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亚铜论文_刘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氰化亚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吡啶,闪锌矿,氰化钠,镀铜,咪唑,氯化钠,废液。

氰化亚铜论文文献综述

刘锋[1](2011)在《氰化亚铜网络及吡啶基咪唑原位化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2-(4-吡啶基)-咪唑配体,在水热溶剂热的条件下,通过加入模板剂,成功的合成了类沸石网络阴离子骨架结构的配位化合物。研究了配体的原位化反应。并利用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经行了表征。通过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对同类配合物结构和性质设计有借鉴作用的结论。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超分子化学自组装与晶体工程的发展;其次介绍了氰根的常见配位模式及氰化亚铜阴离子网络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及研究现状;阐述了近年来水热溶剂热条件下通过原位反应所得到的一些化合物及其研究情况,最后对论文选题意义做了概述。第二章中通过实验过程中对得到晶体结构的分析,结合沸石结构中硅氧四面体连接特点,我们利用有机小分子作为模板剂,在配体提供质子和诱导的条件下,合成了叁个具有阴离子骨架的氰化亚铜网络结构的配合物。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第叁章主要通过溶剂热(水热)方法,通过原位反应得到了五个不同的配合物。原位生成的五个配体,分别为4-(5-硝基-2-咪唑基)吡啶(PyHimNO_2)、4-(2-咪唑基)甲基吡啶(MePyHim)、4-(2-咪唑基)乙基吡啶(EtPyHim)、4-(4-(4-(2-咪唑基) -1-吡啶基)- 2-咪唑基)吡啶(PyHimPyim)和4-(4,5-二碘-2-咪唑基)吡啶(PyH_2imI_2)(括号内为配体简写)。通过Gaussian程序,计算得到了配体的静电势和电荷分布,结合已有的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产生的碳正离子的实验事实,解释了原位反应的机理。第四章中总结了这篇论文的工作,对氰化亚铜阴离子骨架网络配位配合物的研究方向和本文所用到的配体通过原位反应来得到目标配合物的应用前景做了一下展望。(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期刊2011-06-04)

丘山,丘星初,曾家民,丘圣[2](2011)在《碱性铜锡合金镀液中氰化亚铜含量的自动电位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用自动电位滴定测定碱性铜锡合金镀液中氰化亚铜的条件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以淀粉为指示剂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法相比,节约了化学试剂的消耗,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而且方法简便快捷,能在4min以内打印出分析结果。(本文来源于《涂装与电镀》期刊2011年01期)

秦英恋[3](2009)在《微孔氰化亚铜超分子异构体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晶体工程学中的超分子异构和多形体的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配合物的超分子异构和多形体现象一直处于晶体工程学的核心位置。然而,如何合理地设计和合成超分子异构和多形体仍然是配位聚合物的一个根本性的科学挑战。氰化亚铜本身存在两类高温相和低温相的多形体,并且它们可通过分离中间相达到转变。近年来人们广泛研究的氰化亚铜化合物有着多样的结构模式,这就为超分子异构体和多形体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本文主要研究了水(溶剂)热反应下的一系列含有分子模板的超分子异构体和多形体的合成、结构及性质。全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前言部分,简单介绍了超分子异构和多形体工程、水(溶剂)热合成方法、光致发光基本原理和氰化亚铜配合物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报道了两个具有叁维钻石型网络和(3,4)-连接网络的多形体H_5O_2[Cu_2(CN)_3] (1和2)。这两个配合物的基本单元都是六边形的[Cu_2(CN)_3]~–阴离子层,相邻的[Cu_2(CN)_3]~–阴离子层间以铜-铜作用相连接,由于铜-铜作用方式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叁维超结构。有趣的是,这两个多形体是一对温度控制的多形体,并且它们的氰根配体来源于乙腈中C-C键的断裂而不是来自[Fe(CN)_6]~)3–)中的氰根。X-射线粉末测试结果显示多形体(1)和(2)是可以进行分离的,发光测试表明这两个配合物都显示强的兰色发射,归属于金属中心3d– (4p, 4s)的电荷转移跃迁。第叁章报道了四个有机模板的氰化亚铜开放骨架的配位聚合物[H_(1.5)(Mepip)]_2[Cu_4(CN)_7](3) [H_2(Etpip)]_2[Cu_4(CN)_7](4) [H_2(Dmepip)][Cu_3(CN)_5](5),[H(Dmpa)]_2[Cu_4(CN)_6](6)。其中3和4是同构的,是由四连接的Cu(CN)_4单聚体和六连接Cu_2(CN)_6二聚体构筑的(4,6)-连接的FeS2型的叁维开放骨架;配合物5是一种网络化学数据库中未列举的(4,6)-连接叁维骨架,其中四连接结点和六连接结点比例为1:1。配合物6是由叁连接的Cu(CN)_3单聚体和六连接Cu_2(CN)_6二聚体构筑的(3,6)-连接的AgIn_2型的叁维开放骨架。四个配合物中都存在孔道,质子化的有机二胺分子作为模板填充在各自的孔道中。发光测试表明这四个配合物都显示出强的兰绿色的磷光发射,主要起源于Cu_2(CN)6二聚体内的金属-配体电荷转移发射。第四章以氯化铜,水(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六铜环{Cu_6(CN)_4(L)_2}(L=pyz or bpp)为建筑单元的化合物[Cu_2(pyz)(CN)_2]·[CuCN] (7)和[Cu_2(bpp)(CN)_2] (8)。这两个化合物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含六铜环{Cu_6(CN)_4(L)_2}构建的二维层[Cu_2(L)(CN)_2]。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7中[Cu_2(L)(CN)_2]层内的铜离子显示出二、叁和四叁种不同配位方式,导致一种与(6,3)网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独特层。相邻的[Cu_2(pyz)(CN)_2]层平行排列产生了六边形的窗口,氰化亚铜链垂直地穿过六边形的窗口,产生了有拟索烃结构的中性共结晶化合物,[Cu_2(pyz)(CN)_2]层和[CuCN]链间存在非支撑的铜-铜作用。配合物8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6,3)层,由配体bpp连接曲折的氰化亚铜链形成。配合物7显示强的红色的磷光发射,可能起源于非支撑的铜-铜作用;配合物8显示兰色的磷光发射,归属于金属-配体电荷转移跃迁。第五章对本论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该课题的研究前景。(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6-30)

