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伸展论文_李晓峰,华仁民,马东升,徐净,张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石圈伸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岩石圈,中生代,南海,地壳,因子,尺度,海盆。

岩石圈伸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峰,华仁民,马东升,徐净,张龙[1](2019)在《大陆岩石圈伸展与斑岩铜矿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南地区自古生代以来一直属于陆内构造演化环境。华南陆内伸展型斑岩铜矿主要形成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3个时期,其中晚侏罗世成矿期与华南中生代大规模钨锡成矿作用的形成基本属于一个时期。这些斑岩型矿床的时空分布与同时期的俯冲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明显不协调的关系,且与俯冲有关的、后俯冲伸展背景以及陆陆碰撞有关的斑岩铜矿的线性分布特点明显不同,尤其是早白垩世斑岩铜矿的分布明显呈面状分布,与华南中生代地壳明显减薄的区域基本一致。虽然这3个时期的斑岩型铜矿在地球化学上显示出弧岩浆岩的特点,但是地质事实证明在这3个时期,华南岩石圈发生了明显的伸展作用,尽管每个时期华南不同地区岩石圈伸展的程度可能不同。因此,我们把华南这种类型的斑岩铜矿归称之为"陆内伸展型"斑岩铜矿。陆内伸展型斑岩铜矿的成矿机制可能是岩石圈伸展背景下软流圈上涌导致陆下岩石圈地幔或者下地壳被改造有关。(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刚,魏文博[2](2017)在《拉萨地块东部的岩石圈电性结构及地壳伸展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拉萨地块东部的南北向构造主要有亚东-谷露裂谷和错那裂谷,它们是拉萨地块内部较年轻的新生代构造,研究这两条裂谷带及其邻区的岩石圈电性结构,可以为拉萨地块的地壳伸展作用、矿床分布规律和印度岩石圈地幔的俯冲特点提供重要信息。沿着北纬30度横穿亚东-谷露裂谷和错那裂谷的东西向叁维电性结构表明:裂谷带的形成或地壳的伸展作用与岩石圈内大尺度高导电异常体导致的局(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六)——专题12:华北克拉通演化、专题13:陆陆碰撞带深部结构和动力学意义》期刊2017-10-15)

赵利,李理[3](2015)在《渤海湾盆地区晚中生代以来大陆岩石圈伸展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核杂岩、宽裂谷、窄裂谷这3种大陆伸展模式已被人所熟知。而且,前人采用地壳厚度、热流密度和岩石圈伸展速率这3个参数对大陆岩石圈的伸展模式进行了描述和数值模拟~([1-3])。本文通过整理渤海湾盆地区的相关数据,对比其岩石圈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模式。2.岩石圈伸展模式(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专题7大陆岩石圈地幔属性与过程、专题8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专题9深部地幔物质成分与结构探测》期刊2015-10-10)

任建业,庞雄,雷超,袁立忠,刘军[4](2015)在《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和岩石圈伸展破裂过程分析及其对南海陆缘深水盆地研究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伸展陆壳和正常洋壳之间重要的过渡和衔接,洋陆转换带(ocean-continent transition,简写为OCT)蕴含有丰富的地壳岩石圈伸展破裂过程的信息。文中通过系统的资料调研,在总结OCT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明了OCT的现代概念、类型及其识别标志;详细介绍了以OCT为基础而建立的被动陆缘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表层沉积盆地构造地层格架及重要的构造变革界面特征;分析了大型拆离断层在地壳岩石圈薄化、地幔剥露过程中的控制作用;揭示了陆缘变形集中、迁移和迭合的规律,建立了被动陆缘岩石圈伸展、薄化、剥露和裂解模式。最后,论文对比了国际非岩浆型被动大陆边缘与我国南海OCT的研究,介绍了南海OCT和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研究的新发现,提出深入研究南海OCT将为南海陆缘构造演化、洋盆扩张过程和深水-超深水盆地的成因机制研究提供新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5年01期)

