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菌论文_肖雷,于紫荆,周秋龙,姚菁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脱硫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噻吩,生物,杆菌,亚铁,联苯,条件,硫酸盐。

脱硫菌论文文献综述

肖雷,于紫荆,周秋龙,姚菁华[1](2019)在《脱硫菌在自然界硫循环中的作用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硫是生命必需的大量元素,硫循环失衡会造成生态的破坏。通过对硫循环、脱硫细菌的概念的阐述以及对生物脱硫作用机理的介绍,综合分析了脱硫菌脱除不同硫分的作用方式以及脱硫的不同途径,并初步探讨了其在自然界硫循环中的作用与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22期)

唐琼,徐岚清,冯昊,黎贤彬,孙佳欣[2](2018)在《专一脱硫菌催化氧化原油脱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烧石油所产生的SO2可导致环境污染,为了有效地脱去原油中的硫,采用实验室驯化、富集得到的微生物作为专一脱硫菌株,对原油中含硫化合物二苯并噻吩(DBT)进行了脱硫研究。着重探讨了微生物驯化、富集培养体系,培养温度,摇床转数和微生物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生物催化脱硫效率的影响,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方法对氧化脱硫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甘油作为碳源、DBT作为唯一硫源的培养体系来驯化、富集得到的微生物,能够有效地将DBT上的硫脱下来。DBT的脱硫率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生物接种量的变化而不同;随着培养温度、摇床转速的增加,脱硫效率先增加后降低;生物接种量越大,脱硫效率越高,直至平缓。生物催化脱硫反应条件优化为:温度25℃,摇床转速180 rpm,生物接种量3 m L,使DBT的脱硫率达到了95. 01%。微生物催化脱硫反应是通过4S途径将DBT转化成油溶性的2-羟基联苯(2-HBP)并释放出硫来,同时DBT原有的碳骨架得以保存完好,使得原油的热值不受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刘其松,孙茹,易铧[3](2018)在《一株天然气生物脱硫菌的分离纯化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天然气净化厂污水池回流污泥中分离到一株硫杆菌菌株TYY-1,通过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该菌株可以确定为脱氮硫杆菌。从最适生长条件、生长曲线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接种量为10%,生长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7.5。(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韩康,谷朝阳,赵朝成[4](2016)在《二苯并噻吩脱硫菌Rhodopseudomonas sp. AS-21的脱硫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式物筛选得到专一性脱硫菌Rhodopseudomonas sp.AS-21。通过单因素考察实验结果分析温度、pH、碳源、氮源和DBT初始浓度对脱硫率和细胞浓度的影响,得出菌株的最适宜生长和脱硫条件: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为7.5,碳源为10g/L甘油,氮源为2g/L的氯化铵,DBT初始浓度为100mg/L。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pH、DBT浓度影响的显着性较高。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曲面法设计叁因素叁水平共20组实验,得到脱硫率和细胞质量浓度的二次回归模型。在Design-Expert软件模拟的条件下,以响应值最大为目标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9.70℃、pH为7.43、DBT初始浓度为105.47mg/L时可得到最大脱硫率(72.32%)及最大菌株生长量(2.311g/L)。经实验验证,所求最优解正确。(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6年08期)