李新志,李丹[4](2008)在《配体取代基控制基于氰化亚铜meso-螺旋的叁联吡啶配位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系统的考察配体取代基的大小对于构筑配位聚合物骨架的影响[1],本文合成了一系列4,2′:6′,4″-叁联吡啶配体。这些配体与氰化亚铜在溶剂热反应条件下,得到了相应的Cu(I)配位聚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7-01)

张丽霞[5](2006)在《氰化亚铜,干、湿磨对方铅矿和闪锌矿选择性浮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M.D.Seke等在pH8.5、有氰化铜配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对Rosh Pinah矿山的铅-锌硫化物矿石进行了台架规模分选试验。在磨矿和对铅浮选流程的循环水中常发现这些氰化铜配合物。浮选结果表明,氰化亚铜配合物能够活化闪锌矿。另外,与湿磨比较,干磨时,闪锌矿的活化作用及浮选作用更大。(本文来源于《湿法冶金》期刊2006年02期)

汪德先,黄祖遗,石晓波,李苑[6](2004)在《氰化亚铜生产新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氯化钠浓溶液中通氯气将铜氧化生成NaCuCl2,再加入氰化钠溶液生成氰化亚铜沉淀。沉淀经氯化钠浓溶液洗涤和水洗干燥后即得产品。工艺生产周期短,设备简单,成本低,产品质量高,无废气,废渣和有毒废水排放。(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04年05期)

张小玲,张颂明[7](2004)在《制备氰化亚铜治理高浓度含氰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制备氰化亚铜法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工艺及反应机理,并对氰化亚铜法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处理条件、处理效果进行探讨,得出该处理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无需加热、处理能耗低、资源重复利用、消除二次污染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福建分析测试》期刊2004年02期)

李卓舒,王海波,胡家振,侯毓汾[8](1988)在《PTC转移非解离型中性分子的研究 Ⅰ.催化剂结构与氰化亚铜分子的萃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PTC)在液固相体系中,转移萃取非解离型中性分子氰 化亚铜的过租。研究表明各类催化剂对氰化亚铜的萃取主要决定于各自所提供的配 位原子,其萃取转移能力可用平均络合数衡量。(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88年S1期)

于先录,刘鸿康[9](1988)在《从氰化镀铜废液中回收氰化亚铜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试验研究报告,报道了作者通过试验,找到了向氰化镀铜废液中加入硫酸钢和亚硫酸钠(简称硫酸铜法),或加入氯化亚铜(简称氯化亚铜法),均可起到分解铜氰络离子、补充Cu~+的作用,达到回收氰根和铜离子的目的。对含Cu65g/L、总氰量84g/L的氰化镀铜废液1L,用前者可回收氰化亚铜220g,氰根回收率77%,用后者可回收氰化亚铜280g,氰根回收率96.5%;回收的氰化亚铜,Fe<0.005%,碳酸盐微量;回收的氰化亚铜能回用于电镀生产。这两种方法,以后者较易实施,效果也好。(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环保》期刊1988年01期)

氰化亚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用自动电位滴定测定碱性铜锡合金镀液中氰化亚铜的条件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以淀粉为指示剂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法相比,节约了化学试剂的消耗,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而且方法简便快捷,能在4min以内打印出分析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氰化亚铜论文参考文献

[1].刘锋.氰化亚铜网络及吡啶基咪唑原位化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汕头大学.2011

[2].丘山,丘星初,曾家民,丘圣.碱性铜锡合金镀液中氰化亚铜含量的自动电位滴定[J].涂装与电镀.2011

[3].秦英恋.微孔氰化亚铜超分子异构体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

[4].李新志,李丹.配体取代基控制基于氰化亚铜meso-螺旋的叁联吡啶配位聚合物[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2008

[5].张丽霞.氰化亚铜,干、湿磨对方铅矿和闪锌矿选择性浮选的影响[J].湿法冶金.2006

[6].汪德先,黄祖遗,石晓波,李苑.氰化亚铜生产新工艺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4

[7].张小玲,张颂明.制备氰化亚铜治理高浓度含氰废水[J].福建分析测试.2004

[8].李卓舒,王海波,胡家振,侯毓汾.PTC转移非解离型中性分子的研究Ⅰ.催化剂结构与氰化亚铜分子的萃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8

[9].于先录,刘鸿康.从氰化镀铜废液中回收氰化亚铜的试验研究[J].电镀与环保.1988

论文知识图

元素酞菩C曰和取代酞菩(b)的分子结构不同拓扑类型的氰化亚铜开放骨...和LT-CuCN多形体不同亚铁氰化钾浓度时纤维上化学镀铜...以金属阳离子做模版形成的3D的(4,6)...以ABAB方式排列的砖墙结构

标签:;  ;  ;  ;  ;  ;  ;  

氰化亚铜论文_刘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