杨文采[5](2014)在《从地壳上地幔构造看大陆岩石圈伸展与裂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讨论大陆岩石圈拆沉、伸展与裂解作用过程。由于大陆岩石圈厚度大而且很不均匀,产生裂谷的机制比较复杂。大陆碰撞远程效应的触发,岩石圈拆沉,以及板块运动的不规则性和地球应力场方向转折,都可能产生岩石圈断裂和大陆裂谷。岩石圈拆沉为在重力作用下"去陆根"的作用过程,演化过程可分为大陆根拆离、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地幔整体破裂叁个阶段。大陆碰撞带、俯冲的大陆和大洋板块、克拉通区域岩石圈,都可能产生岩石圈拆沉。大陆岩石圈调查表明,拉张区可见地壳伸展、岩石圈拆离、软流圈上拱和热沉降;它们是大陆岩石圈伸展与裂解早期的主要表现。从初始拉张的盆岭省到成熟的张裂省,拆离后地壳伸展成复式地堑,下地壳幔源玄武岩浆侵位,断裂带贯通并切穿整个岩石圈,表明地壳伸展进入成熟阶段。中国东北松辽盆地和西欧北海盆地曾处于成熟的张裂省。岩石圈破裂为岩浆侵位提供了阻力很小的通道网。岩浆侵位作用伴随岩石圈破裂和热流体上涌,成熟的张裂省可发展成大陆裂谷。多数的大陆裂谷带并没有发展成威尔逊裂谷带和洋中脊,普通的大陆裂谷要演化为威尔逊裂谷带,必须有来自软流圈的长期和持续的热流和玄武质岩浆的供应。威尔逊裂谷带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为地震低速带,其根源可能与来自地幔底部的地幔热羽流有关。(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4年05期)

吴哲,许怀智,杨风丽,邵磊[6](2014)在《南海东北部岩石圈伸展的构造模拟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盆地的形成是深部过程的浅部响应,其中不同尺度拉张因子的变化能够反映岩石圈的伸展特征。运用基于弹性梁模型和挠曲均衡原理的2D构造模拟软件对横穿南海东北部地区的两条地震-地质剖面进行模拟,计算上地壳、全地壳和岩石圈尺度拉张因子。结果表明,南海东北部岩石圈伸展存在横向非均质性和深度相关的伸展现象:(1)不同坳陷中心的拉张因子从陆架-陆坡-海盆区有变大的趋势;(2)叁种尺度的拉张因子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并且这种岩石圈深度相关的伸展现象在陆架和陆坡地区表现不同:陆架范围内上地壳和全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数值上相近,而在陆坡向洋壳方向,岩石圈、全地壳尺度拉张因子在数值上比上地壳尺度拉张因子大的差别趋势越来越明显。分析认为南海东北部岩石圈深度相关的伸展模式与海底扩张早期温度较高且黏滞性较小的下地壳在陆坡向海盆方向的流动性大于陆架地区有关。南海东北部伸展盆地的形成经历了岩石圈在陆内裂谷阶段均匀伸展以及大陆边缘裂谷阶段深度相关的伸展作用过程。(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4年01期)

马晓雄,董传万,唐立梅,吕青,顾虹艳[7](2013)在《华南沿海地区中生代岩石圈伸展的岩石学制约:琼粤闽浙镁铁质岩时空分布与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总结了华南沿海琼、粤、闽、浙4省中生代镁铁质岩的时空分布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讨论了华南中生代区域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区内主要发育6期镁铁质岩石,分别形成于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即245~230、180~175、165~142、130~115、110~101和95~85Ma.早中生代印支期(245~230 Ma)镁铁质岩,出露在海南岛,伴有A型花岗岩和碱性正长岩产出,形成于印支运动后的伸展环境.在晚中生代(180~90 Ma)的镁铁质岩中,中侏罗世(180~175 Ma)的镁铁质岩石集中出露在粤北、闽西南一带,与湖南、赣南拉斑玄武岩/辉长岩-流纹岩/正长岩和A型花岗岩一起构成双峰式火成岩组合,具有裂谷型火成岩特征.晚侏罗世(165~142Ma)镁铁质岩,主要有海南、广东一些小的辉长岩等,也与A型花岗岩、碱性正长岩等伴生.白垩纪的镁铁质岩广泛出露在福建、浙江和海南沿海地区.其中,早白垩世(130~115、110~101Ma)的镁铁质岩常与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混合,构成辉长岩/玄武岩-花岗岩/流纹岩等复合火成岩;晚白垩世(95~85 Ma)的镁铁质岩,在华南沿海地区形成壮观的镁铁质岩墙群,并伴有A型花岗岩产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构造域伸展环境.华南中生代镁铁质岩石的形成,对应于华南岩石圈多期伸展事件,是华南岩石圈伸展的重要岩石学标志.(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宋维宇[8](2013)在《莺歌海盆地岩石圈不同圈层伸展量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莺歌海盆地位于印支半岛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交接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使其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焦点。利用盆地同裂陷期正演模拟软件STRETCH和盆地裂后期反演模拟软件FLEX-DE-COMP,结合构造精细解释的高品质地震剖面图,对莺歌海盆地岩石圈不同圈层的伸展量进行定量模拟研究,计算出了盆地上地壳、地壳、岩石圈的伸展量,认为它们发生了与深度相关的伸展,上地壳伸展量β值为1.26~1,地壳伸展量β值为2.3~1.1,整个岩石圈伸展量β值为4~1.1。(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3年02期)