于晨阳[5](2016)在《二苯并噻吩脱硫菌的筛选及其脱硫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是石油中除碳氢外含量最多的元素。石油中的有机硫化物是引发酸雨、空气污染这些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和严苛的环境政策下,石油的深度脱硫越来越受到重视。常规的高温高压加氢催化脱硫难以脱除一些复杂的有机含硫杂环化合物,而低成本反应条件温和的生物脱硫方式对此的脱硫效果颇好。为此本文以DBT为石油中难降解有机硫的模型化合物,研究微生物对石油中有机硫化物的脱硫性能。本实验以DBT为唯一硫源,筛选分离出一株专一性脱硫的菌株HPJ。对其进行16Sr DNA序列测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对比,结果发现,该菌的16Sr DNA序列与在Genebank登记的红平红球菌R.qingshengii(DQ090961)、R.sp.Cm LB13(JCM13270)同源性达到98%,因此初步确定该菌属于红平红球属。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实验,考察培养条件及碳氮源对菌株HPJ生长和脱硫的影响。发现最适p H值为7.2左右,最适温度范围30~35℃之间,最适接种量是2%。由于菌株生长过程中产酸会降低培养液的p H值,影响脱硫酶的活性。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将p H值控制在7.2左右,使菌株长期生长在有利的环境中。菌株HPJ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生长,但有机氮源会阻碍菌株脱硫,因此最适生长和脱硫的分别是葡萄糖和氯化铵。它们培养基中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g/L和2g/L。以最优培养条件和培养基培养菌株HPJ,在96h内可以将初始浓度为0.2mmol/L和0.4mmol/L的DBT几乎完全降解。利用Haldane方程建立了适合菌株HPJ的生长动力学模型,拟合后得到的方程参数为μmax=1.630,Ks=1.049,Ki=0.072,相关系数R2=0.933。实验数据和拟合曲线拟合效果良好。利用GCMS检测菌株HPJ对DBT脱硫后的产物,发现该菌株的脱硫代谢途径基本上属于4S途径。通过考察脱硫产物硫酸盐和2-HBP对菌株HPJ生长和脱硫的影响,表明:相比DBT菌株HPJ更易利用硫酸盐做硫源。所以高于0.2mmol/L的硫酸盐浓度会阻碍DBT诱导菌株产生脱硫酶。同时,较高浓度的2-HBP对菌株的生长和脱硫均有抑制作用。考察菌株HPJ分别在水相和油相中对其他含硫有机物的脱硫性能,发现不论是在水相还是在油相中,菌株HPJ对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硫醚的都有较好的脱硫效果,说明菌株HPJ脱硫底物范围广泛,工业应用前景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6-05-01)

詹晓,冯守帅,张玲,黄兴,唐嘉鼎[6](2016)在《一株C_X-DBT脱硫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大型工业油田石油污染土样中分离鉴定一株能专一性脱除CX-DBT的脱硫菌株,分析其对CX-DBT的脱硫途径,并确定菌体最优发酵条件。【方法】以二苯并噻吩(DBT)为唯一硫源底物,多次富集并分离可代谢CX-DBT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JDZX13进行鉴定。采用GC-MS鉴定菌株对CX-DBT的代谢产物,确定其相应的脱硫途径。通过单因素发酵实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微量元素、MgCl_2、温度及p H的水平范围,并采用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结果】该菌株鉴定为戈登氏菌属,命名为戈登氏菌JDZX13(KP993297),其CX-DBT代谢途径为"4S途径"。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15.0 g/L、NH_4Cl_2.0 g/L、MgCl_2 0.1 g/L、微量元素1.0 m L/L、pH 7.0、温度35°C。【结论】获得一株通过"4S途径"代谢CX-DBT的脱硫菌株JDZX13,经过进一步优化实验,强化了菌株的生长和脱硫能力,该研究结果对石油生物脱硫技术的开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6年06期)

赵苗苗,李茹,李翰林,李飞洋[7](2015)在《硫酸盐累积对烟气脱硫菌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硫酸盐累积对烟气脱硫菌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测定了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液浓度、Fe~(2+)、SO_4~(2-)、p H和电导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Fe~(2+)和S~(2-)同时存在时,氧化亚铁硫杆菌首先利用Fe2+获得自身生长所需能量,S~(2-)大部分S~(2-)被氧化为S单质,之后S~(2-)被氧化为S_2O_3~(2-),生成SO_3~(2-)进一步被氧化成SO_4~(2-)。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盐分的耐受值为13450μs/cm。(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5年24期)

赵苗苗,李茹,李翰林,李飞洋[8](2016)在《低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效脱硫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从延安黄陵某煤矿坑水中分离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诱变育种,考察诱变时间和放电间距对诱变效果的影响,在最佳诱变条件下考察了突变菌株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原始菌株的生长周期2~3 d,Fe~(2+)平均氧化速率为0.22 g/(L·h),通过低温等离子体诱变得到突变型菌株,在诱变时间5 min,放电间距4 mm的条件下,生长周期较原始菌株缩短12 h,Fe~(2+)平均氧化速率提高45.5%,正突变率达24.2%,脱硫率较原始菌株提高了27.9%。(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6年02期)

