揭示城市空间的形成、演化和发展规律,研究成果体现在城市规划之中,并通过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控制和引导城市空间的发展,我们将这种规划过程称之为“城市空间规划”。空间信息工程是指利用“数字地球”理论,基于3S等关键技术,深度开发和利用空间信息,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
1.城市空间的研究
1.1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的内涵解析
空间一直是现代建筑学研究的核心,随着城市化发展,建筑学对空间的研究逐渐从建筑内部空间向建筑外部的城市空间扩展。我国建筑学界的研究主要是将城市空间限定在城市的物质实体内,研究的重点是物质空间环境及其空间布局。在城市规划领域,城市空间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空间发展规律。我国的城市规划脱胎于建筑学,因此,建筑学的空间观念对规划界影响很深。这种观念忽视了城市空间内涵的复杂性,偏重于空间的物质属性,而忽略空间的社会属性,即使涉及到空间的社会性方面,也偏重于从环境行为的角度来认识空间的“场所感”。对空间内涵复杂性的把握必须将其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系统中,而不是将其简单地抽象。
1.2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的研究进展
城镇空间研究多年来一直是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段进首先对城镇空间进行了整体综合的研究,提出将城镇空间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展开研究,并介绍了城镇空间研究的概念、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与特征等内容。城镇空间发展研究就是以城镇的物质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整体的、综合的和内在的发展规律及空间规划原则。在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方面,胡俊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模式为主线,全面探讨和系统总结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发展—演变的进程、特征、机理和规律,开创性地建构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的总体框架。顾朝林等论述了城市空间结构基本理论、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理论框架、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城市的向心与离心增长、城市郊区化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规律等。
1.3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的研究特点
在城市空间研究趋向方面的特点有两个。一方面,由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转化。随着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转化,在城市化迅速推进和城镇空间快速扩展的过程中,为加强区域协调,建立以空间关系为核心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平台十分迫切,共同的空间发展目标和协调关系也是多方面区域协调工作的基础和方向。另外,从分散研究走向综合研究。有的学者从产业角度研究了中国城市的产业与空间发展的“协同效应”,提出: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结构部类之间的变化,而且还伴随着空间的转移、扩散和集聚,产业结构变革成为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根本动因,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大城市通过空间结构转型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推动和影响产业结构演进。还有的学者从城市社会学和城市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大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问题和城市贫困社会空间问题等。
2.对城市空间信息工程规划作用的认识过程
2.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空间信息工程规划
空间信息工程的总体框架包括3个层次、10个组成部分。3个层次为:基础层、专业与区域应用层和综合决策层。基础层是城市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专业层是领域数字化框架,区域层指区域数字化框架,综合决策层是跨领域,跨区域的综合性应用框架,这就需要良好的空间规划。人们对城市空间规划认识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对城市空间内涵理解的差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规划是计划的延续和落实”,城市规划主要是落实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内容,将城市空间看作抽象的物质空间,忽视空间的社会性、经济性,城市空间规划的内容偏重于空间的艺术布局和技术处理,对于空间发展经济、社会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匮乏。城市空间规划往往被看成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实施规划,空间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空间信息工程规划
改革开放后,传统的城市规划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规划研究者将视野投向经济、社会、政治等更广阔的领域,希望借此能够寻找到城市发展的内在机制。同时,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基本上是在城市化后阶段才逐步形成的,适应了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和较为成熟的市民社会,却没有完成科学化进程。由于西方国家的城市空间扩展基本上已经完成,规划研究的重点转向管理和协调社会经济矛盾等非物质性的层面。早期海外学者引介的国外规划理论和方法主要是有关于城市经济、社会、政治等非物质性内容的研究成果。这使得我们的城市规划研究一度转向经济、社会、政治领域,在实践中规划师希望介入这些领域,以引导和控制城市发展。
2.3城市空间信息工程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空间信息工程的主要工作是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实施深度开发和应用。我国的城市空间规划经过长期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一个分层次的空间规划体系,它由区域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组成。由于该体系主要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体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暴露无遗,规划的过程、方法甚至体系受到严重挑战。规划界开始思考从空间整合的角度重构中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吴志强认为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上无区域规划、国土规划指导,下无建设图则的法律保障,国家的土地空间规划不成体系因此,要建立国家完整的空间规划体系。
3.结语
应该说,近年来国内对城市空间规划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城市空间规划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城市空间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各个学科如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城市空间的研究,并逐渐走向空间上的整合。但是关于如何将城市空间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城市空间规划的研究比较薄弱,尤其是如何将国外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为适应中国发展的空展。现如今,各大城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多年的建设,各大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深层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主要成绩有:建立了北京市定期遥感制度;建立了统一招标处理、统一管理、统一分发服务的建设服务模式;建立了北京市综合遥感影像数据库,并在政府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地理编码数据库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地址模型、地址匹配技术和地址数据采集工艺已经在试点区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1].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召开[J].城市勘测,2014(02):130.
[2]罗晓燕.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J].城市勘测,2015(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