吴哲,杨风丽,钟家良,钟广见[9](2012)在《台西南盆地岩石圈伸展及裂后沉降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有效弹性厚度和不同尺度的拉张因子,并结合裂后的沉积记录可以反映一个伸展性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运用基于弹性梁模型和挠曲均衡原理的二维构造模拟软件重点对横穿台西南盆地的一条地震地质剖面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5km为台西南盆地最合适的有效弹性厚度;岩石圈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2~4.8之间,上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0~1.2之间,全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1~3.0之间,岩石圈伸展具有横向的非均质性和深度的依赖性;台西南盆地裂后阶段受陆架坡折形成、东沙运动两期构造运动影响较大,不同于典型伸展性盆地裂后沉降模式,沉降特征无明显规律性.(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11期)

赵中贤,孙珍,谢辉,颜承志,李元平[10](2011)在《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沉降及岩石圈伸展变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认识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降和岩石圈伸展变形特征,本文对过研究区的两条测线进行了回剥分析和伸展系数计算,结果表明: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降具有幕式特点,由快到慢共分4幕:①65~24.4 Ma;②24.4~18.5 Ma;③18.5~13.8 Ma;④13.8~0 Ma,在裂后存在3期快速沉降(24.4~21 Ma,18.5~16.5 Ma,13.8~10.5 Ma)和4期慢速沉降(或隆升)(30~24.4 Ma,21~18.5 Ma,16.5~13.8 Ma,10.5~0 Ma).白云深水区裂陷期和裂后期沉降受基底形态影响,总体向洋陆边界增加,裂陷期的沉降量为200~2100 m,裂后沉降量为1000~1500 m,由裂陷期沉降反演的岩石圈伸展系数为1~7,与全地壳的伸展系数变化趋势一致,在基底隆起处伸展系数小,凹陷处伸展系数大;白云深水区裂后存在异常沉降,约300~700 m,它的分布与基底形态负相关,在隆起处异常沉降量大,为600 m左右,凹陷处异常沉降量小,约300 m,可能与岩石圈破裂引起洋陆过渡带不同构造单元的差异沉降相关.(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岩石圈伸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拉萨地块东部的南北向构造主要有亚东-谷露裂谷和错那裂谷,它们是拉萨地块内部较年轻的新生代构造,研究这两条裂谷带及其邻区的岩石圈电性结构,可以为拉萨地块的地壳伸展作用、矿床分布规律和印度岩石圈地幔的俯冲特点提供重要信息。沿着北纬30度横穿亚东-谷露裂谷和错那裂谷的东西向叁维电性结构表明:裂谷带的形成或地壳的伸展作用与岩石圈内大尺度高导电异常体导致的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石圈伸展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峰,华仁民,马东升,徐净,张龙.大陆岩石圈伸展与斑岩铜矿成矿作用[J].岩石学报.2019

[2].王刚,魏文博.拉萨地块东部的岩石圈电性结构及地壳伸展作用[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六)——专题12:华北克拉通演化、专题13:陆陆碰撞带深部结构和动力学意义.2017

[3].赵利,李理.渤海湾盆地区晚中生代以来大陆岩石圈伸展模式[C].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专题7大陆岩石圈地幔属性与过程、专题8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专题9深部地幔物质成分与结构探测.2015

[4].任建业,庞雄,雷超,袁立忠,刘军.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和岩石圈伸展破裂过程分析及其对南海陆缘深水盆地研究的启示[J].地学前缘.2015

[5].杨文采.从地壳上地幔构造看大陆岩石圈伸展与裂解[J].地质论评.2014

[6].吴哲,许怀智,杨风丽,邵磊.南海东北部岩石圈伸展的构造模拟约束[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4

[7].马晓雄,董传万,唐立梅,吕青,顾虹艳.华南沿海地区中生代岩石圈伸展的岩石学制约:琼粤闽浙镁铁质岩时空分布与地球化学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

[8].宋维宇.莺歌海盆地岩石圈不同圈层伸展量模拟[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3

[9].吴哲,杨风丽,钟家良,钟广见.台西南盆地岩石圈伸展及裂后沉降特征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赵中贤,孙珍,谢辉,颜承志,李元平.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沉降及岩石圈伸展变形[J].地球物理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安山岩里特曼-戈蒂里图解安山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层序对比格架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与北秦岭地区活动大...琼东南盆地裂陷期不同流变学性质控制的...一6琼东南盆地裂陷期不同流变学性质控制...

标签:;  ;  ;  ;  ;  ;  ;  

岩石圈伸展论文_李晓峰,华仁民,马东升,徐净,张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