周东兴,徐明明,迟婷婷,王维晨,王兵[9](2015)在《蚯蚓粪中异养脱硫菌筛选及效果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初筛和复筛结合方法从蚯蚓粪中筛选出六株高效异养脱硫菌种S2、S3、S5、S6、S7、S10。经硫化氢降解率测试结果表明,培养25 d,与CK相比H2S释放量分别降低44.50%、53.48%、37.99%、16.41%、30.67%、41.14%。将不同菌株复配,其中S2+S3+S5、S2+S3+S7菌种组合H2S释放量最低,较对照降低71.53%、65.01%。表明脱硫菌有效降低H2S释放量,叁个菌株复合除臭效果好于单个菌株,可为生物脱硫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葛玉凤,徐刚,徐小琳[10](2015)在《脱硫菌共培养对煤炭全硫脱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氧化亚铁硫杆菌L1(无机硫脱除菌株)和肠杆菌D4(有机硫脱除菌株)两种浸矿微生物对南山高硫煤全硫脱除开展研究。采用两种菌混合共培养技术对煤进行生物沥滤,实验结果表明,脱硫前后无机硫含量由原来的1.4%降低到0.6%,有机硫含量由原来的2.9%减少到2.3%。此外,通过用XRD、SEM、TG以及FTIR对煤炭脱硫前后的结构及成分变化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8-06)

脱硫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燃烧石油所产生的SO2可导致环境污染,为了有效地脱去原油中的硫,采用实验室驯化、富集得到的微生物作为专一脱硫菌株,对原油中含硫化合物二苯并噻吩(DBT)进行了脱硫研究。着重探讨了微生物驯化、富集培养体系,培养温度,摇床转数和微生物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生物催化脱硫效率的影响,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方法对氧化脱硫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甘油作为碳源、DBT作为唯一硫源的培养体系来驯化、富集得到的微生物,能够有效地将DBT上的硫脱下来。DBT的脱硫率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生物接种量的变化而不同;随着培养温度、摇床转速的增加,脱硫效率先增加后降低;生物接种量越大,脱硫效率越高,直至平缓。生物催化脱硫反应条件优化为:温度25℃,摇床转速180 rpm,生物接种量3 m L,使DBT的脱硫率达到了95. 01%。微生物催化脱硫反应是通过4S途径将DBT转化成油溶性的2-羟基联苯(2-HBP)并释放出硫来,同时DBT原有的碳骨架得以保存完好,使得原油的热值不受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硫菌论文参考文献

[1].肖雷,于紫荆,周秋龙,姚菁华.脱硫菌在自然界硫循环中的作用与意义[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2].唐琼,徐岚清,冯昊,黎贤彬,孙佳欣.专一脱硫菌催化氧化原油脱硫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刘其松,孙茹,易铧.一株天然气生物脱硫菌的分离纯化和生物学特性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8

[4].韩康,谷朝阳,赵朝成.二苯并噻吩脱硫菌Rhodopseudomonassp.AS-21的脱硫条件优化[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6

[5].于晨阳.二苯并噻吩脱硫菌的筛选及其脱硫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

[6].詹晓,冯守帅,张玲,黄兴,唐嘉鼎.一株C_X-DBT脱硫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J].微生物学通报.2016

[7].赵苗苗,李茹,李翰林,李飞洋.硫酸盐累积对烟气脱硫菌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5

[8].赵苗苗,李茹,李翰林,李飞洋.低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效脱硫菌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6

[9].周东兴,徐明明,迟婷婷,王维晨,王兵.蚯蚓粪中异养脱硫菌筛选及效果测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

[10].葛玉凤,徐刚,徐小琳.脱硫菌共培养对煤炭全硫脱除的研究[C].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论文知识图

专一性脱硫菌在以DBT为硫源的生长...脱硫菌的生长曲线6. 低浓度SO_2诱导驯化选育脱硫菌调控菌液pt1对脱硫菌脱硫性能的影...两株高温脱硫菌在不同碳源中的生...10 驯化脱硫菌对低浓度 SO

标签:;  ;  ;  ;  ;  ;  ;  

脱硫菌论文_肖雷,于紫荆,周秋龙,姚菁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